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前信访案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精品
- 格式:docx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目前信访案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目前信访案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人民法院对涉法涉诉的案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人民法院都成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部门,区高级人法院也下发了对信访案件包括“四定一包”等在内的许多文件,但从办理的情况看,还存在以下问题:1、各法院对信访案件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领导重视,法院就重视,领导不重视,法院、干警也就不重视。
多数法官都有重审判轻信访的观念,加之现在的审判案件压力过大,许多办案的法官都有:“正经的审判工作都干不好,哪还有时间管那些闲事”,再者很多法官都认为信访人都是告法院的、告法官的一些“赖人“,专门损害法院、法官的形象,对这些人法院不应管,一接到信访件,就有抵触情绪。
2、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不实。
大部分在案件处理时就已经对审判人员反映过了而且办案的法官已经解释过了。
在信访案件中,有的信访人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反映问题不负责,随意扩大问题,或者有的信访件无中生有,损坏法官、法院的形象,使被反映的法院、法官很反感。
这样就直接导致在接待来访人或办理信访案件时,有拖、推的现象,有的案件法官有:“我办的案件没有问题,你想告就告。
”的思想,不愿意接触当事人。
3、涉及执行方面的信访案件数量上升。
我院201X年、201X年上级机关及本院信访接待反映的信访案件90%以上都是反映执行方面的。
执行方面的涉诉信访案件主要反映几个方面:第一执行不力,认为法院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执行措施,导致执行不力。
第二提供执行线索。
认为法院以对方没有财产为由推拖执行,给执行人员提供了执行线索,但执行人员却没有采取措施,只能通过信访渠道,以便引起领导重视。
第三执行人员因办人情案,有推、拖不执行的情况。
第四反映案外人反映执行错误的,这种信访案件比较少见,多数在执行过程中提出执行异议。
第五反映一些长期不能执行的案件,这类案件法院主要是执行积案或正在中止的案件。
信访人以信访的形式希望领导重视,能够将案件执行。
信访工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信访工作是现代社会中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信访工作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二、信息不畅通问题1.1 形式主义浪费时间:很多信访部门存在过度注重形式的问题,导致处理速度缓慢,甚至忽视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对策一:加强对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培养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1.2 信息搜集不全面:由于信息渠道有限或者不畅通,导致收集到的信访材料不完整或者失实,影响判断和处理结果。
对策二: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系统,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合作,在必要时开展数据共享与整合。
三、迟滞化解问题2.1 没有明确时间节点:很多信访案件因为没有明确时间节点而拖延下去,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对策一: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时间管理制度,要求各级信访部门在一定时间内办结相应案件。
2.2 责任心不强:部分信访部门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对于信访群众态度不端正,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对策二:加大对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绩效和服务质量。
四、信息保护问题3.1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在整个信访过程中,个人信息可能会面临泄露风险,给个体隐私带来威胁。
对策一:建立完善的信访信息保护制度和技术手段,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泄露事件。
3.2 存在谣言传播: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或者个人可能通过渲染事实、散布谣言等方式来操纵舆论和干扰正常的信访秩序。
对策二:加强舆情监测与调解能力建设,及时回应并澄清谣言,消除不良影响。
五、制度体系问题4.1 分权不明:信访工作依然存在着权责不清、权限划分模糊的问题,导致相关部门之间协调困难,无法高效处理信访案件。
对策一:深化机构改革,明确各级信访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配合。
4.2 缺乏监督机制:由于监管力度不足,一些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
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信访工作是政府与公民联系的桥梁,是一个重要的反映社会民意、促进政治稳定的工作。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信访工作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
一、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1. 信访途径繁多,公民投诉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目前,公民反映问题的途径非常多,包括信函、电话、网上留言等等。
但是因为反映问题的人数多,办理反映问题的部门也颇多,所以造成“领导干部人手不足,不能为每一封信/电话留言亲自办理”的局面,从而导致有些信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 调解难度大,信访问题常常沉积调解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
但由于信访问题在社会、经济等方面都有复杂多变的因素,所以调解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经验,而信访窗口的工作人员往往不是专业的调解工作者,导致调解的难度加大,而调解效果不尽如人意。
3. 大量信访案件办理时间长由于信访工作量大,信访窗口的人员需要处理大量的案件,加上信访窗口的工作人员普遍忙碌,对于每一件案件的处理都需要时间,导致办理时间长,容易出现很多不满意的情况。
4. 某些信访问题需要涉及到上级部门,员工对上级部门的工作充满矛盾和不信任由于信访工作涉及到上级部门,信访窗口的工作人员与上级部门的合作十分重要。
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员工对上级部门的工作存在矛盾、不信任等现象,导致合作不充分和影响工作流程。
二、解决信访问题的措施1. 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要想解决信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通过制度化来确保信访工作专业、规范、顺畅。
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建立了“24小时投诉热线”,实现了群众随时反映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
2. 加强员工培训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难题。
3. 采用智能信访手段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智能信访系统、电子信访系统等工具,更好地解决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整改措施范文(精选篇)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XX市某县的一名普通市民,我写信给您,是希望能向您反映我对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和整改措施,希望能引起您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信访工作。
