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沙星的临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环丙沙星在猪病中的应用效果1、贵州省部分地区仔猪水肿病的药敏试验结果据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杨莉等对贵阳、大方、龙里、绥阳、黔西、施秉等14个地方15株水肿病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菌必治、先锋V、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拉定高敏;对多黏菌素B、头孢噻吩、头孢氨苄Ⅵ、痢特灵、来诺环素、链霉素中敏;对利福平、卡那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低敏;对四环素、青霉素、罗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不敏感。
2、环丙沙星在霉形体性肺炎猪体内的组织药代动力学研究方炳虎[1] 曾振灵[1] 王志强[2] 黄显会[1] 陈杖榴[1][1]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2]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将21头健康杜洛克×长白×大白杂交猪复制成霉形体性肺炎模型后,分别肌肉注射环丙沙星(5.0mg/kg)进行组织及血浆药代动力学研究。
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在感染猪肺中的浓度-时间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外观正常肺与外观实变肺的主要参数分别是:t12Ka为0.19和0.46h,t12a为2.68和2.52h,t1/2β为8.12和6.87h,tmax为1.10和1.47h,Cmax为6.00和4.46μg/g,AUC为38.65和33.33mg/(L·h),Top(ther)为57.10和50.59h。
气管、支气管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参数分别是:t1/2Ka为0.56和0.38h,t12ke为5.68和5.67h,tmax为2.08和1.60h,Cmax为3.73和2.62μg/g,AUC为39.44和26.10mg/(L·h),Tcp (ther)为50.60和47.16h。
表明,环丙沙星对霉形体性肺炎猪呼吸道组织具有良好的穿透性,组织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浆药物浓度,且消除缓慢。
3、复方乳酸环丙沙星治疗子猪黄白痢临床效果试验金国星浙江省余姚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浙江余姚315400采用中西结合制剂复方乳酸环丙沙星治疗仔猪黄白痢,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比较,复方乳酸环丙沙星在0.1ml/(kg体重)的剂量下就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环丙沙星含量的测定环丙沙星是一种广谱的第二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因其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和良好的耐受性,常被临床医生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随着环丙沙星的广泛应用,对其含量的测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环丙沙星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一、环丙沙星的化学特性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是一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属于羧酸类化合物。
其分子式为C17H18FN3O3,分子量为331.35。
环丙沙星的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核糖环和一个喹诺酮环,其抗菌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DNA的合成和阻碍DNA旋转酶来达到的。
环丙沙星的常见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荧光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环丙沙星含量测定的主流方法之一。
其具有精度高、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分离度好等特点。
HPLC测定环丙沙星含量的程序如下:(1)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取出适量,加入水中搅拌至溶解,再加入甲醇稀释至所需浓度。
(2)分离条件:色谱柱: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2mol/L磷酸二氢钾-1%三氟醋酸(pH值:2.5)(20:80:0.5)检测波长:277nm流速:1.0 mL/min柱温:25℃(3)标准曲线绘制:以不同浓度的标准品作为样本,利用HPLC进行测定,并绘制线性标准曲线。
(4)样品测定:取样品适量,加入水中溶解后进行HPLC测定。
气相色谱法也可以用于环丙沙星含量测定。
其操作简单、快速,可以同时进行多项测定,但相对于HPLC而言,其灵敏度较低。
色谱柱:30m×0.25mm×0.25μm的DB-5ms色谱柱检测器:质谱检测器进样方式:分子分离器环丙沙星含量测定方法的应用广泛,主要包括:1. 临床应用在临床应用中,通过测定药物含量,可以评估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附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名称抗菌药物选择颅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乳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周围血管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心脏大血管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泌尿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一般骨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妇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剖宫产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发布时间:2009-08-1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
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
