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纹样设计欣赏共33页
- 格式:ppt
- 大小:6.99 MB
- 文档页数:33
图集庄重华美的中国传统古典纹样,你认识多少?看着这些中国传统古典纹样,难道不比LV、古驰、爱马仕的“超级符号”要更有味道吗?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来看一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纹样故事。
八达晕纹产生于五代十国时期,垂直、水平、对角,庄重华美,在书画装裱中尤为盛行。
八达晕纹的锦被被称为八达晕锦。
八吉祥纹又称八宝纹,佛教装饰图案,以宝物为主体装饰,宝物造型对称或平衡,图案丰满、风格一致图案由八件佛教宝物构成:法论、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
唐宋时,八吉祥纹随着藏传佛教传入中原。
八角星纹有八个向外突出的锐角的几何纹样象征着人们对太阳的崇拜流行于中国南方的挑花和织锦中宝相花纹又称宝莲花,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宝相花从莲花、石榴花、牡丹、菊花等花中分别提取花瓣、花苞、叶子造型,艺术加工融合而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植物花卉题材的纹样越来越多,宝相花纹花瓣多层,雍容华贵,流行于织锦、铜镜和瓷器上。
蝙蝠纹“蝠”与“福”同音,有福从天降、福到、长寿、趋吉避凶、富贵等寓意流畅的曲线表现舒展飞翔的蝙蝠形态,极具生命力博古纹博古是古代器物的意思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命王黻等编绘宣和殿所藏的青铜器,成书《宣和博古图》,博古一词由此而来。
博古纹以古代器物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寓意高洁清雅。
博古纹以写实的手法将瓷瓶、书画、盆景、鼎、樽等器具一一详实描述,再平铺陈列于画面中。
非常受问人士大夫的追捧缠枝纹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缠枝植物原型: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银花、爬山虎、凌霄、葡萄原始构思: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漆器上的云气纹所采用的的反复、交替和穿插的的艺术手法蝉纹人们根据蝉食干净的露水的现象,寄寓了蝉不食人间烟火的寓意蝉纹分为有足蝉纹、无足蝉纹和变形蝉纹汉代用玉蝉陪葬盛行一时螭纹龙生九子之第九子螭,多以盘伏状出现,故称蟠螭,在图案中,螭多是张口、卷尾、没有脚的龙的形象。
螭纹造型优美,翻腾飞跃,生动活泼,线条富有张力。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1.云雷纹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2.祥云纹“祥云”图案最早出现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
从周代中晚期开始,逐渐在楚地形成了以云纹特别是动物和云纹结合的变体云纹为主的装饰风格。
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3.蟠螭纹蟠螭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
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战国时期。
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
4.环带纹环带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常雕刻在铜壶、簋的腹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
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称“波纹”。
以前亦有称“山云纹”和“盘云纹”的,因其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
现也有称为“波曲纹”的。
5.蒲纹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
此样纹流行于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制作。
6.忍冬纹古代寓意纹样。
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因名金银花。
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
又称卷草纹,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
7.象纹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
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上。
《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
”殷商时期,中国中原地区尚有野象。
8.蟠虺纹蟠虺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
又称“蛇纹”。
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