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石油地质综合
- 格式:docx
- 大小:15.86 KB
- 文档页数:3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学考研试卷长江大学2 O O 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32分)1、油田水矿化度 5、异常地层压力2、有机质成熟度 6、生储盖组合3、相渗透率 7、二级构造单元4、构造油气藏 8、沉积有机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以、为主,同时还有多种微量元素,它构成了石油中的。
2、天然气按成因可分为:、、和四种类型。
3、促使沉积有机质演化成烃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和。
在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过程中,的不足可用来补偿。
4、有机质丰度的评价指标有:、、。
5、圈闭和油气藏按成因可分为、、、四大类。
6、油气藏中油气性质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使油气变差;另外是使油气向着甲烷化稳定性方向发展和芳构化向石墨、半石墨方向转化。
三、问答题(共60分)1、描述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12分)2、何谓不整合油气藏,作图说明不整合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12分)3、描述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取决于哪些因素。
(12分)4、试述油气差异聚集原理的内容及勘探指导意义。
(12分)5、试述裂谷型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石油地质特征。
(12分)四、论述题(共38分)1、从孔隙类型和物性影响因素论述碳酸盐岩储集层与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区别。
(20分)2、论述如何评价油气藏的形成条件。
(18分)考试试卷参考答案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32分)1、油田水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
2、有机质成熟度:指有机质被埋藏后所经历的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增温效应有机质变化的程度。
3、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构造油气藏:主要是由于褶皱、断层引起或者其它构造力使储集层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中聚集了油气,称为构造油气藏。
2016年902石油地质学综合真题(完整版)凯程首发刚考完2016考研初试,凯程教育的电话瞬间变成了热线,同学们兴奋地汇报自己的答题情况,几乎所有内容都在凯程考研集训营系统训练过,所考专业课难度与往年相当,答题的时候非常顺手,相信凯程的学员们对此非常熟悉,预祝亲爱的同学们复试顺利。
考研分笔试、面试,如果没有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很容易被挂掉。
如果需要复试的帮助,同学们可以联系凯程老师辅导。
下面凯程老师把专业的真题全面展示给大家,供大家估分使用,以及2017年考研的同学使用,本试题凯程首发!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纵弯褶皱作用相似褶皱正花状构造填空节理力学成因——剪节理尾部形态———走向断层断层面与地层产状相反出现重复地层这该断层性质是—若出现缺失,断层性质是—简答论述判断断层运动方向标志有哪些沉积岩石学名词解释1杂砂岩2生物礁3河道弯曲指数填空某碳酸盐岩白云石含量10%方解石90%结构组分鲕粒70%亮晶方解石10%泥晶20%该碳酸盐岩名称—砾岩的成因分类包括滨岸砾岩————滑塌角砾岩等胶结物类型基底式——孔隙式四种论述论述欧文陆表海模式沉积特征石油地质学意义论述冲积扇沉积特征石油地质学填空流体总是从—势流向—势成熟烃原岩OEP总是小于—0.5mm的孔隙比1mm孔隙排替压力—在孔隙结构中,影响渗透率的—阻力简答题1烃原岩地化特征包括2不整合面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意义3油气藏破坏因素分析题12油矿地质学孔喉配位数和孔喉平均直径比区域裂缝和岩溶裂缝简答题物质平衡法计算地质储量的应用要求影响油水过度段大小的因素计算题(尼玛的最坑)根据油藏剖面图和平面图确定含油面积并计算储量单储系数。
复习纲要绪论概念: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2、“将今论古”思维方法:根据“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的基本思想,历史比较法的实质是以观察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特征为基础,去推断地质历史中发生的地质作用过程。
第一章、地球概述1节、地球表面特征概念:1、大陆架:围绕陆地的水浅的海底平台2、洋脊:分布于海底的巨大的山脉,它延伸于四大洋,长达数万公里3、岛弧: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火山列岛。
分类:1、大西洋大陆边缘进一步划分2、海底地形的划分常识:1、地球的形态:一个梨形球状体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004km2节、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概念:1、重力异常:校正后的重力实.值与计算值不一致的现象2、地温梯度: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所升高的温度分类:1、地表以下依温度的分布状况和热源的分层外热层——其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常温层——其地温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温度内热层——常温层以下的温度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常识:1、地壳平均密度;地表约2.7—2.8g/cm3;地球约5.52g/cm32、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3、地壳浅处平均地温梯度海底为4—8度,大陆为0.9—5度,平均约3度3节、地球的结构概念:1、软流层:深度约60—250公里区间,其物质的塑性明显增大,局部地段呈现出液态2、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地球的表层,它由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层和其上的地壳组成分类:1、地球内圈的划分;地壳、地幔、地核2、地壳的类型。
大洋型地壳,大陆型地壳常识:1、地震波的主要类型;P波(纵波)传播快,可在固体或液体中传播S波(横波)传播慢,且只能在固体中传播2、大陆、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
大陆地壳厚约33公里;大洋地壳厚约7公里厚4节、地壳的物质组成概念:1、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常识: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元素。
O、Si、Al、Fe、Ca第二章、地质作用1节、概述概念:1、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力引起的地球或地壳内部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常识:1、地质年代表:2、地质作用的分类。