环丙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作者:粟国勤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10期【关键词】环丙沙星;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处理措施1 皮肤的损害葛学成等对642例应用环丙沙星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得出,皮肢损害占所有不良反应的27.41%。
其中皮疹103例(58.52%),荨麻疹34例(19.32%),皮炎4例(2.27%),剥脱性皮炎2例(1.14%),光敏反应9例(5.11%) 。
耿庆银,闻丽娟报道2例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例1:患者女,49岁。
因尿频、尿痛、尿急、伴小腹痛、腰痛,经县医院检查,诊为尿路感染,并开回环丙沙星注射液,来卫生所进行滴注,0.2 g/次(100 ml),1次/d,滴速40滴/min,10 min后,患者自感觉血管发痒,变粗,视水泡样,静脉注射部位皮肤出现0.5~1 cm密集水泡、沿血管呈线状,立即停药,水泡不再发展,30 min后更换输液部位,减慢20滴/min,约10 min后,又重复出现以上症状,由此可见系环丙沙星不良反应,以上症状未做任何处理,2h后恢复正常。
例2:患者男,35岁,因尿频、尿痛、尿急伴发热,小腹痛3d,去医院就诊,查尿常规:白细胞(7),红细胞(6),拟诊为膀胱炎,回队到卫生所静脉滴注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0.2 g/次(100 ml),2次/d,第1d输液顺利,第2d输液中患者本人自行调速(正常24~33滴)60滴/min,7 min后,液体进入总液体量的1/3,即出现滴注过快引起静脉刺激症状,进针处血管痛、痒,并出现约10 cm长的红线,无其他不适。
随后更换输液部位,减慢25滴/min。
约5 min后,患者突然感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视力黑蒙,渐出现红视、继之复视,双上肢麻木、双手搐搦、无发绀。
当时查体:神志清,BP18/11 kPa,过度换气,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00次/min。
立即停止输液,给葡萄糖酸钙20 ml加5%葡萄糖20 ml静注,地塞米松10 mg加入10%葡萄糖500 ml静滴,用药20 min后,症状逐渐改善,90 min后症状完全消失。
环丙沙星环丙沙星百科名片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广谱抗菌活性,杀菌效果好,几乎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活性均较诺氟沙星及依诺沙星强2~4倍,对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链球菌、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
目录主要成分动力学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用药禁忌相互作用生产企业主要成分动力学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用药禁忌相互作用生产企业展开编辑本段主要成分分子结构通用名:环丙沙星环丙沙星结构式英文名:Ciprofloxacin 中文别名:环丙氟哌酸、适普灵类别:西医药物化学名称: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分子式:C17H18FN3O3分子量:331.35质量标准:USP28,EP5和BP2002制剂:1.片剂:0.25g、0.5g、0.75g。
2.针剂:0.1g/50ml、0.2g/100ml。
3.滴眼剂:3%、8ml。
用途:本品属高效广谱抗菌药。
药理作用属氟喹诺酮类,抗菌谱同诺氟沙星,其抗菌活性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氟喹诺酮类中最强者。
除对革兰阴性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外,尚对葡萄球菌属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的作用略差于葡萄球菌属。
本品对部分分枝杆菌、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亦具抑制作用。
该药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情况参见诺氟沙星。
为杀菌剂,现一般认为喹诺酮类作用于细菌细胞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编辑本段动力学口服本品250mg和500mg后,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1.45mg/L和2.56mg/L,生物利用度为49%~70%。
静滴本品100mg和后,高峰血药浓度为2.53±1.03mg/L。
该药吸收后在体内广泛分布,在水泡液、前列腺、肺和泌尿生殖道组织、痰液中均可达有效药物水平。
本品的消除半减期为3.3~4.9h,自尿中以药物原形排出给药量的29%~44%(口服)和45%~60%(静滴),部分以代谢物形式自尿中排出。
环丙沙星的主要成分有哪些环丙沙星的用法用量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广谱抗菌活性,杀菌效果好,几乎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活性均较诺氟沙星及依诺沙星强2~4倍,对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链球菌、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
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主要成分性质本品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广谱抗菌活性,杀菌效果好,几乎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活性均较诺氟沙星及依诺沙星强2~4倍,对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链球菌、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
质量标准USP28,EP5和BP2002制剂1.片剂:0.25g、0.5g、0.75g。
2.针剂:0.1g/50ml、0.2g/100ml。
3.滴眼剂:3%、8ml。
用途:该品属高效广谱抗菌药。
药理作用属氟喹诺酮类,抗菌谱同诺氟沙星,其抗菌活性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氟喹诺酮类中最强者。
除对革兰阴性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外,尚对葡萄球菌属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的作用略差于葡萄球菌属。
该品对部分分枝杆菌、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亦具抑制作用。
该药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情况参见诺氟沙星。
为杀菌剂,现一般认为喹诺酮类作用于细菌细胞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动力学口服该品250mg和500mg后,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1.45mg/L和2.56mg/L,生物利用度为49%~70%。
