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思考

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思考

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思考
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思考

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思考

摘要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都有着悠久的形成历史,他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互动关系。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政治权力的不断扩张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政治权力无限度的扩展和增长最终会侵蚀政治权利,导致政治权力的异化。因此,制约政治权力的自我膨胀,保护公民权利,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政治权力政治权利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并进入攻坚阶段的社会发展关键时期,但政治权力的不合理增长及一定程度的失控却是一个始终存在的问题。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如何继续推进,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权力制约机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所谓权力制约,就是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民主与法制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政治权力行使者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目前,权力制约机制主要包括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三个方面。由于以权力制约权力机制无法最终解决“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其缺点与不足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凸显。而与政治权力相比,道德缺乏刚性,在政治权力尤其是异化的政治权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我们转向于求助政治权力之根源———政治权利。

一、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而政治权利实质就是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互动性关系。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对立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两者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矛盾,政治权力常常侵蚀政治权利。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的政治权限总量是一定的,政治权力本身具有的扩展延伸性使得政治权力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膨胀,因此相对而言政治权利只能缩小。另一方面体现在两者的互相制约关系上。首先,从政治权力产生的过程来看,政治权力是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特定力量对比关系中对其他权力客体的制约中形成的。特定的力量对比中的制约关系则意味着一方(即作为权力主体的一方)凝聚的力量要远超过另一方(即权力客体一方)所聚集的力量。这种特定力量对比关系使得政治权力在产生之初就有一种强制性的支

配力量。从而,政治权力虽然从根源上来说产生于政治权利,但是却本身就对政治权利有一定的制约力量。当政治权力产生之后,其本身所具有的扩展性使得政治权力不断膨胀甚至异化,异化后的政治权力必然成为政治权利的异己力量,从而不可避免地对政治权利进行侵害。在近代以来,随着民主与法治的发展,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利的制约则具体到通过法律的形式对政治权利进行制约。政治权利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运行,否则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次,政治权利也对政治权力存在制约关系。同样,从本源上来说,政治权力是在政治权利的基础上产生的。政治权利也是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具体来说,近代代议制的产生于发展,使得政治权力越来越受到政治权利的制约。其中选举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政治权力的主体要想获得政治权力,必须获得公民的选票,而投票权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如此,政治权利主体则可以通过选举来控制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统一性体现在两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首先,政治权利以政治权力为前提条件和后盾力量。社会成员对共同利益的主张成为政治权利的形成动力,而政治权力的强制性等特征对这些共同利益的确认和保障,则形成了政治权利得以形成和实现的政治条件。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非意味着政治权利来源于政治权力。因为之前的分析已经指出,政治权力不过是对于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的确认和保障,而政治权利的社会根源即社会共同利益。然后,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力产生基础和源泉。这点在论证政治权利对政治权力的制约中已经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政治权力向政治权利的转化分两种,即主动式转化和被动式转化。主动式转化是政治权力向政治权力的一种回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不再需要的政治权力会随之削弱,逐步转化为政治权利或社会权利。这种转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被动式转化则是公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为扩大其政治权利而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迫使政治权力回归。这种转化实际是原本属于国家行使的管事社会的政治权力转而由公民来行使。随着权力行使主体的变化,权力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政治权力也就转成了政治权利。然而,政治权利向政治权力的转化则需要一定的中介来进行。民主制政体下,公民通过选举将自己的利益诉求委托给代表在代议机构中通过合法程序得到实现,则将本身不具有强制性的参与资格变成了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的政治权力。

二、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表现形式

前面说到,以政治权力制约政治权力,从严格意义上讲, 只限于立法权、司法权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再加上以政治权力制约政治权力本身无法解决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相比之下,政治权利往往只是采用间接的强制力,当政治权利受到侵犯时, 权利主体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请求通过国家强制力加以保护。一般说来,根据以上论述的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互相转换的关系,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有以下两种形式。首先,是消极被动制约。这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第一个层次。政治权利与政治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政治权利属于社会领域,是私域的范畴,它以公民个人为本位,强调的是公民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利益分配中应有的资格;政治权力则属于公域的范畴,是政治权力主体的统治和管理社会成员的强制性力量。因此,对权利与权力进行划分首先意味着权利的领域变成权力的边界,意味着政治权力不得任意侵入政治权利的领地,“权利乃国家权力止步之处”,具体来说,比如公民财产权、人身自由权和隐私权等,政府权力不能任意侵入。这样, 政治权利对于政治权力的膨胀起着一种阻碍与制约的作用,但是政治权利所起到的这种制约作用,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制约作用。也就是说, 在这里,公民的权利作为一种标识,提醒政府注意不要逾越权力的法定界限。这就在消极被动的意义上构成了政治权利对政治权力的限制,它使得政治权力不可能是为所欲为、任意膨胀的,它在行使中必须尊重公民政治权利的完整和独立存在。其次, 是积极主动制约。这是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第二个层次。根据人民主权原则,政治权力的产生必须经过社会成员的授权,是公民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共同利益才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组成政府, 以便让政治权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从上述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中我们不难发现,政治权力产生于政治权利, 也就必须以政治权利为其终极目的和归宿。这就从根本上构成了对政治权力的积极主动制约。于是,政治权利的主体完全可以积极主动去关注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运行的情况,并运用法律、舆论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制约政治权力。

