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动态教学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5
小班语言课教案课件屈老师课件教案的动态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正确认识并描述小熊、小兔、小猫等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用简单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对动物朋友的喜爱之情。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简单完整的句子描述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图片、故事卡片、PPT课件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可爱的动物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
2. 新课内容展示:(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第一章节“动物朋友们”,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说出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师讲述第二章节“我和动物做朋友”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3. 实践活动:(1)让幼儿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描述其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组织幼儿进行“动物朋友”的角色扮演,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小熊长得什么样子?它喜欢吃什么?”引导幼儿用简单完整的句子回答。
5. 随堂练习:教师提出练习题:“请你来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动物”2. 板书内容:(1)动物朋友们:小熊、小兔、小猫等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我和动物做朋友: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画出你最喜欢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其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动物朋友的喜爱之情。
2. 答案示例:(1)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小兔,它有长长的耳朵,短尾巴,喜欢吃胡萝卜。
(2)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爱它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了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中班科学有声动态课件《车轮滚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详细内容为“车轮滚滚”一节。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车轮的基本结构,探究车轮滚动现象,理解车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车轮的基本结构,知道车轮是由轮辐、轮胎和轮轴组成的。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掌握车轮滚动原理,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车轮的基本结构和滚动原理。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车轮滚动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车轮、轮轴模型、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每组一份车轮模型、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车轮滚动的场景,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车轮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或坐过的带轮子的交通工具。
2. 教学新课(15分钟)展示实物车轮,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车轮的组成部分。
介绍车轮的基本结构(轮辐、轮胎和轮轴)。
讲解车轮滚动原理,让幼儿通过实验感受车轮滚动。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请幼儿观察轮轴模型,判断轮轴上的车轮能否滚动。
引导幼儿分析问题,找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操作车轮模型,观察并记录车轮滚动的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车轮的基本结构和滚动原理。
邀请幼儿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车轮的基本结构:轮辐轮胎轮轴2. 车轮滚动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交通工具,说说它们的车轮是如何滚动的。
画一幅画,展示你最喜欢的带轮子的交通工具。
2. 答案:幼儿观察并描述家里的交通工具车轮滚动情况,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幼儿绘画作品,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了车轮的基本结构和滚动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课件韭屈老师课件教案的动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韭屈的成长”。
该部分内容将围绕韭菜的生命周期,以及生长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韭菜的生命周期,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韭菜生命周期的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和分析韭菜的生长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韭菜种子、花盆、土壤、浇水工具、观察记录表、教学PPT等。
2. 学具:放大镜、尺子、画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韭菜种子和花盆,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种子是谁的吗?它们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韭菜的生命周期,讲解各个阶段的特点。
针对每个阶段,教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领取韭菜种子、花盆、土壤等材料,进行种植实践。
学生观察并记录韭菜的生长变化,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讨论韭菜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5.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介绍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六、板书设计1. 《韭屈的成长》2. 内容:韭菜的生命周期植物生长过程的环境因素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或校园内的植物生长过程。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观察记录表,包括植物名称、生长周期、生长环境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家庭植物种植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4. 例题讲解的深入浅出5. 随堂练习的实践操作7.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延伸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需紧密围绕韭菜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
小班语言课教案课件屈老师课件教案的动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班语言》第3章,详细内容为《屈老师课件教案的动态》。
该章节以介绍课件制作为主线,通过讲解课件的基本构成、动态效果设计等,让学生掌握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件的基本构成,能够独立完成课件的制作。
2. 培养学生运用动态效果设计课件的能力,提高课件制作的趣味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态效果的设计与制作。
2. 教学重点:课件基本构成及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
2. 学具: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动态课件,引发学生对课件制作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课件的基本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动态效果。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针对动态效果的设计,讲解具体制作方法,并进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动态效果的课件制作。
六、板书设计1. 课件的基本构成:封面目录内容结尾2. 动态效果设计:添加动画设置触发器使用动作按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动态课件。
2. 答案要求:包含封面、目录、内容、结尾四个部分;使用至少两种动态效果;内容丰富,文字简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其他课件制作软件,如Keynote、Prezi等,提高课件制作的多样性。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课件制作比赛,提高自身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动态效果设计的教学难点;2. 实践操作中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制作的指导;3. 作业设计中动态效果的运用要求;4. 课后拓展延伸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动态效果设计的教学难点1. 动画添加:介绍如何为课件元素添加动画效果,包括进入、强调、退出等动画类型,以及动画效果的组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