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39.50 KB
- 文档页数:3
班级,小组名:,姓名3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DNA 和RNA。
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有C H O N P。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利用这两种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叶绿体内也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状态,使其既不皱缩,也不涨破3、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该单位是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4、DNA含有的碱基是A G C T,所以脱氧核苷酸有4 种,RNA含有的碱基是AG C U ,所以核糖核苷酸有 4 种。
5.根据五碳糖的不同核苷酸分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根据的碱基不同核苷酸分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6.人体内含有碱基C的核苷酸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病毒含有碱基C的核苷酸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或胞嘧啶核糖核苷酸7.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 RNA8、遗传信息贮存在遗传物质中,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 RNA9、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R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含氮碱基课本讨论、练习答案(一)问题探讨:1.提示: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目标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堂语言一定要简洁、精炼。
学生找出脱氧核糖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后,教师直接指出:除此以外,两类核苷酸的其他结构是一样的,我们将其概括为——PPT展示,学生说出圆圈、五边形、方框各代表什么。
2、核苷酸之间的连接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画,这样才能暴露出问题。
3、学生画出核苷酸之间的连接之后,即可分析:3个核苷酸相连,排列顺序有多少种?从而领会遗传信息
就蕴含在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核酸的种类及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细胞层面,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掌握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DNA和R 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学会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DNA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临时装片的制作都不熟练,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学案导学:见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血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显微镜、生理盐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消毒牙签、酒精灯等材料用具。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课前自主预习案一、核酸的种类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的功能(1)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核酸的分布(新课程标准以及删掉了“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根据核酸的功能判断:核酸核酸存在于 中,DNA 主要存在于 中,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四、核酸的分子结构 1.核苷酸的种类和组成(1)种类⎩⎪⎨⎪⎧分类依据:五碳糖的不同类别: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2)组成:①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DNA 的基本单位。
②核糖核苷酸:构成RNA 的基本单位。
2.核酸的种类和组成3.核酸的多样性(1)原因:组成核酸的核苷酸的数目不同和排列顺序的多样化。
(2)遗传信息的储存:①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 分子中。
②少数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 中,如HIV 、SARS 病毒。
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核苷酸包括DNA 和RNA 两类( ) (2)核酸的主要功能是携带遗传信息( )(3)DNA 只分布于细胞核中,RNA 只分布于细胞质中( )(4)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答案:(1)×(2)√(3)×(4)√课堂互动探究案【课程标准】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素养达成】阅读教材图示,说出核酸的种类,并能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生命观念)新浪网消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从事植物育种研究的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一种高山南芥(俗称高山岩石水芹)所使用的分子信号,可标记其年龄,他们发现,这种植物的年龄与短核糖核酸(称为miR156)的数量显著相关。
核酸究竟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呢?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呢?它在生命活动中有何作用?探究点核酸的种类、分布、结构和功能【师问导学】名称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组成元素C、H、O、N、P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化学组成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含氮碱基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特有) U(尿嘧啶)(特有)无机盐磷酸一般结构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结构构成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长链构成分布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少量主要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少量功能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生物和大部分病毒) 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答案:根据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判断:有脱氧核糖和T的是DNA,有核糖和U的是RNA。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者:合水一中邹兴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其结构与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问题探讨与实验培养学生思考、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遗传信息多样性,科学分析与实验,严谨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课时:1课时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分类和功能:
二、分布:
三、结构:
1.基本单位:核苷酸
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2.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RNA---单链结构
七、布置作业:。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一、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设计思想:新课标倡导科学探究的科学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地学习。