三、结语

在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攻坚阶段的关键发展时期,不合理的政治权力膨胀势必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对政治权力的适度制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的当务之急,同时对反腐倡廉建设也意义深重。通过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分析,笔者认为通过政治权利来制约政治权力是其有效手段之一。但是, 现实中,由于政治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如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的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公民的政治权利有时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需要我们在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公民权利意识的同时,应积极探索权利制约权力的有效的路径, 真正实现政治权利对政治权力的制约。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政治权力教学要点

第六章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的本质和特性 一、权力的含义和构成 (一)权力的含义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权力是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权力客体)行为的能力。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二)权力的构成 1.权力主体 2.权力客体 3.权力目的 4.权力作用的方式 (1)强制的方式 (2)报偿的方式 (3)信仰方式 5.权力的实现 二、政治权力的含义和特征 (一)政治权力的含义

政治权力是在阶级社会里,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原则,凭借国家这种物质的强制力,对其他阶级或个人进行控制和制约的能力。政治权力体现的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二)政治权力的特征 1.政治权力和其他权力的共同性 (1)相关性 (2)工具性 (3)价值性 (4)资格性 (5)不确定性 (6)不对称性 2.政治权力的特殊性 (1)阶级性 (2)强制性 (3)公共性 (4)反抗性 (5)动态性 第二节政治权力的产生、基础和分类

一、政治权力的产生 权力是在横向协作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纵向指挥力量。 政治权力的产生与一般的公共权力的产生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相同点是,都根源于人的社会性和社会生活。其不同点是,政治权力除了上述根源外,还有自身的独特根源,这就是社会成员利益的分裂和阶级的产生。 政治权力不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表现。 二、政治权力的基础 政治权力的基础,就是政治权力主体获取和维护权力的条件和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权利是政治权力的总基础。但是政治权力主体之所以能获取或维护权利,还需要凭借其他的条件: 1.暴力 2.组织 3.政治理论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 按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来划分,可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封建主阶级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按政治权力主体的层次来划分,可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中央权力、地方权力和基层权力。 按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来划分,可分为强制型的、报偿型的和信仰型的。 按照政治权力作用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国内权力和国际权力。

政治权力必须接受制约

第十章政治权力必须接受制约 一个国家的民族抗体越小,也就是他们中间不同声音越少,制衡强权的力量越弱,这个国家就越是容易腐朽败落,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就越是贪官肆虐效率低下;现实地看,也就越是适宜专制统治。而从一个国家政治权力的结构看,当最高立法和行政权完全集中在一个人、一个集团或一个党手中时,使全体国民陷入难于自拔的弱势地位,实行专制统治的条件就已经具备,民主和自由在这个国家将无以生存。 第一节权力诱人堕落 人性所追求的物欲、情欲,如果没有阻障,或者阻碍很小,不断的诱惑就会使你忍不住弃旧择新,不断地上档攀升,日愈精愈求精,多多益善──绝大多数掌过权做过官的人都知道,他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较之普通人有利得多的地位:支配物流和分配权益的公共权力,只要善于利用,原来是如此地充满诱惑,利益多多──而在没有自由舆论的环境中,人民都是些瞎子、聋子和懦子,整个社会到处有幕霭黑障掩护,官员们七情六欲超现实发挥的胆子都会一天天大起来;在权力终身制的协助下,几乎是身不由己地要走上那变质、学坏,从突破基本道德底线到蜕变成无赖和魔鬼的难归路。 知道人身自由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性,也并非不了解普遍的劳动积极性才是生产率发展的根本;明摆着市场经济压倒性的优势,民主政治对社会发展的长远绩效;可是为什么不允许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起码可以逐渐引进,虚心学习,再加以改进好了。为什么不

