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事迹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67.01 KB
- 文档页数:17
成就学生成就未来优秀教师个人事迹一、引言在培养优秀教师方面,学生的成就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指标。
通过培养学生成就,我们能够推动学生发展,进而培养出更多有潜力的优秀教师。
本文将介绍一个优秀学生的个人事迹,展示他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和教师的帮助成为一名有成就的学生,并最终迈向成为优秀教师的道路。
二、学生事迹介绍该学生名叫张健,来自某小城市的普通家庭。
从小,他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
每天回家后,他总是主动学习,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培训班。
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获得了多项学科竞赛的奖项,并在校内外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三、教师的关键作用除了自己的努力,张健的成就还离不开优秀的教师的指导和鼓励。
在他的学习过程中,多位教师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和指导,使他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术水平。
其中,他最敬佩的是语文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不仅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经常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和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机会。
四、学生成就对未来教师角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张健获得了高中毕业后的全额奖学金,进入了一所名牌大学。
他在大学期间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并选择了教育学专业。
他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
因此,他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等职务,并参加了多次教学实习。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教学经验,也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未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五、成就学生成就未来优秀教师的启示张健的个人事迹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学生的努力是成就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优秀的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能够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鼓励。
最后,成就学生成就未来教师需要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机会,学校和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和展现自己的潜力。
横渡英吉利——中国勇士张健单人横渡英吉利海峡横渡英吉利——中国勇士张健单人横渡英吉利海峡横渡英吉利,中国人该补一补空缺1999年8月,温州人陈雄光横渡英吉利海峡,试游1小时50分钟后,因水温低而导致腿,臂,背相继抽筋而被迫上岸.同年英吉利海峡横渡活动中,41岁的墨西哥妇女在海中的4小时测试因寒冷溺水,在救护返航途中体温下降心脏衰竭猝死.在张健之前,有6000多人横渡英吉利海峡,其中800人成功,成功率约13%,却没有一名中国人横渡成功.张健曾于1988年成功横渡29.58公里宽的琼州海峡,被誉为”横渡海峡的中国第一男人”.去年8月,他又成功地横渡渤海,创下了男子横渡100公里海峡的世界纪录.5月21日.在金海湖接受室外长距离训练5月21日7时20分,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声,张健神态自若地跃人12庾晋周洁仅金海湖,开始了漫长的征程.折返游的过程中为给张健模拟海渡,快艇不断穿梭水面,制造海浪效果.此次金海湖试游,一方面是按照训练计划,开始适应自然水域游泳的训练,另一方面是按照英国海峡游泳协会的有关规定,运动员在横渡英吉利海峡前,必须进行6小时低水温长距离游泳,目的是对参赛者体力以及耐寒能力的资格测试.跃入水面的张健采用的依然是自由泳姿势,历经6小时烈日下的拚搏,13时20分,张健完成了预定计划,于入水处登岸.张健在金海湖东西向游泳共5个来回,将近2o公里.平均游速100米将近2分钟左右.张健对在金海湖6个小时的室~J-i]Jl练感到比较轻松,说再游6个小时也没问题.经各项仪器测量,张健的血糖,脉搏等生理指标与下水之前相比只有略微变化,如此大运动量的消耗后, 他的体重仅降了1.4公斤,张健的体魄强壮可见一斑.金海湖里的水温跟英吉利海峡最高温度比较相近,但由于是天然水域,因此开始没有方向感,不像在游泳池里的感觉.展望对英吉利海峡横渡的难度,张健也表示了一定的担心:主要还是英吉利海峡的天气,水温以及海流情况.这次试游是在淡水里,如果在海水里,会对皮肤刺激更大,甚至会影响进食.挑战两大难题由于张健在训练中长时间使用自由泳的泳姿,增加了肩部往复运动中肩关节与肩韧带的磨损.为克服英吉利海峡的湍流,张健在横渡的大部分时间内都要采取自由泳的姿势,因此张健的自由泳训练也加重了肩关节原有的旧伤.寒冷刺骨的海水将成为张健横渡成功的最大挑战.抗寒能力强否,是一个人的身体综合能力的反映,在横渡途中必须通过能量棒和自配的混合饮料来补充人体消耗,但补充能量并不能根本解决体温下降的问题.