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期方法及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8.30 KB
- 文档页数:2
膝骨性关节炎病理、流行病学、疼痛机制、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分期及治疗措施概述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急、慢性关节损伤、年龄、肥胖及代谢性骨病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关节畸形甚至肢体障碍为常见症状,其中膝关节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是病人就医的主要因素。
流行病学中老年人是KOA发病的高危群体,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群接近1/3患有K0A。
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症状性KOA的患病率为8.1%,随着老龄化趋势逐年加剧,KOA的患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从区域特征来看,农村地区膝关节症状性骨关节炎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
KOA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有一定的致残率,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负担。
疼痛机制1、诱发KOA疼痛发生的病变组织诱发KOA疼痛的病变组织有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骸骨下脂肪垫、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病变组织诱发疼痛的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炎症反应、血管和神经生成、力学负荷增加和骨重塑等方面。
关节软骨的退化与损伤关节软骨是KOA最早发生病变的部位之一,正常关节软骨结构上是无血管和神经的,故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疼痛,但血管的生成和相关的感觉神经生长是诱导疼痛出现的主要原因。
目前存在生物学与生物力学两种机制使关节软骨损伤:①软骨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过程之间的持续失衡引起软骨被侵蚀;②生物力学因素:关节软骨作为一种高度分化的负重组织,能够承受密集的机械应力,但胫股关节承重接触面移动到不频繁承重的关节软骨区域时,异常的生力学负荷导致局部软骨缺损,随之增加膝关节在该区域的应力,进一步导致关节软骨的丢失。
软骨下骨的损伤软骨下骨损伤是诱发KOA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包括软骨下骨骨重塑、骨髓水肿和骨赘生成等。
关节软骨与软骨下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关节软骨损伤导致局部软骨缺损,整个关节在软骨缺损部位的应力不断增加,导致周围软骨下骨的骨小梁断裂,软骨下骨和骨髓内的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而诱发疼痛。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关节软骨退化和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引起。
这种疾病可以引起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管理骨关节炎,国内专家制定了《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以提供最新的诊疗指导。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
首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明确了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根据指南,骨关节炎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磁共振成像等,可以明确诊断。
指南进一步给出了骨关节炎的分期,以便指导治疗。
根据指南,骨关节炎分为四个分期,即症状期、轻度关节退行性改变期、中度关节退行性改变期和重度关节退行性改变期。
不同分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以达到最佳疗效。
在治疗方面,指南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非药物治疗包括体育运动、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减肥和病人教育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指南,药物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激素、关节内注射等。
此外,指南还提出了关节置换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对于病情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指南建议,在考虑手术治疗之前,应先进行非手术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来决定手术的时机。
除了骨关节炎的治疗,指南还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有关,但一些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也与其相关。
指南提醒人们要保持适当的体重、合理饮食、加强锻炼、避免损伤和过度使用关节等,以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
总之,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诊疗指导。
通过遵循指南的建议,可以更好地管理骨关节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2024早期膝骨关节炎诊断与非手术治疗指南要点(全文)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KOA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主要病理表现为膝关节软骨的纤维化、磨损、剥脱等,伴发滑膜充血水肿及骨赘形成等。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在未来数十年,该病引起的社会和家庭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早期KOA(early-stage KOA,EKOA)是KOA病程的早期阶段,其特点是骨、软骨下骨等组织破坏的程度相对较轻。
