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因素分析汇总(一)

影响因素分析汇总(一)

影响因素分析汇总(一)
影响因素分析汇总(一)

影响因素分析汇总(一)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 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

③海拔高低(主要是大气密度)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地形地势(海拔?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海洋性?大陆性?)

⑤洋流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

②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③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

④洋流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大气环境(降水)

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

6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7.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

②洋流③陆地气候

10.影响水资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大小)

②水循环活跃程度

11.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①大陆架:海水深浅及获得阳光多少

②径流:营养物质多少

③纬度:温带水域

④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12.影响降水形成的因素:

①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

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

13.影响暴雨形成的因素:

①源源不断水汽供应

②强烈上升气流

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14.影响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

①地震本身的震级和震源深度

②地表状况(震中距大小)

③地质构造情况(断层发育?)

④地面建筑物抗震程度

15.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农业机械

16.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气候适宜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

②市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③交通:交通便利④科技:先进的科技

17.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原料,动力(燃料)②土地、水源

③劳动力④市场⑤交通运输

⑥农业基础、技术⑦政府政策

18.新兴工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区位因素:

①地理置优越②环境优美与气候宜人

③科技基础④教育和劳动力素质水平

⑤交通运输⑥地价、地租高低

19.古代中低纬度河流冲积平原区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

①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②地形:地形平坦③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④土壤:土壤深厚肥沃,导致灌溉农业发达,提供农副产品多

20.城市的区位因素:

(Ⅰ)自然因素:①气候②地形③水源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资源②交通(港口城市、交通、枢纽、运河城市)

③政治④宗教⑤旅游⑥科技⑦军事

⑧经济状况: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影响因素分析汇总(二)

(21.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①货物性质②货物数量③时效性④运价⑤运距

22.修建公路、铁路等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少高山、沙漠、峡谷、陡坡等)

②地质状况(冻土,喀斯特地貌,地壳活动)

③水文状况(河流、湖泊、沼泽)

④气候:温暖湿润,少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沿线经济状况②沿线地区资源分布状况

③沿线人口状况(民族分布)④城市分布状况

⑤科技水平是基础

.

23.影响交通线弯曲变线的因素:

①可能要求通过更多城市、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地区

②促进更多地区资源的开发

③带动更多城区经济发展,增加运输量

④避开不利自然条件

⑤利用原有铁路公路运输建筑物资

24.影响内河运输发展的因素:

①内河运输优点②水系特点(干、支流)

③水文特点(流速、流量变化)

④是否有运河与天然航道联系

⑤运输方式是否构成综合运输网

⑥是否具有市场、经济效益(流域人口稠密,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运输量大)

25.影响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Ⅰ)水域条件:

①临海或临河,提供航行停泊条件

②港阔、水深、避风、不冻、海岸线曲折

(Ⅱ)陆域条件:

自然条件:

①地形平坦便于筑港

社会经济条件:

①经济腹地广,经济腹地经济发达

②城市依托③交通条件便捷

④港口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好

⑤特殊政策(自由港,自由贸易区)

26.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①市中心边缘地区地价较低,土地租金低,且场地较大

②与市内干道系统有便利、直接的联系

③有便捷的外界交通联系

27.影响飞机场的区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开阔平坦②坡度适当,利于排水

③有坚实的地质基础,保证飞机起落平稳

④雾低云少,能见度好

⑤跑道平行于风向修建,便于飞机逆风升降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城市经济状况

②离城稍远,地价低

③与城市有便捷的其它交通联系,便于客、货聚散

④远离居民区,减少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噪音污染

⑤附近不能大量养鸟

⑥不能有高层建筑

⑦不能有干扰飞机升落的通讯设备

28.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区位因素

①供给条件(离经济发达地区近,接近商品来源区)

②市场条件(商品的销售、服务)

③位置及腹地条件

④交通条件(海、陆、空三位一体)

⑤人们的消费能力⑥服务质量

⑦商业活动基础设施

29.影响环境问题产生的因素

①人口压力

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A.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的速度超过环境再生资源速度

B.向环境中排放弃废物的速度超过环境口净能力和承载能力

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30.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气候及自然资源②地形地势③地理位置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基础、开发历史②民族心理与思维观念

③产业结构④城镇化水平⑤生产力水平

⑥政策影响⑦国际化和利用外资的程度

⑧科技实力

31.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地貌:沟谷发育,地表崎岖破碎,坡度大

②气候:集中性降水且多为暴雨

③土壤:疏松,易被侵蚀

④植被:稀少,覆盖率差,地表失去植被保护

⑤河流:河网密布、水系发育,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强(Ⅱ)人为因素

①毁林开荒,破坏植被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乱开矿,地表破坏

32.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山高谷深,地势陡峭的沟谷,容易使流水快速汇集

②地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构造运动强烈,地表岩石破碎

③气候:出现暴雨或高山冰雪融水④植被:植被破坏严重(Ⅱ)人为因素

①不合理的采石开矿,弃土弃渣大量堆积谷中

②工程建设破坏山坡表层

③植被破坏,山坡失去植被保护

33.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山区,地形起伏大

②断层发育③多暴雨

(Ⅱ)人为因素

①大型工程建设不当(如:水库)

②开挖边沟,边坡

34.荒漠化的形成影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风化作用强,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②大风日数多而集中③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干燥

④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

(Ⅱ)人为因素

①过度樵采②过度农垦③过度放牧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35.长江洪水产生的影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长江流经地区大部份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产生(气候、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②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上游川江河段,北面汉江水系,南面洞庭湖水系同时来水,多股洪水汇合,出现特大洪水

(Ⅱ)人为因素

①植被: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使流域内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下降②泥沙:水土流失加剧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下降,排水不畅,同时水位抬高

③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6.影响荆江河道洪水危害的因素

①地形:地处巫山与平原转换位置,河流出山区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抬升河床

②该处水流不畅,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③河道特别弯曲,排水不畅,泄洪能力低

37.影响春旱产生的因素

①气温:春季,气温迅速回升②降水:雨带未到达,降水少

③风:风沙多,蒸发量大

38.影响洪涝产生的因素

①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为暴雨

②地形:地势低平

③河流:河流下游排水不畅

39.影响盐碱形成的因素

①地势低平,多洼地,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尤其是春、秋两季)使土壤中盐份向地表聚集

