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第九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349.00 KB
- 文档页数:14
河南省新乡市华光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3C(g)+4D(g),下列情况能够降低该反应速率的是()A.缩小容器体积B.加入催化剂C.降低温度 D.增加气体A的用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一定是降低的,C正确;ABD都是加快反应速率的,答案选C。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对巩固和训练,难度不大。
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分析、判断即可。
2.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H2放出B.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H2放出C.溶液中Na+与OH-浓度都增大,有H2放出D.溶液中OH-数目增大,有H2放出【答案】B【解析】钠投入溶液后,立即生成NaOH和H2,由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因此在相同条件下,Na+和OH-的浓度不变,但溶剂减少了,Na+与OH-的数目都减少。
3.实验室需用480mL 0.1 mol·L-1 CuSO4溶液,下列配制方法正确的是A.称取7.86g硫酸铜,放入500mL的容量瓶中,配成480mL溶液B.称取12.0g胆矾(CuSO4·5H2O),溶于500mL水中C.称取8.0g硫酸铜,配成500mL溶液D.称取12.5g胆矾(CuSO4·5H2O),溶于500mL水中【答案】C【解析】因容量瓶的规格无480mL的,应取用500mL的容量瓶,所以需CuSO4溶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质量为8克,所以A错,需硫酸铜的质量为8克,并配成500mL的溶液;B错,12.0g胆矾(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0.048mol,其物质的量少于0.05mol;C正确;D错,应配成500mL的溶液,而不是水的体积为500mL;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可减少酸雨的产生;②镁铝合金在冷的浓H2SO4中钝化③氧化镁、氧化铝可用来制造耐火砖和坩埚等④建设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⑤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故可做航标灯: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 D.全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酸雨主要是N、S的氧化物氧气的,所以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可减少酸雨的产生,①对;镁不被浓硫酸钝化,②错;氧化镁、氧化铝的熔点很高,可以用来制造耐火砖和坩埚等,③对;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等,水泥是硅酸盐材料,④对;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故可做航标灯,⑤对。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体育竞技中服用兴奋剂既有失公平,也败坏了体育道德。
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紫色褪去,能证明其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B.1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溴水和H2分别为4mol和7molC.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遇FeCl3溶液呈紫色D.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酚羟基和碳碳双键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紫色褪去,不能证明其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错误;B、酚羟基邻、对位的氢原子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和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判断1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溴水和H2分别为4mol和7mol,正确;C、该物质与苯酚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不同,不属于同系物,错误;D、根据苯和乙烯分子的平面形结构分析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2.将浓度为0.1mol/L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F 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 (H +)增大B .HF 的电离程度增大,c (H +)、c (F-)增大,c (HF )减小,则)()()(HF c F c H c -+•增大C .稀释过程中,c (OH-)、)()(HF c H c +均增大 D .溶液的K W 、)()(+-H c F c 、pH 均不变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HF 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HF H ++F -,稀释促进电离,因此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c(H +)减小,A 错误;B 。
稀释促进电离,HF 的电离程度增大,c(H +)、c(F -)、c(HF )均减小,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则)()()(HF c F c H c -+•不变,B 错误;C.稀释过程中c (H +)减小,因此c (OH -)增大,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HF的物质的量减小,则)()(HF c H c +增大,C 正确;D.温度不变溶液的K W 不变.c(H +)减小,pH 增大。
河南省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 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NOC。
NH3与HCl生成NH4Cl D。
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答案】A【解析】游离态的氮直接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是氮的固定,所以选项A正确。
答案选A。
2.19世纪末,人类开始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最先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B.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C.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D.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答案】B【解析】A错,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先发生空气中的氧气;B正确,人类开始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最先发现电子的科学家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C错,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最先提出分子学说;D错,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最先提出原子学说;3.某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4,该元素的离子与跟其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A.MgO B.NaF C.MgS D.K2S【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是4,令该元素最高正价为x ,根据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则:x —(8-x )=4,解得x=6即该元素最高正价为+6,形成离子应为S 元素,硫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该元素的离子与另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则另一离子应含有18个电子,为阳离子,D 项正确;答案选D 。
