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56.50 KB
- 文档页数:4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1年1月第7卷第1期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7, No.1, Jan 2021•论著•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乔安邦1马颖欣2陈雯辉1真德智1杨皛皛1廖鹏志3刘冰泓1魏博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胸部外科,北京 10007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北京 100038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71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222例行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分为DVT组(n=74)和对照组(n=148)。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术后,DVT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二聚体>0.74 mg/L、术前Fib>3.46 g/L、术后Fib>3.54 g/L、术后卧床时间>72 h、术前化疗是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术前D-二聚体和Fib升高、术后Fib升高、卧床时间延长、术前化疗是胸腔镜肺癌切除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该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监测及干预,降低下肢DVT的风险。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9418/ki.issn2096-0646.2021.01.10High-risk factors affecting 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thoracoscopic lungcancer resectionQiao Anbang1 Ma Yingxin2 Chen Wenhui1 Zhen Dezhi1 Y ang Fufu1 Liao Pengzhi3 Liu Binghong1 Wei Bo11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71, China2 Infection Management/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fice,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3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7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of lower limbs after thoracoscopic lung cancer resection.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222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lung cancer resection in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DVT group (n = 74) and control group (n = 148) according to postoperative occurrence of DVT of lower limb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er extremity DVT after thoracoscopic lung cancer resection. Result The postoperative fibrinogen (Fib) level of the DV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preoperative D-dimer (D-D)>0.74 mg/L, preoperative Fib>3.46 g/L, postoperative Fib>3.54 g/L, postoperative bed rest>72 h,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lower limb DVT after thoracoscopic lung cancer resection (P<0.05).[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71294)[作者简介] 乔安邦,住院医师,主要从事肺部肿瘤、食管肿瘤、纵隔肿物和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的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通信作者] 魏博(Wei Bo,corresponding author),主任医师,E-mail:weibos@53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7, No.1, Jan 2021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是肺癌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术后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甚至肺动脉栓塞等,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重症胸外科手术的术后常见并发症[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
全球医院网2011-04-08我要评论我要订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形成的三大因素是: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具体介绍如下: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
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
三、静脉壁的损伤 1、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
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2、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以上便是关于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其中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
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责任编辑:夏天)。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体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
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
由于手术相关的DVT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因此,了解DVT的相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的警觉,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一围手术期患者DVT的发生机制要预防DVT,就必须认识其危险因素。
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
导致高凝状态的遗传性因素抗凝因子Ⅲ(AT Ⅲ)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活性抵抗、V因子和R5.6Q条带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凝血素基因突变(2021A)、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足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
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因素吸烟、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抗恶性肿瘤药物、骨髓移植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炎性肠病。