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复习经验指导一、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考研招生目录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306能源学院接收推免生比例或人数:36人左右085219石油与天然气工程30接收推免生比例或人数:0人左右01油气田开发地质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9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或831油层物理学02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9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或831油层物理学03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9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或831油层物理学04油田化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9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或831油层物理学05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9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或831油层物理学08储层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9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或831油层物理学09储层改造与增产技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9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或831油层物理学10非常规油气开发理论与技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9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或831油层物理学二、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考试科目政治外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38 38 57 57 280三、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考研参考书科目名称书名作者出版社829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陈昭年地质出版社2005 831油层物理学《油层物理》秦积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四、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考研真题831油层物理学一、名词解释(20分)1.露点压力2.贾敏效应3.毛管压力4.地层原油压缩系数5.多级分离二、问答(75分)1影响孔隙度的因素;绝对、有效、流动孔隙度的概念及大小排序2气测渗透率的原理和步骤3苏林法划分地层水的原理及步骤4达西定律(忽略毛管力与重力),写出公式字母物理意义单位5相对渗透率概念及油、水相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因素三、画图(25)画出反凝析tp相图,并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其原因四、论述(30分)储层渗透率异化系数,单层推进系数,储层微观、宏观非均质性对采收率的影响五、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工程硕士入学考试《石油工程综合测试》大纲(油气田开发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各研究对象及工艺流程、设备等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主要内容包括油气藏及流体的物理性质、采油(气)工程和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各工艺环节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原理、设备及其功用、主要工艺流程等,提高油气开采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等。
主要考试内容绪论油气田开发的基本概念、任务、目标、基本方法和系统组成。
第1章油层物理基础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含多相流体的储层岩石的渗流机理。
第2章油藏工程基础油气田开发概论;油气田开发动态分析;油气田开发调整。
第3章完井与试油油气井完井方式;试油;油气层保护。
第4章油气井的流入动态、井筒多相流及气体井筒流动油气井的流入动态及其应用;井筒多相流的流动结构;滑脱损失;气体井筒流动。
第5章自喷与气举采油自喷井的流动过程;自喷的条件和产量;自喷井的管理;气举原理、分类。
第6章有杆泵与无杆泵采油有杆泵的基本装置和原理;泵的分类及基本原理、泵效的计算、影响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无杆泵采油的分类、基本装置和原理。
第7章油气井增产增注措施水质处理与注水的基本工艺原理、作用、注水井吸水能力分析;油井水力压裂的基本原理、压裂液、支撑剂和压裂设计;酸化压裂的基本原理、酸处理工艺。
第8章复杂条件下的开采技术堵水调剖工艺;油井防砂与清砂工艺;油井防蜡与结蜡工艺。
第9章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水驱油机理;聚合物溶液驱油;微乳液驱油;气体混相驱油;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10章采气工艺基础气井产能经验方程;气井井底压力计算;生产井中的气液两相流动;流入(流出)动态曲线;气井中的积液及其排除方法。
参考书:油气田开发与开采,郑俊德,张洪亮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或张琪主编,《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1第上版或王瑞和、李明忠编《石油工程概论》石油大学出版社。
《石油地质学(852)》考试大纲(同等学力)一、考试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是掌握油气生成理论,油气藏形成条件,油气藏类型和油气分布规律及其控制要素。
本课程要求考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将理解、分析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应用能力。
考试中既重点测试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也测试必要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试内容:1.油、气、水的成分与性质(1)原油的化学组成、烃类组成及其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应用;(2)天然气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特点;(3)油田水的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4)碳同位素的应用。
2.储层与盖层(1)储层的基本特性及其描述参数;(2)碎屑岩储层的基本特征和物性的影响因素;(3)碳酸盐岩储层的基本特征和物性的影响因素;(4)碎屑岩储层与碳酸盐岩储层的异同;(5)圈闭盖层的评价内容。
3.圈闭和油气藏(1)圈闭与油气藏的度量参数;(2)圈闭和油气藏的具体类型及其特征。
4.石油与天然气生成理论及烃源岩(1)主要的油气成因理论流派;(2)干酪根的分类及其生烃潜力;(3)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模式与动力条件;(4)烃源岩的主要类型与评价内容;(5)油源对比的主要指标及应用。
5.油气运移(1)油气初次运移的概念及研究内容;(2)油气二次运移的概念及研究内容;(3)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的异同。
6.油气的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1)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其内涵;(2)油气差异聚集有利与条件;(3)破坏油气藏的地质因素及破坏的产物;(4)油气藏形成时间确定。
7.油气聚集单元与油气分布控制因素(1)各级油气聚集单元的概念;(2)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内容;(3)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三、推荐教材《石油地质学》,柳广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4版,2013年1月第16次印刷。
