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 格式:pdf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8
§11.2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掌握物态变化过程吸热的特点。
学习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实行初步解释。
学习方法:自学探究讨论归纳学习过程:【定向诱导】天气炎热,当我们在地上洒些水,就会感觉凉爽。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学习目标】1、理解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2、理解汽化是吸热过程。
会对蒸发和沸腾实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自学探究】一、阅读课本P9—P11内容,并完成以下填空:(复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有:①物质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②分子间存有________; ③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_____。
④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
(一) 熔化与吸热1、___ __、___ ___和______统称为物态。
通常把固态、液态和气态下的物质分别称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三态是会转化的。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像冰这样的晶体当温度加热到__ ____时开始熔化,当假如此时停止加热,冰还会继续熔化吗?___ ___。
这是为什么呢?3、用分子动理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为什么晶体熔化必须加热,但温度却不变?4、比较冰的熔化情况,在课本坐标纸上,分别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的大致曲线。
5、实验探究结论:熔化为_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______;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也需要吸热但同时温度会______。
(二)汽化与吸热6、当液体加热到沸点时,大量分子会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所以沸腾过程必须继续______,______停止沸腾就会停止。
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并不会升高,所加的热,用来为分子挣脱引力而提供______。
7、任何温度下总会有一些分子得到充足的______而脱离周围液体分子的引力,飞向空中变为气态,这种汽化方式叫做______。
物态变化过程
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物态变化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
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物态变化口诀分享
1.温度计
测温度的温度计,热胀冷缩是规律。
冰水混合作零度,标准沸水百度计。
2.温度计的使用
泡全浸入被测液,不碰容器底或壁。
进入稍候一会儿,示数稳定再读数。
计数仍留被测液,视线与柱上面平。
读数:仰读偏小俯偏大。
3.熔化和凝固
固态变液为熔化,液态变固称凝固。
固体分晶和非晶,非晶熔化无局限。
晶体熔化有熔点,吸收热量温不变。
4.汽化和液化
液态变气称汽化,包括沸腾和蒸发。
蒸发发生液表面,任何温度都进行。
液体蒸发要吸热,依附物体温下降。
剧烈汽化是沸腾,内部表面同进行。
一定温度才发生,沸腾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沸点异。
压强与之有关系,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现象是常见的。
1. 吸热现象:当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或从液态转变成气态时,需要吸收热量才能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使分子能够脱离固态或液态的排列方式。
这些热量被用于增加分子的动能,而不是温度的升高。
这就是为什么在加热下,温度不会变化直到物质完全融化或汽化。
2. 放热现象:当物质从气态转变成液态或从液态转变成固态时,会释放热量。
这是因为在物质从气态或液态过渡到更有序的固态时,分子之间的互相吸引力增加了,导致分子的动能减小,热能转化为热量释放出去。
这就是为什么凝固或凝结的过程会产生热量。
需要注意的是,吸热和放热现象并不仅限于固-液-气的物态变化,也适用于其他形式的物态变化,例如固定气体转化为游离气体的吸热现象。
此外,在化学反应中也可以观察到吸热和放热现象,例如放热反应会释放热量,而吸热反应会吸收热量。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有六种基本形式,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每种物态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有些是吸热过程,有些是放热过程。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物质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原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固体变为液态。
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原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冰在吸收热量时会熔化成水。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物质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原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在放出热量时会凝固成冰。
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液体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液体变为气态。
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水在加热时会汽化成水蒸气。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气态变为液态。
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蒸气在遇冷时会液化为水。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当物质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固体直接变为气态。
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吸收热量时会直接升华为气态二氧化碳。
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当气体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蒸气在遇冷时会直接凝华为霜。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一)温度1.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单位及其规定: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就是1℃。
3.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①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液体温度计。
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③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在使用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把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5)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物态变化中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2. 晶体的熔化(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的识别:(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图中:AB段表示固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固态。
BC段表示熔化过程。
此时,物质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CD段表示液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液态。
(4)图中B点物体处于固态,C点处于液态。
(5)处于熔点的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状态。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吸热放热“哎呀,这夏天也太热了吧!”我一边擦着汗,一边和小伙伴们抱怨着。
那天,我们正在小区的花园里玩耍。
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连吹来的风都是热的。
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像被晒蔫了的小草,无精打采的。
“真想凉快一下呀!”我嘟囔着。
“对呀对呀,要是能下点雨就好了。
”小伙伴明明也跟着说道。
这时候,一旁的学霸乐乐说话了:“你们知道吗,这天气热是因为现在是夏天呀,夏天温度高,就会感觉很热,而且这当中还涉及到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呢!”“啥?物态变化?那是啥玩意儿?”我好奇地瞪大了眼睛。
乐乐笑了笑,开始给我们解释:“物态变化就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呀,比如水可以变成冰,冰又可以变成水,这里面就有吸热和放热呢。
”“哇,这么神奇呀!”小伙伴们都来了兴趣。
“可不是嘛,就像水变成冰,是要放热的,而冰变成水呢,是要吸热的。
”乐乐说得头头是道。
我挠挠头:“那这和天气热有啥关系呀?”“哈哈,你想呀,夏天温度高,地面上的水会蒸发变成水蒸气,这蒸发过程可是吸热的,所以我们就会感觉热啦。
”乐乐耐心地解释着。
“哎呀,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那还有其他的物态变化呢?”“还有呀,像冬天有时候会下雪,那雪就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冰,这叫凝华,是放热的。
”乐乐继续说着。
“哇,真有意思!”小伙伴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那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呀?”我追问着。
“当然有啦,像我们平时看到的露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这是液化,也是放热的哦。