评价术中术后DVT的易感倾向,应了解病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DVT史和继发诱因。
继发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等。
根据上述因素,可将DVT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级。
二DVT基本预防原则是早期运动和使用抗凝药物。
1.手术前:术前准备常嘱病人禁食、禁水、洗肠并行胃肠减压。
如补水不足常致病人处于“脱水”、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2. 手术中:(1) 病人卧床、下肢制动(捆扎,压迫静脉)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郁滞,组织缺血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致局部静脉血栓形成。
卧床、下肢肌肉的泵血功能减退,加之捆扎,甚至压迫后,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发生下肢DVT。
(2) 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合并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COPD 合并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采用肺癌根治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针对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积极进行抗凝、溶栓治疗。
对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吸烟史、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下肢不对称肿胀、病理分型、COPD 全球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分级、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 )水平、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白细胞计数、心血管病病史、静脉曲张病史等可能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96例患者中,共有17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7%。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卧床时间≥5天、下肢不对称肿胀≥1 cm 、GOLD 分级3~4级、TG 水平≥1.7 mmol/L 、D-二聚体水平≥500 μg/L 均为COPD 合并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
结论 COPD 合并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率和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Study on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COPD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lung cancerLI Dan-feng 1, SU Dan 2, MA Jing-jing 1 (1.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Liaoning Cancer Hospital, Shenyang 110042, China; 2. Depa r 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Liaoning Cancer Hospital, Shenyang 11004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 Dan-feng, E-mail: 6781971@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lung cancer. Method From January 2016 and January 2017, 96 patients with COPD complicated with lung canc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study. All the patients were completed the examination and treated with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within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was recorded, and the patients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 were treated with anticoagulation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On the age of patients, sex, body mass index (BMI), smoking history, operation time, bed time, lower limb swelling, asymmetric pathological typ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grade, serum triglyceride (TG) levels, platelet counts, D-dimer levels,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istory, medical history and other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varices in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ccurred in 17 of 96 patients, with a rate of 17.7%. After single-factor and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time of lying in bed ≥5 days, asymmetric swelling of the lower extremity ≥1 cm, GOLD grade 3~4, TG levels ≥1.7 mmol/L, and D-dimer levels ≥500 μg/L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COPD combined with lung cancer (P <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various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COPD combined with lung cancer.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ctively to reduce thrombosis and mortality, and improve prognosis.【Key words 】 Lung cance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Risk factorsCOPD 合并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李丹凤1,苏丹2,马晶晶1(1.辽宁省肿瘤医院 胸外一病区,沈阳 110042;2.辽宁省肿瘤医院 胸外三病区,沈阳 110042)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020286)通讯作者:李丹凤 E-mail :6781971@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是呼吸系统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和环境的改变,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1]。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标签: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干预对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 i s,DVT)是骨科患者术后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有资料显示,外科手术后出现DVT的发生率为10%~80%。
