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环境与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17
六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下册第一章:运动与心跳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与心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二、教学内容:1. 讲解运动与心跳的关系。
2. 进行心跳测量实验。
3. 进行有氧运动训练。
三、教学步骤:1. 讲解运动与心跳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运动对心跳的影响。
2. 分组进行心跳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运动前后心跳的变化。
3.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有氧运动训练,如慢跑、跳绳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与心跳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的心肺功能提升情况。
第二章:健康饮食与营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与营养的关系。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 讲解健康饮食与营养的知识。
2. 进行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
3. 进行健康饮食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步骤:1. 讲解健康饮食与营养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 分组进行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3.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健康饮食的实践活动,如制定健康食谱、合理搭配食物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健康饮食与营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健康饮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情况。
第三章:身体运动与骨骼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运动与骨骼健康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姿势。
3. 增强学生的骨骼健康。
二、教学内容:1. 讲解身体运动与骨骼健康的关系。
2. 进行骨骼健康检查活动。
3. 进行正确的运动姿势训练。
1. 讲解身体运动与骨骼健康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运动对骨骼健康的重要性。
2. 分组进行骨骼健康检查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
3. 根据检查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运动姿势训练,如正确的坐姿、站姿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身体运动与骨骼健康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正确运动姿势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物18章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课程是学生接触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起点,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等重要概念。
以下是初中生物18章的知识点总结:第1章生物的特征-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基本特征:需要营养、能呼吸、排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第2章细胞-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植物特有)-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第3章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DNA、染色体- 进化论: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第4章植物的形态与结构- 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植物组织:导管组织、基本组织、分生组织- 植物的生长:顶端优势、次生生长第5章植物的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过程、意义和应用-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第6章植物的繁殖与发育- 有性繁殖:花的结构、传粉、受精- 无性繁殖:分裂、萌芽、嫁接、扦插- 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第7章动物的形态与结构- 动物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皮肤、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动物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第8章动物的生理功能- 消化和吸收:消化道的组成、消化过程- 呼吸:不同类型的呼吸方式- 循环: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第9章动物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社群行为- 动物的迁徙和洄游第10章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鸟类的繁殖行为:筑巢、产卵、孵化、育雏- 昆虫的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第11章微生物的世界-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和繁殖第12章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角色- 食物链和食物网第13章环境与生物-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14章人体健康与卫生- 人体结构和功能概述- 营养和健康饮食-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第15章人体的运动系统- 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肌肉的类型和作用- 人体运动的协调和控制第16章人体的循环系统-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管的类型和作用第17章人体的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过程- 气体交换第18章人体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过程- 吸收和排泄以上总结了初中生物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构成了生物学的基础框架,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至关重要。
第十八章环境与运动(一)填空题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受控装置包括器官和器官,受控对象为机体深部温度。
2.人体的体温与人体的代谢有关,在一天中最低,最高,这种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3.机体对冷环境的反应可归纳为和两个方面,长期工作在冷环境可产生 .4.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慢性危害是由于与接触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眼和鼻黏膜刺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癌及因生理机能障碍而加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
5.在热环境下运动可能出现热造成的危害,包括、、热衰竭和等热疾病。
6.运动员因时差而影响生物节律可采取两种调整对策:一是按预先调整生物节律;二是,使生物节律逐步与环境变化同步化。
7.机体产生的热量通过血液到达皮肤,通过传导、、、的方式向体外散发。
8.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的进行着气体交换,维持着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大气的正常化学组成是保证和的必要条件。
9.对大气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和。
10.高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对诸因素的影响,因而,人在高原时最大吸氧量明显。
11.大气污染会导致持续运动的能力,污染程度越,持续运动的能力下降越明显。
12.体温的相对稳定,乃是在机构的控制下,体内过程和过程取得动态平衡的结果。
13.长期在水环境运动,可改善机体内的能力,进而提高人体对水的冷刺激的能力。
14.水环境中的运动,对人体功能影响较之其他运动项目深刻,这和水的及特性有关。
15.生物节律的构成包括两方面,一是二是。
16.人在一天中会出现个功能高潮,它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有关。
17.在高原无论是安静时还是运动时,呼吸都会。
18.海拔高度越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就。
19.高原可使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增多,使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回到平原后机体供氧能力。
20.长期身体训练可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可改善肢体功能。