静滴该品100mg和后,高峰血药浓度为2.53±1.03mg/L。
该药吸收后在体内广泛分布,在水泡液、前列腺、肺和泌尿生殖道组织、痰液中均可达有效药物水平。
该品的消除半减期为 3.3~4.9h,自尿中以药物原形排出给药量的29%~44%(口服)和45%~60%(静滴),部分以代谢物形式自尿中排出。
胆汁中药物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自粪中约排出给药量的15%~25%。
盐酸环丙沙星产品药理作用:环丙沙星是喹诺酮类广谱抗菌素,用于口服或静脉给药。
盐酸环丙沙星分子式C17H18FN3O3Cl,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属于喹诺酮类药物。
下面将从分子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详细介绍盐酸环丙沙星。
一、分子结构盐酸环丙沙星的分子式为C17H18FN3O3Cl,它的化学名为1-cyclopropyl-6-fluoro-4-oxo-7-(piperazin-1-yl)-1,4-dihydr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hydrochloride。
它是一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二、药理作用盐酸环丙沙星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壁合成来杀死细菌。
它能够与DNA合成酶结合并阻止DNA链延伸,从而阻止细菌的复制和生长。
此外,它还能够干扰细胞壁的合成过程,导致细胞壁破裂而死亡。
盐酸环丙沙星对许多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都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它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耐药菌感染。
三、临床应用盐酸环丙沙星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肠胃炎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等。
盐酸环丙沙星的剂型有口服片剂、注射剂和滴眼液等。
一般来说,口服片剂每天2次,每次500毫克;注射剂每天1次,每次400毫克;滴眼液每次1~2滴,每天3~4次。
四、不良反应盐酸环丙沙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轻度反应。
较为严重的反应包括心律失常、过敏反应和肝功能损害等。
此外,盐酸环丙沙星还可能会导致关节疼痛和肌腱炎等不良反应,这些反应主要发生在长期使用或高剂量使用的患者中。
总之,盐酸环丙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在临床上,它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等。
然而,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长期使用或高剂量使用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
环丙沙星由联邦德国拜尔药厂首创,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产并投入临床使用,环丙沙星系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
它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起效快、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本品的副作用也屡见报道。
本文简要综述了环丙沙星在临床各系统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1 血液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2 心血管循环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魏氏[3]报道了1例患者因静脉滴注环丙沙星致心律失常。
患者,男,56岁,因咳嗽15天入院,入院查体:脉搏80次/min,血压125/80 mm 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80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大致正常。
给予青霉素480万u,环丙沙星0.2 g,每日2次,静脉滴注,在用上述药物20 min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当即停用环丙沙星,给予利多卡因50 mg静脉注射,约10 min后上述症状消失。
3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唐氏[4]报道了环丙沙星引起alt升高1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因腹泻静滴卡那霉素无效后改用环丙沙星0.2 g/次,每日2次,至10天后出现恶心、厌食等消化道症状,查肝功能alt 731 u/l,立即停用环丙沙星,加服益肝灵vc后恢复正常。
楚氏[5]报道了1例小肠不全梗阻患者,男,65岁,因咳嗽、咳痰3天伴发热1天入院。
入院后用环丙沙星0.2 g,直接静脉滴注,bid,口服溴己新化痰治疗1天后体温下降至37.5 ℃,但患者腹胀、阵发性腹痛,无呕吐。
给予胃复安、颠茄酊口服,效果不佳,次日腹胀、腹痛加剧。
体格检查:心脏无异常,腹部略膨隆,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可闻及肠蠕动音,呈一过性高调金属音,有气过水声,双下肢无水肿。
腹部x线平片示小肠不完全梗阻。
停用环丙沙星改用口服头孢布烯400 mg,qid,禁食,患者腹胀、腹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腹部x线平片:原液平面消失,肠梗阻好转,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大便常规均正常。
环丙沙星的临床应用
【摘要】环丙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作用较强的药物,抗菌谱广,对细菌、支原体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临床分离的一些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菌株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临床上广泛用于控制由敏感病原体引起的胃肠道感染、肺部感染、产科感染和局部感染等。
本文就其抗菌谱、临床应用、与其他抗菌药的联合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环丙沙星;临床应用;合理用药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LX),又名环丙氟哌酸,悉复欣,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Ns)中抗菌作用较强的一种,由德国Bayer药厂于1986年首先推出,1978年在喹诺酮结构中引入氟原子合成,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种。
