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引导与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职学生文化自信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社会文化多元的环境下,我们怎样在中职学生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根基。
中职学校作为教育人才的重要阵地,具有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学校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
学校应当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各类课程中,例如在语文、历史、艺术等科目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课程,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让中职学生在学习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学校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中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例如经典诵读比赛、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比赛、传统文化讲座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培养自身的文化自信心。
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职学生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中职学生家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家长和学校一起合作,共同促进中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学校和家庭的联手合作,让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真正树立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华传统文化一定能在中职学生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自信。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非常重要,能够增强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且塑造他们的积极人生态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1.提供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关键。
学校应该开设多元化的文化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等。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体验自己的文化,从而增强自信心。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的重要内容。
学校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传统文化,了解其深厚内涵。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传统文化讲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3.提供国学教育国学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开设国学课程,教授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等。
借助国学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深刻的思想和智慧,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增强文化自信心。
4.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真实的文化艺术作品。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文化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文化方面的才艺和研究成果。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化,并展示自己在文化方面的能力,从而培养文化自信心。
5.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保护与传承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保护与传承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参加文化艺术团队,学习传统乐器、舞蹈等艺术形式,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研究,并开展相关项目,推动学生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加强家庭教育的力量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应注重对孩子的文化教育,传授他们家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家庭可以组织参观名胜古迹、参加传统节日等活动,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同时,家长也应成为孩子文化自信心的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态度。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路径分析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更多地走向实践和就业,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路径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自信意识淡薄相比于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普遍存在文化自信意识淡薄的情况。
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学生更多地接受的是职业技能培训,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往往处于次要地位,导致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认识和意识不够明晰。
2. 文化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受到学校资源与师资力量的限制,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学生在自身专业技能上虽然表现出色,但在文化领域的基础知识欠缺,缺乏对文化自信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
3. 文化自信的距离感由于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高职院校学生们对文化自信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
他们更多地将精力放在技能学习和实践中,忽视了文化自信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1. 加强课程设置,注重文化教育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课程设置,注重文化教育,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增加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认知和意识,培养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自尊与自信。
2. 提高师资水平,鼓励师生互动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促进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3. 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讲座、文化展览、文化节庆等,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品位和修养,使他们在实践与就业中更加自信。
4. 增强学生自我认知与自我价值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等渠道,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的自我认知与自我价值的建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
5. 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国际化素养通过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开展国际化教育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化素养,增进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职学生文化自信【摘要】中职学生文化自信是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品质。
文章从阐述中职学生文化自信内涵与特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途径方法、学生在传承过程中的作用、文化自信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同时强调中职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指出这对个人发展及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总结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以及号召学生积极树立文化自信来推动社会进步,呼吁中职学生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做出更大贡献。
通过这篇文章,可进一步激发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情感,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学生,文化自信,内涵与特点,途径与方法,作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重要性,必要性,总结,展望,号召,社会文明进步.1. 引言1.1 概述中职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职学生文化自信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身份有着自信和坚定的信念。
作为中职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的重要基础。
中职学生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拥有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树立文化自信可以增强中职学生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中职学生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本土文化,树立自己独特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才华。
文化自信还能促进中职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
只有具备文化自信,中职学生才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通过树立文化自信,中职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而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更上一层楼。
1.2 阐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的意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的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的文化教育计划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日益加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一项旨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的文化教育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尊重自身文化,并且增强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二、全面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
学校可以通过家庭访问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信息。
这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教育和支持。
三、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学校可以设计多元文化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学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学、艺术和传统习俗等内容。
通过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并培养对其他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四、文化体验活动为了增强学生对文化的亲身体验,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文化体验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或者邀请文化专家来校园进行演讲和互动交流。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拓宽视野,增加对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五、跨学科文化教育项目有效的文化教育计划应该跨学科,将文化与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的文化教育项目,如文化艺术节、文化研究课程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了解和思考文化的多样性,并将文化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融通。
六、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展演、国际交流项目等。
通过与其他学生、教育机构或社区组织的交流,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其他文化,同时展示自身的文化特色。
七、培养学生的文化表达能力一个完善的文化教育计划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表达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想法表达自己的文化观点。
通过文化表达活动,学生能够更自信地展示自身文化的独特之处,并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认同感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建议。
一、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学生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所属的文化背景。
这包括了解自己所在国家的历史、民俗、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参观博物馆、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来深入了解自己所处文化的渊源和特点。
通过对自己文化背景的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份,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培养起文化自觉。
二、拓宽文化视野除了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外,学生还应该积极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可以通过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学习外语、阅读世界文学作品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拓宽文化视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社会的特点,培养起文化自信心。
三、开展文化体验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文化体验活动。
比如,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的文化专家来给学生讲解本土文化,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举办各种传统节日活动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不同的文化环境。
四、开设文化课程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相关的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比如,学校可以开设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文化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来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项目,如创作比赛、文化展览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文化才华的平台。