②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表层,加之蒸发旺盛,水中盐份向地表聚集,形成土地次生盐碱化

③湖泊萎缩,湖底沉积盐层裸露在外

④大风扬沙天气,使地表聚集的盐粒扩散

40.影响风沙形成的因素

①春季多大风气候(天气)

②春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干旱,多风沙

③离风源、沙地近,且当地自然植被稀少,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④人口稠密,农耕历史悠久,不合理耕作制度造成地表沙化

⑤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严重,致使风沙肆虐,出现沙荒地

⑥不合理的城市工程建设,造成地表裸露,沙质物多

影响因素分析汇总(三)

(41.回归沙漠带上“绿洲”(23026′穿过我国的东南部)形成因素

①海陆位置②气候和降水③台风影响

42.林业基地形成的影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森林资源丰富②宜林地区广,树种丰富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基础②机械制造基础③交通和市场

43.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交通②地理位置③经济腹地④劳动力素质与数量⑤农业基础⑥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44.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①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方式,交通,商业,城市)

②开发历史③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

45.生育率(出生率)影响因素

(Ⅰ)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婚姻制度③生育政策④避孕技术⑤文化与宗教⑥性别结构⑦社会观念

(Ⅱ)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等)

46.死亡率的影响因素

(Ⅰ)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受教育水平④医疗卫生条件⑤宗教

(Ⅱ)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等)

47.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自然增长

②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移)状况

48.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

①资源②科技③对外开放程度④消费水平

49.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

(Ⅰ)社会经济因素

①社会制度②经济形成③文化传统④科技知识

⑤伦理道德

(Ⅱ)自然环境因素

①原生环境(地形、气温、湿度、降水、土壤)

②次生环境(物理、化学、生物)

(Ⅲ)人的遗传因素

5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气候②土壤③水④矿产资源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经济收入、就业、经济布局)

②交通和通信③文化教育④婚姻家庭

(Ⅲ)政治因素

①政策②政治变革③战争

51.影响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的因素

①城市化和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

③城市比农村有更多就业(机会),更高收入、更好生活水平

④城市比农村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和基础设施

⑤交通迅速发展,为农村人口迁移提供条件

52.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地貌②河流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

53.商业区(城市分区中)形成的区位因素

①大量消费人群(流动人口多)②便捷交通

③历史延续

54.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①历史因素

②经济因素(地租高低、付租能力、交通通达性、距市中心距离)

③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宗教信仰、种族

④行政因素

55.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①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②城市历史③自然环境④交通

56.城市内部形成不同功能区的因素

①城市土地有限,各地区的交通通达度和地租差异大

②各种功能活动付租能力差异大,同类活动聚集在地租相同(近)区域,产生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

59.旅游选择的影响因素

(Ⅰ)主体条件

①有旅游欲望②有闲暇时间③有一定经济基础条件

(Ⅱ)客体选择条件

①旅游资源有观赏价值②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③旅游地的经济距离

(Ⅲ)旅游方式选择

①单独出游②随旅行社出游

60.影响旅游业发达与否的因素

(影响旅游资源大小的因素)

(Ⅰ)游览价值

①资源的质量(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②集群状况(单独?群集?)

③地域组合状况(非凡性,避雷同)

(Ⅱ)市场距离

最优吸引半径内是否有经济发达地区

(Ⅲ)交通位置及通达性

(Ⅳ)地区接待能力

(Ⅴ)旅游资源的环境承载力

67.地形特点的概括

①地势(高?低?走向?倾斜?起伏?)②海拔

③地形的种类、分布④地形的组合状况,组合结构

68.河流水文特征的概括

①流量②水位变化(季节、年际变化)③流速

④汛期⑤含沙量⑥冰期⑦主要补给方式⑧水能⑨航运价值

69.河流水系特征的概括

①河流长度②流域面积③支流多少(干支流状况)④水系形状⑤河道弯直、宽窄、深浅、高低(河床特征)

70.水资源不足的影响因素(缺水原因分析)

(Ⅰ)自然因素

①水大量蒸发与下渗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Ⅱ)人为因素

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发展,用水量大增

②环境污染③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④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71.修建核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②常规能源缺乏

③核能能量巨大、密集,核燃料运量小,建成后,成本低,效益高④核电站建设地区适应能力强

72.修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能源需求量大②常规能源缺乏③风力较强(牧场、海岛)④风能清洁无污染,成本低

73.水能丰富的影响因素

①落差②流量③河流多少(支流)

74.修建水力发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落差大水能丰富

②良好坝址,建站工程量小,投资少(口袋形)

③市场:离经济发达区近,能源需求量大

④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修成后,成本低、收益大、积累多,可发挥综合效益(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供水、调节气候、环境)

⑤淹没情况:地处峡谷,耕地、城镇淹没少,迁移人口少

75.气候非地带性分布影响因素

①地形起伏②洋流③海陆分布④水源

76.经济特点概括

①经济发达与否,发展程度高低②经济类型

③工业布局④工业结构(工业部门是否齐全)

⑤农业(地位,主要部门)

77.多地震的影响因素

①板块边界附近②两大火山地震带上

78.水稻生长的影响因素

①地形平坦②土壤深厚肥沃③灌溉水源充足

④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79.小麦生长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②地形起伏平缓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80.棉花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地势低平②土壤呈沙性③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④灌溉水源充足

影响因素分析汇总(四)

81.茶树的生长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

②地形为丘陵低山,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③土壤呈酸性(红壤)

82.甘蔗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温度较高(热带草原气候有利,甘蔗生长后期为干季,晴天多,利于甘蔗生长和糖份积累)

②土壤:土壤肥沃(多火山灰尘积土壤,通气、保水保肥,适宜甘蔗生长)→需肥量大,生长期长

83.玉米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地形:各类地形均可种植②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土壤:土壤深厚肥沃④水源:有充足灌溉水源

