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 格式:pptx
- 大小:953.12 KB
- 文档页数:28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知识点一熔化与吸热1、(05·沈阳市)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2、(05·长沙市)如图11—2—1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
它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
图11—2—1知识点二汽化与吸热3、(05·台州市)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
这是因为()A.液化吸收热量 B.汽化吸收热量C液化放出热量 D.汽化放出热量4、(图11—2—2知识点三升华与吸热6、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生产中用“干冰”防止食物变质B、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汗”C.烧开水的壶中冒的“白气” D、冰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矮7、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减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等自然现象都属于现象,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
知识点四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8、(04·桂林市)某实验小组通过实验验证,得知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气流的快慢.小组成员张强提出进一步的猜想: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猜想是否正确.要求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法.巧练方法事半功倍方法技巧一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包括熔化、汽化和升华9、(05·安徽省课改区)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B、初夏,林中白雾弥漫C、清晨,草叶上露珠品莹D、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10、下列四组物态变化中,均吸热的一组是()A、熔化、汽化、凝华 B.熔化、液化、升华C.熔化、汽化、升华 D,熔化、液化、凝华拓展思维提升素质能力点一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的吸热过程11、(05·锦州市)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冬天,河面上的冰层增厚B.冬天,屋顶的瓦上霜层增厚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水珠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12、(05·连云港)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13、(05·徐州市)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热。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有六种基本形式,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每种物态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有些是吸热过程,有些是放热过程。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物质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原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固体变为液态。
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原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冰在吸收热量时会熔化成水。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物质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原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在放出热量时会凝固成冰。
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液体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液体变为气态。
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水在加热时会汽化成水蒸气。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气态变为液态。
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蒸气在遇冷时会液化为水。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当物质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固体直接变为气态。
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吸收热量时会直接升华为气态二氧化碳。
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当气体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蒸气在遇冷时会直接凝华为霜。
第2节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请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上: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负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负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根据什么来选择?有同学说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引出课题)【自主预习案】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4熔化热,凝固热【课堂探究案】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2、猜想和假设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实验中注意的事项:(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一)温度1.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单位及其规定: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就是1℃。
3.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①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液体温度计。
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③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在使用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把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5)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物态变化中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2. 晶体的熔化(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的识别:(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图中:AB段表示固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固态。
BC段表示熔化过程。
此时,物质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CD段表示液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液态。
(4)图中B点物体处于固态,C点处于液态。
(5)处于熔点的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状态。
物态变化放热吸热口诀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和吸热过程,我们可以用以下口诀来记忆:凝固、凝结、冻结、固态变,听了口诀大家分辨清。
放热释热熟练记,固态变化这几位。
首先,我们来讲解固态变化,它指的是物质由液态或气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热量会被释放出来,所以是放热的过程。
例如,当水从液态转变为冰的时候,会释放出热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冰的接触是冷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包括融化、汽化和升华这三个过程。
融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向液态转变的过程,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向气态转变的过程,而升华则是指物质直接由固态向气态转变的过程。
融化和汽化的过程都是吸热的过程,也就是需要吸收热量才能完成。
当我们将冰块放在室温下,冰块会慢慢融化成水,这是因为冰块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同样地,当水受热而转变为水蒸气时,也需要吸收热量。
这就是为什么煮开水时,水面上会产生水蒸气,同时会感觉到热气腾腾的原因。
升华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它背离了常规的物态变化方式。
在升华的过程中,固态物质直接向气态转变,而不经过液态。
这个过程也是吸热的过程。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冰的升华,当零度以下的冰暴露在空气中时,冰会逐渐消失而不经过液态,这被称为干冰。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物态变化的放热和吸热规律。
当物质转变为更有序、更紧密的状态时,会释放热量,即放热。
而当物质转变为更无序的状态时,会吸收热量,即吸热。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
最后,请大家记住这个口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和吸热过程,提高我们对物质状态转变的认识。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了解这些过程,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九年级物理重点难点11-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难点:升华是吸热过程,蒸发也要吸热。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重点:理解冰、霜、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难点: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12-1温度与内能重点:⒈ 能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测液体温度。
⒉ 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难点:能够认识到热量、内能、温度三个物理量的区别与联系。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难点:掌握热量的计算相关公式。
12-3内燃机重点:了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
难点:描述内燃机的各冲程工作情况。
12-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重点: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
热点:理解热值,利用热值进行计算和应用。
13-1电是什么重点: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难点:两轻小物体相互吸引是否都带电。
13-2 重点:了解电路的组成,知道电流方向,认识短路危害。
难点:会画简单电路。