对此,专家们建议,针对人体的头,颈,两腋下,腹股沟处是散热最快的地方,游泳过程中戴大冰帽,穿四角冰裤,涂油以减小热量散失.并建议张健在目前100公斤的体重上再增加10公斤,以增加脂肪厚度抵御低温.张健打算横渡之前到英吉利海峡进行一段适应性训练,切身地感受,下那里的海水情况.尽量避免暴晒,在低温的环境下活动,如开着空调睡眠.7月16日:首都各界人士为张健壮行16日下午,首都各界人士在钓鱼台国宾馆为张健壮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代表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以及全国的体育工作者,全国体育爱好者为张健送行.有关领导发言时指出,北京申奥成功向世人展示了我们国家的强大,如今在这奥运申办成功的喜庆日子里,张健要出征横渡英吉利海峡,这必将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强壮的体魄. 张健不畏艰险,排除万难横渡英吉利海峡,有助于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也必将激励我们的青少年投人体育锻炼.“我会尽最大努力,争取横渡成功,为国家, 为民族争光.”张健说,”北京申奥成功,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外国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中国人一样能够做到.”7月17日-前往英国多佛尔开展备前训练从17日来到多佛尔之后,在起居饮食方面一切都还适应.组委会特地找了一家中餐馆,吃的问题基本解决.不过与横渡渤海海峡相比,准备工作主要由两点不同,一是一切都要听英国海峡协会的安排,另一点是英吉利海峡的水温相对低一些,在海边测试的水温是16摄氏度,要进行适应性训练:训练在多佛尔附近的弗克斯通海滩进行.此次备战,张健从17日开始逐渐加量, 22日达到高峰.当天张健进行了5个多小时的训练.张健横渡的具体时间仍未确定,海峡协会给出的日期仍是7月28日到8月2日之间.横渡日期初定7月29日,但如果天气不好,可能会延期.如果29日天气和潮汐情况都不理想,可能就无法横渡,就要等到8月10日以后了.张健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对于横渡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张健唯一担心的就是风浪.因为起浪之后克服阻力比较困难,横渡所需要的时间可能要延长到15小时甚至20到30小时,对此张健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横渡过程中是否会遇到鲨鱼的攻击,张健表示,历史上英吉利海峡横渡者很少受到海洋生物袭击,对此并不担心.多佛尔当地对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一事的关注程度正在逐渐升温.当地的华人,英国海峡协会也给予高度重视,从很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张健在多佛尔进行为期10天的适应性训练后,已基本适应了这里的低水温.每天,张健都要在海里进行大约四五个小时的训练.他每天还严格按照营养师的要求,补充高脂肪食物, 以增加机体的脂肪含量,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7月29日早晨5点钟:从下榻的丘吉尔酒店出发张健在当地时间7月29日早晨5点钟就从下榻的丘吉尔酒店出发,抵达港口后登上为他领航的玛丽号小艇,英吉利海峡协会秘书长邓肯及其他工作人员为张健抹上防寒油,并进行了其他准备工作.从当地时间早晨5:30左右开始,国内来的助威团成员陆续到达莎士比亚海滩,而中央电视台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工作人员早已开始架线,安置设备,为直播进行准备.加上来自新华社,新浪,法新社,BBC文字记者以及国内部分媒体的记者,海滩上聚集了大约有上百人.莎士比亚海滩上红旗招展,很有点中国特色.当地时间差不多5:45左右,一架直升飞机从远处飞近,这是为转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进行微波传送的专用飞机.这时近岸驶来一艘小艇,助威团成员以为是张健的小船,纷纷跑向岸边欢呼.后来发现从船上跳下一名印度女子,这位名叫卡昆的印度姑娘也将在29日横渡英吉利海峡.当地时间6:15左右,另一艘小艇向岸边驶来,这是为张健导航的玛丽?梅因号.张健身上已经涂满防寒油,在船上频频向岸上的人们挥手.可能是由于选择位置的缘故,小艇在近岸两次掉头,这也使得记者和观众来回折返,场面也颇为壮观和有趣.最后张健也像13那位印度姑娘一样,从小艇游回岸边,张健一上岸就被记者和助威团成员围住,急得组委会工作人员连忙组成两道人墙,将张健隔离在中间.这时候时间已经f临近预定出发时间6:30.7月29日早晨6:30分:张健一跃入水快到6:30的时候,英吉利海峡协会秘书长邓肯在小艇上开始从15倒计时,14,13……1, “出发!”张健沉稳地从沙滩迈出第一步,走进水中,在水深超过腰部之后,张健一跃入水,以自由泳的泳姿开始前进.大约20分钟之后,张健已经游出1000多米,逐渐消失在岸边人们的视线中.张健跟在英国海峡协会秘书长泰勒?邓肯驾驶的导航船后面,而新闻记者跟随一艘名叫”大土耳其”号的三桅船尾随其后.”大土耳其号”船长伊恩?麦克多加尔说:”今天天气预报显示,最高风力三级,是最近几天来风力最低的.晴天,太阳出来后可能会很热,而海面上绝对非常平静.”出发点水温为16.5摄氏度,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从多佛尔到法国的加来直线距离为33.8公里,但由于海流的影响,张键如果成功横渡,游的距离可能会达到50公里.在刚开始的游程中遇到了海草带,他身上的防寒油也大部分被水冲掉了.两个半小时后,他的状况良好,仍然在以自由泳前进.离岸的直线距离是8公里(5.5海里),由于受洋流的影响,他的游向有些偏东北,气温20度,水温17度.4个半小时后,英吉利海峡的天气有了变化,开始起风,海面上有了小浪.张健的游泳动作已有些僵硬,他的划水次数从刚下水时的66次降低到60次,他已经接近了自己的第一次生理极限.他游出的直线距离为l1.7 公里.10个小时后,他的速度有所恢复,距离法国海岸直线距离只有6公里.但由于洋流的影响,他还要游9公里左右.英吉利海峡的洋流和风向变成反方向,浪更大了,不利于张健的横渡.