想承认落后,偏要回避效率最佳的私有制,去畸形化地搞些五花八门的所有制;又要劳命政府,去成天价为人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瞎操心,千方百计阻挠拖延,就是不许可人民间接参预管理国家,也就是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即:如果经济实现各尽所能的市场化,让作为上帝的消费者来决定各种价值物的兴衰存弃,政治上走向民主化,由作为法定主权者的人民来选择管理国家事物的公仆人选的话,那些没有劳动技能,缺少人格和道德魄力,已经蜕化落伍的,大量养尊处优的国家官僚们就不可能再受到媚眼云集的优待,他们倚仗各种奸巧计谋或借助于血缘关系获得的运用自如的权力,拥有的尊贵地位,所有享用自若的特权,通通这些,都将随着权力的失去而不复存在。这一点他们心中十分清楚。所以自古以来,能够拥有和长期把持住权力的人,都是竭力反对人身自由,反对政务透明和公开竞争,反对经济市场化,特别是反对政治民主化的。他们总能够牵强附会罗列硬举出无数市场经济的缺陷,还有那可怕的“放任之弊”,夸大其词地坚持认为,就是旧有现存的模式绝佳最优,任何改篡都必定会招致经济混乱和政治动荡,引起天下大乱,使敌人高兴人民遭殃。即便是迫不得已的变革修改,也必须在“符合国情(其实是限制在他们所能够掌握的、对其特权不构成威胁的范围)”的条件下循序推出,在保留“优良传统(敬重权威和无条件任劳任怨)”的前提下按部就班进行。 合理的竞争机制之所以很难在专制体制下生存,因为它迟早要触及到统治者最为忌讳、也最为敏感的痛痒之处──权力的合法性。专

高一政治权力的行使

高一政治权力的行使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二课时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一、导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2)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3)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归纳分析监督政府权力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2)辨证的观点看待政府权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体会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意义。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二、导学重难点 1、导学重点: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导学难点: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三、导学内容 1、导入 上节课,主要从政府如何行使权力方面学习了政府的有关知

识。但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一 旦超越法律,滥用职权,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因此, 政府的权力行使,必须受到监督。 2、导研 一、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导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6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导评:《焦点访谈》代表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是群众 的喉舌。我国对政府的监督方式多种多样,加强对政府权力 的制约和监督,既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又能够督促政府工作,保证依法行政。 1、必要性 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能防止权力的滥用,保证把 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导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6-47页,思考:应该如何对政 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关键 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民主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 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法制的约束和监督:就是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 范化,使掌权者办事有统一的规范可遵循,确保权力依法行

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思考

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思考 摘要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都有着悠久的形成历史,他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互动关系。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政治权力的不断扩张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政治权力无限度的扩展和增长最终会侵蚀政治权利,导致政治权力的异化。因此,制约政治权力的自我膨胀,保护公民权利,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政治权力政治权利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并进入攻坚阶段的社会发展关键时期,但政治权力的不合理增长及一定程度的失控却是一个始终存在的问题。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如何继续推进,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权力制约机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所谓权力制约,就是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民主与法制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政治权力行使者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目前,权力制约机制主要包括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三个方面。由于以权力制约权力机制无法最终解决“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其缺点与不足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凸显。而与政治权力相比,道德缺乏刚性,在政治权力尤其是异化的政治权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我们转向于求助政治权力之根源———政治权利。 一、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而政治权利实质就是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互动性关系。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对立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两者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矛盾,政治权力常常侵蚀政治权利。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的政治权限总量是一定的,政治权力本身具有的扩展延伸性使得政治权力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膨胀,因此相对而言政治权利只能缩小。另一方面体现在两者的互相制约关系上。首先,从政治权力产生的过程来看,政治权力是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特定力量对比关系中对其他权力客体的制约中形成的。特定的力量对比中的制约关系则意味着一方(即作为权力主体的一方)凝聚的力量要远超过另一方(即权力客体一方)所聚集的力量。这种特定力量对比关系使得政治权力在产生之初就有一种强制性的支

政治权力 -内容

政治权力 第一节权力与政治权力 一、权力的含义及特征 (一)权力的词源追溯与发展 1、中国古代: 权,从木从雚,衡器。 本义:黄花木,因其坚硬、难以变形,被用于秤之杆、锤之柄、拄之杖。 引申:衡器。 权力,权为衡器,权力是平衡的力量、平衡的能力。 衡量审度:“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2、英语:英语中的权力(Power)一词来源于法语的pouvoir,后者源于拉丁文的potestas或potentia,意思指的是“能力”。 今天的英语语境中,权力通常作为能力(capacity)、技巧(skill)或禀赋(talent)的同义词。 3、20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权力的界定: 马克斯·韦伯:“一般地说,我们把权力理解为:一个人/一些人在社会行为中,甚至不顾参与该行为的其他人的反抗而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 拉斯韦尔:“权力是施加影响的过程,既借助于因不遵从所欲政策,予以(实际或威胁予以)严厉剥夺,从而影响他人政策的过程。” 权力,简言之,就是一种A迫使B实施B不受强迫本不会去实施的行动的能力。 (二)理解权力的角度 1、理解权力的两个角度: (1)power to,做某事的能力,或者得到想得到的东西的能力。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政治权力就是政府利用公民认可而实现集体目标(如建立法律和秩序、保护国民免受攻击、谋求经济增长等)的能力。” (2)power over,对某人的控制能力。 罗伯特·达尔(R. Dahl):“权力就是影响力,凭借这种影响力,A以某些方式改变了B的行动或倾向。” 2、解释权力的三个层面: (1)从微观的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个人所具有的品质或属性,表现为能力或潜力。 (2)从中观的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看:控制、统治和支配,表现影响力或控制力。 (3)从宏观的国际政治角度看:不平等的分配物;“霸权”和“实力”; 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 3、权力的本质:影响力。

