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科手消毒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卫生)1. 引言本考核评分标准旨在指导卫生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的评估,确保手卫生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本文档所述评分标准应应用于医疗机构、实验室、食品加工厂等涉及卫生操作的场所。
2. 评分标准以下是手卫生操作考核的评分标准:2.1. 常规要求- 手卫生操作区域应明确标识,并放置易于使用的手消毒液和洗手液。
- 手消毒液和洗手液的配方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并在使用前进行检验。
- 手卫生操作区域应清洁整齐,没有杂物和污染。
- 手卫生操作区域应保持干燥,以防细菌滋生。
2.2. 手消毒操作- 手消毒液应按照规定的用量使用,并覆盖双手的所有部位。
- 手消毒液应充分揉搓,至少持续15秒,并确保干燥。
- 手消毒操作前,应先将手上的污物洗净。
- 手消毒操作后,应检查双手是否干燥,不得擦拭。
2.3. 洗手操作- 洗手液应按照规定的用量使用,并覆盖双手的所有部位。
- 洗手液应充分揉搓,至少持续20秒,包括手指、指缝、掌心、手背、腕部等。
- 洗手操作前,应将手上的污物洗净,包括指甲、手腕等。
- 洗手操作后,应用纸巾或干燥器将双手彻底干燥。
2.4. 评分等级根据手卫生操作的符合程度,评分分为以下等级:- 优秀:操作符合要求的项目达到100%。
- 良好:操作符合要求的项目达到80%以上。
- 合格:操作符合要求的项目达到60%以上。
- 不合格:操作符合要求的项目未达到60%。
3. 结论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卫生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手卫生操作的质量和效果。
医疗机构、实验室、食品加工厂等相关单位应将本评分标准纳入日常管理中,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手卫生操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卫生)的文档,旨在帮助卫生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的评估。
根据评分标准的规定,合格的操作可以确保卫生操作的标准和有效性。
免刷洗外科手消毒操作流程及质量评价(100分)
科室:姓名:日期:成绩:评委:
二、理论提问(5分):
1. 整个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手臂,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2. 冲洗双手时应避免水溅湿衣裤,若溅湿应立即更换。
3. 整个过程中,应防止手和手臂触碰任何物品。
一旦触碰,必须再揉搓1min。
4. 手术结束后,若手套完好无破损,摘除手套后采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若手套有破损则采用流动水洗手,之后即可离开手术室。
5. 连台手术时,应按外科洗手步骤,重新消毒双手和前臂。
评价标准:
理论分每条1分,只回答要点的酌情给分,但最多4分,完全回答正确给5分。
外科刷手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洗手时应控制水流,以防水溅湿洗手衣;
2、刷洗后的手、臂、肘部不可触及其他部位,如误触其他部位应视为污染,必须重新刷手;
3、手消毒后应双手合拢置于胸前,肘部抬高外展,远离身体,迅速进入手术间,以免污染。
外科换药操作评分标准
目的:
清除坏死组织,保持、促进肉芽生长,防止创面裸露及覆盖裸露创面,促进伤口愈合。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外科技术,换药者应戴口罩、工作帽。
如手已接触感染创伤的绷带和辅料,不应再接触
换药车,需要物品时由护士供给或洗手后再取,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内取出后,不得再放回原容器内,污染的敷料立即放在弯盘或敷料桶内,不得随意乱丢。
2、感染创伤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外科刷手操作培训外科换药操作培训现场评分表现场评分表
评委编号:得分:被评分者:科别:评委编号:得分:被评分者:科别:
手术铺巾操作培训 手术区消毒操作培训
现场评分表 现场评分表
评委编号: 得分: 被评分者: 科别:
评委编号: 得分: 被评分者: 科别:。
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消毒程序)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消毒程序)1. 引言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任何需要与他人接触的工作人员来说都至关重要。
合理的手卫生操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菌的传播,保护员工和他人的健康。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以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消毒程序,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2. 考核评分标准2.1 消毒程序的理解与掌握- 员工能够清楚地描述手消毒和洗手的区别和重要性。
(10分)- 员工能够准确地说明消毒程序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10分)2.2 消毒设备和用品的准备与检查- 员工能够正确选择和准备适宜的消毒设备和用品。
(10分)- 员工能够检查消毒设备和用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期,并按需更换。
(10分)2.3 手消毒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员工能够按照正确的手消毒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包括使用适量的消毒剂、搓手并涂抹均匀等。
(20分)- 员工能够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手消毒,如进入工作区域前、接触患者后等。
(10分)2.4 洗手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员工能够按照正确的洗手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包括使用适宜的肥皂、彻底搓洗手部、正确冲洗等。
(20分)- 员工能够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洗手,如受污染后、使用洗手间后等。
(10分)2.5 消毒程序的操作环境管理- 员工能够保持操作环境的整洁和干燥,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10分)- 员工能够积极遵守消毒程序的操作规范,如不擅自更改消毒程序、遵守正确的操作次数和时间等。
(10分)2.6 个人卫生惯与形象- 员工能够保持清洁的个人形象,包括整洁的服装、干净的指甲等。
(5分)- 员工能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避免用手触摸面部、及时修剪指甲等。
(5分)3. 总分评定与结果解读- 总分满分为100分,合格分数为60分及以上。
- 根据员工的得分情况,将其分为三个等级:- A级:90分及以上,表现优秀,掌握了正确的消毒程序;- B级:60分-89分,表现一般,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规范和准确性;- C级:60分以下,表现较差,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
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手卫生合格的判定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科室操作者考核者得分年月日。