DVT可并发致命的肺栓塞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1危险因素分析1.1与患者自身有关的因素1.1.1年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DVT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
原因包括:老年人活动减少、肌张力减低、慢性病增多、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常合并多系统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
1.1.2性别女性患者有发生DVT的特殊因素,因为凝血系统对雌激素非常敏感,可引起血液粘稠度、纤维蛋白原、VII因子和x因子、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等增加。
1.1.3生理解剖以左侧肢体多见。
左髂总静脉解剖上受右髂总动脉骑跨,其远侧血液回流相对较慢,部分人群左髂总静脉内还有粘连带状结构,造成左下肢DVT的发生率高于右下肢。
1.2与手术和麻醉有关的因素①血流异常:手术过程中的静卧和术后长期制动(>4d),易致下肢静脉通过下肢肌肉泵回流作用减弱,下肢丰富的静脉窦亦使血流停滞形成血栓。
②血管壁损伤:手术前、中、后,机体都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使胶原和基底膜暴露,致组织因子释放,促进血小板聚集,同时刺激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致血栓形成。
③血液成分异常:手术导致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循环,促使凝血因子活化,血液凝固度增高。
④全身麻醉下手术时间≥30min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1.3客观因素①机械性损伤:静脉内长时间留置塑料导管或反复穿刺静脉。
②化学性损伤:静脉输入大量的血液制品、有刺激性的液体及药物均不同程度地激惹静脉内膜。
③感染性损伤:细菌血行感染可诱发静脉血栓形成。
2干预对策2.1医护人员思想高度重视,术前做好预防性护理宣教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详细讲解术后易发生DVT的原因、后果及预防方法,使其配合治疗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讲解术后早期床上肢体活动的重要性,教患者及家属正确患肢功能锻炼。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通常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流缓慢长时间的卧床、久坐(如长途旅行)、下肢制动等情况,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容易在静脉内淤积,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血管内皮损伤手术、创伤、化学物质刺激等都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下的胶原暴露,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怀孕、口服避孕药、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等,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大于 40 岁)、肥胖、吸烟、近期有大手术史(尤其是骨科、妇产科手术)、心力衰竭、既往有 DVT 或肺栓塞病史等。
二、症状和体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因人而异,常见的表现有:1、下肢肿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是单侧下肢肿胀,从足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肿胀的程度可能不同,严重时皮肤发亮,按压有凹陷。
2、疼痛患肢可能会出现疼痛,多为胀痛或钝痛,在活动时加重。
3、皮肤温度升高由于炎症反应,患肢的皮肤温度可能会比健侧高。
4、浅静脉扩张在血栓形成的部位,浅表静脉可能会扩张。
如果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可能会引起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严重症状。
三、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如近期的手术、创伤、疾病等),并进行体格检查,观察下肢的肿胀、疼痛、皮肤温度等情况。
2、血液检查包括D二聚体检测。
D二聚体升高对诊断DVT 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特异性不高,在其他疾病(如炎症、肿瘤)时也可能升高。
3、超声检查这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通过超声可以直接观察到静脉内是否有血栓形成,以及血栓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在肺癌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静脉血栓栓塞(VTE)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将对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提升医疗界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及防治水平。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近五年内我院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发生VTE)和对照组(未发生VTE)。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比较,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术前合并症、术后活动情况等。
三、结果1. 人口学特征与VTE发生风险在所收集的病例中,我们发现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
年龄较大的患者(>65岁)以及女性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高。
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及女性患者的生理机能下降、血液粘稠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2. 手术方式与VTE发生风险手术方式也是影响肺癌患者术后发生VTE的重要因素。
我们发现,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发生VTE的风险明显高于胸腔镜手术患者。
这可能与开胸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较多等因素有关。
3. 术前合并症与VTE发生风险术前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以及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术后发生VTE的风险也较高。
这可能与这些疾病导致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等因素有关。
4. 术后活动情况与VTE发生风险术后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VTE的发生风险。
本研究发现,术后早期能够下床活动的患者,其发生VTE的风险明显低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四、讨论通过对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术前合并症以及术后活动情况等因素均与VTE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降低VTE的发生风险:1. 对于年龄较大及女性患者,应加强术前评估,制定合理的手术及护理方案,降低术后VTE的发生风险。
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24期恶性并血栓栓的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防治方法研究:李霞,王茂筠,梁宗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610041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是非癌症患者的6倍,是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恶性并发VTE的因素高龄、女性、非洲种族、肥胖、存在合并症、肿瘤部位、组织类型、分期、诊断的初始阶段、住院、手术、全身化疗、放疗、血管抑制剂、酪氨酸抑制剂、肿瘤支持治疗等。
恶性肿并发VTE的风险评估方法Khorana评分(KS)、Caprmi风评估量表等,根据评分对行分层,得分越高,发生VTE风险越大。