高一政治教案权力的行使

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一政治《4.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学 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熟记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意义;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我 国行政监督体系。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3.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激情投入,快乐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 难点:全面认识行政监督体系。 【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 1.课前20分钟,依据自学指导,结合教材助读通读课本,边理解边搞好教材的勾画标记, 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由科代表统一反馈给老师。。 【课前预习案】 一、教材助读:(利用课前20分钟,通读教材,在教材上做好勾画,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二、预习自测:

1、(09海南卷1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这些规定旨在( A ) ①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②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③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④扩大公民的法定检举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法律专家指出,在“民告官”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滥用职权是政府败诉的重要原因。为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职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必须 ( C) ①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②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③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④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开放所有“红头”文件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2011年1月,济南市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强调政府不涉密信息要及时公开,公开时间不能迟于信息生成后的第20个工作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的重大意义是( A) ①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③能够解决人民群众的一切困难④有利于政府加强立法工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惠州市长、局长轮流走进电台直播间解答市民的刁钻尖锐的问题,及时解决了市民存在的问题。政府市民对话“民心桥”,有利于( B ) ①政府做到对人民负责②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加强立法工作④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我的疑问:

政治权力的作用

政治权力的作用 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的实际政治过程之中。政治权力是权力在政治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它是一种政治力量,所要实现的目的与政治相联系。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在本质上表现为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形式上呈现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具有公共性,强制性,特殊性和合法性等特点。 政治权力的作用: 1.从哲学角度: 1)体现为政治权力整合作用:把分散的政治要素整理成完整的整体。包括: A.利益整合:形成共同的利益要求。 B.意志整合:形成统一的认识,主张。 C.组织整合:形成整体的队伍。 D.行为整合:形成统一的步调. 2)社会控制作用:维护公共秩序.包括:控制,缓和冲突;缓和,化解矛盾;理顺基本关系。 3)分配和影响利益分配的作用。 2.政治关系中的作用 (1)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借。 (2)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3.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而展开的; (2)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 (3)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4)社会政治权力的发展是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4.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分配共同利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2)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 (3)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 (4)政治权力还能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等社会生活其他方面。

对政治权力制约的认识

对政治权力制约的认识 对政治权力的制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每一个民主国家的重要标志。只有将政治权力置于一个有效制约的机制之下,才能使国家的民主制度得到保证,才能让国家在公平合理的环境中求得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政治权力制约指的是为了防止政治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保证政治在民主良性的体系中运转,而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手段,对政治权力的运作进行的控制和约束。 古往今来,不受监督与制约的权力,往往由于被滥用而导致政治的专横与腐败。权力制约的失衡:一方面导致权力过于集中,重大决策失误,给国家造成重大的浪费和损失;另一方面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使人民对其失去信任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这一特殊时期,我国政治权力制约出现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任务更显得紧迫。解决好权力制约的问题,是保持共产党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问题。 当前我国权力制约方式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喻说,权力制约机关缺乏相应的独立地位和权威。可以说我国的权力制约机关是实行双重领导的,既受到同级党委或政府的领导,又受上级监督机关的领导。而更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受同级党委或政府的领导。实际上权力制约机关就成了当地党委或政府的一个部门。因为其权力来源(升迁、任免等)由同级党政机关掌管,特别是其经济来源更要靠同级党委和政府解决,这不得不使监督机关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同级党委和政府,使得本应独立主动的监督方式而成了依附被动式的监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通过这种被动的制衡机关来制衡权力是不可能的,在现实中出现那么多贪污腐败现象就可以知道了 在民主监督的制衡方面没有做好。应该说我国在民主监督的制约体系方面比较完善的,监督的渠道也是非常广泛的。整个监督体系包括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及舆论监督等。但是这些监督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整个民主监督过程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更

论政治权力结构

论政治权力结构 政治学研究 !刘津洁 杨 龙 内容提要:政治权力是权力主体对权力客体的一种支配能力。本文认为对权力结构的研究应从现实的权力现象运动入手,研究政治权力的运行,运行中各种权力间以及主体与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关键词:政治权力结构 特 点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政治权力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是权力主体对权力客体的一种支配能力,其发生作用时体现为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特定的时刻或场合一旦形成,这种权力关系就变成了一种权力结构。对权力结构的研究应从现实的权力现象运动入手,研究政治权力的运行、运行中各种权力间以及主体与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运行的规律。近年来我国政治学界对权力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对于权力的结构还没有深入的研究。有关政治如何以权力的方式作用于经济、不同的政治权力结构以及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的变动对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等,政治学界基本上还没有涉及到。 一、政治权力结构的涵义 政治权力结构是指特定社会中各种政治权力之间以及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体构成。在政治权力结构中,权力主体间关 作者:刘津洁,南开大学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杨龙,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邮编:%""")’收稿日期:!""’年’!月.日