⑤大豆、玉米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84.花生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亚热带、暖温带地区②地形条件:丘陵低山地区

③土壤条件:沙土,通气透水性好

85.甜菜生长的习性

①气候:干旱地区,温凉地区生长周期短

②土壤耐盐碱

86.内陆湖面积萎缩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量大。

②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工业发展,用水量大增;发展农业,

大量引水灌溉

③围湖造田

87.撒哈拉沙漠南侵的因素

①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沙漠扩张

②地处东北信风带上③人口增长过快

88.判断海洋性、大陆性的依据

①降水量多少和季节变化情况②气温年较差大小

③最高、最低月均温出现月份

89.西欧乳畜业发展的因素

①市场广阔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云量多,空气湿润,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③交通便利

90.俄罗斯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因素分析

①纬度位置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北临北冰洋,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大

③大部分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冬季气温低

91.上扬斯克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海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冬季大陆降温快

③大气环流:受极地寒流气流影响大

④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地形呈“马蹄形”向北开口,使南下的寒冷空气堆积

92.影响沼泽形成的因素

①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易积水,排水不畅

②气象条件: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表积水

③水源条件:河流水,高山冰雪融水、河流凌汛、泛滥造成地表水在洼地聚集

④地质条件:地下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⑤人类活动

93.凌汛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气温低于0℃,有结冰现象

②河流由低纬向高纬流

94.俄罗斯等高纬度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热量不足,水热配合状况差,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

②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产品单产量不高

③纬度位置高,农作物品种少

95.俄罗斯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区位因素

①河流封冻期长,通航期短,水运条件差

②海岸线长,但海洋封冻期长;除北冰洋外,其它各港口与外洋联系,要经过别国海域

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因素

材料屈服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1. 屈服标准 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σel表示。应力超过σ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σ0.2或σys。 2.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 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 (2)形变强化; (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 (4)晶界和亚晶强化。 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 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屈服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性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屈服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 3.屈服强度的工程意义 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对塑性材料,以屈服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ys/n,安全系数n一般取2或更大,对脆性材料,以抗拉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b/n,安全系数n一般取6。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必然会导致片面追求材料的高屈服强度,但是随着材料屈服强度的提高,材料的抗脆断强度在降低,材料的脆断危险性增加了。 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将产生加工硬化。 4.加工硬化指数n的实际意义 加工硬化指数n反应了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时材料的应变硬化情况,它决定了材料开始发生颈缩时的最大应力。n还决定了材料能够产生的最大均匀应变量,这一数值在冷加工成型工艺中是很重要的。 对于工作中的零件,也要求材料有一定的加工硬化能力,否则,在偶然过载的情况下,会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甚至有局部的不均匀变形或断裂,因此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是零件安全使用的可靠保证。 形变硬化是提高材料强度的重要手段。不锈钢有很大的加工硬化指数n=0.5,因而也有很高的均匀变形量。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不高,但如用冷变形可以成倍地提高。高碳钢丝经过

304不锈钢抗拉强度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92445620.html, 304不锈钢抗拉强度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林剑峰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5期 摘要:文章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试验速率与温度对奥氏体304不锈钢拉伸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总体上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速率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小,环境的温度变化才是测定结果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本试验研究分析可指导生产检测与产品验收。 关键词:奥氏体304不锈钢;拉伸试验;马氏体;环境温度;试验速率 拉伸试验是力学性能试验中最基础、最常用的试验,拉伸试验中给出的性能指标也是在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材料性能指标。304不锈钢是一种通用型奥氏体不锈钢,它的金属制品耐高温,韧性高,加工性能好,广泛使用于工业和家具装饰行业和食品医疗行业。拉伸性能是其力学性能测试中最基本、最通用的检验指标,也是304不锈钢产品的最基本交货依据。由于304不锈钢属于非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在拉伸试验变形过程中会发生应变诱发相变产生马氏体,但金属材料本身材质的不均匀性以及在应变强化过程中温度、速率、应变量等均可影响应变诱发马氏体的转变量、转变速率等方面的情况,使得抗拉强度测定结果存在差异,不利于测试的进行。因此,有必要对拉伸试验检测结果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掌握不同测试条件下拉伸性能测试结果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所检验的材料做出科学的评价。 1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选用厚度为20mm、共3个炉号的热轧固溶态304不锈钢板,不同炉号钢板的化学成分略有不同。 1.2 试验方法 采用不同试验温度(在GB/T228.1-2010规定的温度范围内10~35℃)和不同拉伸试验速率(上、下限分别略大于和略小于GB/T228.1-2010规定的拉伸速率范围0.005~0.008s-1)对 上述304不锈钢板进行拉伸试验。拉伸试验用试样为螺纹头棒状试样,试样形状及尺寸如图1所示。拉伸试验前后分别测试试样均匀变形段的马氏体含量。拉伸试验采用德国产Z300高低温电子拉伸试验机完成,马氏体含量测定用瑞士产FeritscopeFMP30铁素体含量测定仪完成。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304不锈钢加工硬化分析