考点:考查化合价4.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 、丁达尔现象B 、闻气味C 、过滤D 、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考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5.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含大量3+Fe 的溶液中:+4NH 、+Na 、-Cl 、-SCN B .在强碱溶液中:+Na 、+K 、-2AlO 、2-3COC .在13mol /L c +-(H )=10的溶液中:+4NH 、3Al +、2-4SO 、-3NOD .在pH=1的溶液中:+K 、2+Fe 、-Cl 、-3NO【答案】B【解析】6.NO 2存在下列平衡:2NO 2(g) N 2O 4(g )+Q (Q 〉0) 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下测定结果最接近理论值的是A.温度130℃、压强3。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天润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若装置不漏气,手焐热试管内的空气,体积膨胀,在烧杯中会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再导气管中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错误;B.由于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并且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所以稀释浓硫酸的原则是注酸入水,并不断搅拌,使热量扩散,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错误;C.Ca(OH)2微溶于水,不能得到20%的Ca(OH)2溶液,蒸气;D.C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而CO不能反应因此可以用NaOH 溶液洗气,然后再用浓硫酸干燥,就得到干燥纯净的CO气体,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操作及实验目的完成情况的判断的知识。
2.芳香烃是指A.分子里含有苯环的化合物B.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6通式的一类有机物C.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D.苯和苯的同系物的总称【答案】C【解析】考查芳香烃的概念。
简单的理解就是含有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就是芳香烃。
选项ABD都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
3.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 和 的是A .NaB .HNO 3C .NaOHD .HC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氧化剂危险品标志:这些物质与其他物质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可能引发火灾,主要指浓硝酸、浓硫酸、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等;腐蚀品的危险品标志:这些物质与人体接触后会破坏细胞组织,包括眼睛及皮肤,主要指浓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浓氨水、溴、硝酸银、钠、钾等,因此B 正确。
考点:考查常用危险品标志的认识。
4.在含有20.6 g NaBr 的溶液中,通入Cl 2后,将溶液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6.15 g ,则参加反应的NaBr 的质量为( )A.5 gB.8 gC.10.3 gD.11 g【答案】C【解析】Cl 2与NaBr 反应生成NaCl 和Br 2,溶液蒸发过程中Br 2挥发出去。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物质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A.氯化铝溶液和硫化钠溶液反应制备Al2S3B.用镁粉和空气反应制备Mg3N2C.用铝粉和MnO2制得锰D.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制得单质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硫化钠和氯化铝溶液反应,硫离子和铝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化氢,产物,不选A;B、镁粉在空气中和氧气也反应,会生成氧化镁,错误,不选B;C、铝热法可冶炼锰,正确,选C;D、氧化铝属于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是冶炼铝,错误,不选D。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2.下列物质含有两种官能团的是( )A.CH2Cl2B.CH2=CHClC.C2H5OHD.C3H8【答案】B【解析】A中含有2个氯原子,只有一种官能团;B中含有碳碳双键和Cl原子,有2种官能团;C中只有羟基,D没有官能团。
3.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1,将1mol N2和3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保持恒温恒压,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2的转化率为α1,放出热量为Q1。
若在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在该容器中充入2mol NH3,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3的转化率为α2,吸收热量为Q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1 + Q2 = 92.0KJ B.α1 + α2 = 1C.Q1 + Q2 = 184.0KJ D.α1/α2 = Q1/ Q2【答案】C【解析】4.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常用电解加工成的古铜色合金制造。
取合金样品进行如下实验(每一步试剂均过量):由此可以推知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A.Al、Mg(OH)2、Si、S、Cu B.Al、Fe、Mg、Si、CuC.Al2O3、SiO2、Fe、C、Cu D.Al、Si、C、CuO、Cu【答案】B【解析】合金里每种金属都具有本身的化学性质。
河南省新乡市培英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将pH=5的硫酸溶液稀释1000倍后,溶液中的SO42-与H+浓度的比值约为1 :20B.0。
1 mol/L NaHCO3溶液中:c(Na+)=c(HCO3-)+ c(H2CO3)+2 c(CO32-)C.将0。
2 mol/L NaA溶液和0.1 mol/L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碱性且有:c(Na+)+ c(H+)=c(A-)+c(Cl-)D.pH=12的Ba(OH)2溶液和pH=12的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相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0.1 mol/L NaHCO3溶液中,由物料守恒可知,c(Na+)=(HCO3-)+c(H2CO3)+c(CO32—),故B错误;C.将0.2mol/LNaA溶液和0。
1 mol•L—1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碱性溶液中,溶液不显电性,则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H+)=c(A-)+c(Cl-)+c(OH-),故C错误;D.碱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盐可促进水的电离,则pH=l2的Ba (OH)2溶液水电离的c(H+)=10-12mol/L,pH=12的Na2CO3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2mol/L,故D错误;故选A。
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熟悉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盐的水解及电离等知识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选项BC 为易错点。