21.低温可反射性地引起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机体的氧耗。
(二)判断题1.外界环境的温度越高,机体通过辐射散失的热量就越少。
目 录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生态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粮食问题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能源与环境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海洋污染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大气的污染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6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7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8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9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环境及其组成1.人类的环境(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运动解剖学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旨在为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解剖学基础,为学生成为21世纪新型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提供必要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
具体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一)了解细胞和组织结构;(二)掌握骨、关节和骨骼肌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三)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四)熟悉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五)了解人体的形态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以及完成运动与日常活动时运动器官的基本工作规律,培养学生运用上述理论知识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人体运动的结构基础;构成人体基本单位的细胞;4种基本组织的构成与功能;器官和系统的概念;骨、关节和肌肉的构造和功能;全身骨的分布和形态特点;关节和整体结构的构造、功能及运动;肌肉分类与命名以及主要肌肉的位置和功能;关节的形态与机能分析、肌肉工作的原理、运动技术分析的依据和具体方法以及运动技术的实例分析,常用的人体形态测试方法;内脏的概念、组成和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胃、小肠、肝、胰、气管、肺、肾、睾丸、卵巢和子宫等器官的位置、主要结构特征和功能;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基本概念;心脏的构造;动脉和静脉的结构和分布特征以及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感受器和感觉器的概念和组成;眼和耳的基本结构和调节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常用的基本概念;参与运动调节的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相关结构的名称、位置、主要器官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征;参与运动调节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的名称、激素及功能;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三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第一章: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2 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的定义和意义。
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运动建议。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
示范法:展示体育运动的具体动作。
互动法:学生分享自己的体育运动经验。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体育与健康的意义。
讲解体育运动的好处: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等。
示范体育运动:展示具体动作和技巧。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育运动经验和感受。
1.5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体育运动好处的短文。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第二章:基本运动技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
提高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2.2 教学内容基本运动技能的定义和分类。
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要领。
常见运动项目的技术要求和训练方法。
2.3 教学方法示范法:展示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
纠正法: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动作。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和指导。
2.4 教学步骤讲解基本运动技能的定义和分类。
展示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要领。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和指导。
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指导他们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2.5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基本运动技能的练习任务。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第三章:团队运动与竞技体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团队运动与竞技体育的规则和技巧。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体育意识。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水平。
3.2 教学内容团队运动与竞技体育的定义和分类。
常见团队运动项目的规则和技巧。
竞技体育的道德规范和公平竞争原则。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团队运动与竞技体育的规则和技巧。
示范法:展示具体动作和技巧。
竞技法:组织学生参加竞技比赛。
3.4 教学步骤引入团队运动与竞技体育的话题。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复习要点)一、十个“三”: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长骨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
3.能够活动的骨连接称为关节。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4.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支点,以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5.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6.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7.保护动物多样性需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订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
8.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9.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细菌、真菌和病毒。
其中,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相似,但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0. 细菌(单细胞生物)进行分裂生殖。
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条件下可进行出芽生殖。
青霉、曲霉等进行孢子生殖。
二、十个“二”1.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动物的生殖和种族的繁衍。
2.鸟类飞行的方式有滑翔和鼓翼飞行。
其中,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滑翔是省力的运动方式。
3.骨的长长是由于骨骺端的软骨层产生新的细胞,使骨长长;骨的长粗是由于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骨加粗。
4. 幼年时,人的骨髓呈红色,称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骨髓被脂肪所取代,称为黄骨髓,丧失造血功能。
5.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的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变形。
6.关节具有灵活性和牢固性。
7.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两大类。
8.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9.动物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重要的组成成分。
