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
- 格式:ppt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15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1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考点1:细胞的生长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2.细胞生长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3.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的生长不是无限的,细胞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再长大,一部分细胞生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细胞分裂。
考点2:细胞分裂1.定义:一个细胞分成2个细胞,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
2.分裂规律:一个细胞分裂n次,产生的细胞数为2n个。
3.分裂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最先变化)→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植物细胞),或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动物细胞)→形成两个新细胞。
动物细胞分裂过程如图所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如图所示:4.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化:(1)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核即将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先进行复制,随后又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因此,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每个新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相同。
(2)其他的变化:新细胞的体积比原细胞的体积小。
5.细胞分裂的意义(1)单细胞生物可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不仅与繁殖新个体有关,而且能促进个体由小长大,还能起到更新衰老、死亡细胞的作用。
(2)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复制加倍保证了遗传的稳定性。
细胞分裂实质上是完成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使遗传物质能准确无误地从上一代细胞传给下一代细胞,而且下一代与上一代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这就保证了生物物种正常、稳定地延续。
第2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考点1: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1.细胞分化(1)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分化。
浙教版7年级上册科学考点全突破第5讲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人)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二、细胞1.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2.细胞结构(1)基本结构: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异同:共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植物: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动物:没有。
3.细胞结构的功能4.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1)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2)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出现染色体,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3)细胞分裂的意义:①使单细胞生物个体数目增加;①多细胞生物个体体内细胞数目增多;①实现生物的繁殖。
(4)细胞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
(5)细胞分化:有些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三、组织1.组织的定义: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生长、分化,形成各种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细胞群,构成组织。
2.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
如叶的表皮。
输导组织——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如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
营养组织——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
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
机械组织——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如梨果肉中的石细胞和各种纤维。
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双子叶植物茎中的形成层细胞。
3.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吸收、分泌等功能。
如皮肤的表皮、口腔上皮。
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间质多,分布广,具有运输、支持等功能。
如血液、软骨、肌腱。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能收缩、舒张产生运动,可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细胞、生物体的层次结构练习1.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看不见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2.2015年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该细胞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D.叶绿体3.蒲草是一种生长于河边的野生蔬菜。
检测某轻度污染的水域时,发现一种有毒物质在蒲草细胞内的浓度比其周围污水中的低。
蒲草细胞内的结构与这一结果关系最密切的是( )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质D.液泡4.科学家曾用变形虫做分割实验,结果有核部分会复原失去的部分,还会活下来,无核部分过不久就会死亡,这证明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的是( )A.细胞膜B.细胞核 C .细胞质 D.线粒体5 .30多年前,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多次观察到:受精卵去掉细胞核后还能进行正常的分裂,但到原肠期(进入原肠期后,细胞开始分化)就停止了发育。