系设定了政治行为藉以活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政治行为相互作用的政治关系体现了该政治权力结构的内容。在一定的政治关系中,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的即是权力主体。一般来说,国家是最经常意义上的权力主体,除此之外,阶级、集团、组织、机构等都可以成为权力主体,甚至一个政治个体在他作为阶级、集团、组织、机构的代表时,也可以成为政治权力主体。具体而言,立法、行政、司法等机构,军队、政党、团体等组织,都可以是权力的主体,这些机构和组织的不同搭配就形成了不同的权力结构。一种政治权力结构在纵横两个方向展开。纵向表现为建立在等级制基础上的科层制,及其他非正式的政治垂直关系;横向表现为各种权力主体之间以及权力主体与其他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政治权力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基本关系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比如:从中央到地方直到基层,纵向权力等级体系构成一个政治体系;政治权力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体现为按不同级别和层次、同一个级别层次上的各种权力机构或权力组织、或者在同一权力机关中各权力分支或权力要素的组合及政治行为的相互作用。 一般而言,政治权力结构是有中心的。政治权力结构的核心是一个权力中心,它处于垂直权力结构的顶部,水平权力结构的中心。权力结构中其它成份按纵向隶属关系和横向分布关系围绕着权力中心展开。权力中心不但在政治权力结构等级排列中处于最高地位,而且在整个政治权力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权力中心统治全社会是通过政治权力结构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权力结构对全社会有支配性作用。进而,作为政治权力结构的中心,通过支配整个政治权力结构,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 从静态上讲,政治权力结构反映的是特定社会中的政治关系:即各种权力主体在权力格局中的地位;从动态上讲,政治权力结构是一种决策机制,政治权力结构反映的是强制和服从所构成的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之间政治行为相互作用的特定运行方式。在这种决策机制中,反映了政治权力结构内部的权力配置关系和政治行为运行的特点。由于各类权力主体对政策影响不全都以正式的、制度化的方式进行,它们往往以某种非制度化的方式,如惯例等等影响政策或介入政治权力结构。因此,政治权力结构并不仅限于正式的组织形式。 政治权力结构又是一种利益体现与分配机制。掌握着权力,就意味着权力主体能够调动和配置社会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性资源,就必然有利益相伴而生。政治权力主体通过政治权力所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为获取利益,它构成政治权力运行的内在动力。社会中的各个利益群体、各个阶层通过其在政治权力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得到相应的利益份额或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不同权力结构体现的是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政治权力结构改变会导致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最终将会导致一种利益关系模式发展到另一种利益关系模式,达到新的利益的平衡。因此,政治权力结构变动的动因是一种利益驱动,变动的结果是利益的某种平衡。权力结构的核心是一种利益结构,即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均衡。 政治权力结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权力在政治权力结构内中央和地方间的配置,可以将权力结构分为最极端的两种类型,即集权型和分权型。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又有许多过渡类型,他们便是集权与分权混合的各种形式。按照政治权力结构和社会整体间的关系来划分,又可以分成全面覆盖型和有限规模型等。 二、政治权力结构的特点 政治权力结构既具有结构的一般特点,又具有政治权力结构独有的特点,大体上包括网络性、方向性、边缘变动性和内部动态性等几种。 (一)政治权力结构的网络性 政治权力结构中纵向不同级别的权力主体之间的垂直关系和横向上不同类别的权力主体之间的平行关系,构成了政治权力结构纵横交错的网络构造。这种网络性结构呈现出从一点向外向下的发散性状。也就是从权力中心出发,按纵横两个方向展开。在纵向上呈现出显明的层次性,体现出政治权力结构纵向等级制基础上科层制及政治垂直关系的特点。一个具体社会的政治权力结构在纵向上至少分为三个层次:处在最底层的是基层政治权力,它们是政治权力结构的末稍,把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触及社会中的各个角落。其次是中间层次的公共权力,它是地方性的或部门性的。处于最高层的是公共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治权力,又称国家政权。国家政权掌握在社会的统治集团或领导集团手中,是对整个社会加以集中的统治、管理和协调的最高层的、最强大的公共权力。