10.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
三、五个“疑点”1.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运动生理学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是:A.涉及面广、且易感性无差异B.低计量、长时间作用C.限呼吸途径进入人体D.见于健康状况不良者2.初上高原进行亚极量运动时,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变化是:A.肺通气量减少B.心率减少C.心输出量增加D.摄氧量增加3.下列有关自主性体温调节机制的叙述中,错误的选项是:A.通过调节体内的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的平衡,以维持体温的稳定B.由体温的自身调节系统来实现C.其中的调节方式类似恒温器的调节D.包括人行为性的体温调节,如人为采取的保温和降温措施等4.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应选择的适宜环境是:A.污染较小的环境B.污染较重的环境C.无大气污染的环境D.有无污染的环境均可5.大气中的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是:A.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协同作用B.二次污染物作用C.二次污染物和生成的臭氧共同作用D.一次污染物作用6.人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相同,哪一部位的温度最接近体内温度:A.口腔B.腋窝C.直肠D.皮肤7.正常人体直肠、口腔和腋窝的温度关系是:A.直肠>口腔>腋窝B.直肠>腋窝>口腔C.口腔>腋窝>直肠D.腋窝<直肠<口腔8.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A.传导B.蒸发C.对流D.辐射9.在高原,引起人体机能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缺氧B.低气压C.低气温D.生物节律的改变10.在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皮肤温度和体内温度时,身体散热的重要方式是:A.传导B.对流C.辐射D.蒸发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生物节律的构成包括两方面,一是(),二是()。
12.低温可反射性地引起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使机体的摄氧量()。
13.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有()和()。
14.在热环境下运动可能出现热造成的危害,包括()、()、热衰竭和中暑等热疾病。
思考题运动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运动生理学得研究任务就是什么?2、运动生理学得研究方法有哪些?3、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得主要热点有哪些?4、生命活动得基本特征就是什么?5、人体生理机能就是如何调节得?6、人体生理机能调节得控制就是如何实现得?第二章骨骼肌肌能1、试述骨骼肌肌纤维得收缩原理。
2、试述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得产生原理。
3、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就是如何传导得。
4、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处动作电位就是如何进行传递得。
5、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生理学特点?6、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得张力比向心收缩大?7、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与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得应用及其意义。
8、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就是如何划分得?不同类型肌纤维得形态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特征就是什么?9、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得肌纤维类型得组成有什么特点?10、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就是如何被动员得?11、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12、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
第三章血液1、试述血液得组成与功能.2、何为内环境?试述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得作用意义。
3、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得作用。
4、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得影响.5、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得影响。
6、如何应用红血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第四章循环机能1、比较心肌与骨骼肌兴奋性、传导性与收缩性得异同.2、分析从身体立体到卧位后心输出量与动脉血压得变化及其调节过程。
3、试述心动周期过程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改变与瓣膜开闭情况。
4、试述动力性运动与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与动脉血压得变化情况。
5、如何评价运动心脏得结构、功能改变?6、反应心血管机能状态得指标有哪些?第五章呼吸机能1、呼吸就是由那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得主要作用就是什么?2、呼吸形式有几种?运动过程中如何随技术动作得变化而改变呼吸形式?3、胸内压就是如何形成得?有何生理意义?4、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漫得呼吸(尤其注重深呼吸)比浅快得呼吸效果要好?5、试述肺通气得技能指标测定意义与评定方法.6、试述影响唤起得因素。
《运动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 114003【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Flesh Physiolog)【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72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0【考核方式】理论考【开课单位】基础教育学院【适用层次】专科社会体育专业一、考试的目的、性质和任务要求考生较系统地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运动中人体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机制,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学功能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将有助于学生将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本课程的考试任务是:考核学生对能量代谢、肌肉活动、血液循环与运动、运动技能形成、身体素质、运动与身体技能变化的掌握。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是:1.知识目标记忆能量代谢、运动技能、体适能、超量恢复的基本概念,理解运动与血液、运动与内分泌、呼吸与运动;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对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考核学生掌握能量代谢、运动技能、体适能、超量恢复的概念,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分析、运动与血液、运动与呼吸,达到能用运动生理基础分析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能科学的运用生理学指导教学训练和比赛训练生理评价。
二、考核的方法及用时本课程考试方法:期末考试本课程考试形式:采用线上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三、成绩核算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提问成绩)占30%。
四、命题内容(一)考核内容:绪论:(4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1题,名词解释1题;第一章:肌肉活动(8学时)单选题6题,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问答题1题;第二章:能量代谢(8学时)单选题6题。
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问答题1题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3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2题;第四章:运动与内分泌(2学时)单选题1题,填空题1题;第五章:免疫与运动(2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2题;第六章:血液与运动(8学时)单选题6题,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问答1题;第七章:呼吸与运动(8学时)单选题6题,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问答1题;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4学时)单选题4题,填空题4题,名词解释2题;第十章:身体素质(8学时)单选题6题,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4题,论述题1题;问答1题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4学时)单选题4题,填空题4题,名词解释2题;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5学时)单选题4题,填空题4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第十四章: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4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2题,名词解释1题;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4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2题,名词解释1题;(二)考核基本要求绪论:1、记忆生理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及研究领域2、理解运动生理学与健身、竞技的关系;3、理解运动生理学的现状和发展。