《石油地质学》研究生考试大纲一、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二、适用专业:地质类专业三、参考书目:石油地质学(第三版),张厚福等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年四、考试内容要求掌握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石油地质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简单的石油地质学问题。
试题总分150分,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20分~25分);填空题(30分~40分);简答题(50分~60分);问答题(30分~40分)。
考试内容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石油的成分和性质;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油田水的类型。
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干酪根及其类型;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未熟低熟油;天然气成因类型、特征及鉴别;烃源岩的特征及地球化学研究。
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碎屑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盖层的类型及封闭机理。
第四章:石油天然气运移基本概念;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和运移模式;二次运移的相态和动力;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流体势分析。
第五章:石油天然气的聚集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的破坏和再形成;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深盆气的形成与分布。
第六章:油气藏的类型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类型;掌握各类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各类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第七章:油气分布油气田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油气聚集带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和叠合盆地的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包括盆地的概念、构造特征、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藏分布模式);国内外典型盆地实例;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
(一)报考条件:根据文件规定,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次考试选拔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1.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表现优秀,遵守校纪校规,文明礼貌,未受到任何处分。
2.学历要求:本科(或专科毕业两年),无重考,无重修记录,身心健康。
3.平时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学习成绩优秀和综合素质好。
4.以综合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首先按各专业实考人数划定分数资格线,再按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5.综合考试成绩将在录取前公示7天,录取过程中,如果有排名在录取名额内的考生自愿放弃,在名额外的学生按顺序递补。
(二)报考事项:历年真题QQ在线咨询:363、916、816张老师。
学校各相关学院成立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中的相关原则政策和办法研究重大事项;负责本学院考试工作的组织宣传事项和实施工作;完成报考成绩的统计及综合排名汇总材料并上报填表。
1.各学院要先完成报考专业的成绩进行排名,根据名单确定考生的具体范围。
2.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加综合考试,根据报考专业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审核。
3.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名单后,将公示7天,期满后不再提示。
4.各相关专业按照考试科目的顺序依次进行。
5.考试成绩以书面通知形式发到学生本人。
(三)考试流程:1.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填写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自身研究潜能的材料,攻读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计划、科研成果等。
2.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对考生料进行审阅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统计填表。
3.我校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安排加强进行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各种应用能力等。
具体比例由学校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安排。
(四)复习方略:1.注重课本很多考生会安排各种各样的资料,其实关键要能保证你进行的系统性。
因此整个阶段应该以教材为主,以精读的方式对教材重点章节相关要点,对课本有一个纲领性的认识。
对课后题必须要掌握,很多知识点题都出自课后。
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地质学综合》第一篇地球1、地球概说知识点:宇宙概况;地球的形貌;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结构考核重点: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地球的物理性质2、地壳知识点: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结构和类型;地壳重力均衡基本概念:地壳、大陆地壳、大洋地壳、岩石圈、大气圈考核重点:地壳的类型及特征、地壳的物质组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岩层的主要特征第二篇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概述知识点: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
基本概念:地质作用考核重点: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内外力地质作用间的关系2、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知识点:风化作用概念;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壳、河流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
地下水类型、成分、物理性质及其运动、存储条件;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冰川的形成、运动与类型;冰川的刨蚀作用;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的沉积作用。
风沙运动特点;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沉积作用。
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湖泊成因、分类及湖水来源、成份与运动;湖泊的地质作用;沼泽的地质作用与煤的形成环境。