2.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A错误;B、碳酸钠属于盐类,故B正确;C、碳酸钠可以是钠盐,故C正确;D、碳酸钠也可以是碳酸盐,故D正确;故选A。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利用某些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贮存太阳能,如原降冰片二烯(NBD )经过太阳光照转化成为四环烷(Q )的反应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BD 的化学能比Q 的化学能低B .NBD 和Q 互为同分异构体C .NBD 能发生加成反应而Q 不能D .NBD 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而Q 能【答案】D【解析】2.若20g 密度为dg/cm 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1gCa 2+,则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d/400 mol/LB .20/d mol/LC .2.5d mol/LD .1.25d mol/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g Ca 2+的物质的量为140/g g mol=0.025mol ,溶液中n (NO 3-)=2n ( Ca 2+)=0.025mol×2=0.05mol ,溶液体积为100/200g dg L =150d L ,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05100mol d=2.5d mol/L ,故选C 。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相关知识。
3.向溶液X中持续通入气体Y,会产生“浑浊→澄清”现象的是()A.X:氯化铝溶液,Y:氨气B.X:硅酸钠溶液,Y:二氧化硫C.X:氢氧化钡溶液,Y:一氧化碳D.X: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Y:二氧化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氯化铝溶液中通入氨气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在弱碱氨水中溶解,A项错误;B、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硅酸沉淀,B项错误;C、氢氧化钡与CO不反应,C项错误;D、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二氧化氮,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沉淀溶解,D 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实验现象4.下列变化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A.CuO→Cu B.Fe→FeCl2 C.H2SO4→SO2 D.HNO3→NO2【答案】B【解析】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说明给予的物质作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A.CuO→Cu中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则需要还原剂才能实现,如氢气、CO等,故A错误;B.Fe→FeCl2中Fe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所以需要氧化剂才能实现,如稀盐酸,故B正确;C.H2SO4→SO2中S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4价,所以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如Cu、C 等,故C错误;D.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4价,实际上硝酸分解也能生成二氧化氮,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考查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化合价结合概念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5.下列判断合理的是()①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②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⑥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图是某粒子W 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Y=2B .若X=18,则Z=8C .若X=11,它的氧化物化学式可为W 2O 或W 2O 2D .若X=15,它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答案】D【解析】2.以惰性电极电解500mL0.4mol/L 的CuCl 2溶液。
若阳极上所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则阴极上析出Cu 的质量为( )A . 16gB .32gC .19.2gD .12.8g【答案】D【解析】电解刚开始时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22Cl e Cl ,溶液中-Cl 的物质的两为moL 4.025.04.0=⨯⨯,当这些氯离子全部放电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4moL,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2moL,,但是实际上产生的气体为0.25moL ,所以当氯离子全部放电时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也发生了放电,反应式为↑+=--22244O O H e OH ,产生的氧气为0.05moL,这个过程中失去的电子数为moL 2.0405.0=⨯,所以整个电解过程中失去的电子数为moL 6.02.04.0=+;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 e Cu =++22,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2.05.04.0=⨯,得到的电子数为0.4moL,所以在阴极发生的反应还有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变为氢气,所以溶液中的铜元素全部析出,析出的铜的质量为g 8.12642.0=⨯,答案选D 。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该物质不应有的化学性质是①可以燃烧 ②可以跟溴加成 ③可以将KMnO 4酸性溶液还原④可以跟NaHCO 3溶液反应 ⑤可以跟NaOH 溶液反应 ⑥可以发生消去反应A .①③B .③⑥C .④⑥D .④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酚羟基,醚键,所以该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①可以燃烧②可以跟溴加成③可以将KMnO4酸性溶液还原⑤可以跟NaOH溶液反应。
河南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 .“加碘盐”、“高钙牛奶”、“富硒营养品”等食用品中的碘、钙、硒是指单质 B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取铝单质 C .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患者服用的“钡餐”是BaCO 3等不溶于水的物质 D .“酸可以除锈”、“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都发生了化学变化2.化学反应的发生一般可通过现象加以判断。