13-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重点: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难点:连接并联电路。
13-4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
难点: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
13-5测量电压重点:会正确将电压表连入电路中,理解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
难点:会用电压表检测开路点。
14-1电阻与变阻器重点: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用法。
难点:对电阻的理解,及对研究问题的方法的理解。
14-2欧姆定律重点: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经历探究的全过程,理解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难点:会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估。
03.初三重培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 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2.(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
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水的沸点为。
(2)汽化的两种形式:和。
它们的相同点:;(3)液体沸腾条件:①;②。
晶体熔化条件:①;②。
3.液体沸腾过程中与晶体熔化过程中有相同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
【基础•巩固】1.把少量的碘放人烧瓶中,上面盖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可观察到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_____;这个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2.吃冰棒和在胳膊上擦些酒精都会感到凉快些,前者是由于冰棒在___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热;后者是由于酒精在_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_热·3.小王和小李各倒一杯热开水,小王对热开水吹风,小李用两个杯子将水来回倒,过一会儿开水就不烫嘴了。
小王做法的主要物理依据是增加空气__________,从而加快热水蒸发,利用蒸发__________热的道理,把热迅速带走;小李做法的主要物理依据是既增加空气_________,同时又增加_________,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迅速带走。
两杯热水冷得快的是_________·4.游泳或洗澡后会感觉到表较冷,这是因为()A.气温比水的温度低B.人体还没有适应环境C.人身上的水在蒸发时吸热D.以上说法都不对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用电吹风机吹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C.用地膜覆盖农田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6.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B.加冰块会是饮料变得冰凉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物变质D.加油站附近不允许使用手机7.用质量相等的0O C的冰和0O C的水冷却食物()A.用冰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好,因为水有流动性C.用冰好,因为冰熔化成水时吸收大量的热D.效果一样8.海波的凝固过程一定是( )A.吸热,温度升高B.放热,温度不变C.吸热,温度不变D.放热,温度降低9.夏天吹电风扇人感到凉爽,达是因为( )A.吹过来的风的温度比室温低B.室内的温度降低了C.加快汗液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下降D.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10.在炎热的夏天,城市街道上经常有洒水车洒水,以降低路面的温度,这是利用了( )A.洒水后减少了路面热量的散发B.水的温度低,从而有效地降低路面的温度C.洒水后增加路面热量的对流D.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使路面温度有所降低11.在室内,将一支长时间放在装有酒精的瓶中的温度计迅速抽出后的一段时间内,温度计的示数将( )A.上升B.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D.不变12.张华同学回忆起小时候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看到的自然现象,属于吸热的是()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C、深秋江面上晶莹冰凌的生成D、初冬江面上美丽雾凇的出现13.炒菜时,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A.凝华B.汽化C.升华D.熔化14.吃冰糖葫芦是冬季里北方孩子的一大乐趣,要想保证糖葫芦外皮脆而不焦,熬糖做糖衣时通常在糖中加水,因为水在沸腾的过程中,继续,温度。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学习目标: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
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4、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2、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三、学习活动:1、熔化与吸热(1)、回想分子动理论的有关内容(2)、晶体熔化时,如果停止加热,熔化会停止,这是为什么?自学本部分内容,然后小组交流。
(3)实验:海波和石蜡的熔化1>绘出海波和石蜡熔化的图线2>讨论曲线的物理意义曲线上各段物质处于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2、汽化与吸热1>看书理解沸腾时为什么温度不变2>根据晒衣服等经验,总结出影响水蒸发的三个因素3>为什么可以用酒精给高烧病人降温?4>总结蒸发和沸腾的区别3、升华与吸热(1)、升华:物质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升华时热。
(2)、升华现象举例(3)、看书理解:人工降雨是怎样实现的?有疑问的小组讨论四、应用与训练:1、湿衣服晾干,水变成水蒸气,这种物态变化叫;为了让发烧的病人降温,常常在他的身上擦酒精,这是因为。
2、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分的3、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地减少,这是现象。
4、天热时用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快,这是因为()A、电风扇吹出来的是凉风B、电风扇可以使房间的温度降低C、流动的空气从人身上吸走了大量的热D、电风扇吹风可以使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蒸发可以从人体吸收热量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电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上的水扫开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在冰箱里D、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6、下列现象中利用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D、向可乐瓶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五、当堂测试和作业布置:1、当手接触到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和水时,觉得冰比水冷,这是因为()A、冰传热的本领比水强B、冰吸热的本领比水强C、冰熔化要吸热D、冰的温度比水低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达到100℃水才能沸腾B、冰吸收了热量不一定熔化C、汽化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D、温度达到熔点时晶体一定熔化3、下列各现象中,能够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是()A、同样的容器放在同样的地方,其中盛有60℃的水比30℃的水干得快B、同样的酒精,倒在碟子里比装在瓶子里干得快C、同样擦在手上的酒精,用嘴吹,酒精干得快D、洒在阳光下的水比在屋内瓶中的水干得快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不熔化D、无法确定5、王刚同学在做“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其中一块玻璃用酒精灯加热,由此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与()A、水的温度有关B、水的表面积有关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D、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6、人们在夏天大汗淋漓,是靠汗液保持体温不升高的。
课题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课 型新授课 第 2 课时 主备课标教材分析 课标: 认识熔化和汽化是吸热过程,能分析熔化图像的物理意义。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物质熔化要吸热,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练习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交流,知道物质汽化要吸热,并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再通过碘的升华实验观察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教材呈现方式: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加热海波和石蜡的实验设计,知道物质熔化要吸热,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练习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交流,知道物质汽化要吸热,再通过分组小实验观察碘升华实验明确升华也要吸热。
教学建议:要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体验物态变化过程中必须吸热的规律,逐步熟悉和理解物态变化的分子运动模型;碘升华实验最好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
教学重点: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过程。
教学难点: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态变化过程。
重难点的突破:做好本节的实验探究及教材中分子运动动模型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学情学生的优势:对于汽化吸热现象,不少学生会有许多前期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汽化吸热现象让学生分析。
上分析 一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熔化吸热,再通过碘的升华实验观察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学生的不足: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在实验中,对于实验的目的性缺乏足够的准备,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会感到很难。
学生的差异: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能力差别很大,实验误差也可能较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交流和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过程。
2、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吸热。
3、比较升华与蒸腾,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致冷现象。
4、初步学习用温度——时间图象分析海波、石蜡的熔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象的过程。
2、结合生活中湿衣服变干,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