1 作用机制
环丙沙星抗菌作用的机制是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该酶以ATP为能源,使死循环的DNA反向扭曲成超螺旋形结构及将DNA链中的片断解开后再互锁连成环式DNA。
环丙沙星能专一性地作用于DNA回旋酶的A亚基,从而影响DNA 回旋酶的再连接功能。
当环丙沙星抑制该酶活性时,将阻止DNA复制、染色体分离、转录及其他功能,最终导致破坏DNA、达到杀菌目的,为速效杀菌剂。
2 药物动力学
吸收好,血药浓度较高,体内分布广泛,静脉给药可迅速广泛分布于肝、肾、肺、前列腺、脑脊液、胆汁及骨组织中,在组织中的浓度可高于血药浓度。
其代谢途径主要经肾小管排泄。
3 临床应用
3.1 治疗胃肠道感染
环丙沙星抗菌谱广,临床上用于治疗腹泻效果优于青霉素、链霉素、中药制剂等。
也可用于治疗急性菌痢,田辉[1]报道用环丙沙星片0.8 g/d,1次口服,疗程3~5 d,治疗急性菌痢28例,总有效率为90.5%。
3.2 治疗呼吸系统感染
因环丙沙星在呼吸道和肺组织中浓度比血液浓度高,与其他抗生素之间交叉耐药性小,与β-内酰胺类无交叉耐药性,故可作为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替换药。
王卫东[2]等报道,用环丙沙星治疗28例用青霉素等抗生素疗效不佳的呼吸道感染,有效率达93%,临床上常作为治疗肺部感染的主要药物。
环丙沙星是治疗老年性肺部感染的理想药。
另据吴智兰[3]报道,用环丙沙星与头孢氨噻钠对照治疗老年性肺部感染100例,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环丙沙星对一些耐药菌和支原体有抗菌活性,因而在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越来越广泛。
临床上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出现医源性肺炎后,也可通过环丙沙星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3.3 联合用药治疗肺结核
环丙沙星与抗结核药联用对非典型的分支杆菌具有协同作用,彭昭国[4]报道有效率为78.95%,但不能与利福平合用,因利福平为肝药酶诱导剂,合用后导致喹诺酮的抗菌作用活性降低甚至消失。
3.4 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环丙沙星抗菌机理不同于其他类药物,在治疗泌尿系感染效果优于同类其他药物,故可作为尿道感染的首选药物,王卫东[2]等治疗18例尿道感染患者,有效率达100%。
3.5 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环丙沙星脂溶性好,在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液中药物浓度较高,以原形从尿液排出。
因此对慢性前列腺炎有很好的疗效。
张军杰[5]报道,口服环丙沙星胶囊0.4 g,2次/d,观察8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7.65%。
3.6 治疗耐药性伤寒
环丙沙星对伤寒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王延茗[6]报道,用环丙沙星0.4 g/d,分2次口服,14 d为1疗程,治疗耐药性伤寒25例,均经1个疗程而治愈,认为环丙沙星可作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之一。
3.7 治疗炭疽热
环丙沙星用于预防性炭疽(暴露后),吸入性炭疽通常是致命的,为保证环丙沙星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应在患者暴露于炭疽后,并在症状出现前尽快使用,并持续60 d时间,可达到满意效果。
3.8 局部感染环丙沙星可以制成不同剂型,可用于全身感染外和局部感染,例如,以纱条植入等可用于创伤感染;制成滴眼剂、眼用膜剂等用于眼部感染,制成滴耳剂、耳用膜剂等用于耳部疾患的治疗;制成软膏剂用于皮肤感染等。
4 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环丙沙星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最常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由于环丙沙星应用广泛,一些少见的不良反应也逐渐被发现,现将其简述如下,以引起注意。
心血管系统该类反应大多表现为胸闷、头晕、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泌尿系统由于该药大部分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对肾脏有一定的损害。
所以,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老年人在使用时剂量应作适当调整。
血液系统主要为急性粒细胞减少,表现为全身乏力、发热。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精神失常、短暂性运动性失语、癫痫、头痛、锥体外系反应等,一般在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
变态反应在各种不良反应中发生率最高,主要表现为静脉炎、药疹、药物热、过敏性哮喘、休克等。
环丙沙星不宜与氨茶碱、抗酸剂和非甾体抗炎药合用。
经实验研究可使幼年动物软骨合成障碍,所以14岁以下儿童及哺乳期、妊娠期妇女禁用此药。
此外,环丙沙星不宜与氨茶碱、抗酸剂和非甾体抗炎药合用。
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头孢哌酮钠存在配伍禁忌。
老年人在使用时剂量应作适当调整。
5 小结
由于环丙沙星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疗效显著,尤其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临床的不合理用药,耐药菌株,耐药率也在逐年上升,引起较强不良反应以及中毒的病例也时有发生。
临床医师要合理规范的使用环丙沙星,在应用环丙沙星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给予足量治疗,尽量避免无指征或指征不强而使用环丙沙星,避免长时间用药。
参考文献
1 田晖.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治疗.河北医学,1999,5(4):20-22.
2 王卫东.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注意事项.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1,26(2):47-49.
3 吴智兰,李惠平,徐红梅,等.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菌血清分析型与临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10):584.
4 彭昭国.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全国细菌耐药与抗感染化疗药物合理应用艺术会议论文集,2001,238-239.
5 张军杰.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外科杂志,1998,8(1):120.
6 王延茗.老年人肺部感染痰菌检查及抗生素治疗的选择.实用新医学杂志,2002,5(6):6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