本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科学结论出现在探究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表达和交流等探究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还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实验观察,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让学生观察“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DNA和R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形成DNA双螺旋结构动画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形成RNA动画,采用观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问题式探究模式使学生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1、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学会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到合作学习和小组团结协作的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模式,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的重要。
但是学生对遗传物质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再结合图片来进行教学设计。
按照生物课程标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核酸相关动画和教材内容,结合实验观察,能够说出核酸的种类、结构和功能,并能够完成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操作。
2.通过小组合作,大胆质疑,能够对比分析DNA、RNA的异同。
【重点和难点】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法分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这种理念,引导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从进行实验操作入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课件直观表达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除了按《标准》所设定的能力目标(分析、表达、表述、判断、反思、修改)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设计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本节知识提要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1、20世纪50年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从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
目前科技工作者在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人类的起源以及案件侦破和亲子鉴定等问题时,通常是鉴定组织细胞样品中的以下哪类物质来寻找证据?()A.蛋白质B.核酸C.核糖核酸D.脱氧核糖核酸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2、在动物细胞中,含有DNA的是()(多选)A.细胞核B.线粒体C.叶绿体D.核糖体E.高尔基体3、在细菌、蓝藻等原核细胞内,DNA分布在()(多选)A.细胞核B.拟核C.叶绿体D.核糖体E.线粒体*三核酸的分子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4、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核糖核苷酸B.脱氧核糖核苷酸C.核苷酸D.核糖5、下列核苷酸中,在D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6、DNA在DNA水解酶的作用下初步水解....,可以获得()A.4种核糖核苷酸B.磷酸、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A T G C )C.4种脱氧核苷酸D.磷酸、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A U G C )7、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C.核糖、碱基、磷酸D.脱氧核糖、碱基、磷酸8、组成RNA的五碳糖是()A.葡萄糖B.乳糖C.脱氧核糖D.核糖9、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A.1种B.4种C.5种D.8种(延伸:其它细胞呢?)10、合成下列物质需要供给氮源的是()(多选)A.糖原B.脂肪C.淀粉D.核酸E.蛋白质11、分析发现某类小分子有机物含有C、H、O、N、P等元素,该物质最可能是()A.核酸B.核苷酸C.蛋白质D.氨基酸12、能较好地表示DNA分子的结构层次的是()①脱氧核糖核苷酸②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③C、H、O、N、P元素④脱氧核苷酸链⑤脱氧核糖核酸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①②⑤④D.③②①⑤④13、生物DNA分子具有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DNA分子各自具有特定的()A.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磷酸排列顺序C.脱氧核糖排列顺序D.碱基排列顺序14、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病毒中贮..遗传信息的物质是(),细胞内贮存存和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提示:病毒的种类很多,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类核酸。
人教版必修1 生物: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核酸教案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2)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及其基本组成单位。
(3)简述DNA与RNA的异同点。
2. 能力目标:(1)尝试构建核苷酸及核苷酸链的模型,说出核酸的作用,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归纳核心概念,尝试建构核酸的概念图,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性的比较脱氧核苷酸链的区别,对核苷酸链的多样性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在思想上认同核酸在细胞中有携带遗传信息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 DNA与RNA的异同点。
2. 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背景资料:1984年9月11日,杰夫里斯和同事发现基因中存在一些足以区分生物个体的微小结构,并于当天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幅“DNA指纹”。
你觉得DNA指纹技术可应用于哪些方面?(罪犯确认、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方面)。
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可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核酸的种类:出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图,提问1.DNA是核酸中的一种,它的中文全称?另一种核酸是? 2.DNA含几条链?RNA呢?3.DNA与RNA在真核细胞中是如何分布?4.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DNA又存在于哪里呢?1 / 2这部分内容与初中知识有联系,以问导学,利用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对比,学生能较快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核酸的分子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核酸是大分子物质,它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核酸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由哪些小分子组成?(核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教师展示连接方式,并提示读核苷酸的方法。
2.核酸的组成元素有哪些?(元素组成:C.H、O、N、P)识别基团、利用五碳糖不同读核苷酸名称,引导学生辨析:分别是什么的基本组成单位?3.DNA与RNA相比,有哪些区别?学生通过自学,可得出以下结论:DNA特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RNA特有核糖和尿嘧啶。
第二章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课前预习]
1、核酸组成单位:核苷酸 由1分子
、1分子
和1分子
构成
2、种类:包括 DNA :脱氧核糖核酸和RNA :核糖核酸
3、DNA 和RNA 结构比较
4、功能:是细胞内
的物质,在生物体的
、
和
的生
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分布:真核细胞的DNA 主要分布在 中,少量分布在 中,RNA 主要分布在
中
6、实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使DNA 呈现______色,_________使RNA 呈现______色。
(2)盐酸的作用:能够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染色剂 ,同时使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分离,有利于_______与染色体结合。
(3)实验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将临时装片置于装有质量分数 %盐酸溶液的烧杯中, 水浴加热 分钟→冲洗装片 分钟→染色 分钟→显微镜观察。
(4)染色观察的结果是: (结构名称)呈绿色, (结构名称)呈红色。
(5)结论:真核生物DNA 主要分布在_________中,_______和_______内也含有少量;RNA 主要分布在 中 思考:原核生物DNA 位于细胞内的什么部位?