制造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制造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逐步表现出对能源的高消费和强依赖的特点,能源巨额消耗对可持续发展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作为应对措施,2005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即在五年间单位GDP能耗减排要比“十五”降低20%。2006~2008年单位GDP能耗累计共下降10.1%,五年即将过去,节能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在于现有的节能降耗指标是以行政区域为分解对象按单位GDP能耗为约束目标的,这是典型的区域治理方式,它的局限性在于分解对象没有直接针对能源消耗的行业或企业。为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有必要以行业或企业为约束对象并分解节能指标。有鉴于此,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各行业的能源效率状况、节能潜力以及影响因素,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采取对策措施,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为了弄清我国行业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众多学者主要以工业为对象展开研究。唐玲、杨正林(2009)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对能源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开放程度高、竞争性强的行业能源效率较高,而开放程度低、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能源效率水平低;工业能源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特征;李世祥、成金华(2008)采用DEA方法,应用不同目标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评价了1990-2006年间中国的能源效率状况,并用“两步法”估计其影响因素。认为工业部门能源效率不高是由能源密集型的工业结构以及生产技术结构所决定的;王少平、杨继生(2006)研究了12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的综列协整关系,得出了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且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短期调整效应的结论;庞瑞芝,王卢羡等(2009)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经济转型期间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工业部门增长以能源低效为特征,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和技术效率都偏低,工业增长模式依旧粗放,重化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孙海、王元地等(2009)将能源消耗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两个因素,分析了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Via 常州精密钢管博客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材料的疲劳强度对各种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都极为敏感。外在因素包括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表面光洁度及使用条件等,内在因素包括材料本身的成分,组织状态、纯净度和残余应力等。这些因素的细微变化,均会造成材料疲劳性能的波动甚至大幅度变化。 各种因素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是疲劳研究的重要方面,这种研究将为零件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及正确选择材料和合理制订各种冷热加工工艺提供依据,以保证零件具有高的疲劳性能。 应力集中的影响 常规所讲的疲劳强度,都是用精心加工的光滑试样测得的,然而,实际机械零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缺口,如台阶、键槽、螺纹和油孔等。这些缺口的存在造成应力集中,使缺口根部的最大实际应力远大于零件所承受的名义应力,零件的疲劳破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 :在理想的弹性条件下,由弹性理论求得的,缺口根部的最大实际应力与名义应力的比值。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或疲劳应力集中系数)Kf:光滑试样的疲劳极限σ-1与缺口试样疲劳极限σ-1n的比值。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不仅受构件尺寸和形状的影响,而且受材料的物理性质、加工、热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随着缺口尖锐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通常小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疲劳缺口敏感度系数q:疲劳缺口敏感度系数表示材料对疲劳缺口的敏感程度,由下式计算。 q的数据范围是0-1,q值越小,表征材料对缺口越不敏感。试验表明,q并非纯粹是材料常数,它仍然和缺口尺寸有关,只有当缺口半径大于一定值后,q值才基本与缺口无关,而且对于不同材料或处理状态,此半径值也不同。 尺寸因素的影响

拉力试验影响因素

拉力试验机拉伸速度主要对于拉伸速度、断后延伸率、屈服强度的影响。拉伸速度试验机的影响随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做拉伸试验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试验方法规定的速率进行试验,否则会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1.抗拉强度:抗拉强度随着试验速度的上升,抗拉强度增大,但到达一定阶段后趋于稳定 2.屈服强度:试验速度较慢时,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相差比较大;试验速度愈快,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差值逐渐减少。 3.断后延伸率:拉伸速度的提高使断后延伸率下降,到一定阶段后断后伸长率下降趋于缓慢。(另外塑性大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对拉伸速度的敏感性大,而塑性小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对拉伸速度敏感性则相对较小。) 一般情况拉伸速度的变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如上,但对于塑料材料,它属于粘弹性材料,它的应力松弛过程与变形速度紧密相连。当拉伸速度减小时,拉伸强度减小,断裂伸长率增大;拉伸速度增大时,塑料呈现脆性,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

由于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差异很大,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的过渡情况很复杂,通过和残余应力等指标作为材料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的转折点的指标来反应材料的过渡过程的性能,其中屈服点与非比例应力是最常用的指标。虽然屈服点与非比例应力同是反应材料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转折点”的指标,但它们反应了不同过渡阶段特性的材料的特点,因此它们的定义不同,求取方法不同,所需设备也不完全相同。因此笔者将分别对这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准确求取屈服点在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许多的时候,它的重要性甚至大于材料的极限强度值(极限强度是所有材料力学性能必需求取的指标之一),然而非常准确的求取它,在许多的时候又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归纳起来有: 1.夹具的影响; 2.试验机测控环节的影响; 3.结果处理软件的影响; 4.试验人员理论水平的影响等。 这其中的每一种影响都包含了不同的方面。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夹具的影响 这类影响在试验中发生的机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试样夹持部分打滑或试验机某些力值传递环节间存在较大的间隙等因素,它在旧机器上出现的概率较大。由于机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各相对运动部件间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_文献综述

第28卷 总第121期科学 经济 社会 Vo.l 28,Su m No .121 2010年 第4期 SCI ENCE ECONOMY SOCI ETY No .4,2010 收稿日期:2010-06-28 基金项目:辽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L09CJ L033),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基金(2009B03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文科基地项目 (DUT10RW 103),引进人才科研专题资助(852004)。 作者简介:袁鹏(1981 ),男,四川荣县人,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袁 鹏,程 施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摘 要:论文综述了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文献。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关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还存在争论;在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方面,多数研究发现煤炭相对比重的下降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对于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基本上也是持肯定的观点。此外,还有少数文献研究了市场经济体制、能源价格、所有制结构等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关键词:能源效率;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 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15(2010)04-0051-04 A Do m estic L iterat ure Revie w about I m pacti ng Factors of Energy Efficiency YUAN P eng ,C HENG Sh i (School of Econo m ics ,D alian U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D ali an 116024,China ) Abstrac t :Th is paper rev ie w s the do m esti c research papers about the i m pacti ng facto rs on t he energy e ffi c iency .The papers m a i nly concen trate on the i m pacti ng facto rs o f energy effi c iency i nc l udi ng i ndustr i a l struct ure ,ene rgy consu m pti on struc t ure ,techno l og ica l progress and open i ng up .W ith regard to the i m pacti ng d irec tion and deg ree of i ndustr ial structure on the energy e fficiency ,t here is still a certa i n controversy ;fo r the i m pact o f energy cons umption structure ,the ma jority of stud i es found a decli ne i n the re l ative share of coal i s conduc i ve t o i m prov i ng energy e ffi c iency ;fo r the i m pact o f techno log i ca l pro g ress and openi ng up ,mo st stud i es also ho ld po siti ve v i ew .In add iti on ,a s ma ll nu m ber o f papers have researched the i m pact o fm arket econom y ,energy pr i ces ,o w nersh i p structure and o ther factors on energy effic i ency . K ey word s :Energy E ffi c iency ;Industr ial Structure ;Energy Consu m pti on Structure ;T echno log i ca l P rogress ;O pen i ng up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费总量还将不断上升,对我国能源安全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相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我国能源效率还很低,单位GDP 能耗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效率的低下 反映了我国能源利用还存在大量浪费的现状,也启示我们提高能源效率对于节能减排,维护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整理近年来国内有关能源效率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影响能源效率的若干因素进行综述,期望于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也为改进能源效率指出一些努力方向。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文献对能源效率的度量使用了单一和综合两类指标。单一指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强度或能源密度。前者反映的是单位能源消费所带来

