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4.4《反证法》学案 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3
4.4 反证法【学习目标】1、理解反证法的含义与原理,掌握反证法的一般步骤;2、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代数命题和几何命题;3、树立“正难则反”和“转换思维”的意识。
【学习过程】1、阅读书中故事——路边苦李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呢?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其思维过程的表述如下图:这种推理方法就是反证法。
在证明一个命题时,有时先假设命题不成立,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证的命题2、请你模仿推理: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在古希腊时,有三个哲学家,由于争论和天气的炎热感到疲倦,于是就在花园里的一棵大树下躺下休息睡着了。
这时一个爱开玩笑的人用炭涂黑了他们的前额,当他们醒过来后,彼此相看时都笑了。
一会儿其中有一个人却突然不笑了,他是觉察到什么了?3、整体感知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我们假定“结论不成立”,结论一不成立就会出毛病,这个毛病是通过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或定理矛盾的方法暴露出来的。
这个毛病是怎么造成的呢?推理没有错误,已知条件,公理或定理没有错误,这样一来,唯一有错误的地方就是一开始的假定。
既然“结论不成立”有错误,就肯定结论必然成立了。
概括地说就是要利用“结论的反面不成立”的证明来证明结论成立。
4、请你写出下列结论的反面1、a⊥b;2、d是正数;3、a≥0;4、 a∥b。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完成课内练习1、6、例、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
已知:求证:证明:7、根据上述解答,归纳反证法证题的步骤。
方法总结: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有哪些方法?8、当堂练习:书作业题9.甲、乙、丙、丁、戊五人在运动会上分获一百米、二百米、跳高、跳远和铅球冠军,有四个人猜测比赛结果:A说:乙获铅球冠军,丁获跳高冠军; B说:甲获百米冠军,戊获跳远冠军;C说:丙获跳远冠军,丁获二百米冠军; D说:乙获跳高冠军,戊获铅球冠军。
《反证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反证法的概念,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步骤,能运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命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反证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反证法的概念,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步骤,能运用反证法证明简单命题。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提出反设,以及如何通过推理得出矛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反证法。
故事:有一个人被指控偷了邻居的钱,他宣称自己没有偷。
法官问他:“如果不是你偷的,那钱怎么会在你的口袋里?”这个人无法回答。
提问学生:法官的这种推理方法有什么特点?2、讲解概念(1)给出反证法的定义: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2)强调反证法的关键在于“反设”和“归谬”。
3、示例讲解(1)例 1: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分析: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大于 60°,然后推出矛盾。
证明过程: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大于 60°,则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 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所以,原命题成立。
(2)例 2:证明“根号 2 是无理数”。
分析:假设根号 2 是有理数,设根号 2 = m / n(m、n 为互质的正整数),然后推出矛盾。
证明过程:假设根号 2 是有理数,设根号 2 = m / n(m、n 为互质的正整数),则 2 = m²/ n²,即 m²= 2n²。
因为 2n²是偶数,所以m²是偶数,从而 m 是偶数。
设 m = 2k(k 为正整数),则 4k²= 2n²,即 2k²= n²,所以 n 也是偶数,这与 m、n 互质矛盾。
第4章平行四边形4.6反证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证法的含义。
2、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3、会利用反证法证明简单命题。
4、了解定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反证法的含义和步骤。
难点:用两种方法完成平行线的传递性的证明。
【导学过程】【情景导入】故事引入“反证法”:中国古代有一个叫《路边苦李》的故事: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王戎为什么?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
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假设李子不是苦的,即李子是甜的,那么这长在人来人往的大路边的李子会不会被过路的人摘去解渴呢?那么,树上的李子还会这么多吗?这与事实矛盾?说明李子是甜的这个假设是错的还是对的?所以,李子是苦的。
我们不得不佩服王戎,小小年纪就具备了反证法的思维。
反证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人们在探求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正面求解又比较困难时,常常采用从反面考虑的策略,往往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那么什么叫反证法呢?(板书课题)【新知探究】探究一、在证明一个命题时,人们有时先假设命题不成立,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件矛盾,或者与定义,公理,定理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即所求证的命题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我们假定“结论不成立”,结论一不成立就会出毛病,这个毛病是通过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或定理矛盾的方法暴露出来的。
这个毛病是怎么造成的呢?推理没有错误,已知条件,公理或定理没有错误,这样一来,唯一有错误的地方就是一开始的假定。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6 反证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6 反证法》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反证法是数学证明的一种方法,通过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矛盾,从而证明结论是正确的。
这一节内容主要包括反证法的概念、基本步骤和应用。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需要理解反证法的本质,掌握反证法的基本步骤,并能够运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掌握了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但是,对于反证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其本质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理解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能够运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运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反证法的应用。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准备PPT,用于展示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反证法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反证法的概念和应用。
例如:假设有一座桥,桥的两侧各有一个人,他们同时开始走,多久能够相遇?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让学生理解反证法的本质。
反证法的概念: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矛盾,从而证明结论是正确的。
反证法的基本步骤:(1)假设结论不成立;(2)根据假设,推理出矛盾;(3)由于矛盾的存在,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结论成立。
八年级数学下册 4.4《反证法》学案浙教版
4、4 反证法
【学习目标】
1、理解反证法的含义与原理,掌握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2、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代数命题和几何命题;
3、树立“正难则反”和“转换思维”的意识。
【学习过程】
1、阅读书中故事路边苦李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呢?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其思维过程的表述如下图:这种推理方法就是反证法。
在证明一个命题时,有时先假设命题不成立,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件矛盾,或者与定义,公理,定理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即所求证的命题正确。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请你模仿推理: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在古希腊时,有三个哲学家,由于争论和天气的炎热感到疲倦,于是就在花园里的一棵大树下躺下休息睡着了。
这时一个爱开玩笑的人用炭涂黑了他们的前额,当他们醒过来后,彼此相看时都笑了。
一会儿其中有一个人却突然不笑了,他是觉察到什么了?
3、整体感知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我们假定“结论不成立”,结论一不成立就会出毛病,这个毛病是通过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或定理矛盾的方法暴露出来的。
这个毛病是怎么造成的呢?推理没有错误,已知条件,公理或定理没有错误,这样一来,唯一有错误的地方就是一开始的假定。
既然“结论不成立”有错误,就肯定结论必然成立了。
概括地说就是要利用“结论的反面不成立”的证明来证明结论成立。
4、请你写出下列结论的反面
1、a⊥b;
2、d是正数;
3、a≥0;
4、a∥b。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完成课内练习1、6、例、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
已知:求证:证明:7、根据上述解答,归纳反证法证题的步骤。
①假定结论不成立(即结论的反面成立);②从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经过推理论证,推出与已知条件或定义、定理、公理相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④肯定命题的结论成立。
方法总结: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有哪些方法? 8、当堂练习:书作业题
9、甲、乙、丙、丁、戊五人在运动会上分获一百米、二百米、跳高、跳远和铅球冠军,有四个人猜测比赛结果:A说:乙获铅球冠军,丁获跳高冠军; B说:甲获百米冠军,戊获跳远冠军;C说:丙获跳远冠军,丁获二百米冠军; D说:乙获跳高冠
军,戊获铅球冠军。
其中每个人都只说对一句,说错一句、你知道五人各获哪项冠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