下列对这种现象的分析和推理,与观察到的事实相矛盾的是( )A.细胞的分裂可能不受细胞核的控制B.原肠期以前,胚胎的发育可能受细胞质控制C.细胞核对细胞发育的作用可能发生在原肠期以后D.细胞质是细胞分裂与分化的控制中心6.从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细胞起,到细胞学说建立和完善,经过了多位科学家的探索。
胡克观察软木塞切片时发现的小室是( )A.细胞的输导组织B.活细胞的细胞壁围成的结构C.活细胞D.死细胞的细胞壁围成的结构7.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B.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还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C.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流出的水主要来自细胞质D.细胞膜不仅能保护细胞,而且还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8.“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现在国内外最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位点进行鉴定。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由一个细胞构成B.不能完成呼吸等生命活动C.大多数能够独立生活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解答】单细胞生物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够像多细胞生物体一样,进行运动、呼吸、消化、生殖等多项生命活动。
单细胞生物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A不符合题意;单细胞生物能够像多细胞生物体一样,进行运动、呼吸等生命活动,B符合题意;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例如草履虫依靠口沟完成取食;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食物泡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伸缩泡及收集管能够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并排到体外;胞肛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C不符合题意;单细胞生物具有应激性,例如草履虫能够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D不符合题意。
2.【答题】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B.依靠纤毛运动C.有神经系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食物在食物泡内消化吸收【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够像多细胞生物体一样,进行运动、呼吸、消化、生殖等多项生命活动。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A正确;草履虫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B正确;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C错误;草履虫通过口沟获取的食物在食物泡内消化吸收,D正确。
3.【答题】下列叙述中,单细胞生物对人类生活有利的现象是()。
A.变形虫引发痢疾B.草履虫净化污水C.大量繁殖形成赤潮D.疟原虫侵入人体【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单细胞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解答】变形虫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疟疾,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对人类是有害的,A错误;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是对人类有利的,B正确;单细胞生物的大量繁殖可形成赤潮,危害渔业资源,对人类是有害的,C错误;疟原虫侵入人体以后,寄生在人体细胞内使人患病,对人类是有害的,D错误。
第三节动物细胞
小结:
①步骤:擦→滴→洁、取→涂→盖→染
②滴生理盐水;取材前漱口;刮取
重点讲解:
①图片展示,说明取材前为什么要漱口
②教师示范,取材的位置,力度
③强调:碎屑一端,轻涂
讲授:
2.观察: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3.绘图:依据所观察的细胞,画一个细胞结构简图,尝试注出各部分名称
巡视,指导,纠错
实验小结:
1.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用清水行不行?
讲授新课二、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过渡: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人体口腔上皮
细胞的结构,其它动物细胞的结构是怎样的
呢?
展示:其它动物细胞图片
提问:通过观察、对比,你能归纳出动物细
胞的基本结构吗?
板书:二、动物细胞
板图:动物细胞模式图
拓展图片:健那绿染色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讲述:如果用健那绿染色,在动物细胞的细
引起关注
观察,对比,
归纳,交流
以生物图形
式记笔记
填图:各结
构名称
对比、思考
交流,分享
倾听,认同
比较分析不同
动物细胞的结
构,形成共识
图文结合,加深
记忆
当堂巩固记忆
归纳提升
提高学生对比,
分析能力
对课标中的两
个重要概念,进
行强化。
第五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联合在一起→组织→器官→生物体。
第一节生物体生物体:是能进行生命活动的生物个体,是地球上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自然界的生物种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它们的个体呗统称为生物体。
它们都不断地从地球上摄取水分、空气、养分等物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一、动物体结构:1、头部:位于身体前端,通常长有眼、鼻、口、耳等器官,其主要功能:从外界捕获信息,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许多动物的脸不呈一个平面,这种结构能使动物视野更开阔,有利于动物捕获猎物,逃避敌害。
2、颈部:位于头与躯干之间,高等动物的颈柔软,能使得头部向左、右转动,从而扩大头部感官从外界捕获信息的范围。
许多动物没有颈。
3、躯干:是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呈近似的圆柱体或扁圆柱体形。
功能:保护、循环、呼吸等功能。
人体的躯干从腹面可分为胸部、腹部,从背面可分为背部、腰部和臀部,躯干的最外面为皮肤,内有肌肉、骨骼和各种内脏。
人体皮肤总面积:1.5~2m2头发:10万~20万根骨骼:206块:头部36块,躯干46块;四肢124块;骨骼肌:500块4、四肢:动物躯干上长有附肢,能使身体运动。
人的附肢称为四肢,分为上、下肢,上肢有肩、手臂、肘、手腕、手等部分,它们有灵活的关节,具有很多功能:握住物体,制作工具。
交流感情。
下肢有大腿、膝、小腿、足等部分,适应直立行走。
在进化过程中,有些动物的附肢发生了演变,如:鸟的附肢变成了翅膀(翼),适应在空中飞翔;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的前肢变成鳍状肢;有些动物有许多附肢,如河虾、蜈蚣、蜘蛛等;还有些动物没有附肢,如蚯蚓、蛇等。
二、植物体:1、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
地上部分:花、叶、主茎、芽、分枝地下部分:主根、侧根2、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
1、蕨类植物有:根、茎、叶三种器官2、苔藓植物只有茎、叶(还算不上真正的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