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主义画派绘画主题风格和表现方式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1.28 KB
- 文档页数:4
简述未来主义艺术王世庆宋洋(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210)摘要:未来主义(意大利语Futurismo)是一个艺术和社会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意大利。
它强调速度、技术、青年、暴力以及汽车、飞机和工业城市等物体。
它美化了现代性,旨在将意大利从过去的重压中解放出来。
立体主义促成了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未来主义;历史渊源;风格未来主义是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于1909年在米兰创立的前卫运动。
马里内蒂表达了对一切旧事物,特别是政治和艺术传统的热情厌恶。
他们否定了对过去的崇拜和所有模仿,称赞原创性。
创始宣言没有包含一个积极的艺术节目,未来主义者试图在随后的“未来主义绘画技术宣言”(1914年)中创作。
这使他们认识到一种“普遍的活力”,这种活力直接体现在绘画中。
未来主义画家在发展独特风格和主题方面进展缓慢。
在1910年和1911年,他们使用分裂技术,将光线和颜色分解成点状点和条纹,最初是由Giovanni Segan-tini和其他人创造的。
后来,居住在巴黎的Severini将他们在风格和方法上的落后归因于他们与前卫艺术中心巴黎的距离。
Severini是第一个接触立体主义的人,在1911年访问巴黎之后,未来主义画家采用了立体派的方法。
立体主义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分析绘画能量和表达活力的手段。
在1912年和1913年,Boccioni将他的未来主义思想转化为三个维度。
在独特的空间连续形式(1913)中,他试图实现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他的“活力”理论的核心。
雕塑代表了一个跨步的人物,在死后铸造,并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
(它现在出现在意大利20欧元硬币的国家一面)。
他在“人类活力综合”(1912年),“超速肌肉”(1913年)和“超速肌肉螺旋扩张”(1913年)中进一步探讨了这一主题。
他对雕塑的看法发表于未来主义雕塑的技术宣言。
1915年,巴拉也转向??雕塑制作抽象的“重建”。
未来主义(Futurism)和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是两种20世纪初期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兴起的现代主义运动。
它们分别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风格。
### 未来主义(Futurism)定义:未来主义是一种20世纪初在意大利兴起的艺术运动,强调现代科技、工业和未来社会的动力和速度。
它将技术和机械化视为对传统文化的解放,追求表达速度、动感和未来感的创作。
主要特点:1. 动态表现:未来主义强调运动和速度,艺术作品中常常出现抽象的运动线和动态效果,以表达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科技发展。
2. 机械美学:将机械和科技视为艺术的灵感源泉,强调工业化时代的机械美和机器对艺术的影响。
3. 战争与力量:一些未来主义者热衷于战争,认为战争可以为社会带来重生,强调冲突、力量和变革。
4. 革新语言:未来主义者试图通过革新语言来传达他们的思想,包括使用新颖的字体、排版和图形表现手法。
5. 拒绝传统:强烈反对过去的艺术传统,主张摒弃旧有的文学、艺术和社会规范,追求创新和变革。
###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定义:构成主义是一种20世纪初在俄国兴起的现代主义艺术和设计运动,强调构成、结构和材料的运用。
构成主义者追求逻辑、功能和社会目的性,并将艺术与生产力紧密结合。
主要特点:1. 结构与构成:构成主义者强调在艺术作品中强调结构和构成,将艺术视为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强调功能性和逻辑性。
2. 工业化与实用性:构成主义注重工业化生产和实用性,提倡将艺术融入到生产和社会实践中。
3. 抽象表现:艺术作品中常表现为抽象、简约的形式,突出几何图形和结构化的元素。
4.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构成主义者强调艺术家与技术的密切合作,将技术和机械化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社会主义倾向:一些构成主义者将自己的艺术与社会主义理念联系起来,认为艺术应该为社会服务,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这两种运动在20世纪初期为现代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艺术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油画流派有哪些油画收藏的时候也是有流派之分的,明白油画的流派更加有助于你对于油画的收藏,油画的流派有什么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油画流派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油画流派的种类艺术流派:指在中外艺术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术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很多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统称艺术流派。
油画的流派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第二类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在第一类中如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像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
1、巴洛克派;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
“巴洛克”一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的意思。
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语言强烈、夸张、浮华,这是巴洛克派绘画的特点,其代表人物为鲁本斯。
2、洛克克派;洛克克”原意是指贝壳的形状,其艺术风格为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行于18世纪,其代表画家有华多和弗朗索·布欧等。