恶性并发VTE的预防械预防及药物预防;在住院癌者中,VTE生风险高,无抗凝禁忌时需药物预防抗凝;围术性者建议抗凝时间应从术前开始,采用药物和机械预防的联合方案,持续至少7~10d;门诊化疗患者建议KS>2分行药物预防抗凝;恶性留置中管患者.VTE几率较低,不建议常用药物预防抗凝;多发性骨者低风险时司匹林或低分子素,高风险时选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
恶性并发VTE者在无抗凝禁忌证的情况下应行抗凝治疗,如果在抗凝禁忌,或者采用适当的抗凝治疗仍有的肺栓者,可考虑使用下滤器;在急性高栓塞或深VTE致肢体受损的患者中可选择溶栓治疗。
关键词: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栓塞症;Khorana评分;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抗凝治疗;栓治疗doi=0.3969/j.issn.1002-266X.2020.24.026中图分类号:R3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02-266X(2020)24-0096-05标识码(OSID)血栓栓(VTE)深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恶性的常见并发症,癌者的大原因。
流行究分析,0%~30%次VTE的病例与相关,者VTE的发生率比非者高6[]。
VTE可使手术复杂化,亦可能会中延迟癌症治疗,影响患者,性者VTE 率和抗凝血的风险均高,最佳治疗对临来说大。
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分析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
方法对1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的诊断及溶栓、抗凝等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可以避免病变的发展与恶化。
结论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前治疗原发病,纠正身体功能,必要时应用抗凝、溶栓、祛聚药物,术后早行下肢活动,维持电解质平衡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关键;及时发现、早期诊断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保证治疗效果、预防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乳腺癌发生率的增加及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因手术范围广、创伤大及药物化疗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呈上升的趋势,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及科学、系统、合理的治疗干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否则,将会造成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甚至会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梗死、脑梗死、血栓后遗综合征,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或危及生命。
这类病例临床上不多见,本文通过对近9年来1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诊疗经过及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自2000年3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7例,均为女性,年龄42~68岁,平均54岁,全部治愈;13例乳腺癌患者根治手术前、后均应用化疗药物,4例乳腺癌患者根治手术后应用化疗药物。
1.2 临床表现17例患者多突然发病,开始患者自诉下肢水肿、疼痛,自足背渐向上发展,随后患肢广泛性粗肿、胀痛或不同程度的沉重感,活动受限;血栓形成时间自数小时到数日不等。
体检皮肤温度增高,Homans 征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和(或)右下肢深静脉及股深静脉血栓形成。
可伴有低热,重者肢端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出现股白肿,部分患者浅静脉充盈扩张。
1.3 诊断方法17例患者全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例经下肢静脉造影和MRI明确诊断;2例为髂静脉局限血栓形成,15例为股静脉局限血栓形成;12例为单左侧,5例为单右侧。
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及对策作者:唐德荣赵建强臧豹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第22期【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2例行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回顾性分析肺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并总结治疗方法。
结果:22例肺癌根治术患者静脉血出现高凝状态,血小板含量超过300×109/L,生理检测血红蛋白超过160 g/L,且所有患者血脂高于正常。
通过溶栓等治疗后,22例患者均康复。
仅2例患者出现肺部血栓,1例患者出现左下肢周围深静脉血栓,之后进行手术植入永久性滤器康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吸烟、手术时间、长期卧床运动量少、肥胖、术后饮食、情绪等。
结论:造成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有很多,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大幅度减少血栓的形成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肺癌;下肢深静脉;血栓;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107-02【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fter radical operation.Method:22 cases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5,the factor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fter radical operation were analyzed,and the treatment methods were summarized.Result:22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radical venous blood of high coagulation state,platelet content was more than 300×109/L,biological detection of hemoglobin at more than 160 g/L,and all of the patients blood fat were higher than normal.By thrombolysis,22 patients were recovered after treatment.Only 2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1 patient appeared around the left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after implantation surgery permanent filter recovery,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risk factors were smoking,operation time,bedridden less exercise,obesity and diet,emotions,etal.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ause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fter radical operation,an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se factors,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ate of thrombosis,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Key words】 Lung cancer;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Blood clots; Factor analysisFirst-author’s address:Hua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Huai’an 223300,Chinadoi:10.14033/ki.cfmr.2016.22.056肺癌发生于支气管黏膜细胞,所以也叫做支气管肺癌[1]。