根据下列现象判断,其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①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后形成沉淀 ②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盐酸产生沉淀; ③二氧化氮经加压冷凝成无色液体; ④溴水滴入裂化汽油中振荡褪色; ⑤硫酸铜粉末滴加少量水变蓝; ⑥活性炭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④⑤⑥ D .①②⑥3.如下图所示,△H 1=-393.5 kJ•mol -1,△H 2=-395.4 kJ•mol -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A .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B .C (s 、石墨)==C (s 、金刚石) △H=" +1.9" kJ•mol -1C .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 .1 mol 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 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向25mL 沸水中滴加5-6滴稀的FeCl 3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B .只用少量水就可鉴别Na 2CO 3和NaHCO 3固体C .用FeSO 4、NaOH 和盐酸等试剂在空气中可以制备较纯净的FeCl 3溶液D .用NaOH 溶液和盐酸可除去MgCl 2溶液中混有的AlCl 35. 室温下,向a mol/L 氨水中逐滴加入盐酸,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pH 减小B .增大C .水的电离程度先减小后增大D .K b (NH 3·H 2O)不变6.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实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钠盐 B.含氧酸盐 C.化合物 D.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氢钠属于钠盐,正确;B、碳酸氢钠中酸根离子中含有O元素,属于含氧酸盐,正确;C、碳酸氢钠是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正确;D、碳酸氢钠属于盐,不属于碱,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交叉分类2.下列各组中互为同素异形体关系的是A.H2与D2 B.T2O与H2O C.与 D.金刚石与石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则A.H2与D2均是氢气分子,A错误;B.T2O与H2O均是水分子,B错误;C.与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D.金刚石与石墨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同素异形体的判断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B AgCl沉淀中滴入稀KI溶液有黄色沉淀出现AgI比AgCl更难溶C Al箔插入稀HNO3中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石蕊试纸上【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A.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得到Fe(NO3)2,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浅绿色,错误;B.AgCl沉淀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当向溶液中滴入稀KI溶液时,由于c(Ag+)·c(I-)>Ksp(AgI),所以会形成AgI沉淀,这样就破坏了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催使AgCl向溶解的方向移动,这样沉淀就逐渐由白色变为黄色,发生沉淀的转化,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正确;C.由于在Al表面有一层被空气氧化而产生的氧化物薄膜,所以将Al箔插入稀HNO3中,首先是氧化铝与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铝和水,一层不会看到任何现象,而不能说是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错误;D.在氨水中一水合氨发生电离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所以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会变为蓝色,正确。
河南省新乡市第九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氢化亚铜(CuH)是一难溶物质,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反应物”在40℃~50℃时反应可生成它。
CuH不稳定,易分解;CuH在氯气中能燃烧;CuH跟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
以下有关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另一种反应物”在反应中表现还原性B.CuH在化学反应中既可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C.CuH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uH+Cl2==CuCl+HClD.CuH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H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成CuH时,铜由+2价降到+1价,化合价降低,被氧化,故“另一种反应物”在反应中表现还原性,A选项正确;CuH中的铜处于0~+2的中间价+1价,故在化学反应中既可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B选项正确;氯气是强氧化剂,CuH在氯气中燃烧,反应产物应该是CuCl2,故C选项不正确;根据反应物及原子、化合价守恒可推断出生成气体为H2,D 选项正确。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氧化还原是中学化学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应该牢牢掌握其本质。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
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Li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2层,分别是2和1,A不正确;Mg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C不正确;K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4层,电子数分别是2、8、8、2,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正误判断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难度不大。
该题的关键是记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3.通常状况下,分别将10 g下列固体物质与90 g水充分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NaClB.Na2OC.Na2O2D.CaO【答案】D【解析】Na2O、Na2O2都与水作用生成溶质NaOH,CaO与水作用生成溶质Ca(OH)2,但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Ca(OH)2属微溶物质。
4.已知0.5L的NaCl溶液中含有0.5mol Na+。
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B.该溶液中含有58.5g NaClC.配制100mL该溶液需用5.85g NaClD.量取100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mol【答案】B【解析】5.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
下面所列的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乙醇是易燃液体,不是剧毒品,选项C不正确。
考点:药品的性质与包装6.A.易溶于水,也易溶于有机溶剂B.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能发生加聚反应,其加聚产物可用D.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B【解析】该烃含有C===C键,应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还能加聚,但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应为,此外烃类都难溶于水。
7.下列有机物存在顺反异构的是()A.CH2=CH2 B. CH2Cl2 C. CH3CH=CHCH3 D. CH3CH2OH【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引起的异构体,一般指烯烃的双键。
顺反异构体产生的条件:⑴分子不能自由旋转;⑵双键上同一碳上不能有相同的基团。
据此可知选项C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答案选C。