3、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
这也是学院主义的奉行的原则。
正如学院派奠基者法契诺所讲“美是所有艺术品的最高目标,它是事物的一种客观性质,由秩序、和谐、比例、规矩所组成”。
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4、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19世纪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光线的柔和与均匀,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激情。
这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渲泄与表达。
5、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
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摘要:伴随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的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彩。
本文通过对未来主义的产生原因、主要画家的作品分析和理论支持等方面来阐述未来主义的影响,地位。
关键字:未来主义、速度、时间伴随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今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速度因素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速度改变着时间和空间,从而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的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彩。
新世界的意识取代了旧的家庭观念、乡井观念,大都市、机器时代、速度与竞争,构成了时代的主要特征。
一、未来主义的形成未来主义是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最先产生于文学界。
主要产生和发展于意大利,却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俄罗斯尤为明显。
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
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
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时空观念,旧的文化已失去价值,美学观念也大大改变了。
未来主义者称拉斐尔画中的圣母“令人生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有失风雅”。
他们想表现“敢作敢为的运动、狂热的失眠、急速的脚步”。
二、美术领域的未来主义在美术领域,未来主义者借助于摄影技术,与立体主义透明重叠的方法相结合,把时间引进空间。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未来主义美术作品中充满速度感和时间感的原因。
未来主义绘画致力表现的是“现代生活的漩涡——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疾驰的生活。
”画家们努力在画布上阐释运动、速度和变化过程。
空间不再存在,物体从不静止,它们永不停歇地运动并相互穿插,一如那些画家们所描述的,“我们的身体穿透我们所坐的沙发,沙发也穿透我们的身体。
西方绘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西方绘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绘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了历史和文化,还是艺术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
西方绘画作为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西方绘画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西方绘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
在古代,西方绘画主要通过壁画和马赛克作品的形式表现。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宗教艺术成为了主要的绘画内容,例如基督教的圣经故事和圣徒形象。
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如达·芬奇和拉斐尔等人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引入了透视和人体解剖等新技术,使绘画呈现出更加逼真的效果。
进入18世纪和19世纪,西方绘画经历了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等重要的艺术运动。
浪漫主义的西方绘画追求个体情感的表达和对自然的热爱,描绘了一种富有梦幻和超越现实的意境。
而印象派则更加注重对光线、色彩和表现形式的独立表达,强调对瞬间感觉的直接呈现。
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经历了多个不同的艺术运动和风格的迭代。
例如,立体主义强调形式、结构和空间的分割和重新组合,抽象表现主义则更加注重色彩和纹理的表达,以及对情感和内心的直接描绘。
在当代艺术中,概念艺术、装置艺术和数字艺术等新兴形式不断涌现,给西方绘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
然而,西方绘画的未来趋势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技法和媒介。
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跨界性已经成为现代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艺术和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成为了西方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数字艺术通过计算机和绘画软件的运用,将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打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
而虚拟现实技术则为观众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使其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绘画作品中。