海洋地地质作用海洋一般特征;海洋的剥蚀作用;海洋的搬运作用;海洋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基本概念:河流阶地、深切河曲、侵蚀基准面、风化作用、风化壳、层间水、承压水、层理构造、层面构造、成岩作用、洋流考核重点:不同地质营力的风化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沉积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成岩作用的类型、特征;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深切河曲的成因;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利用单向环流作用原理,分析与图示河边滩与河曲的形成;利用双向环流作用原理,分析与图示河流心滩的形成;分析与图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分析与图示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煤的形成过程与主要成煤时期;3、内力地质作用知识点:现代地壳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史期间地壳运动的恢复方法、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基本概念: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岩浆侵入作用、火山作用、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断层。
201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石油地质综合
发布日期:2015-10-12 6064
一、考试科目:石油地质综合
二、适用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三、参考书目:
石油地质学(第四版),柳广弟主编,2009,石油工业出版社
油矿地质学(第四版),吴胜和主编,2011,石油工业出版社
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主编,2008,石油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1989(2006重印);构造地质学(第三版),曾佐勋主编,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四、考试内容要求
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和油矿地质学是石油地质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和油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简单的石油地质问题。
试题总分150分,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约30分);填空题(约30分);判断题(约10分);简答题(约50分);综合题(约30分)。
其中沉积岩石学部分占40分,构造地质学部分占30分,石油地质学部分占50分、油矿地质学部分占30分。
考试内容:
沉积岩石学部分
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主编
一、碎屑岩(第三章到第九章)
碎屑岩结构组分类型;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各种沉积构造的定义及成因;砾岩的成因分类;砂岩的分类;石英砂岩类、长石砂岩类、岩屑砂岩类、杂砂岩类特征及成因分析;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等的基本概念及在储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二、碳酸盐岩(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石灰岩的分类;白云岩的生成机理;
三、沉积相(第十六章、第十八章、二十章到二十二章、二十四到第二十七章)
沉积相、相序定律、相模式;河流相、三角洲相、滨岸相、重力流沉积相等主要沉积相的一般特征、亚相类型及识别标志;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相模式、混积型沉积相模式、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礁的基本特征及分类;礁相模式。
构造地质学部分:
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2006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基本产状
层理及其识别,利用原生构造判断岩层顶底面,软沉积变形的主要标志。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产状要素及其表述方法),水平岩层基本特征,倾斜岩层基本特征,地层接触关系,不整合面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地面地质图,“V”型法则及其应用。
第四章:褶皱
褶皱几何要素,褶皱在地形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褶皱形态分类,褶皱的组合型式。
褶皱的成因,纵弯褶皱作用及其所形成褶皱的基本特征,横弯褶皱作用及其所形成褶皱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节理
节理的力学成因分类,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基本特征、区分标志,节理的分期配套。
第六章:断层
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分类,断层形成机制(安德森模式),断层位移效应,断层识别标志,断层活动性判断方法,各类断层在地形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形式。
伸展构造类型和模式。
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逆冲断层组合),逆冲断层与褶皱的关系,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
走滑断层的基本特征和构造样式,走滑断层的伴生构造,走滑构造的识别标志。
石油地质学部分:
石油地质学(第四版),柳广弟主编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碎屑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盖层的类型及封闭机理。
第三章:油气藏的类型
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类型;掌握各类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各类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干酪根及其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未熟低熟油;天然气形成条件,天然气成因类型、特征及鉴别;烃源岩的特征及地球化学研究。
第五章:石油天然气运移
基本概念;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和运移模式;二次运移的相态和动力;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流体势的概念,流体势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第六章:石油天然气的聚集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破坏的地质因素;油气藏破坏的产物;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方法;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天然气的成藏机理;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深盆气的形成与分布。
油矿地质学部分
(《油矿地质学》第四版第五、六、八)
第五章油气储层
储层非均质内涵与分类、储层分布非均质、储层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储层流动单元、储层裂缝类型和基本特征
第六章油气藏流体与油气层
油气水系统、油水界面及确定方法、岩性边界及确定方法、有效厚度及确定方法、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三维油藏地质模型的概念与意义。
第八章油气储量
各种储量的概念;油气储量计算的静态法(含计算公式);油气储量计算动态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