对于EKOA的重视和治疗,有助于减缓、停止或逆转疾病进展。
通常将Kellgren-Lawrence 分级(K-L分级)0~Ⅱ级或0~Ⅰ级作为EKOA的依据,但其定义一直存在争议,临床运用因此受到限制。
同时,MR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也为EKOA的定义及诊断提供了支持。
相较于中晚期KOA,EKOA的诊疗重点在于及时诊断、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同时需特别关注膝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等组织损伤,促进其修复,达到延缓、阻止甚至逆转EKOA进展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对于EKOA 的诊治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非手术治疗是EKOA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基础治疗、外用药、口服药、关节腔注射和生物疗法等。
近年来,具有潜在修复作用的生物疗法得到进一步的开展和研究,这也使得EKOA的诊疗理念和思路有所更新。
为了优化EKOA诊疗策略、规范非手术治疗等诊疗行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关节分会组织国内骨科及相关领域专家,根据近年来EKOA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指南,制订了《早期膝骨关节炎诊断与非手术治疗指南(2024版)》。
第一部分指南制订过程(略)第二部分EKOA的定义、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一、EKOA的定义推荐意见1:EKOA的定义满足:(1)膝关节疼痛时间>1个月。
(2)以负重(站立)位膝关节X线片K-L分级0~Ⅱ级。
(3)MRI表现至少满足以下1项:①全器官磁共振成像评分(WORMS)软骨形态评分1~5分;②WORMS骨髓水肿评分2~3分。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膝关节炎是膝关节的常见疾病,骨关节炎的主要特征包括有软骨退行性病变和关节边缘骨赘的形成。
是最常见的关节炎,一般认为是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
以软骨的慢性磨损为特点。
常在中老年发病,在疾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或症状轻微。
早期常表现为关节的僵硬不适感,活动后好转。
遇剧烈活动可出现急性炎症表现,休息及对症治疗后缓解。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针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D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二)西医诊断标准1、近一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站位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中老年患者(≥40岁)。
4、活动时有骨擦音。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放射检查,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l.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明显畸形。
6、疾病分期根据临床及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及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五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Ⅰ级)。
中医正骨 2020 年10 月第 32 卷第10 期J Trad Chin Orthop Trauma ,2020,Vol. 32,No. 10 (总 721 ) •1 .•标准与指南•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0A)是一■种严 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属中医 “痹证”“痿证”范畴。
作为中医骨伤科的优势病种之 一,中医药治疗方法在K0A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联 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 委员会于2015年组织国内中西医骨科领域专家共同 制定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英文版[1_2]自发布以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由于近年来K0A诊疗观念的发展、循证医学 证据和国内外指南的更新,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 伤科分会组织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西医骨 科、风湿科、中药学及方法学专家,经过科学循证、充 分讨论,制定并发布了《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以期对中医药治疗K0A的临床与科 研起到指导作用。
本指南适用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 (ICD- 11 )中文版》疾病名称为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 炎(编码:FA01.0)的诊断(包括辨证)、治疗和健康 管理。
本指南供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西医骨 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风湿免疫科、疼痛科等科 室临床、教学与研究使用。
一、KOA的定义K0A是一种筋骨共病、痿痹共存的疾病,属中医 “痹证”“骨痹”“筋痹”“骨痿”“筋痿”等范畴,1997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 部分将其统称为“膝痹”。
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肝肾不 足、风寒湿邪气外侵,证属本虚标实、本痿标痹[3]。
本病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全关节疾病,病因尚不 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 有关141。