通常肺癌主要是指肺实质的肿瘤,排除来源于其他脏器以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转移来的肿瘤。
而肺癌是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到1995年全世界就有超过60万人死于肺癌,2003年WHO的相关报告因为肺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110万/年,而这个数据也在持续上升[2]。
而近年来肺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3],造成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有很多,分析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旨在为其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支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2例肺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59~80岁,平均(68.33±6.09)岁;发生于右肢12例,发生于左下肢10例。
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通过下肢彩超进行检测发现下肢深静脉主干道不通畅以及出现絮状物的回声。
22例患者中9例术后6 d后出现深静脉血栓,14例术后16 d后出现深静脉血栓。
所有参与研究患者均签署自愿协议书。
1.2 方法1.2.1 临床症状及诊断肺癌根治术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大型的手术,所以术后对于患者胸部和颈部的临床观察比较仔细,例如将注意力放在患者是否出现颈部气管是否居中、有无皮下气肿、咳嗽、气喘的显像而忽视下肢的异常症状造成误诊,使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概率增加。
22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以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症状:(1)患者下肢出现肿胀,甚至行走出现异常。
(2)由于血栓的形成,患侧的皮肤呈现出红紫色或者发绀的现象,患者患侧的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出现扩张的现象。
(3)患者Homans征阳性,同时出现胫前凹陷性水肿,患者出现腓肠肌、股三角肌区疼痛。
(4)通过彩超检查,患侧出现深静脉主干道堵塞以及出现絮状物的回声。
1.2.2 治疗方法入院后对患者的凝血四项和血脂指数进行严密检查,经过彩超等检查之后,嘱咐患者入院卧床休息,避免血栓形成之后出现挤压造成血栓脱落,堵塞其他血管的危险,同时患肢需要抬高30°,接着进行抗凝、溶栓抗聚的药物和相关治疗。
首先给患者使用扩血容量以及溶栓抗聚药物右旋糖酐和丹参配合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治疗,首先是尿激酶2万U/kg进行静脉注射,持续注射溶栓2 h,溶栓12 h之后对患者进行肝素30 mg静脉注射,1.0 mg/kg,1次/12 h。
当患者血栓消失、症状减轻的时候需要严密监测凝血酶在血液中的含量,我国是大于1.5倍。
观察肝凝血酶含量变化,最后服用口服抗凝血药物,注意调节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2 结果22例肺癌根治性患者血小板含量超过300×109/L,血红蛋白超过160 g/L,通过溶栓等治疗后,22例患者均康复。
仅2例患者出现肺部血栓,1例患者出现左下肢周围深静脉血栓,之后进行手术植入永久性滤器康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吸烟、手术时间、长期卧床运动量少、肥胖、术后饮食、情绪、其他、无明显诱因,见表1。
3 讨论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特点具有右叶多于左叶,上叶的发病率大于下叶,而且肺癌是一种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变的实质性病变,分为很多种类型例如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原位癌癌肿等[4]。
且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比较复杂和费时,所以患者术后可能会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命威胁。
而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很多[5-6],包括吸烟、肥胖、年龄、术后饮食、长期卧床运动量较少、不良情绪等,现在就以上集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通过上述的试验研究表明,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吸烟(77.27%)、年龄(68.18%),术后饮食(86.36%)、长期卧床运动量少(40.91%)等。
通过本次研究女性大于30岁的患者发病率远远大于同年龄阶段的男性患者,其原因可能是处于该年龄阶段的女性处于特殊的生育阶段,体内激素分泌造成血液黏稠,或者是由于妊娠、剖宫手术、情绪异常、口服避孕药等危险因素的影响;肺癌根治术患者由于特殊原因需要长期卧床休息,髂静脉等容易受到挤压,通过一些报道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容易发生在左下肢,其主要原因在于Cockett综合征的存在,使得患者血液流动出现障碍。
再加上患者长期卧床缺少锻炼,静脉血流动缓慢容易阻塞出现血栓;通过现代的一些研究发现年龄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已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小于8周岁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是1/20 000,而年龄超过80的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高达(4.5~6)/1000,而本次研究中年龄因素占68.18%,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的肌肉比较松弛再加上活动量少,所以下肢深静脉的血液流动缓慢,而且老年患者有高血脂、血液黏稠度高、脑卒中后遗症、糖尿病等高危因素,所以发病率要更高一些;术后饮食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高危因素,患者术后急需补充营养,容易造成患者大量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患者血液中血脂含量增加,使得血液运动的障碍增加,再加上下肢重力承受大,血栓容易形成。
另外吸烟和肥胖也是继发性危险因素,而吸烟是直接影响血管壁、血管血红蛋白、纤维因子、组织因子的正常。
总之,造成肺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有很多,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医护人员手术过程中科学的把握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患者尽早使用动脉静脉足泵,积极要求患者术后尽早锻炼、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发生深静脉血栓尽早采取相关的治疗,就能够大幅度减少血栓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1]何平,王巍,鹿翠香,等.支气管肺癌45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9):2650-2651.[2]刘晓丽,张龙举,欧阳瑶.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的中老年女性肺癌90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12,36(3):243-244.[3]王净净.抗栓泵结合下肢操预防肺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15,23(3):251-252.[4]张全峰.肺癌并发血栓形成25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5):917-918.[5]雷淑琴,董跃华,魏玉磊,等.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肺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国医药,2014,9(3):335-337.[6]李玲,刘彦春,张学敏.深静脉血栓营养及高危行为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山东医药,2010,50(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