首先,我想要指出的是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办事效率低下。
我个人经历过一次信访,明明是追求我的权益,但是由于办事流程冗长,时间拖得非常久,导致我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人都因为信访不能顺利解决问题而感到无奈。
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信访部门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对待群众投诉问题繁琐,处理缓慢。
另外,信访部门组织架构不合理,职责不明确,没有明确的指导文件和操作规程,使得工作流程凌乱,效率低下。
其次,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对待群众投诉问题的态度不端正。
有些信访部门人员态度恶劣,对待信访人员冷漠、敷衍搪塞,不重视信访问题,甚至还会有人以权谋私,在解决问题上偏袒一方。
这种态度严重伤害了信访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剧了矛盾的激化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信访部门队伍的素质不高,道德观念不正确导致的。
另外,现在信访工作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信息不畅通。
由于各级信访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导致信息闭塞,重复办理事项,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也给信访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无法及时了解处理进展情况,增加了其对信访工作的不满和不信任感。
为了解决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改进信访工作,我提出以下的建议和整改措施:一、加强信访部门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学习经验和案例等方式,加强信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规范操作程序。
完善信访工作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减少工作的冗杂和复杂性,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信访工作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连心桥,在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信访人解难、维护社会稳定中确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信访人的首肯和认同,同样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目前,从总体来看,部分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比较真实,提出的要求比较合理,信访行为也比较规范,体现了信访人对信访部门的充分信任,反映出《信访条例》已深入人心。
但从近年来的信访总量和信访人的具体信访行为来看,信访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由于部分信访人的信访行为不当,导致信访总量不断攀升,信访行为愈演愈烈,大有挤破信访部门大门之势,苦了信访部门,累跨了信访干部,伤透了接访人员。
如果让不正当信访行为长期延续下去,势必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经济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因此,务必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
一、信访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观其信访工作现状,由于我国正处于法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因土地承包、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企业改制、下岗职工、移民问题、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种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诱发许多信访问题:一是信访人信访观念出现偏差。
主要表现在信访人抓住领导不放,抱着领导好说话、说了算数的心态,明知不应解决的问题,也许能在领导那里开开绿灯,一旦上方宝剑到手,让信访部门吃不了兜着走。
二是信访人滥用信访权利。
信访人深谙信访渠道简便、快捷,相当一部分信访人明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就是不依法依规办事,认为找领导来的快,成本少,实惠多。
有许多问题的解决也确实如此,误导了信访人。
三是信访人信访行为过于偏激。
信访人摆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式,无论是找领导还是信访部门,只要没有达到目的就死缠乱打,寻着领导吵,抓住信访干部骂,更有甚者动手动脚,以死相威胁,其结果是缠访、重访、越级访、集体访上升。
二、信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人利益主义意识加剧。
浅谈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概述信访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然而,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复杂的信访问题、依法依规的信访渠道不畅、重复信访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提高信访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人性化程度。
一、问题描述1. 复杂的信访问题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着一些复杂的问题,如土地征收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社会保险问题等,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关系复杂,给信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 信访渠道不畅信访渠道的不畅也是当前信访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方面,一些信访渠道在设计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信访人无法顺利地表达诉求;另一方面,一些信访渠道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致使信访人的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3. 重复信访问题当前,重复信访问题也是信访工作中的一大困扰。
一方面,部分信访人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为了讨回自己的权益,不得不多次信访;另一方面,一些信访人出于对结果的不满或其他原因,故意实施重复信访,给信访工作添堵。
二、解决对策1. 加强信访渠道建设为了解决信访渠道不畅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信访渠道建设:(1)优化信访渠道设计:根据信访人的需求和诉求,合理设置信访渠道,确保信访人能够方便地表达诉求。
(2)加强维护和管理:对现有的信访渠道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确保渠道畅通无阻,信访人的权益能够得到及时的保障。
2. 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为了应对复杂的信访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1)设立专门机构:在各级政府及部门内设立专门的信访机构,负责解决复杂的信访问题,并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指导。
(2)加强培训和能力建设:培训信访工作人员,提升他们的法律、政策等方面的知识水平,以应对复杂的信访问题。
3. 加强与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是保障信访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