·167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DEC. 2023, Vol.21, No.12 Total No.170【通讯作者】陈 洁,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骨关节磁共振。
E-mail:******************of MRI in Evaluating the168·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12月 第21卷 第12期 总第170期骨厚度的50%,未累及全层;3级:软骨损伤累及全层。
1.4 临床分期标准 参考《膝骨关节炎阶梯治疗专家共识》[9]中分期标准:初期: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出现骨赘;早期:关节间隙轻度狭窄,明显的小骨赘;中期:关节间隙狭窄,中等量骨赘,轻度软骨下骨硬化,可能出现膝关节骨性畸形;晚期:严重的关节间隙狭窄,大量骨赘,明显的软骨下骨硬化,明显的膝关节骨性畸形。
1.5 观察指标 分析MRI检查的诊断结果,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对KOA患者软骨损害程度及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χ-±s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关节镜下KOA患者软骨损害情况 关节镜检查显示,62例KOA患者存在182个软骨面损伤,损害关节分布:内侧关节面胫骨内髁33个(18.13%),股骨内髁32个(17.58%);外侧关节面胫骨外髁8个(4.40%),股骨外髁10个(5.49%);髌股关节面股骨滑车45个(24.73%),髌骨54个(29.67%)。
软骨损害程度:1级软骨损害54个(29.67%),2A级软骨损害40个(21.98%),2B级软骨损害51个(28.02%),3级软骨损害37个(20.33%)。
临床分期:初期13例,早期10例,中期22例,晚期17例。
概括痹症是因为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转,致使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痛苦、重着、辛酸麻痹,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直、肿大、变彳丁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含西医学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
中医诊疗依照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痛苦,屈伸不利,或痛苦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苦以及季节、天气的严寒湿润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妥相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纪,但不一样年纪的发病于基本的种类有必定的关系。
西医诊疗标准参照取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表1膝关节0A诊疗标准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切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疗膝关节OAX线片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分级(依据KellgrenandLawrence放射学诊疗标准)(1)0级:正常。
(2)I级:关节空隙可疑变窄、似有骨赘,(3)II级:关节空隙可疑变窄、显然骨赘,(4)III级:关节空隙明确变窄、中量骨赘,(5)W级:关节空隙显然变窄、大批骨赘、硬化和畸形。
疾病分期(1)初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痛苦,常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显然畸形,关节空隙及四周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X线表现:0、I级(2)中期痛苦较重,可归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X线表现:II、III级(3)后期痛苦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可以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显然,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显然减小,严重不稳。
X线表现:IV级。
辨证论治初期:(1)风寒湿痹①行痹症状: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曲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
酸痛以膝踝等为主者,可加独活、牛膝、防己等通经活络,祛湿止痛。
肾气不足者可加杜仲、桑寄生、续断等温补肾气。
关节炎诊断标准评分标准
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及评分标准主要根据关节炎的类型有所不同。
以下是两种常见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和评分标准:
1. 类风湿性关节炎:
晨起关节僵硬至少1小时(≥6周)。
腕、掌指,以及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
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
存在皮下结节的情况(≥6周)。
对称性关节肿胀(≥6周)。
手、腕关节X线平片有明确的骨质疏松或骨侵蚀。
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需要具备4点或4点以上标准。
2. 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体,或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痛风石中含有尿酸盐结晶,或具备以下12项中6项:
一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单关节炎发作。
炎症在1天内即达到发作高峰。
高尿酸血症。
患病关节、皮肤呈暗红色。
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X线显示关节非对称性肿胀。
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
X线显示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
有可疑的痛风石。
炎症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请注意,这些诊断标准和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