而如果洋流向海湾靠近的话,会同样把张健向海湾里卷,这对他是很危险的.下午6点26分:在法国加来海岸成功登陆14下午6点26分张健成功登陆,共用了11小时56分钟的时间,成功从英国的多佛尔游到法国的加来海岸,成为第一位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中国人.在英吉利海峡协会秘书长邓肯导航船的引导下,张健克服了暗流,低温,水中生物困扰等多种困难,成功抵达了法国海岸.尽管英吉利海峡最窄处的直线距离只有33.8公里,但因为逆流,张健横渡的距离达到了50 公里.自从1875年英吉利海峡第一次被征服以来,已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0多人被列入成功横渡者的名单,而张健终于在今天填补了这一名单上没有中国人的空白.这也是37岁的张健继去年成功游过109公里的渤海海峡,创造男子横渡大海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后,在中国体育史上写下的新篇章.国旗给了他无穷的力量游到4个小时之后,张健感觉肌肉僵硬,这几乎使他怀疑自己成功的可能性.”肌肉当时非常紧,这是我在以前大运动量训练中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当时我心里比较紧张,可能是昨天在水温较高的游泳池里放松过度有关.”但即使如此,这位北京体育大学的教师也决不说放弃.”我当时的念头就是,只要有一点劲,爬得动就爬下去.自由泳不行就蛙泳,到爬不动了再说.”邓肯的导航船上从一起程就挂了一面五星红旗.在最困难的时刻,张健说,国旗给了他无穷的力量:”看到国旗我心里就立刻增添了力量,因为那后面是全国人民对我的支持.”终于,两个小时后,张健经过调整,身体恢复了状态,速度也逐渐加了上去.但由于很快出现了逆流,邓肯船长催促他加速,以免被水流冲偏方向.但一加速他的肌肉又有些硬,他只能再慢下来,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当我第一次看见地平线时,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之后特别有劲,直到抵达海滩.”成功后的张健显得非常平静.张健说:”今后将不再以横渡海峡为自己的目标,而是推动中国体育运动,尤其是铁人三项等新兴项目.”张健现任北京市铁人三项协会秘书长.?。
教学楼简介我校教学楼于2003年5月开始使用,建筑面积为170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9373平方米。
共有普通教室57间,阶梯教室6间,语音教室8间,计算机教室8间和一个多功能报告厅。
此外,楼内还配备了中央空调系统、自动净水饮水系统、自动消防报警系统,全方位电子监视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网络系统等现代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
在教室的内部设施与条件方面,所有教室均采用绿色环保黑板,并配有扩音器、胶片投影、实物投影、幻灯等教学设备,使用效果好,利用率高,能充分满足各种教学需要。
教学楼可容纳7713人进行教学、科研和开展各种学术活动。
体育馆简介北京体育大学体育馆建于1989年,是为举办第11届亚洲运动会拳击比赛专门建造,因此,也称拳击馆。
该馆由主馆和两个辅助训练馆组成,建筑面积10631平方米,由一个主馆和一个副馆组成,主副馆场地配置篮球、排球网架,供篮球、排球等多种项目训练与比赛使用,主馆看台座位数2700个,东西两侧各配有大屏幕显示屏。
由清华大学设计院设计,河北省第一建筑公司承建,该工程曾获当年的“鲁班奖”。
目前,该馆作为国家艺术体操队的训练基地,为国家的艺术体操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也是我校武术本科教学、训练的场地。
游泳馆简介游泳馆建于1957年,建筑面积3207平方米,原国家城市建设部天津民用建筑设计院设计,北京市第五建筑公司承建。
建筑风格在传统基础上渗透西洋特色,宏伟气派,内设8条50米标准泳道、更衣室、淋浴间、健身房等。
主要用于学校教学、训练和承接各类比赛使用。
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陪同外宾来此参观。
2003年学校投资对建筑外观进行了全面改造,该馆曾多次举办国际国内比赛,也是成功横渡渤海海峡和英吉利海峡被誉为“渡海勇士”的我校教师张健日常训练的主要场馆。
田径馆简介田径馆建于1957年,建筑面积6394平方米,标准室内200米跑道。
中国建筑设计院设计,原北京市第五建筑公司承建。
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事迹介绍张健:男,汉族,中国横渡第一人、游泳横渡名将、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1964年6月12日出生,北京市人,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现任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中心主任、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
事迹简介:张健坚强的意志品格,敢于挑战人类自身极限的勇气令世人交口称赞。
他自幼随父练习游泳,毕生精力都致力于推广横渡运动,极大程度推动了中国公开水域游泳运动的发展进程。
自1988年成功横渡琼州海峡后,张健先后横渡渤海海峡、英吉利海峡、伶仃洋等海峡,和国内长白山天池、青海湖、兴凯湖等数十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横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他所创造的“坚持不懈、排除万难、求真务实、争取胜利、亲和自然、挑战自我”的“横渡精神”,多次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赞扬和褒奖,对青年学生们树立正确人生观起到了良好推动促进作用。
可以说,张健影响了一代人。