试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

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赖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本质上是力量制约关系。 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并影响政治生活从而得以在社会的政治生活领域达到自我实现的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是公民参与和影响社会政治生活以获取自身利益的资格。 上述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含义不同:政治权力乃公共权力,具有强制性;政治权利指政治生活资格。 行使主体不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公民。 处分方式不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而权利可以放弃和转让。 推定规则不同: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权利法无禁止即自由。 社会功能不同:公共利益,私人利益。 联系主要体现在: 相互依存:一国最高权力来源于民众对权利的让渡;将自然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离不开权力 相互作用:以权利控制权力;权力在法定权利的实现、救济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互矛盾:权力是保障权利必不可少的力量;权力又可能会侵犯权力,所以为保护权利必须限制权力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具体表现为: 一、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对立性 (一)权力和权利相互矛盾 在社会权力总量不变情况下,如果国家行使的政治权力越大,则公民行

使的政治权利就越小,反之,则相反。这一权力数量划分与配置上的反比例关系是由利益上的反比例关系决定的。这是因为,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都是实现其主体利益的手段。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产生对立不是自己的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各自利益。 (二)权力与权利相互制约 (1)“权力制约权利”。 第一,对政治权利行使目的制约。法律确认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赋予他获得合法利益、谋取个人幸福的手段。但法律是站在客观正义的立场上,通过对社会整体利益的权衡来设定公民政治权利。所以,政治权力在赋予公民政治权利的同时,又限制了政治权利。这样就可以避免个人政治权利的任意行使损及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第二,对政治权利行使程度的制约。即政治权利的行使一定要适度。如果行使权利过度,也会使政治权力所保护的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利益受到损害。 第三,对政治权利行使范围的制约。当国家法律在规定公民行使政治权利范围时,就预示着同时也对公民提出了约束范围。对公民政治权利范围的确定是法治国家对公民进行制约的前提,也是判断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合法与否的标准。 第四,对政治权利行使方式的制约。政治权利的行使必须依照一定的方式和秩序进行。政治权利的行使方式必须合法。 (2)“权利制约权力”。 政治权利对政治权力的制约主要是通过许多中介来实现的,这些中介主要有: 第一,法律和法律制度。政治权力仅限于法律明确赋予的范围,目的在

浅谈对政治权力的认识

浅谈对政治权力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开始关注政治权力,在这之中也出现了不少误区。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就是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混为一谈。从字面上来看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任何社会都是一定的权力和一定的服从的统一:而权利则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了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而从含义上来看,我们知道政治权力是在阶级社会里,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即政治主体)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像一张网一样覆盖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部分,规范着我们的活动。但政治权利却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它是很具体的,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就是它的体现,比如选举和被选举,又比如说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在明晰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是不同的政治关系后,让我们来看看一直隐藏于我们生活中却不甚了解的政治权力。他在本质上表现为

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在形式上呈现为特定的公共权力。政治权力强调的是权力的政治特征,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政治权力在政治生活中还更多的表现为国家权力,反映了国家权力机构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能力。从我国来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点使得广大人民是我国的政治主体,制定了维护大多数劳动人民利益的制度,以保证对其他少数阶层的制约,而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执行者,需要通过政治权力具有的制约性、能动性、动态发展性、工具性等特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来保证这些制度的应用,具体来说,作为强制性的支配,它可以是直接使用暴力的镇压或反抗,或是以暴力为后盾的威慑作用,或以威慑为后盾的法律制裁,或以法律为后盾的行政命令或奖惩等。作为半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支配,可以是依靠财富实行的奖惩,或依据宗族制度所进行的支配,或依靠人们对权威的崇拜所施加的影响,或运用咨询性的知识和才能所施加的影响等。 那为什么不能由公民个人来执行政治权力呢?这是因为政治权力由主观和客观两种构成要素构成,前者包含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组织等。其中能力素质是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此外,它还包括已有的权力、实际政绩因素等;而后者则包含生产资料、物质财富、暴力等。暴力成为政治权力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公民个人不能保证要素条件的具备,但是国家先天被赋予的强制力却是政治权利构成要素的保证,国家可以通过选拔获得足够能力的公民进行各个位置的管理,通过物资的调剂来保证建设的实施,通过暴力