简述哪些因素对钢材性能有影响

三、简答题 1.简述哪些因素对钢材性能有影响? 化学成分;冶金缺陷;钢材硬化;温度影响;应力集中;反复荷载作用。2.钢结构用钢材机械性能指标有哪几些?承重结构的钢材至少应保证哪几项指标满足要求? 钢材机械性能指标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冷弯性能、冲击韧性; 承重结构的钢材应保证下列三项指标合格: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3.钢材两种破坏现象和后果是什么? 钢材有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塑性破坏前,结构有明显的变形,并有较长的变形持续时间,可便于发现和补救。钢材的脆性破坏,由于变形小并突然破坏,危险性大。 4.选择钢材屈服强度作为静力强度规范值以及将钢材看作是理想弹性一塑性材料的依据是什么? 选择屈服强度f y 作为钢材静力强度的规范值的依据是:①他是钢材弹性及塑性工作的分界点,且钢材屈服后,塑性变开很大(2%~3%),极易为人们察觉,可以及时处理,避免突然破坏;②从屈服开始到断裂,塑性工作区域很大,比弹性工作区域约大200倍,是钢材极大的后备强度,且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的比例又较 大(Q235的f u /f y ≈1.6~1.9),这二点一起赋予构件以f y 作为强度极限的可靠安 全储备。 将钢材看作是理想弹性—塑性材料的依据是:①对于没有缺陷和残余应力影响的 试件,比较极限和屈服强度是比较接近(f p =(0.7~0.8)f y ),又因为钢材开始屈服 时应变小(ε y ≈0.15%)因此近似地认为在屈服点以前钢材为完全弹性的,即将屈服点以前的б-ε图简化为一条斜线;②因为钢材流幅相当长(即ε从0.15%到2%~3%),而强化阶段的强度在计算中又不用,从而将屈服点后的б-ε图简化为一条水平线。 5.什么叫做冲击韧性?什么情况下需要保证该项指标? 韧性是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它用材料在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包括弹性和非弹性能)来度量,韧性是钢材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指标。在寒冷地区建造的结构不但要求钢材具有常温(℃ 20)冲击韧性指标,还要求具有负温(℃ 0、℃ 20 -或℃ 40 -)冲击韧性指标。

影响材料性能的因素

1.0影响材料性能的因素 2.01.1碳当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字串9 决定灰铸铁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石墨形态和金属基体的性能。当碳当量()较高时,石墨的数量增加,在孕育条件不好或有微量有害元素时,石墨形状恶化。这样的石墨使金属基体能够承受负荷的有效面积减少,而且在承受负荷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金属基体的强度不能正常发挥,从而降低铸铁的强度。在材料中珠光体具有好的强度、硬度,而铁素体则质底较软而且强度较低。当随着 C、Si的量提高,会使珠光体量减少,铁素体量增加。因此,碳当量的提高将在石墨形状和基体组织两方面影响铸铁铸件的抗拉强度和铸件实体的硬度。在熔炼过程控制中,碳当量的控制是解决材料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1.2合金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在灰铸铁中的合金元素主要是指Mn、Cr、Cu、Sn、Mo等促进珠光体生成元素,这些元素含量会直接影响珠光体的含量,同时由于合金元素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石墨,使基体中铁素体的量减少甚至消失,珠光体则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细化,而且其中的铁素体由于有一定量的合金元素而得到固溶强化,使铸铁总有较高的强度性能。在熔炼过程控制中,对合金的控制同样是重要的手段。 1.3炉料配比对材料的影响字串4 过去我们一直坚持只要化学成分符合规范要求就应该能够获得符合标准机械性能材料的观点,而实际上这种观点所看到的只是常规化学成分,而忽略了一些合金元素和有害元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如生铁是Ti的主要来源,因此生铁使用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材料中Ti的含量,对材料机械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样废钢是许多合金元素的来源,因此废钢用量对铸铁的机械性能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在电炉投入使用的初期,我们一直沿用了冲天炉的炉料配比(生铁:25~35%,废钢:30~35%)结果材料的机械性能(抗拉强度)很低,当我们意识到废钢的使用量会对铸铁的性能有影响时及时调整了废钢的用量之后,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因此废钢在熔化控制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控制

影响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因素

影响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因素 1 拉伸实验强度和延性丈量的准确度和偏向取决于能否严厉恪守指定实验办法并受设备和材料要素、试样制备和实验、丈量误差的影响。 2 关于相同材料的复验协商分歧取决于材料的平均性、试样制备的反复性、实验条件和拉伸实验参数的测定。 3 可影响实验结果的设备要素包括:拉伸实验机的刚性、减震才能、固有的频率和运动部件重量;力的指针准确度和实验机不同范围内力的运用;恰当的加力速度、用适宜的力使试样对中、夹具的平行度、夹持力、控制力的大小、引伸计的适用性和标定、热的消散(经过夹具、引伸计或辅助安装)等等。 4 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材料要素包括:实验材料的代表性和平均性、试样型式、试样制备(外表光亮度,尺寸准确度,标距端部过渡圆弧,标距内锥度,弯曲试样,螺纹质量等等)。 a、有些材料对试样外表光亮度十分敏感(见注8) 必需研磨至理想光亮度,或者抛光至得到正确结果。 b、关于铸造的、轧制的、锻造的或其他非加工外表状态的试样,实验结果可能受外表特性影响(见注14)。 c、取自部件或构件隶属部位的试样,像外延局部或冒口,或者独立消费的铸件(例如, 脊形试块)可能产生不具部件或构件代表性的实验结果。 d、试样尺寸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关于圆柱形的或矩形的试样,改动试样尺寸普通对屈从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很小,但假如呈现改动,则可影响上屈从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用下式比拟不同试样测定的伸长率值: L0/(A0)1 / 2 ( 1) 其中: L0 = 试样的原始标距 A0 = 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 1 具有较小的L0/(A0)1 / 2 比值的试样普通会得出较大的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例如矩形拉伸试样的宽度或厚度增加后,状况即如此。 2 坚持L0/(A0)1 / 2r比值固定最小值,但影响不大。由于增加图8比例试样的尺寸可发现伸长率和面积收缩有所增加或减少,这取决于材料和实验条件。 e、标距内有一个允许的1 %的锥度可招致伸长率值降低。1 %的锥度会使伸长率降低15 % 。