时至今日,张健的“横渡精神”依旧放光芒:张健率领的“北京体育大学张健横渡队”,继续肩负着张健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更为可喜的是,对我国体育事业深沉的热爱,让张健同志除了横渡之外,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在体育创意产业、原创赛事,并结合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在本职工作上,张健同志无论是做学校辅导员、系团总支书记,还是担任学校资产处干部,一直到教学一线任教研室主任,均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张健谦和的态度、出色的成绩,也赢得了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学习经历:1972—1978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1978—1983年:北京市第三十一中1983—1987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2003—2006年: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工作经历:1987—1992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1992—1995年:北京体育大学校办产业办公室干部1995—2002年:北京体育大学资产管理处干部2002—2005年:北京体育大学资产管理处副处长2005年至今: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中心主任、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社会职务: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游泳协会公开水域委员会常委北京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生体育协会户外分会副主席所获荣誉:1988年获共青团北京市委授予“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9年获“国庆四十周年组织一等功”200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2000年被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授予“北京市五四奖章”2001年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1年获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的“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2001年被共青团北京市委评为“跨世纪青年先锋”2001年获中央电视台颁发的“最佳非奥项目运动员奖”2004年获“第六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6年获北京市党委、市政府颁发的“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2008年当选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群众代表之一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火炬手”2008年张健当选为“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科研工作情况:发表论文 6篇,其中第一作者 6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6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参加学术学会议:世界体育论坛组委会副秘书长论文题目刊物名称时间承担角色极限运动介绍中国学校体育2002合滑板运动和轮滑运动中国学校体育2002合攀岩运动中国学校体育2002合滑水运动、横渡海峡中国学校体育2002合团队越野挑站赛中国学校体育2002合奥林匹克铁人三项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独一、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1、致力传播“横渡精神”张健所坚持不懈所进行的亲和自然、挑战极限的横渡壮举,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同和喜爱,也得到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企业报道56 | ECONOMY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随着产业环境的逐步转好以及扶持政策的逐步到位,未来体育产业将会步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
在其中,苏文强和他的北京横渡张健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扎根已久,不断探索前进。
从零起步,培育横渡市场镜头回到2000年8月,36岁的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自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老铁山镇陈岬角下海,在历时50小时22分钟,完成实际游程123.58公里后至山东省蓬莱市蓬莱阁东海滩上岸,不借助任何漂浮物成功地完成了横渡渤海海峡的壮举,创造了男子横渡海峡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
这次横渡活动获得政府、新闻媒体和群众多方的支持和关注,最终取得了圆满胜利。
正是这次横渡活动的成功,让苏文强和他的伙伴们看到了横渡项目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他也敏锐的意识到在这背后所蕴藏的广阔市场。
于是,2002年北京横渡张健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联手北京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中心,开始进军体育用品市场。