如果您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检查,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
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期方法及标准一、膝关节OA影像学分期分级标准1.膝关节OA X-ray表现(David区分法)a) 0 未见关节有异常;b) I 可疑关节内骨赘,关节间隙正常;c) II 肯定关节内骨赘,可疑关节间隙狭窄;d) III 少量关节内骨赘、硬化、囊性变,关节间隙狭窄;e) IV 关节内多发骨赘、硬化、囊性变,关节间隙严重狭窄或消失2. Kellgren & Lawrence分级标准分为5级:a) 0 级:无改变 b) I 级:轻微骨赘c) II 级:明显骨赘,但未累及关节间隙 d) III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e) IV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对OA的x线表现进行分期有助于我们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3.膝骨性关节炎放射学分类(Holden)a) I 级: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很小的骨赘形成和轻微硬化 b) II 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中度的骨刺形成和中度硬化 c) III级:伴有硬化的骨对骨改变但没有骨缺失 d) IV级:严重硬化,关节间隙消失4.从X线片上可以将骨关节炎分为4期:a) 第一期:只有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并不狭窄,说明关节软骨的厚度没有改变;b) 第二期:除有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外,还有关节间隙变窄,说明由于磨损,关节软骨正在逐渐变薄;c) 第三期:除有上述变化外,还有软骨下囊性变,说明软骨下骨板亦因疾病的进展而累及。
软骨下囊性变可有程度上差别;d) 第四期:关节已经毁坏,出现屈曲挛缩,X形腿或O形腿,并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损。
划分疾病的早中晚期,可参照X线片上的表现。
可以认为第一期属于早期病变,第二期与第三期的早期尚处于病变的中期,而第三期的后期与第四期处于病变的晚期。
*注:应该指出,X线分期往往轻于手术时发现,说明疾病的实际情况要比X线表现重些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将其分为四期(一)关节炎的发生前期,关节在活动后稍有不适,活动增加后伴有关节的疼痛及肿胀,在X线及CT检查上看不到明显软骨损害迹象。
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期方法及标准
一、膝关节0A影像学分期分级标准
1.膝关节OA X-ray 表现( David 区分法)
a)0 未见关节有异常;
b)I 可疑关节内骨赘,关节间隙正常;
c)II 肯定关节内骨赘,可疑关节间隙狭窄;
d)III 少量关节内骨赘、硬化、囊性变,关节间隙狭窄;
e)IV 关节内多发骨赘、硬化、囊性变,关节间隙严重狭窄或消失
2.Kellgren &Lawrence 分级标准分为5 级:
a)0 级:无改变
b)I 级:轻微骨赘
c)II 级:明显骨赘,但未累及关节间隙
d)III 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
e)IV 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软骨下骨硬化
对0A的x线表现进行分期有助于我们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3.膝骨性关节炎放射学分类( Holden )
a)I 级: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很小的骨赘形成和轻微硬化
b)II 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中度的骨刺形成和中度硬化
c)III 级:伴有硬化的骨对骨改变但没有骨缺失
d)IV 级:严重硬化,关节间隙消失
4.从X线片上可以将骨关节炎分为4期:
a)第一期:只有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并不狭窄,说明关节软骨的厚度没有改
变;
b)第二期:除有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外,还有关节间隙变窄,说明由于磨损,关节软骨正在
逐渐变薄;
c)第三期:除有上述变化外,还有软骨下囊性变,说明软骨下骨板亦因疾病的进展而累
及。
软骨下囊性变可有程度上差别;
d)第四期:关节已经毁坏,出现屈曲挛缩,X形腿或0形腿,并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损。
划分疾病的早中晚期,可参照X线片上的表现。
可以认为第一期属于早期病变,第二
期与第三期的早期尚处于病变的中期,而第三期的后期与第四期处于病变的晚期。
*注:应该指出,X线分期往往轻于手术时发现,说明疾病的实际情况要比X线表现重些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将其分为四期
(一)关节炎的发生前期,关节在活动后稍有不适,活动增加后伴有关节的疼痛及肿胀,在X线
及CT检查上看不到明显软骨损害迹象。
(二)关节炎改变的早期,活动多后有明显的疼痛,休息后减轻,X线观察,改变较少,
只有CT可见软骨轻度损害,同位素检查,被损关节可见凝聚现象。
(三)骨性关节炎的进展期,骨软骨进一步损害,造成关节畸形,功能部分丧失,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围骨的囊性变,有时有游离体出现。
(四)骨关节炎的晚期,骨的增生、软骨的剥脱以及导致功能完全丧失,关节畸形明显,X线示关节间隙变窄,增生严重,关节变得粗大,甚至造成骨的塌陷
三、关节镜下软骨损伤分级
(1)关节软骨损伤的Outerbridge 分级(关节镜观察)
I级:变软和肿胀
II级:直径小于的破碎和裂开
III级:直径大于的破碎和裂开
IV级:软骨下骨裸露
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1995年ACR的标准(2007版OA诊治指南中膝关节OA的诊断标准与既往无明显差别,强调的仍是膝关节OA与其他膝关节受累疾病的不同)如下:
(1)前1 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
(2)有骨摩擦音,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X 线检查显示有骨赘形成;
(3)滑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
(4)年龄》40岁;
(5)晨僵<30 分钟;
(6)有骨擦音,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
节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