权力制约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作为一项宪法基本原则和核心精神之一,无所例外的在全世界各国宪法和宪政实践中得到体现。但当代某些论者每每论及“权力制约”原则时,往往都狭隘地理解为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制度,并试图以此为模型来架构、推动中国的政治权力运行模式和宪政建设,用以引入司法审查制度并解决中国全国人大立法可能出现的不正当性、不正义性。然而,须知“权力制约原则”的内涵是颇为丰富的。在西方诸国,以英法为代表的具有宪政传统和深厚宪法文化、理论的国家,对该原则的理解是大为不同的。在实践上,也形成了有差别的分权模式,而且都没有影响到这些国家成为标准意义上的法治国家与宪政国家,它们的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讲,似乎可能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政体的中国的宪政建设提供借鉴。 所谓权力制衡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 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1]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人的天性是恶的,“人类倘若由他任性行事,总是难保不施展他内在的恶性。”尤其是“常人既不能完全消除兽欲,虽最好的人们(贤良)也未免有热情,这就往往在执政的时候引起偏向”,“而相互制约则是防止人们恶性膨胀的根本途径”,因为“人之间相互依仗而又相互牵制,谁都不得任意行事,这在实际上 对各人都有利”。[2]而到了洛克、孟德斯鸠那里,在理论上则完成了对权力制约原则的制度设计,即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洛克主张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三权),由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他们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 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3]在他们的理论学说中和制度设计里,尚看不出有什么权力高于什么权力或者权力之间应该相互平行的意思。似乎,他们希望把这种权力行使、运行的具体过程留给各民族国家自己去解决。而且,他们的目的都在于通过分权的方法在总体上防止政府过分扩张或专断地行使权力,所以很有可能立法权、司法权在打压行政权方面获得了更为优势的地位。只是到了美国宪法起草人汉密尔顿那里,才明确提出了美国政府的建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应该分立, 而且应该相互牵制和平衡的原则。[4]但他们的理论建树似乎仍然也没有超过洛克和孟德斯鸠,他们也是在防止权力滥用的基础上论说权力制衡的,即“如果人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领袖也总是“各种野心勃勃、争权夺利,而无意为公益而合作”的人,这样,“在组织一个人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必须首先是政府能管理被统治者,然后再使政府管理自身。” [5] 二 对权力制约原则的理解,尽管各国存在差异,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由宪法授予不同的人们和团体。 2.政府的各部门被看作是同等的和自主的,其中没有一个部门服从于或支配其他任何部门(比如,立法部门不能撤销行政部门,行政部门同样不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第一章绪论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 1. 城邦: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是自由公民基于“契约”,在正义的原则下联合组织成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后世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邦或国之意) 2. 共和国:源于古罗马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是一个有机共同体,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在于其统治的正义性。 3.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的学科。20世纪政治科学兴起后,学者就把传统上用思辨方法,从纯理论角度探讨政治的本质、目的和发展规律,具有浓厚道德色彩与价值色彩的政治研究称为政治哲学。其内容:一是对政治的一般理论的研究,探讨政治的起源、本质、规律、规范、目的和手段;二是对政治理论、学说、思想、观念本身的研究,具有“元理论”或“超理论”的特征,主要分析词汇和概念的含义、论证的逻辑、命题的根据等。 4.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狭义政治科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其研究分析的方法有:权力结构分析、个体心理分析、群体行为分析、系统功能分析、角色分析、博弈分析、传播分析等。 5. 行为主义革命:概括的来讲,行为主义革命即指既反对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抽象思辨和演绎的方法,也反对旧制度主义的静态描述和简单写实,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到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为实现这一研究目的,行为主义非常重视政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要求在进行价值去除的同时,在现象和数据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多掌握和运用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定量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来得出明晰的结论,从而达到对政治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在实际研究中,数学模型、模拟实验、直接探查、实地