如同每个企业创立之初所面临的困境一样,北京横渡张健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同样遇到了市场认可度低、缺乏品牌影响力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公司继续打“中国横渡第一人”张健这张牌。
2002年,张健成功横渡海拔1772米的抚仙湖,全长34.2公里;2003年,张健横渡海拔3196的青海湖,全长26.3公里;2004年,张健成功横渡世界第一长的地下暗河本溪水洞,全长5600米;2005年张健成功横渡伶仃洋(香港—澳门),全长35公里。
2006年张健组建了张健横渡队,并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率队成功横渡了新疆博斯腾湖、新西兰库克海峡以及台湾海峡(厦门—金门)。
而横渡清江、岱海、漳河等活动则是每年进行一次。
正是借助张健和张健横渡队一次又一次对江、河、湖、海等大自然水域的成功挑战,公司打出了品牌,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同时加强了团队凝聚力,形成了克服困难、坚忍不拔、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公司文化。
运动与创造
张健
【期刊名称】《商业文化》
【年(卷),期】2015(000)21A
【摘要】<正>体育产业其实就是创意产业。
体育不仅局限在产业,体育运动在人
类生活中很多领域都具有创造意义。
中国产业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国
家也正在大力推动文化创意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人
在多年体育理论学习和体育项目的策划与执行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体育产业其实就是创意产业。
体育不仅局限在产业,体育运动在人类生活中很多领域都具有创造意义。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张健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培养青少年运动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足球运动员为例 [J], 王荣凯
2.新兴中国传统文化运动项目柔力太极球(柔一球)创造过程、比赛方法及主要技术
内容解析 [J], 杨建营
3.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创造与时代价值 [J], 王晓荣
4.领航中国儿童骑行运动创造儿童体育发展新时代
——KOKUA CUP北京赛、上海赛圆满收官 [J], 柯库
5.普通高校体育校队创造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 杜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事迹介绍张健:男,汉族,中国横渡第一人、游泳横渡名将、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1964年6月12日出生,北京市人,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现任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中心主任、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
事迹简介:张健坚强的意志品格,敢于挑战人类自身极限的勇气令世人交口称赞。
他自幼随父练习游泳,毕生精力都致力于推广横渡运动,极大程度推动了中国公开水域游泳运动的发展进程。
自1988年成功横渡琼州海峡后,张健先后横渡渤海海峡、英吉利海峡、伶仃洋等海峡,和国内长白山天池、青海湖、兴凯湖等数十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横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他所创造的“坚持不懈、排除万难、求真务实、争取胜利、亲和自然、挑战自我”的“横渡精神”,多次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赞扬和褒奖,对青年学生们树立正确人生观起到了良好推动促进作用。
可以说,张健影响了一代人。
时至今日,张健的“横渡精神”依旧放光芒:张健率领的“北京体育大学张健横渡队”,继续肩负着张健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更为可喜的是,对我国体育事业深沉的热爱,让张健同志除了横渡之外,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在体育创意产业、原创赛事,并结合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在本职工作上,张健同志无论是做学校辅导员、系团总支书记,还是担任学校资产处干部,一直到教学一线任教研室主任,均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张健谦和的态度、出色的成绩,也赢得了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学习经历:1972—1978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1978—1983年:北京市第三十一中1983—1987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2003—2006年: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工作经历:1987—1992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1992—1995年:北京体育大学校办产业办公室干部1995—2002年:北京体育大学资产管理处干部2002—2005年:北京体育大学资产管理处副处长2005年至今: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