考点:考查顺反异构体的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与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顺反异构体的原理以及判断依据,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可知有Na+,但因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无法排除K+,A错误;检验溶液里SO42-的正确操作是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当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有SO42-,B正确;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出现黑色沉淀CuS,可知CuS难溶于稀硫酸,不能证明H2S的酸性比H2SO4强,C错误;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不能证明溶液里无NH4+,原因应该滴加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才行,否则可能生成的NH3•H2O量少,加热无氨气逸出,D错误。
考点:实验操作与现象的评价9.有下列三个反应方程式:①Cl2+FeI2=FeCl2+I2②2Fe2++Br2=2Fe3++2Br-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氧化产物分别是FeCl2、Fe3+、Cl2B.根据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强弱关系为Cl2>Co2O3>Fe3+C.在反应③中生成1 mol Cl2时,有2 mol HCl被氧化D.根据反应①②一定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FeCl2+Br2【答案】C【解析】①中的氧化产物为I2,A错;氧化性强弱关系为Co2O3>Cl2>Fe3+,B错;因为Fe2+的还原性比Br-的强,故与氯气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应该是Fe2+,D错。
10.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A .制催化剂的材料B .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C .制农药的材料D .半导体材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的元素既表现金属的性质也表现非金属的性质,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制作半导体的材料,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和催化剂在金属元素里面寻找,农药在非金属元素里面寻找,答案选D 。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1.将a g 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固体无剩余,测得参加反应的HCl 为0.08 mol ,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224 L 。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原混合物中n (Fe )∶n (Fe 2O 3)=2∶1B .向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显血红色C .无法计算原混合物的质量D .此时溶液中Fe 2+和Fe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答案】A【解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224 L 为氢气其物质的量为0.01mol ,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0.02mol ,所以铁与HCL 反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反应时要消耗HCL 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由于反应的HCL 总物质的量为0.08 mol ,所以可得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再由氧化性强弱关系为++H Fe3,所以由氧化铁与HCL 生成的氯化铁会先与铁反应生成+2Fe ,需消耗铁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所以A 正确;B 错,反应后溶液中无+3Fe ;C 错,由铁与氧化铁的物质的量可计算出原混合物的质量;D 错,溶液中无+3Fe12.某CH 4燃料电池,工作环境是熔融的金属氧化物(MO ),它能传导O 2-,有关CH 4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池内部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B .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 4-8e - + 10OH -=CO 32-+ 7H 2OC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 2 + 4e -=2O 2-D .每消耗22.4 L CH 4,外线路中将通过8 mol 电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 不正确;B 不正确,由于是熔融的盐作为电解质,则负极电极反应式是CH 4-8e - +4O 2-=CO 2+ 2H 2O ;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氧离子,C 正确;选项D 中不能确定甲烷的状态,则22.4L 甲烷不一定是1mol ,D 不正确,答案选C 。
考点:考查甲烷燃料电池的有关判断和计算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综合性强,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另外该题还要注意电解质是熔融盐,而不是水溶液。
13.在标准状况下,将aLNH 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 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g·cm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ω=%1004.2235⨯ρV a ②C =Va 4.221000 ③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mL 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ω④上述溶液中再加入1.5V mL 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 (Cl -) > c (NH 4+) > c (H +) > c (OH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VmL 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g/cm 3,溶液的质量为ρVg ,溶质的质量为22.4/aL L mol ×17g/mol =1722.4a g ,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1722.4aV ρ×100%=1722.4a V ρ×100%,故①错误;②溶质的物质的量为22.4a mol ,溶液的体积为VmL ,则c=100022.4a Vmol/L ,故②正确;③再加入VmL 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V V Vρωρρ+水,水的密度大于氨水的密度,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0.5ω,故③错误;④VmL 氨水,再加入1.5VmL 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氯化铵,还有剩余的盐酸,溶液显酸性,则c (Cl -)>c (NH 4+)>c (H +)>c (OH -),故④正确;故选D 。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14.(12分)储氢纳米碳管的研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
用电弧法合成的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杂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有C 、CO 2、H 2SO 4、KCr 2O 7、Cr 2(SO 4)2、H 2O 七种物质。
(1)若将碳纳米颗粒分散到一定溶剂中,形成稳定的分散系,所具的性质有 ①丁达尔效应;②加入饱和(NH 4)2SO 4溶液产生聚沉;③可通过半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