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804.00 KB
- 文档页数:65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4)(一)知识 (5)(二)能力 (5)(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5)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5)一、科学探究 (6)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7)三、生物与环境 (9)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0)五、生物圈中的人 (12)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5)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6)八、生物的多样性 (18)九、生物技术 (19)十、健康地生活 (2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2)一、教学建议 (22)二、评价建议 (24)三、教材编写建议 (25)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7)附录 (28)附录1教学与评价实例 (28)实例2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28)实例3探究”酸雨”的危害 (29)实例4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29)实例5模拟”血型鉴定” (30)实例6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30)实例7探究蚂蚁的行为 (31)实例8 观察寒蚕的生殖与发育 (31)实例9”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辨戏 (32)实例10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 (32)实例11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33)实例12”种子萌芽环境条件”探究活动评价 (33)实例13”认识保护生物圈的意义”系列探究活动评价 (33)第一部分前言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倒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些都标志著本世纪人类巳进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
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关于课程性质的变化:新课标(2011版本)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关于内容标准的变化:1、强调重要概念新课标(2011版本)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
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重要概念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
2、增加动物类群新课标(2011版本)“生物多样性”主题下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误导,(“课程设计思路”中删除了“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增进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为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打基础,为学习生物的进化内容打基础。
3、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中“说明”改为“说出”,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中“解释”改为“举例说出”,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中“形成”改为“认同”。
总之,降低了要求。
4、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新课标(2011版)中将“案例”改为“教学与评价实例”,删去了“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课程作业台山市宁阳中学朱然俊一、整体内容的大变化特点1.强调“德育为先”初中生物学课程既要呈现这门学科课程特有的价值和任务,又要为实现国家义务教育的总目标做出贡献.所以,在这次修订中,不论是国家对各个课标组的要求,还是各位专家对《标准》的审看,都不断强调落实中所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
2.提出“能力为重”《标准》修订的第二个变化是提出“能力为重”,这和《纲要》的要求相契合.在《标准》的前言部分,重点提到“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提高。
”3.反映“时代变化”第三个变化是反映时代精神、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比如:“十六大”以来所取得的新成就,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等,均有所体现。
4.控制“总体容量"少而精的选材原则;内容总量与课程总量匹配的原则;内容要求与学生认知能力吻合的原则。
5.凸显“重要概念”二、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与思考(一)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理解《标准》认为,“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二)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概念是学好生物学的关键传统教育往往强调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和背诵,要达到深层理解的程度仅凭大量的事实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必然要涉及对抽象概念原理的精心组织。
“核心概念”也可以称之为“概念性知识”,是与生物科学事实相对应的知识。
在教学中事实性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获得,其学习的主要形式为记忆,检测时主要是复述;而概念性知识需要学生归纳推理,需要逻辑加工,需要学生理解,检测评价时一般需要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当然,这种关注核心概念的教学并不是忽视对事实的学习,它是给学习者提供了一种途径,使他们能够组织并应用对于理解核心概念至关重要的那些事实.例如: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主题中,列举了以下的重要概念。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1第一部分前言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例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些都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已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
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本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莱西市城关中学张春松
1.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国际上科学教育发展迅速。
如:2011年7月美国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框架》,并即将颁布《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2)国内对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3)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有标志性的进步,可以说与全球同步。
2.我国初中生物学课标修订要点
2.1. 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
(1)在课程宗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框架及学生学习方式等重大方向、思路和框架等方面保持稳定;
(2)执行基于研究和证据的课程决策程序,确保《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高质量;
(3)基于研究成果修改或补充,新课标有以下四方面的变化变化:
–课程性质
–内容标准中对适合各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生物学重要概念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2.2. 原《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