中心主任、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社会职务: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游泳协会公开水域委员会常委北京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生体育协会户外分会副主席所获荣誉:1988年获共青团北京市委授予“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9年获“国庆四十周年组织一等功”200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2000年被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授予“北京市五四奖章”2001年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1年获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的“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2001年被共青团北京市委评为“跨世纪青年先锋”2001年获中央电视台颁发的“最佳非奥项目运动员奖”2004年获“第六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6年获北京市党委、市政府颁发的“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2008年当选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群众代表之一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火炬手”2008年张健当选为“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科研工作情况:发表论文 6篇,其中第一作者 6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6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参加学术学会议:世界体育论坛组委会副秘书长一、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1、致力传播“横渡精神”张健所坚持不懈所进行的亲和自然、挑战极限的横渡壮举,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同和喜爱,也得到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1988年3月21日,24岁的张健同志响应共青团北京市委的号召,同大部队统一出发,横渡近30公里的琼州海峡,本次活动仅有3人横渡成功,张健是其中之一,成绩为9小时12分。
共青团北京市委授予张健“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自此,张健开始了他光荣而又辉煌的横渡人生。
时隔12年,2000年8月8日,36岁的张健又一次向自我发起挑战,在经历了一系列科学论证和精心筹备之后,经过50余小时奋力拼搏,张健成功横渡123公里渤海海峡,把新的人间壮举永远载入了史册。
张健的毅力与信心让全世界为之侧目,其不间断游泳123公里的壮举,至今仍是男子最长距离游泳的世界纪录,张健也由此获得了“横渡第一人”美誉。
张健横渡渤海之际,正值北京申奥工作紧张筹备之时,张健成功横渡渤海的消息,也让当时全国人民和所有申奥工作人员无比兴奋,各大媒体纷纷以“北京申奥就像张健渡海”为题,对申奥工作进行鼓励。
当张健成功横渡渤海返回北京后,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市长刘淇、中华体育总会主席李志坚等领导亲切接见了张健同志。
贾庆林亲手将共青团北京市委授予的金灿灿的“北京市五四奖章”戴在张健胸前。
贾庆林表示:张健横渡渤海海峡的壮举,不仅是体坛突破,而且是一笔催人奋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张健的胜利,体现了中华民族卧薪尝胆、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团结拼搏的精神,中华儿女正是靠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才创造了文明进步的丰硕成果,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健的胜利,也体现了时代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来支持和鼓舞。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国人民正是靠这种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壮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并以更加豪迈的姿态奔向新的世纪;张健的胜利,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力量。
我们所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必须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时任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张效廉宣读了《关于授予张健同志北京市“五四奖章”的表彰决定》,《决定》认为:“北京体育大学青年教师张健同志……创造了男子横渡海峡的世界纪录。
整个过程惊心动魄,最终结果激动人心,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为北京青年和首都人民争了光。
张健同志的成功横渡,体现了当代北京青年志在潮头、争创一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用最生动的语言,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表达了首都人民和全国人民企盼奥运的热诚心愿。