为了加强与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法治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法治理念的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信访意识。
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通用篇)尊敬的领导:我是贵单位的一名普通职工,对于我们部门的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我深感应该及早加以整改。
经过调研和梳理,我将问题整理如下,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希望领导能够予以重视和支持。
问题一:信息不对称在信访工作中,我们经常面对来自各个渠道的访民,其反映的问题和事实往往与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不一致。
这导致我们无法准确把握事件的真实情况,使得信访工作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整改措施:1.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交流各方面的信息和情况,以确保我们所了解的信息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符。
2. 建立健全信访工作人员的培训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问题排查技巧、信息核实方法等,以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
问题二:反应迟缓在处理访民的来信和来访时,我们往往存在反应迟缓的问题,让访民感到不满和无助。
有时甚至出现不接受访民反映问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信访工作的开展。
整改措施:1. 建立一个高效的信访工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时间限制。
尽量缩短回复时间,提高办理速度,以满足访民的合理需求。
2. 加强信访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们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
通过考核和激励措施,激发信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问题三:工作缺乏透明度信访工作的透明度不高,往往只有少数人掌握了全面的信息和进展情况。
这使得有些人对信访工作的了解不够,产生误解和不信任,导致工作难以推进。
整改措施:1. 建立信访工作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工作进展和成果。
可以通过发布工作报告、建立官方网站等方式,让访民和社会公众能够获取到更多的信访工作信息。
2. 加强内部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团队合作的良好氛围。
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确保每个人都了解工作的进展和成果。
问题四: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在信访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及时应对和处理,但是我们的应急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导致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甚至出现问题进一步升级的情况。
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当前信访工作一、问题描述当前信访工作在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公平正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信访工作的效果和公信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 信访工作不规范当前信访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例如办理程序不明确、工作责任不明确、执法监管不力等。
这些问题导致信访工作中的程序和执行力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信访工作的效果。
2. 弱化信访工作的法律属性信访工作作为一项法律工作,应当依法进行,但目前一些地方在信访工作中弱化了法律属性,过多地依赖行政手段来处理信访事务。
这种情况使得信访工作容易出现权益被侵害、程序被违法等问题,也会导致社会对信访工作的不信任。
3.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信访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然而,目前对于信访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数据统计不准确等问题,同时也限制了信访工作的智能化和效率化发展。
4. 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信访工作是一项高度复杂且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工作。
然而,当前一些地方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并不高,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也容易导致信访工作中的不公正现象。
二、解决办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决。
1. 加强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完善信访工作的法律制度、明确工作程序和责任,加强实效性监管,使信访工作更加规范和有序。
同时,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纪律和激励机制,引导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履行职责,确保信访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强化信访工作的法治思维通过加强对信访工作法律性质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
同时,要求各级信访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确保信访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3. 推进信访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访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共享和处理的能力。
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5篇)第一篇: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存在问题:《信访条例》贯彻实施以来,我县信访工作按《信访条例》的规定健康有序的开展,但同时我们出应看到存在的问题:1、信访工作秩序和办理程序,尤其是对非正常上访的行为,群体性事件处置难度大、处置措施不力;2、极个别乡镇、部门在信访人员配备上力量不强,信访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3、信访网络和运转机制的建设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4、复查机构不明确。
二、对策建议:1、严格按《信访条例》、《省政府信访办、省公安厅》制定出相关的处置预案、处置措施;2、配齐、配强乡镇、部门信访力量,定期进行信访业务培训;312.0pt;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继续加强信访网络和运转机制的建设,畅通信访渠道,坚持重点人员、重点对象的监控工作;4、明确复查机构;5、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重大信访件为重点,抓好信访件的办理和落实;5、增强信访工作的调查研究和预见分析能力,努力提高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信访工作质量。
