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地球的力 -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44
第一节力怎样描述力1、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在物理学中,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力的测量:(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弹力与弹簧力计1、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会产生一个力,这种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的方向是与接触面垂直的2、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也称为弹簧秤。
(1)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个特性来量度力的大小的。
(2)正确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不要测量超过它量程的力;②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每一大格、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校零: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对齐为止;④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注意的事项:(1)不能猛力拉弹簧,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
沪教版物理以下是沪教版初中物理课本的目录:
1. 第一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探索之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动与静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3. 第三章:声的奥秘
乐音与噪声
超声与次声
4. 第四章:多彩的光
光的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眼睛与视力矫正
神奇的“眼睛”
5. 第五章:力与运动
怎样描述力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来自地球的力
科学探究:摩擦力
6. 第六章:密度与浮力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浮与沉
7. 第七章:压强
压强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空气的“力量”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8. 第八章:简单机械与机械能做功的快慢
提高机械的效率。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6.4来自地球的力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施力物体是地球B.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大小C.其方向一定与地面垂直D.其大小与质量成正比2.下列关于地球附近物体受到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B.重力的方向是垂直水平地面向下的C.g=10N/kg,表示1kg=10ND.悬浮在高空中的热气球不受地球的重力3.下列物体所受重力最接近2N的是()A.一名中学生B.一支2B铅笔C.一枚大头针D.一个苹果4.如图所示,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所受重力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5.太空舱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实施的是()A.用天平测物体质量B.用哑铃锻炼手臂肌肉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D.用弹簧拉力器健身6.小萱用天平测出6个不同物体的质量m,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G.她根据所测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图象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其所受重力成正比B.该图象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其质量成正比C.该图象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其质量的比值为10D.根据数据点E可知:质量为0.2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2.1N7.如图所示,将手中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上升到最高点后落回,再用手接住,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在上升过程中始终受到重力和手的作用力B.苹果在最高点时不受力的作用C.苹果在下落过程中始终受到重力和手的作用力D.苹果在离开手的整个过程中只受到重力8.某同学用夹子把小刀和勺子固定成“八”字后,将牙签插到“八”的中间位置,再把牙签的中间部分搭在水杯口的边缘上。
这时,在没有其它外力的作用下,小刀和勺子竟然在牙签上保持住了平衡。
如果把夹子、小刀、勺子和牙签视为整体,牙签与杯口接触点为支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整体重心位于支点的正下方B.整体重心位于靠近小刀的一侧C.整体重心位于靠近勺子的一侧D.整体重心位于靠近杯口中心处9.小明在利用钩码和测力计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A.要测出物体的重力的大小,只能拉着物体沿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使物体保持静止B.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永远垂直向下C.由实验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D.使测力计中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的重力10.本学期段考结束后,各校都举办了体育艺术节。
6.4 来自地球的力一、单选题1.关于重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B.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C.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D.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答案】D【解析】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G=mg可知,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不倒翁”在摆动过程中所受重力()A.大小不变,方向改变B.大小不变,方向不变C.大小改变,方向改变D.大小改变,方向不变【答案】B,在摆动过程中,不倒翁的质量不变,受到的重力【解析】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 mg不变,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方向不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关于物体所受重力方向,如图所示表示正确的是()A.B.C .D .【答案】C【解析】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故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
4.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
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 的宇航员,他在月球上质量和重力为(g 取10N/kg )( ) A .90kg 900N B .90kg 150N C .15kg 900N D .15kg 150N【答案】B【解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故宇航员在月球上质量还是90kg ,宇航员在地球上的重力为90kg?10N/kg 900N G mg ===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在月球上的重力为11×900N 150N 66G G 月地===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1走进神奇1.2探索之路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1动与静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2.3快与慢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声的世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乐音与噪声3.3超声与次声第四章多彩的光4.1光的传播4.2光的反射4.3光的折射4.4光的色散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4.6眼睛与视力矫正4.7神奇的“眼睛”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5.1力5.2怎样描述力5.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5.4来自地球的力5.5科学探究:摩擦力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与运动6.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6.2力的合成6.3力的平衡第七章密度与浮力7.1质量7.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7.4阿基米德原理7.5物体的浮沉第八章压强8.1压强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8.3空气的“力量”8.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机械与人9.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9.2滑轮及应用9.3做功了吗?9.4做功的快慢9.5提高机械的效率9.6合理利用机械能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10.1走进微观10.2看不见的运动10.3探索宇宙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11.1科学探究:熔化与沸点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12.1温度与内能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2.3内燃机12.4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第十三章了解电路13.1电是什么13.2让电灯发光13.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3.4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的电流13.5测量电压第十四章探究电路14.1电阻和变阻器14.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14.3“伏安法“测电阻14.5家庭电路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15.1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15.2电流做功的快慢15.3测量电功率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16.1磁是什么16.2电流的磁场16.3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17.1电能的产生17.2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17.3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18.1感受信息18.2让信息“飞”起来18.3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第十九章材料世界19.1我们周围的材料19.2半导体19.3探索新材料第二十章能量与能源20.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0.2能源与社会20.3开发新能源。
2021年沪科版物理中考专题训练——来自地球的力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1.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则重力的方向是A. 向上B. 向下C. 竖直向下D. 垂直向下2. 一名普通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A. 千克B. 牛C. 千克D. 牛3.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重力和质量关系的是A. B.C. D.4. 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河水不再流动,也看不见大瀑布B. 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C. 物体将失去质量D. 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5. 如图所示,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则该桌面A. 右面高,左面低B. 左面高,右面低C. 左右相平,前高后低D. 左右相平,前低后高6. 如下图所示的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相同、质量分布均匀、和相同的木料做成,是连线的中点,是的中点和的中点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A. 点B. 点C. 点D. 点7.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常用铅笔的长度约为B. 某初中生的重力约为C. 一个普通苹果的质量约为D. 成人一般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8. 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入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
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为几何中心,、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
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A. 区域上B. 区域上C. 区域上D. 区域上9. 下列结果不是由弹力产生的是A. 手中的石块释放后会下落B. 装有弹簧的门被推开,放手后自动关上C. 玩具弹簧手枪将“子弹”射出D. 撑竿跳高运动员跃过横杆10. 小明游览我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
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A. 略向东南方向倾斜B. 略向西南方向倾斜C. 略向西北方向倾斜D. 略向东北方向倾斜11. 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载人小车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
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来自地球的力是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六章第4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描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之后,进一步学习来自地球的力即重力。
本节内容由“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四部分构成。
本节内容也为之后受力分析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句)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
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对物体会下落、水会往低处流等现象已习以为常,但他们并不能给出十分科学的解释。
因此我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学生认知水平上的不足,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过渡句)基于以上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力图把传授知识、渗透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兴趣和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会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过渡句)在教学目标设立的基础之上,我设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的大小及其表示的物理意义。
【难点】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过渡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取也至关重要五、教学方法结合教材特点,学情特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
(过渡句)接下来就是我本次说课的重点教学过程的设计。
六、说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我采用游戏导入与多媒体导入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
我会先找几位同学分别进行踢毽子、托篮球、倒水等活动。
之后给学生播放几个录像片段(课件:树叶飘落、高山流水、羽毛球运动、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