张健同志不愧是北京青年的杰出代表和学习楷模,并‘希望全市广大团员青年要向张健同志学习,学习他勇于挑战自然、超越自我、顽强拼搏的意志,学习他坚定信念、一往无前、争取胜利的决心,学习他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气慨和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立足本职,奋力拼搏,勇于突破,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贡献青春和力量。
’”荣誉在身,责任重大。
组织上的关心鼓励,也让张健同志饱含激情地全身心投入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中来,同时在多项领域做出了更多更大的贡献。
2001年7月29日,正逢北京申奥成功之际,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张健用时11小时56分,成功游过33.8公里的英吉利海峡,成为完成这一传统海峡横渡活动中华第一人,以独特方式祝贺北京申奥成功。
回国后,北京市总工会特为张健颁发了“北京五一劳动奖章”。
同年,中央电视台也将“首届中国电视体育最佳非奥奖”授予张健。
2、荣誉面前保持清醒作为一名优秀北京体育大学人,在荣誉纷至沓来时,张健同志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谦逊的将眼前的成功归结于我们国家和人民对他的帮助和关心。
对于成就与荣誉,张健深有感触地说:“成功不只属于我一个人,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鼓舞,好像一条铁链,哪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能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做一点事,我发自内心高兴。
”对我国体育事业深沉的热爱,以及对青年学子们健康向上成长的殷切企盼,让张健同志在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之后,马不停蹄的在全国几百所高校与学子们进行报告、交流,将“超越自我、排除万难、团结拼搏、勇于创新”的“横渡精神”坚持不懈地传播到全国各地。
同时,张健同志依旧契而不舍、身体力行地横渡全国各大著名水域,从长白山天池、云南抚仙湖、青海湖,到辽宁本溪水洞、伶仃洋、厦金海峡、黑龙江兴凯湖,张健同志在成功横渡各大水域同时,也让当地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脚踏实地的优良传统,加上张健本人平和的心态、务实的作风,更多的人因为张健坚定了顽强拼搏、持之以恒的信念。
可以说,张健影响了一代人。
同我国其他奥运冠军一道,张健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欢乐,让所有中华儿女精神为之振奋,也为世人留下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沧桑依旧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强劲内因,也在张健一次次不知疲倦、千万次的挥臂划水动作中得到了最佳诠释。
3、让横渡事业长远发展2005年,承载着“横渡精神”的“张健横渡队”成立,横渡队队员们在张健的率领下,先后横渡了新西兰库克海峡、新疆博斯腾湖、湖北清江、厦金海峡等知名水域,大批游泳爱好者追随张健的足迹,同“张健横渡队”一道横渡五湖四海,张健也成为中国公开水域运动发展的先行者。
2007年2月,张健率领的“张健横渡队”历时8小时5分钟,成功横渡异常凶险的库克海峡,改写了从无华人征服该海峡的历史。
2010年7月,经过21小时16分的不间断横渡,在水中经历了强风以及突如其来的暴雨等不利因素,“张健横渡队”队员、北京体育大学公开水域教练张婕顺利抵达湖北长阳县境内的武落钟离山码头。
经飞机雷达空中测试,张婕此次横渡的直线距离是54公里,实际游泳距离达到了74公里,创造了全球女性不间断横渡的吉尼斯纪录。
2010年8月8日,作为其横渡生涯的收官之作,46岁的张健同志在经历36小时30分钟的顽强拼搏后,成功横渡黑龙江兴凯湖,再次创造了人类横渡最长距离淡水湖的新纪录。
而在2011年7月,张健横渡队还将首次挑战高山冰湖——新疆喀纳斯湖,队员们需要不间断在低温条件下游泳24公里。
而包括“海峡两岸青年共同横渡台湾海峡”、“湖北长阳清江横渡接力赛”、“中俄兴凯湖横渡挑战赛”等大型游泳横渡赛事也将陆续在2011年举行。
张健表示,横渡兴凯湖应该是他最后一次横渡挑战,但他的横渡人生依旧将继续,以后自己的工作目标,一是打造“北京体育大学张健横渡队”,让横渡事业后继有人;二是通过对横渡运动进行策划推广,通过完善“横渡产业链”,让横渡事业获得更宽广的可持续发展空间,逐步推动横渡运动的发展,让“横渡精神”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升华。
二、开创运动实践新局面(一)体育创意产业先行者1、我国现代户外山地赛事的发起人早在1997年,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的年轻教师,张健从理论上进行探索,看准中国体育产业、旅游经济同步发展的契机,原创性地提出“以体育促旅游,以旅游收入发展体育”的体育运动科学发展观,通过引入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的“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作为试点,逐步完善、论证自己的科研成果。
通过在社会体育方面大量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张健于2002年至2010年间先后发表了《极限运动介绍》、《滑板运动和轮滑运动》、《攀岩运动》、《滑水运动》、《横渡海峡》、《团队越野挑站赛》等多项课题成果,编著了《奥林匹克铁人三项》(人民体育出版社)、《横渡》等学术著作,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理论、经验介绍给后人,为我国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找到了切实可行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