第二篇: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存在问题:《信访条例》贯彻实施以来,我县信访工作按《信访条例》的规定健康有序的开展,但同时我们出应看到存在的问题:1、信访工作秩序和办理程序,尤其是对非正常上访的行为,群体性事件处置难度大、处置措施不力;2、极个别乡镇、部门在信访人员配备上力量不强,信访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3、信访网络和运转机制的建设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4、复查机构不明确,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二、对策建议:1、严格按《信访条例》、《省政府信访办、省公安厅<关于维护信访秩序的通告>》制定出相关的处置预案、处置措施;2、配齐、配强乡镇、部门信访力量,定期进行信访业务培训;3、继续加强信访网络和运转机制的建设,畅通信访渠道,坚持重点人员、重点对象的监控工作;4、明确复查机构;5、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重大信访件为重点,抓好信访件的办理和落实;5、增强信访工作的调查研究和预见分析能力,努力提高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工作汇报《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目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着一系列主要问题。
在了解并剖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涉法涉诉信访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方面,信访群众对于法律法规的知识和理解程度相对较低,往往无法准确了解和把握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信访内容往往存在着基本法律概念的混淆、法律逻辑错误等问题。
另一方面,司法系统对于信访案件的法律解释和法律教育宣传的规模和质量都有待提升。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信访群众的法律教育和帮助,提高他们理解法律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要加大司法公开力度,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法律信息,使信访群众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法律责任。
其次,信访的“雪崩效应”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信访渠道和途径,一些信访群众不得不通过大规模集体信访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这种群体化的信访行为不仅对于信访工作的组织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也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信访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多层次、多途径的信访渠道,为信访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信访服务。
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大对信访群众的法治教育力度,使他们能够正确理性地表达诉求,避免集体信访的规模过大和影响过广。
第三,信访案件处理的效率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一些信访案件的处理周期过长,司法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信访群众长期得不到正义的维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调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通过提供独立公正的调解服务,尽量减少涉诉案件的诉讼化趋势,降低司法系统负担。
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大对于司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
同时,应该加强对于司法资源的统筹调配,缩小地区间和部门间的差距,使司法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均衡的利用。
第四,涉法涉诉信访中的腐败问题也值得关注。
一些信访工作人员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存在着权钱交易、疏忽职守等问题,导致信访案件的正常处理受到干扰,给信访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信访案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人民法院对涉法涉诉的案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人民法院都成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部门,区高级人法院也下发了对信访案件包括“四定一包”等在内的许多文件,但从办理的情况看,还存在以下问题:1、各法院对信访案件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领导重视,法院就重视,领导不重视,法院、干警也就不重视。
多数法官都有重审判轻信访的观念,加之现在的审判案件压力过大,许多办案的法官都有:“正经的审判工作都干不好,哪还有时间管那些闲事”,再者很多法官都认为信访人都是告法院的、告法官的一些“赖人“,专门损害法院、法官的形象,对这些人法院不应管,一接到信访件,就有抵触情绪。
2、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不实。
大部分在案件处理时就已经对审判人员反映过了而且办案的法官已经解释过了。
在信访案件中,有的信访人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反映问题不负责,随意扩大问题,或者有的信访件无中生有,损坏法官、法院的形象,使被反映的法院、法官很反感。
这样就直接导致在接待来访人或办理信访案件时,有拖、推的现象,有的案件法官有:“我办的案件没有问题,你想告就告。
”的思想,不愿意接触当事人。
3、涉及执行方面的信访案件数量上升。
我院2019年、2019年上级机关及本院信访接待反映的信访案件90%以上都是反映执行方面的。
执行方面的涉诉信访案件主要反映几个方面第一执行不力,认为法院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执行措施,导致执行不力。
第二提供执行线索。
认为法院以对方没有财产为由推拖执行,给执行人员提供了执行线索,但执行人员却没有采取措施,只能通过信访渠道,以便引起领导重视。
第三执行人员因办人情案,有推、拖不执行的情况。
第四反映案外人反映执行错误的,这种信访案件比较少见,多数在执行过程
中提出执行异议。
第五反映一些长期不能执行的案件,这类案件法院主要是执行积案或正在中止的案件。
信访人以信访的形式希望领导重视,能够将案件执行。
执行方面的信访案件,基本都是随着案件执结信访案件也就结了,有的一天不结,信访案一天不止,造成了重信重访。
4、信访接待人员或者不同的部门之间答复不一致导致当事人信访不断。
因我们是基层法院面对的大部分是文化素质不高的人群。
我们在给他们作辩法析理、判后答疑工作时上级机关不顾及下级法院及案件的具体情况,随意答复,有时一句“法院他们应该管”一句话,就使本来已经在基层法院解决的信访案件前功尽气。
还有一些不属于法院主管或管辖的案件,但政府相关部门又不能解决,就直接一句“你们找法院去!”但到法院后法院答复不属法院管辖的,信访人就认为法院推、拖不愿管,导致到政法委等机关信访。
县机关、部门及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法院就是解决事情的最后一道防线,解决不了的事就找法院,他们把法院看成是一个大箩筐,只要他们认为解决不了的或者是棘手的都往法院推,导致一部分不属于法院主管的或管辖案件的当事人信访、缠诉不断。
5、原审判法官或执行人员态度恶劣、答复不准确,造成当事人针对某个人信访不断。
通过接触这些信访案件有些案件是由于我们的审判、执行人员在答复当事人时对案件处理的过程及执行的进展情况没有向当事人公开,造成当事人存在一些合理的怀疑,对审判、执行人员不信任,认为审判、执行人员偏袒一方,怀疑审判执行人员有办关系案、人情案的情况,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针对某个主办法官或执行人员进行告状信访。
6、个别信访人员属于无理缠诉、缠访。
法院处理的案件是公正的,程序合法,但信访人认为只有通过信访渠道才能有领导重视,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如果判决或执行的情况他们满意,他们还行,如果判决书执行的结果稍不顺意,他们就会到处写材料上访、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