课程编号:114111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HealthcareinPhysicalEducation)《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开课学期H学分全总学时56理论学时44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解剖学、生理学、统计学、生物化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社会学等建议教材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四版。
主要参考书[1]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三版。
[2]石作砺、于葆主编,《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它涵盖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体育保健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性疾病、运动创伤防治以及医疗体育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中学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健康指导工作服务,从而使体育运动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实践合计1 第一章绪言、健康概述2 22 第二章运动与环境 2 23 第三章运动与营养4 44 第四章运动与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 25 第五章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2 26 第六章体格检查 1 17 第七章运动性疲劳 1 18 第八章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 2 29 第九章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医务监督 2 210 第十章运动性病症、期中教学检查8 811 第十一章运动损伤概述 2 212第十二章第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理 2 213 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 2 4 614 第十四章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 2 415 第十五章常见运动损伤 6 616 第十六章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 2 217 第十七章按摩 1 6 718 第十八章医疗体育概述 1 1合计44 12 56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健康概述1、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保健学的概念、任务和学习的要求。
第16章运动与环境1.通常人体散热的首要方式是什么?运动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答:(1)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约占84.5%),它通过传导、对流、辐射、蒸发四种方式向体外散发热量。
辐射是指机体热量以红外线方式传给外界较冷物的一种散热形式,这是人体热量散失的主要方式。
(2)发汗是指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散发大量热量的散热过程。
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汗液蒸发明显增多,发汗成为运动中主要的散热方式。
2.人体运动时体温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答: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临床上常以直肠温度(37.3℃~37.5℃)、口腔温度(比直肠温度低0.3℃~0.5℃)、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4℃)表示。
人体运动时,体温会有很小的升高,不会变化很大,因为有通过汗液进行调节,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或人体在运动时,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蒸发散热的方式有:(1)不感汗蒸发不感汗蒸发是指体液中少量水分直接从皮肤和呼吸道粘膜等表面渗透出,在未聚集成明显的汗滴之前即被蒸发的一种持续性的散热形式。
(2)发汗发汗是指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散发大量热量的散热过程。
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汗液蒸发明显增多,发汗成为运动中主要的散热方式。
3.中暑性痉挛、热疲劳、中暑各有什么不同?答:(1)中暑性痉挛中暑性痉挛是指运动中由于肌肉的过度运用,致使体内的矿物质丢失和大量出汗伴随的脱水所引起的骨骼肌严重痉挛。
出现中暑性痉挛时,可以通过到凉爽的地方和补充盐溶液而得到恢复。
(2)热疲劳热疲劳是指运动中由于心血管系统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而出现极度疲劳、呼吸微弱、头昏眼花、呕吐、昏阙、皮肤干燥、低血压等现象。
出现热疲劳时,将患者置于较凉的环境下休息,仰卧并抬高下肢,适量补充盐溶液,会使病情得到缓减。
否则,热疲劳极易转为中暑。
(3)中暑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热紊乱,这种热紊乱会导致身体的温度调节装置失控,其典型症状为:体内温度超过40℃,停止出汗,皮肤干燥,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意识混乱或丧失。
思考题运动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3、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热点有哪些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人体生理机能是如何调节的6、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第二章骨骼肌肌能1、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2、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3、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如何传导的。
4、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处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递的。
5、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生理学特点6、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7、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8、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9、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10、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11、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12、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
第三章血液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2、何为内环境试述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意义。
3、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4、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5、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6、如何应用红血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第四章循环机能1、比较心肌和骨骼肌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异同。
2、分析从身体立体到卧位后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及其调节过程。
3、试述心动周期过程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改变和瓣膜开闭情况。
4、试述动力性运动和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5、如何评价运动心脏的结构、功能改变6、反应心血管机能状态的指标有哪些第五章呼吸机能1、呼吸是由那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呼吸形式有几种运动过程中如何随技术动作的变化而改变呼吸形式3、胸内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4、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漫的呼吸(尤其注重深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5、试述肺通气的技能指标测定意义和评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