例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 与RNA 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 、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C 、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 、构成的碱基相同
例题2: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 和RNA ,病毒体内含有DNA 或RNA ,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T4噬菌体 B、烟草叶肉细胞
C、烟草花叶病毒
D、豌豆根毛细胞
碱基 5种 5种 4种 8种 核苷酸 5种 8种 8种 8种 五碳糖
1种
2种
2种
2种
例3、(关于实验)在“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盐酸的目的不包括
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使染色体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
C、杀死细胞,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D、水解DNA
二、课堂练习
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 碱基
五碳糖
磷酸 DNA 通常呈 结构 核苷酸 脱氧核糖 磷酸 RNA
通常呈 结构
核苷酸
核糖
磷酸
1、组成DNA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①核糖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⑤胸腺嘧啶⑥尿嘧啶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2、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A.8 B.7 C.5 D.4
3、烟草、烟草花叶病毒、T4噬菌体这三种生物中()
A.含核酸的种类依次为2、2、1
B.含核苷酸种类依次为8、4、4
C.含碱基的种类依次为8、4、4
D.含五碳糖种类依次为2、2、1
4、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C、核酸有DNA和RNA两种
D、核酸由C.H、O、N、P等元素组成
5、由DNA分子蕴含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6、下列染色剂对应的染色物质搭配正确的是()
A、甲基绿——RNA 吡罗红——DNA
B、吡罗红——DNA 甲基绿——DNA
C、甲基绿——DNA 吡罗红——RNA
D、甲基绿——RNA 吡罗红——RNA
7、该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正确的是()
①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③
改变细胞膜的活性④将DNA与蛋白质分离⑤将RNA 与蛋白质分离⑥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⑦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⑧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⑦
D、②⑤⑥
8、真核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A、只有遗传物质
B、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
C、只有细胞核
D、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9、小麦叶肉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并与蛋白质结合构成__________;此外,还存在于细胞质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
三、课后检测
1. 下列对核酸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C.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组成
D.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核酸的主要功能的是( )。
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B.对生物体的遗传有重要作用
C.对生物体的变异有重要作用
D.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3.DNA分子完全水解后不可能存在的产物是()A.脱氧核糖B.核糖C.含氮碱基D.磷酸4.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R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
B.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C.是核酸的一种
D.由C、H、O、N、P元素组成
5、蛋白质和核酸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
A.C、H、O B.C、H、O、N、P
C.C、H、O、N D.C、H、O、P
6、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不同,取决于
A.五碳糖的不同B.含氮碱基的种类
C.磷酸分子的多少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7、RNA与DNA比较,RNA特有的是( )
A.核糖和尿嘧啶B.核糖和胸腺嘧啶
C.脱氧核糖和尿嘧啶D.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8、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由C、H、O、N元素组成
B.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D.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9、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
①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使视野清晰
③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④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
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
10、“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没有用到的试剂是()
A、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C、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D、斐林试剂
11、2003年5月28日,世界第一匹克隆马——“普罗梅
泰亚”在意大利顺利诞生。
“普罗梅泰亚”能合成与亲代相似的脂肪酶,这主要与其亲代体内含有的哪类物质有关? ( )
A.脂质B.蛋白质
C.糖类D.核酸
第二章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例1、----- 例3、BBD
课堂练习:1—5 CBBAC 6—8 CBD 9、(1)细胞核 染色体 叶绿体 线粒体 (2)核苷酸 含氮碱基、五碳糖、磷酸 (3)脱氧核糖 核糖
课后检测:1---5 DDBAC 6---11 BACBDD
12、(1)甲基绿 吡罗红 甲基绿 绿 吡罗红 红 DNA 细胞膜通透性 染色剂进入细胞 染色质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 DNA 染色剂
(2)制片 水解 冲洗玻片 染色 观察 13、(1)几十万 几百万 核苷酸
(2)含氮碱基 五碳糖 磷酸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3)DNA 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RNA HIV 、SARS DNA
第4节
[双基提要] 1.能源物质 C 、H 、O ⑴不能水解的糖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核糖脱氧核糖 葡萄糖(C 6H 12O 6) 生命的燃料 核糖 脱氧核糖 ⑵C 12H 22O 11 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 麦芽糖 蔗糖 乳糖 ⑶葡萄糖 淀粉 纤维素 糖原 肝脏 肌肉 淀粉 糖原 纤维素 2.所有细胞 细胞和生物体 C 、H 、O N 、P 氧 氢 ⑴储能物质 绝热体 缓冲 减压 ⑵细胞膜 细胞器膜 ⑶细胞膜 血液中脂质 性激素 生殖细胞 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3.单体 多聚体 单体 碳 碳 单体 碳
[课堂反馈]1.C 2.B 3.⑴都有C 、H 、O 组成 ⑵脂质中C 、H 两种元素占比例高,含O 少;糖类中含O 多,含C 、H 少 ⑶脂质中C 、H 两种元素占比例高,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 [巩固训练]1.A 2.A 3.C 4.B 5.C 6.B 7.B 8.D 9.C 10.B 11.B 12.ABD 13. AB
14.⑴纤维素 葡萄糖 蛋白质 氨基酸 ⑵用火点燃一跟线,嗅燃烧后的气味,有烧焦的羽毛味的是毛线 15. ⑴葡萄糖 糖原 肝脏 肌肉 ⑵脂肪 磷脂 固醇 胆固醇 ⑶氨基酸 脱水缩合 ⑷核苷酸
核酸
17.实验目的:验证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实验材料:……斐林试剂A 液、斐林试剂B 液……
实验原理:葡萄糖是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出现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⑴取样品: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1、2,在1、2号试管中分别加2ml 样品甲、2ml 样品乙
⑵配制斐林试剂:取斐林试剂A 液、斐林试剂B 液等量混合成2ml
⑶样品与试剂混合:分别取1ml 斐林试剂加入1、2号试管中,振荡混合,50—60℃水浴加热2min
预期实验结果:2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实验结论: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NH 2—C —COOH H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