手卫生考核评价标准(一)一般洗手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二)外科手消毒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下面红色部分是赠送的总结计划,不需要的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精选)XX年,我工区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一年来,在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工区安全生产局面良好,总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并更加牢固可靠。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安全整治力度。
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中,工区始终认真开展月度安全检查和日常性安全巡视检查记录,同时顺利完成公司组织的XX年春、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项隐患排查工作。
截止日前,工区先后共开展各类安全检查71次,查出事故隐患点22处,均进行了闭环处理。
通过检查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工区的安全生产基础。
(二)顺利完成保电专项工作。
本年度工区共进行专项保电工作10次,累计保电天数达到90余天,通过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春节保电、国庆保电、七一保电、特高压投送电保电、500kv沁博线保电等一批重要节假日的保电工作。
(四)工作票统计及其他工作情况。
截止11月15日,我工区连续实现安全生产1780天;全年共办理工作票50张,其中第一种工作票24张,含基建单位8张;第二种工作票26张。
工作票合格率100%,执行情况较好。
全年工区所辖线路跳闸次数共计0次,线路跳闸率为0次/(百公里·年)。
(四)安环体系标准化建设本年度在公司统一的部署下,工区积极参与安环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先后派员参加安环体系标准化培训2次,迎接公司开展安环体系内审工作三次,先后审查出问题共计20余处,先后进行了闭环整改。
截止日前,工区已初步建立起了标准化安环工作体系,在今后工作中,工区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努力确保体系工作符合外审相关要求。
外科刷手评分标准
目的:
1、去除手和手臂皮肤上的暂存菌和部分寄居菌;
2、预防交叉感染。
注意事项:
1、洗手时应控制水流,以防水溅湿洗手衣;
2、刷洗后的手、臂、肘部不可触及其他部位,如误触其他部位应视为污染,必须重新刷手;
3、手消毒后应双手合拢置于胸前,肘部抬高外展,远离身体,迅速进入手术间,以免污染。
手术衣、无接触戴无菌手套评分标准
目的:
防止手术过程中皮肤深部的常驻菌随汗液带到手的表面。
注意事项:
1、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内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
2 、参加手术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手套表面的滑石粉;
3 、协助他人戴手套时,器械护士应戴好手套,避免触及术者皮肤;
4、穿好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手臂应保持在胸前,高不过肩,低不过腰,双手不可交叉放
于腋下。
无菌器械台的建立评分标准
1 、建立无菌屏障,防止无菌手术器械及敷料再污染;
2、加强手术器械管理,防止手术器械、敷料遗漏、遗失。
注意事项:
1、器械车放置位置与手术台的角度应呈钝角;
2 、无菌操作时环境清洁,操作区域相对宽敞。
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消毒)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消毒)1. 背景在卫生保健行业,手卫生操作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措施。
正确的手卫生操作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和感染的发生。
因此,制定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对于评估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操作质量至关重要。
2. 评分标准以下是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的要点:2.1. 手消毒前准备- 评分基准:在进行手消毒前,工作人员应按要求完成以下准备工作,以确保消毒效果的准确评估。
- 评分范围:合格 / 不合格2.2. 情境还原- 评分基准:在评估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在真实情境下模拟手卫生操作并展示正确的技巧和步骤。
- 评分范围:合格 / 不合格2.3. 消毒步骤- 评分基准:在手卫生操作过程中,按照正确的消毒步骤执行操作,确保彻底消除病原体。
- 评分范围:5级评分制 (1-5分)- 1分:操作不规范,未能达到基本的消毒要求。
- 2分:操作基本规范,但存在个别细节不足。
- 3分:操作规范,能够满足大部分消毒要求。
- 4分:操作高效规范,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消毒要求。
- 5分:操作完美规范,能够达到最高消毒标准。
2.4. 技巧与纪律- 评分基准: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展示正确的手卫生技巧,并遵守严格的纪律要求。
- 评分范围:合格 / 不合格3. 考核结果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将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综合计算,以确定最终的评估结果。
- 合格:所有评分项均达到合格标准。
- 不合格:至少有一项评分项未达到合格标准。
4. 优化建议对于未达到合格标准的工作人员,应给予详细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其改进手卫生操作质量。
5. 结论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是对工作人员手卫生操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手卫生操作的质量,确保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进行。
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
2、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3、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4、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之后;
7、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8、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手卫生合格的判定标准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科室操作者考核者得分年月日。
外科手消毒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注:总分100分操作时间:7分钟
二外科手消毒
【目的】
1、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
2、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3、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准备】
护士或医生:修剪指甲并修平,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环境:清洁、宽敞、明亮。
用物:洗手液,消毒液,灭菌刷,无菌小毛巾(或擦手纸),流动水、计时器及相关设备。
【方法】
按规定更换手术室的洗手衣、鞋,戴好帽子、口罩,取下手表及首饰,卷袖过肘→打开水龙头,湿润双手→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腕部、前臂、肘及肘上10cm→用灭菌刷取消毒液适量,刷3分钟→顺序自指尖→指缝→手掌→手背→前臂→肘上10cm→双臂屈曲于胸前,将肘部置于最低位,用流动水彻底冲净→关闭水源,注意防止再次污染
洗净的双手→用无菌小毛巾自手部开始擦干至肘部→用消毒洗手液适量涂抹双手及手臂至肘上8cm处,再次涂抹双手及腕部。
操作过程中,双手手臂半屈于胸前区,高不过肩,低不过腰,自然晾干→双手掌心相对,置于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