浅析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Ifstudentsdonotusethewordsthattheyhavelearned,theywillforgetthem.That'sinevitable.Butifwordsarereviewedregularly,theyarelesseasytoforget.2.Guessingmeaningfromcontext Guessingmeaningofunfamiliarwordsorexpressionsfromcontextisnotanewidea.Theproblemishowstudentscandeveloptheabilitytodoso.Atthebeginningstudentsneedtheteacher'shelpregardingwhatcontextualcluestolookforandhowthesecluescancontributetodiscoveryofmeaning.Generallyspeaking,thetopic,thegrammaticalstructure,thepossiblemeaningconnectionbetweenthegivenwordandotherwordsandthelinguisticpatternwherethewordappears,allthesemaygivehintstothemeaninginonewayoranother. 3.Organizingvocabularyeffectively Thereisevidencethatifinformationisorganizedandstoredinspecialways,e.g.relatedinformationisstoredto-getherornewinformationisrelatedtopreviouslystoredinformation,itismorelikelytoberetainedandeasiertoretrieve.Forexample,lookatthefollowingwordsandsetupgroupingsbasedontopic,similarityinmeaning,wordroot:journalist,depend,wealthy,newspaper,headline, well-off,dependable,article,independent,editor,indepen-dence.Wecanorganizethemindifferentgroupingslikethis: ①journalist,newspaper,headline,article,editor ②wealthy,well-off ③depend,dependable,independent,independence 4.Usinglearnedvocabulary Studentsshouldbeencouragedtouseactivevocabu-laryitemsinreallanguageuse.Bytryingtousewordsorexpressionscorrectlyandappropriately,studentsgetabet-teranddeeperunderstandingofthemeaninganduseofthevocabulary. 5.Referringtodictionaries Asthematerialthatisreadbecomesincreasinglydif-ficult,therearemanymorenewwordstobeexplained.Theteachercannotandshouldnothelpstudentslearnallofthem.Soit'snecessaryfortheteachertoteachstudentstorefertodictionaries. Conclusion Althoughmuchofworkofvocabularylearningisthe responsibilityofthestudents,teachers'guidanceandhelpareinvaluable.Ifteacherspresentnewvocabularyitemseffectively,ithelpstoknowthemeaningofEnglishwordsandreduceforgetting.Ifvocabularyteachingisfollowedbyactivitiesthatrequirestudentstousethenewwordsforcommunication,itsavesalotoftimeandenergyforconsolidation.Besides,teachers'workshouldincludehelpingstudentstodevelopvocabularybuildingstrategies,itreducestheirrotelearningandincreasetheirwordstore. 温家宝指出,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监督,是各种腐败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必须把加强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这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保证。“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腐败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它总是依附于权力而存在,腐败问题无论表现为何种形式、何种特点,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权力的滥用。因此,客观分析对权力监督的现状,探索强化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的途径,对于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大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对权力监督现状的分析 对权力实行有效的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们党对权力的监督在党纪、国法、规章制度上都有一些规定,随着反腐倡廉工作逐步深入,对权力监督的措施会越来越完善。但是也应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上级监督、同级监督、下级监督,还是群众监督,均存在缺位现象。 1.上级监督鞭长莫及。上级领导对下属运用权力进行严格监督负有责任和义务。然而,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出于多种动机和目的,往往对下级疏于监督。上级领导往往只能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大是大非问题上进行宏观监督,而对下级权力的具体运作情况的监督虽有权力,但无充分精力,显得鞭长莫及。有的领 浅析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李国彪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党校,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论文通过对权力监督现状的举例与分析,深入分析目前权力监督缺失的普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及权力制约不到位的主、客观因素,通过事例阐述了权力缺乏有效监督所造成的社会危害。针对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对 权力监督的对策及其实施对策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权力;监督;制约 !!!!!!!!!!!!!!!!!!!!!!!!!!!!!!!!!!!!!!!!!!!!!! 【专题研讨】

如何有效制约权力.

如何有效制约权力 只有将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两者有机地联结起来,有效地制约与监督权力的现代政治难题才能得到解决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从正面来看,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对于权力服务于公民、有效地运作、推进财富的积累等,具有重大的影响;从反面来讲,不受制约与监督的权力必然是腐化变质的权力,权钱交易、低效运作、腐败丛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以权力制约权力 以权力制约权力,首当其冲的是实行权力的分割制衡原则。之所以必须首先分割权力,是由权力性质决定的。“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这是不论社会政治制度差异如何都适用的一个现代政治戒条。权力具有自我膨胀的天性,如果不对权力加以分割,这种政治制度就必然成为一种独断专行的制度,绝对的自我而不会有真正批评的孤芳自赏的制度,从长期执政效应来看,也相应会成为一种低效率的政治制度。 其次,以权力制约权力,需要对监督制约权力的对象加以明确。分割权力作为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前提,并不必然保证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因为在权力的实际运行中,执掌权力的主体具有自由裁量的空间,他们还是有滥用职权的必然性。必须将执掌权力的人置于有效制约与监督其权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之中,才能保证他们用公共权力来为公共利益服务。假如仅凭他们依托在自我道德信任基础上执掌公共权力的诺言,对他们不加以严格制约与监督,那就绝对不能期望杜绝权钱交易、以权谋私。 再次,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还必须建立起制度导向与程序优先的制度运行体制。假如制约与监督权力的动力仅仅来自某些政治高层人物的旨意,或来自某个集团的善良动机,那是不可能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的。这是由权力支配意志而不是意志支配权力的权力现代性决定的。历史上曾经有多少意志坚定地想用权力来为大众谋取福利的政治家,到后来演变为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的堕落分子。这类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我们,除开在制度上解决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问题,从而保证从权力的分割开始、到权力的规则运转、再到权力的公共化评估相互贯通,从而将权力的客观化运作与执掌权力者的个人意志和愿望隔离开来,否则就不能想象权力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至于制约与监督权力的程序优先问题,那就更是一个检验政治现代性的指标了。有没有权力运行的分割制衡制度设计、有没有权力执行的一套客观制度建构、有没有围绕权力执行纠纷建立的裁决机制、有没有对人对事对决策对效用分别设计的制度规章,既是划分传统政治与现代政治的分界线,又是判断权力是否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的基本标准。 以权利制约权力 以权力制约权力是一种“权力内部”的制约与监督思路。也许更为关键的还是以权利制约权力。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础上的公民权利,是一个政治共同体据以维持与发展的现实起点。假如以权力制约权力只是执掌权力者之间展开的权力分配游戏,那么,就既不能指望权力会自我限制,也不能指望权力的公共性有根本的保障。于是,以高于权力的权利来制约与监督权力就是必然的选择。必须将权力与权利作为一个对应的关系来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