通过这些课程和项目,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培养起对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五、加强文化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
家长可以给学生讲述历史故事、传统神话,教授一些传统技艺和文化礼仪等。
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多元文化意识是指人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认识和尊重。
在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一、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指以多元文化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的教育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多元文化教育:1. 教授多元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不同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等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来源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开展跨文化交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 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多元文化元素,如教授外国文学作品、观看外国电影等,帮助学生感受其他文化的魅力。
二、开展多元文化活动除了课堂教育,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多元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1. 多元文化展览:学校可以组织多元文化展览,展示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传统服饰、工艺品等,让学生亲自参观,增长见识。
2. 多元文化节:学校可以举办多元文化节,邀请不同国家的学生或文化使者来演出、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演出、尝试传统美食等方式,亲身感受不同文化。
3. 跨文化体验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项目,如组织学生到其他国家进行游学或实习,让学生与本土学生互动,增进对其他文化的了解。
三、建立多元文化资源库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多元文化资源库,收集和整理与不同文化相关的书籍、文献、音视频资料等。
这些资源可以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也可以供学生自由获取和浏览,增加对多元文化的认知。
四、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学校可以积极推动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以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 同学交流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经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路径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在社会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文化自信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1. 自身认识欠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国家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不足,缺乏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局限在表面知识,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缺乏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2. 外部环境影响在社会环境中,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诸如社会焦虑、消极思想、浮躁心态等问题加剧了学生对文化的自信缺失。
加之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认知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缺乏社会地位和认可感。
3. 教育体制问题在教育体制中,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引导不足,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等问题也成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一大绊脚石。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1. 加强教育培养2.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流。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化讲座、文化艺术展演、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主题班会、进行心理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文化自信的引导和教育。
4. 多方合作推动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努力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更多的文化自信教育资源。
结语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身积极配合,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
大学生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自信心态,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
在当前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应当提高文化自信,加强文化认同感,培养个人文化素养,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方法及实践。
一、加强自我认知,树立文化自信加强自我认知,培养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
大学生应当认识到自己所在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学讲座、专题展览等,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精髓和历史渊源。
同时,也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尊重多元文化的存在,避免对其他文化的偏见和误解,构建和谐文化环境。
二、积极发掘文化资源,挖掘文化价值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发掘文化资源,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戏剧演出、电影放映等,感受艺术之美,汲取文化之精华。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参加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和文化志愿者工作,以更深入的方式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挖掘文化价值和文化创意。
三、开展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感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相互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
大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交流项目、文化交流展览、文化论坛等,结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学习、交流、借鉴,拓展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四、加强知识学习,提高文化素养作为大学生,除了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还需要关注前沿学科、新兴技术、现代文化等。
大学生应当注重知识学习,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提高文化素养。
五、注重文化创新,积极实践注重文化创新,积极实践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
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文化创新和创意实践,关注现代技术与人文价值的结合,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创新时代的文化生态。
总之,大学生应当从自我认知和自我实践两个方面来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路径分析随着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高职院校开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使命。
本文将围绕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重要性当前,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提倡,文化自信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家凝聚力、培养国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承载国家未来发展希望的重要机构,有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感,引导学生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现状分析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中虽然普遍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但由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接受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播和弘扬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目前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和全面,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限;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度不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较低,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影响力有待提升。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分析1. 课程设置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应该在专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
可以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程,并将其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接触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学校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推出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师资力量高职院校需要提升师资力量,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
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座、授课或开展研讨活动,搭建一个传统文化交流平台,提高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引导与培养
一、当代大学生自信解析
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价值观、中华文化认同感,这才是教育的关键所在。
即支持创新传统文化,批评借鉴外来文化。
更重要的一点,始终都要以增强本民族的文化生命力为核心。
第一,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能够正确、清醒地看待各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
當代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的认知也过于肤浅,导致文化自信缺失现象比较严重。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西方的那一套社会制度、思想价值观深信不疑,盲目崇拜,形成了一种极端的思想,即“欧美的都是好的,本国的都是坏的”。
具体来看,集中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文化价值观念处于模糊状态。
所谓“模糊”,在笔者看来,即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民族文化的认知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
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清楚,文化自觉的本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如今多元信息化时代下,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高职学生来说,各种形形色色的思想认知如“蜘蛛网”般交织在一起,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迷失其中。
第二,文化价值取向低俗化。
近期有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有一种“自甘堕落”的思想,即“有用便是价值”。
尤其是在庞大的高职学生群体中,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再者就是自身的利益观、消费观和择业观不正,均崇尚自我主义。
准确地说是不够自信,一旦面对挫折,就会怨天尤人。
第三,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让世界各国家、民族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包括文化的交流、融合、互补等,正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地域的局限性。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成为我国在该领域发展建设的薄弱一环。
三、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与引导途径
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现象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故此,把控好这两个层面,对积极引导与督促当代大学生实现文化自觉非常重要。
其一,内源性影响。
主要体现在高职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认知不透彻,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上述提到的极端思想——“欧美的都是好的,国内的都是不好的”,这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知行脱节、体验缺失、文化价值反思能力弱的根本原因。
其二,我国正处在关键的社会转型期,而这种“关键性”是全局性的,尤其是社会环境与发展体制的变革正处于转型期。
当然,对于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引导与培养,还需要从思想教育与校园教学管理这一层面提供全面保障。
第一,完善现有的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紧随新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二,强化建设校园网络文化。
眾所周知,互联网、信息传播、
自媒体是新时代下的主题词,而网络有利、弊两面,如何趋利避害才是解决问题的主方向。
基于此,建议高校等强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此来作为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规范主线。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可以继续与课程体系融合在一起,通过网络讨论了解并洞悉大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
第三,“以史为鉴”。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尊重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总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见证,只有做到以史为鉴,才能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蒋晓东,阳桂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125-127.
[2]薛凯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研究[D].云南:昆明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