橡胶的拉伸强度及影响因素

橡胶的拉伸强度及影响因素 - 各种橡胶制品特定的使有用性能和工艺要求 $ v4 o. C# e8 N9 Z* @% x; \$ D, https://www.doczj.com/doc/492445620.html, 5 C; @+ z1 R. C7 https://www.doczj.com/doc/492445620.html,各种橡胶制品都有它特定的使有用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了满足它的物性要求需选择最适合的聚合物和配合剂进行合理的配方设计。首先要了解配方设计与硫化橡胶物理性能的关系。硫化橡胶的物理性能与配方的设计有密切关系,配方中所选用的材料品种、用量不同都会产生性能上的差异。中国橡胶技术网为广大从事橡胶行业的朋友提供橡胶技术、天然橡胶、橡胶价格信息、橡胶培训学习、橡胶资料交流学习交易的平台。我们努力打造一个橡胶人最喜爱的橡胶技术信息交流平台。- N: u P, S5 h; N) g, j% c 4 F/ j# H2 z, X) _ a4 D; l 一、拉伸强度 ( U2 J' d) Q& H- E - 中国橡胶网,天然橡胶,橡胶价格,橡胶人才网,特种橡胶,橡胶制品,橡胶助剂,橡胶技术咨询,橡胶配方,橡胶论坛,橡胶培训,橡胶检测! 2 j; D' u. m2 A& L: i8 |; c M2 {橡胶技术论坛,橡胶技术咨询,天然橡胶,橡胶助剂,橡胶期货,橡胶制品,橡胶培训,天然橡胶,特种橡胶,橡胶人才网,橡胶配方,橡胶招聘,中国橡胶拉伸强度是制品能够抵抗拉伸破坏的根限能力。它是橡胶制品一个重要指标之一。许多橡胶制品的寿命都直接与拉伸强度有关。如输送带的盖胶、橡胶减震器的持久性都是随着拉伸强度的增加而提高的。https://www.doczj.com/doc/492445620.html,. h5 b8 L8 J 3 l% ~ E 1 f! w* J* }/ v7 w6 b* ] 拉伸强度与橡胶的结构有关,分了量较小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次价健就较小。所以在外力大于分子间作用时、就会产生分子间的滑动而使材料破坏。反之分子量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胶料的内聚力提高,拉伸时链段不易滑动,那么材料的破坏程度就小。凡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其它因素均对拉伸强度有影响。如NR/CR/CSM这些橡胶主链上有结晶性取代基,分子间的价力大大提高,拉伸强度也随着提高。也就是这些橡胶自补强性能好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橡胶随着结晶度提高,拉伸强度增大。拉伸强度还根温度有关,高温下拉伸强度远远低于室温下的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根交联密度有关,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拉伸强度增加,出现最大值后继续增加交联密度,拉伸强度会大幅下降。硫化橡胶的拉伸强度随着交联键能增加而减小。能产生拉伸结晶的天然橡胶,弱键早期断裂,有利于主健的取向结晶,因此会出现较高的拉伸强度。通过硫化体系,采用硫黄硫化,选择并用促进剂,DM/M/D也可以提高拉伸强度,(碳黑补强除外,因为碳黑生热作用), 9 Y7 d# u+ t& z9 Q橡胶技术网 4 h9 K W, P3 `中国橡胶技术网为广大从事橡胶行业的朋友提供橡胶技术、天然橡胶、橡胶价格信息、橡胶培训学习、橡胶资料交流学习交易的平台。我们努力打造一个橡胶人最喜爱的橡胶技术信息交流平台。拉伸强度与填充剂的关系, 5 F1 p* H7 O) P . G6 s2 I) E% X }$ U" e# G橡胶技术网补强剂是影响拉伸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填料的料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表面活性越大补强性能越好。结晶橡胶的硫化胶,出现单调下降因为是自补强性非结晶橡胶如丁苯随着用量增加补强性能增加、过度使用会有下降趣向。低不和橡胶随着用量的增加达到最在值可保持不变。 # n, d/ v9 R& e- T& f中国橡胶技术网为广大从事橡胶行业的朋友提供橡胶技术、天然橡胶、橡胶价格信息、橡胶培训学习、橡胶资料交流学习交易的平台。我们努力打造一个橡胶人最喜爱的橡胶技术信息交流平台。 5 q: k' W, g L( _& L橡胶技术论坛,橡胶技术咨询,天然橡胶,橡胶助剂,橡胶期货,橡胶制品,橡

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交通运输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对能源有极大的依赖性,只有在能源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对国民经济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才能充分拉动社会经济中各行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大量能源的持续消耗,我国的能源储备和世界能源供应都在不断减少,能源需求和供给的矛盾正使得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面临巨大挑战。提高运输业能源使用效率,调整运输业产业结构,是我们解决矛盾,保证运输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关于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吴巧生(2006)认为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只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能源消耗强度仍可以大幅下降。刘畅(2009)认为在影响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因素中,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科研水平的作用是显著的,而能源价格对消耗强度的作用是逆向且不对称的。但是,针对交通运输行业进行能源消耗强度分析的研究却很少。 本文针对交通运输行业,运用拉氏因素分解模型讨论效率和结构两个内部因素对运输业能耗强度的影响,然后将有理论影响的外部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代入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它们的影响是否显著。 二、因素分解模型及结果 1. 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通过拉氏因素分解的计算,可以将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两个部分。在现实中,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属性是提供运输服务,实物产出的能源消耗更具有现实比较意义。所以模型使用单位换算周转量的能耗评价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我们用C表示能耗总量,用Ci(i=1,2,…,4)表示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的能源消耗量,Ti表示各运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2.