”乐乐像个小老师一样。
我们都听得入了迷,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物态变化呀!”我感叹道。
“是呀,物理知识可好玩了。
”乐乐笑着说。
就在我们热烈讨论的时候,天空中真的飘来了几朵乌云,不一会儿,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哇,真的下雨了!”我们兴奋地欢呼起来。
我伸出手,感受着雨滴落在手上的清凉。
这雨,不就是水的一种物态变化吗?我心里想着。
这场雨,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了一丝凉爽,也让我对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03.初三重培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 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2.(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
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水的沸点为。
(2)汽化的两种形式:和。
它们的相同点:;(3)液体沸腾条件:①;②。
晶体熔化条件:①;②。
3.液体沸腾过程中与晶体熔化过程中有相同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
【基础•巩固】1.把少量的碘放人烧瓶中,上面盖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可观察到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_____;这个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2.吃冰棒和在胳膊上擦些酒精都会感到凉快些,前者是由于冰棒在___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热;后者是由于酒精在_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_热·3.小王和小李各倒一杯热开水,小王对热开水吹风,小李用两个杯子将水来回倒,过一会儿开水就不烫嘴了。
小王做法的主要物理依据是增加空气__________,从而加快热水蒸发,利用蒸发__________热的道理,把热迅速带走;小李做法的主要物理依据是既增加空气_________,同时又增加_________,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迅速带走。
两杯热水冷得快的是_________·4.游泳或洗澡后会感觉到表较冷,这是因为()A.气温比水的温度低B.人体还没有适应环境C.人身上的水在蒸发时吸热D.以上说法都不对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用电吹风机吹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C.用地膜覆盖农田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6.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B.加冰块会是饮料变得冰凉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物变质D.加油站附近不允许使用手机7.用质量相等的0O C的冰和0O C的水冷却食物()A.用冰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好,因为水有流动性C.用冰好,因为冰熔化成水时吸收大量的热D.效果一样8.海波的凝固过程一定是( )A.吸热,温度升高B.放热,温度不变C.吸热,温度不变D.放热,温度降低9.夏天吹电风扇人感到凉爽,达是因为( )A.吹过来的风的温度比室温低B.室内的温度降低了C.加快汗液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下降D.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10.在炎热的夏天,城市街道上经常有洒水车洒水,以降低路面的温度,这是利用了( )A.洒水后减少了路面热量的散发B.水的温度低,从而有效地降低路面的温度C.洒水后增加路面热量的对流D.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使路面温度有所降低11.在室内,将一支长时间放在装有酒精的瓶中的温度计迅速抽出后的一段时间内,温度计的示数将( )A.上升B.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D.不变12.张华同学回忆起小时候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看到的自然现象,属于吸热的是()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C、深秋江面上晶莹冰凌的生成D、初冬江面上美丽雾凇的出现13.炒菜时,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A.凝华B.汽化C.升华D.熔化14.吃冰糖葫芦是冬季里北方孩子的一大乐趣,要想保证糖葫芦外皮脆而不焦,熬糖做糖衣时通常在糖中加水,因为水在沸腾的过程中,继续,温度。
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温度和压力时所发生的状态变化。
它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在物质状态改变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本文将介绍与物态变化相关的吸热和放热过程。
一、物态变化吸热现象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也称为端吸热,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时所吸收的热量。
吸热现象通常发生在固体和液体的状态转变上。
1、固体-液体吸热当固体转化为液体时,需要吸收一定量的热能来克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固液相变的吸热现象。
例如,将冰块放置在室温下,冰块就会逐渐融化为水,这是由于冰块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能。
吸热现象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在这个过程中,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能量转化往往是平衡的。
2、液体-气体吸热液体转化为气体时也需要吸收热能,这种转化也需要克服液体内部的相互吸引力,因此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
例如,将一些水倒入平底锅中,将火打开,不久水就会变成水蒸气。
这是因为液态吸收了热能,转化为气态。
吸热现象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又被称为沸腾。
二、物态变化放热现象与吸热现象相对应的是放热现象,也称为端放热。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时释放的热量称为放热现象。
放热现象通常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转化上。
1、气体-液体放热当气体转化为液体时,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因此需要释放热能。
例如,在夏天,如果将冷饮品放置在室外,饮品表面就会形成水滴,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被冷却后转化为液态。
在这个过程中,热能被释放。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把空气中的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
2、液体-固体放热当液体转化为固体时,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因此需要释放热能。
例如,将热水倒进冰盒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水就会变成冰块。
这是由于热量被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热能减少导致温度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热能被释放为冰,使得液体变成固体。
三、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物态变化》知识要点1、物体聚集的状态叫物态,自然界中,物体有固、液、气三种状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有六种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叫熔化(吸热),从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叫凝固(放热);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叫汽化(气化现象分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吸热),从气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叫液化(放热);物质不经液态,直接从固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叫升华(吸热),从气态直接到固态的变化过程叫凝华(放热)。
4、自然界中的雾、雨、露等自然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雪等自然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雹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冷空气凝固形成的。
5、水是生命之源,气态水的储量约为12.9×10^12m3.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陆地上90%的淡水以冰的形式分布在极地和高山地区,约有24364×10^12m3。
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7%,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只有全部淡水的2.5%。
6、有规则形状的固体叫晶体;没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糖、钻石、海波、奈、各种矿石和所有金属;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橡胶、塑料、沥青、松香、石蜡等。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不同晶体在相同情况下,熔点不同。
如:在标准大气压下,钨的熔点:3410℃;萘的熔点:80.5℃;冰的熔点:0℃;海波的熔点:48℃;固态水银的熔点:-38.8℃;固态酒精的熔点:-117℃;固态苯的熔点:-95℃。
8、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中,存在着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即晶体在融化和凝固过程中,有固定的温度,即熔点和凝固点。
而非晶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综上可得,处在熔点(或凝固点)温度时的晶体可能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固液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