2.3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有: 化学成分冶金和轧制过程时效冷作硬化温度 应力集中和残余应力复杂应力状态 1.化学成分 钢的基本元素为铁(Fe),普通碳素钢中占99%,此外还有碳(C)、硅(Si)、锰(Mn)等杂质元素,及硫(S)、磷(P)、氧(O)、氮(N)等有害元素,这些总含量约1%,但对钢材力学性能却有很大影响。 碳:除铁以外最主要的元素。碳含量增加,使钢材强度提高,塑性、韧性,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下降,同时耐腐蚀性、疲劳强度和冷弯性能也显著下降,恶化钢材可焊性,增加低温脆断的危险性。一般建筑用钢要求含碳量在0.22%以下,焊接结构中应限制在 0.20%以下。 硅:作为脱氧剂加入普通碳素钢。适量硅可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对塑性、冲击韧性、冷弯性能及可焊性无显著的不良影响。一般镇静钢的含硅量为0.10%~0.30%,含量过高(达1%),会降低钢材塑性、冲击韧性、抗锈性和可焊性。 锰:是一种弱脱氧剂。适量的锰可有效提高钢材强度,消除硫、氧对钢材的热脆影响,改善钢材热加工性能,并改善钢材的冷脆倾向,同时不显著降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 普通碳素钢中锰的含量约为0.3%~0.8%。含量过高(达1.0%~1.5%以上)使钢材变脆变硬,并降低钢材的抗锈性和可焊性。 硫:有害元素。引起钢材热脆,降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抗锈性等。一般建筑用钢含硫量要求不超过0.055%,在焊接结构中应不超过0.050%。 磷:有害元素。虽可提高强度、抗锈性,但严重降低塑性、冲击韧性、冷弯性能和可焊性,

尤其低温时发生冷脆,含量需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0.050%,焊接结构中不超过 0.045%。 氧:有害元素。引起热脆。一般要求含量小于0.05%。 氮:能使钢材强化,但显著降低钢材塑性、韧性、可焊性和冷弯性能,增加时效倾向和冷脆性。一般要求含量小于0.008%。 为改善钢材力学性能,可适量增加锰、硅含量,还可掺入一定数量的铬、镍、铜、钒、钛、铌等合金元素,炼成合金钢。钢结构常用合金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较少,称为普通低合金钢。 2.冶金轧制过程 ?按炉种分: 结构用钢我国主要有三种冶炼方法:碱性平炉炼钢法、顶吹氧气转炉炼钢法、碱性侧吹转炉炼钢法。 平炉钢和顶吹转炉钢的力学性能指标较接近,而碱性侧吹转炉钢的冲击韧性、可焊性、时效性、冷脆性、抗锈性能等都较差,故这种炼钢法已逐步淘汰。 ?按脱氧程度分: 沸腾钢、镇静钢和半镇静钢。 沸腾钢脱氧程度低,氧、氮和一氧化碳气体从钢液中逸出,形成钢液的沸腾。沸腾钢的时效、韧性、可焊性较差,容易发生时效和变脆,但产量较高、成本较低;半镇静钢脱氧程度较高些,上述性能都略好;而镇静钢的脱氧程度最高,性能最好,但产量较低,成本较高。 3.其他因素 时效

屈服和抗拉强度的区别

屈服和抗拉强度的区别 1. 屈服标准 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 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σel表示。应力超过σ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σ0.2或σys。 2.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 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 (2)形变强化; (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 (4)晶界和亚晶强化。 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 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屈服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性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屈服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 3.屈服强度的工程意义 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对塑性材料,以屈服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ys/n,安全系数n一般取2或更大,对脆性材料,以抗拉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b/n,安全系数n 一般取6。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必然会导致片面追求材料的高屈服强度,但是随着材料屈服强度的提高,材料的抗脆断强度在降低,材料的脆断危险性增加了。 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将产生加工硬化。 4.加工硬化指数n的实际意义 加工硬化指数n反应了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时材料的应变硬化情况,它决定了材料开始发生颈缩时的最大应力。n还决定了材料能够产生的最大均匀应变量,这一数值在冷加工成型工艺中是很重要的。 对于工作中的零件,也要求材料有一定的加工硬化能力,否则,在偶然过载的情况下,会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甚至有局部的不均匀变形或断裂,因此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是零件安全使用的可靠保证。 形变硬化是提高材料强度的重要手段。不锈钢有很大的加工硬化指数n=0.5,因而也有很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 高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分为轴拉强度、劈拉强度和弯折强度三种。因轴拉试验比较复杂而做的很少;劈拉强度的试件在我国采用立方体,其他国家常采用圆柱体;弯折试验常采用三分点加载的矩形截面简支梁,梁的尺寸为150mm*150mm,跨度为梁的3倍,其他国家也用102mm*102mm矩形截面的梁,弯折强度与截面尺寸和养护条件的关系很大。 高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随抗压强度的颐高而提高,但它们的比值却随抗压强度的提高而降低,但三种抗拉强度之间的比值关系却与混凝土强度没有明显的关系。 下面我们给出三种抗拉强度的经验公式,以供读者参考 1)劈拉强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给出的高强度混凝土劈拉强度f(t,s)的经验公式 F(t,s)=0.3f(cu)^(2/3); 欧洲规范CEB-FIP建议的高强度混凝土劈拉强度的经验公式 f(t,s)=0.3(f1)(c)^(2/3); 美国ACI高强度混凝土委员会建议的高强度混凝土劈拉强度的经验公式; f(t,s)=0.6(f1c)^(1/2); 混凝土碳化的研究 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混凝土碳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通常情况下,早期混凝土具有很高的碱性,其pH值一般大于12.5,在这样高的碱性环境中埋置的钢筋容易发生钝化作用,使得钢筋表面产生一层钝化膜,能够阻止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但当有二氧化碳和水汽从混凝土表面通过孔隙进入混凝土内部时,和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中和,会导致混凝土的pH值降低。当混凝土完全碳化后,就出现pH<9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混凝土中埋置的钢筋表面钝化膜被逐渐破坏,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钢筋就会发生锈蚀。钢筋锈蚀又将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破坏、钢筋受力截面减小、结构耐久性能降低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由此可见,分析混凝土的碳化规律,研究由碳化引起的混凝土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混凝土内部碳化的状态,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混凝土碳化机理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是水泥、水、砂和石子,其中的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的水化物自身具有强度(称为水泥石),同时将散粒状砂和石子粘结起来,成为一个坚硬的整体。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约占水泥用量的三分之一将生成氢氧化钙[Ca(OH)2],此氢氧化钙在硬化水泥浆体中结晶,或者在其空隙中以饱和水溶液的形式存在。因为氢氧化钙的饱和水溶液pH值为12.6的碱性物质,所以新鲜的混凝土呈碱性[2,3]。 然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却时刻在向混凝土的内部扩散,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作用,生成碳酸盐或者其他物质,从而使水泥石原有的强碱性降低,pH值下降到8.5左右,这种现象就称为混凝土碳化。这是混凝土中性化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化学反应式为[2,4] CO2+H2O→H2CO3 Ca(OH)2+H2CO3→CaCO3+2H2O 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 混凝土的碳化是伴随着CO2气体向混凝土内部扩散,溶解于混凝土孔隙内的水,再与各水化产物发生碳化反应这样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研究表明,混凝土的碳化速度取决于CO2气体的扩散速度及CO2与混凝土成分的反应性。而CO2气体的扩散速度又受混凝土本身的组织密实性、CO2气体的浓度、环境湿度、试件的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碳化反

不锈钢的屈服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不锈钢的屈服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008-09-03 10:48:50) 转载 1. 屈服标准 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 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σel表示。应力超过σ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σ0.2或σys。 2.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 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 (2)形变强化; (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 (4)晶界和亚晶强化。 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 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屈服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性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屈服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 3.屈服强度的工程意义

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对塑性材料,以屈服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 [σ]=σys/n,安全系数n一般取2或更大,对脆性材料,以抗拉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b/n,安全系数n一般取6。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必然会导致片面追求材料的高屈服强度,但是随着材料屈服强度的提高,材料的抗脆断强度在降低,材料的脆断危险性增加了。 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将产生加工硬化。 4.加工硬化指数n的实际意义 加工硬化指数n反应了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时材料的应变硬化情况,它决定了材料开始发生颈缩时的最大应力。n还决定了材料能够产生的最大均匀应变量,这一数值在冷加工成型工艺中是很重要的。 对于工作中的零件,也要求材料有一定的加工硬化能力,否则,在偶然过载的情况下,会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甚至有局部的不均匀变形或断裂,因此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是零件安全使用的可靠保证。 形变硬化是提高材料强度的重要手段。不锈钢有很大的加工硬化指数n=0.5,因而也有很高的均匀变形量。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不高,但如用冷变形可以成倍地提高。高碳钢丝经过铅浴等温处理后拉拔,可以达到2000MPa以上。但是,传统的形变强化方法只能使强度提高,而塑性损失了很多。现在研制的一些新材料中,注意到当改变了显微组织和组织的分布时,变形中既能提高强度又能提高塑性。 5.抗拉强度 在材料不产生颈缩时抗拉强度代表断裂抗力。脆性材料用于产品设计时,其许用应力是以抗拉强度为依据的。抗拉强度对一般的塑性材料有什么意义呢?虽然抗拉强度只代表产生最大均匀塑性变形抗力,但它表示了材料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对应于抗拉强度σb的外载荷,是试样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尽管此后颈缩在不断发展,实际应力在不断增加,但外载荷却是在很快下降的。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 高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分为轴拉强度、劈拉强度和弯折强度三种。因轴拉试验比较复杂而做的很少;劈拉强度的试件在我国采用立方体,其他国家常采用圆柱体;弯折试验常采用三分点加载的矩形截面简支梁,梁的尺寸为150mm*150mm,跨度为梁的3倍,其他国家也用102mm*102mm矩形截面的梁,弯折强度与截面尺寸和养护条件的关系很大。 高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随抗压强度的颐高而提高,但它们的比值却随抗压强度的提高而降低,但三种抗拉强度之间的比值关系却与混凝土强度没有明显的关系。 下面我们给出三种抗拉强度的经验公式,以供读者参考 1)劈拉强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给出的高强度混凝土劈拉强度f(t,s)的经验公式

f(t,s)=0.3f(cu)^(2/3); 欧洲规范ceb-fip建议的高强度混凝土劈拉强度的经验公式 f(t,s)=0.3(f1)(c)^(2/3); 美国aci高强度混凝土委员会建议的高强度混凝土劈拉强度的经验公式; f(t,s)=0.6(f1c)^(1/2); 混凝土碳化的研究 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混凝土碳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通常情况下,早期混凝土具有很高的碱性,其ph值一般大于12.5,在这样高的碱性环境中埋置的钢筋容易发生钝化作用,使得钢筋表面产生一层钝化膜,能够阻止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但当有二氧化碳和水汽从混凝土表面通过孔隙进入混凝土内部时,和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中和,会导致混凝土的ph值降低。当混凝土完全碳化后,就出现ph 由此可见,分析混凝土的碳化规律,研究由碳化引起的混凝土化

学成分的变化以及混凝土内部碳化的状态,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混凝土碳化机理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是水泥、水、砂和石子,其中的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的水化物自身具有强度(称为水泥石),同时将散粒状砂和石子粘结起来,成为一个坚硬的整体。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约占水泥用量的三分之一将生成氢氧化钙[ca(oh)2],此氢氧化钙在硬化水泥浆体中结晶,或者在其空隙中以饱和水溶液的形式存在。因为氢氧化钙的饱和水溶液ph值为12.6的碱性物质,所以新鲜的混凝土呈碱性[2,3]。 然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却时刻在向混凝土的内部扩散,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作用,生成碳酸盐或者其他物质,从而使水泥石原有的强碱性降低,ph值下降到8.5左右,这种现象就称为混凝土碳化。这是混凝土中性化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化学反应式为[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