除了技术的革新外,西方绘画的未来趋势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测。
首先,多元文化的融合将进一步影响绘画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将在日益丰富的文化元素中寻找灵感,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现代艺术运动的代表作品与风格知识点现代艺术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作品常常以创新、前卫和独特的方式呈现。
本文将介绍几个现代艺术运动的代表作品和风格知识点。
一、立体主义(Cubism)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其以多面体、多角度的视角表现物体。
典型代表作品包括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亚娜宫的少女》和勒·柯布西耶(Georges Braque)的《小室内》。
立体主义的风格特点是几何化的结构、抽象的形式和多角度的视觉表达。
二、未来主义(Futurism)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强调机械和科技的艺术运动,以强调运动、速度和动态为特点。
著名的未来主义画家包括贝鲁特·塞鲁帕(Giacomo Balla)和乔治·塞万蒂(Gino Severini)。
他们的代表作品《速度+噪音》和《分析的城市》等展现了未来主义的风格,即动态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场景。
三、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一种艺术运动,强调内心感受和情绪表达。
代表作品包括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呐喊》和埃米尔·尼尔德勒(Emil Nolde)的《舞蹈圈》。
表现主义的特点是夸张的线条、扭曲的形象和强烈的情感表达。
四、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反对理性和现实的艺术运动,强调潜意识和梦境的表现。
代表艺术家包括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和勒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他们的作品《记忆的永恒》和《背后的镜子》等展示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奇幻的场景、离奇的元素和不寻常的组合。
五、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起于美国的一种艺术运动,强调情感和个人内涵的抽象表达。
未来主义的名词解释美术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意大利的一种革命性艺术运动,追求创新和变革,试图摒弃传统的美术观念,代表了冲破束缚的思维和崭新的艺术实践。
本文将探讨未来主义在美术领域的名词解释,并探索其对于美术的影响和意义。
未来主义以意大利艺术家弗库的《未来主义宣言》为起点,宣称“我们要摧毁博物馆、图书馆和学校”,并崇尚现代科技、工业化和战争。
他们向前看,向未来追求力量、速度、技术与机械的表现,追寻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未来主义在艺术领域涌现出一系列创新的风格和主题,具有极具个性化和表现力的特点。
一方面,未来主义在美术中注重形式和构成的改变。
艺术家们开始追求速度、动感和运动的表现。
他们以分裂色彩和抽象线条的形式,创造出一种混乱而又充满活力的视觉效果。
这种表现形式使得观众感受到一股冲击力和能量,仿佛作品中的一切正在喧闹地发生。
尤其是在立体主义的基础上,未来主义进一步突破了平面限制,试图将画面带入第四维度。
另一方面,未来主义在美术中强调情感和个体的表达。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作品传达出内在的冲动和情绪。
他们关注自我,呈现自我的存在感和不安定的心理状态。
作品中的威力、速度和焦虑情绪使观众感受到未来主义者所追求的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
未来主义的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引发观众共鸣,并唤起他们对时代变革的思考。
未来主义在美术领域对于后续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未来主义的创新性和激进性打破了传统的艺术界壁垒,鼓励艺术家们勇于探索和实验。
这为后来的现代主义艺术派别提供了一个开放和多样化的平台。
其次,未来主义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为后来的抽象艺术、表现主义艺术等风格提供了启示。
艺术家开始更加注重表现内心情感和审美体验,将自我与个体的表达融入到作品中。
未来主义触动了艺术的核心,引导了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未来主义在美术领域逐渐沉寂下来,但它的精神和影响力仍然在当今的艺术界中存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艺术也随之发展和演变。
绘画的流派与风格
绘画的流派与风格是艺术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发展与审美观念。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绘画流派及其风格特点:现实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主张以准确观察为基础,表现普通民众以及他们的日常现实生活。
印象派:起源于1860年代的法国,以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着重于展现光影的改变而否定轮廓。
野兽派:20世纪崛起的画派,以色彩大胆鲜艳,笔法率直奔放著称。
新艺术:20世纪初盛行的艺术运动,主要体现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以有活力、波浪形、婀娜的流动的线条著称。
表现主义:自20世纪初从德国兴起,与法国的野兽派几乎同时出现,着重表达内心的情感,尤其是恐惧,焦虑等负面情感。
立体主义: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艺术流派,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和布拉克,将事物还原成一个个立方体来表现。
野兽派(Fauvism)是20世纪最早出现的新艺术象征主义的画派。
特点是狂野的色彩使用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常给人不合常理的感觉。
1905年一群以亨利·马蒂斯为首的年轻画家在巴黎秋季沙龙展出自己的形象简单,色彩鲜艳大胆的作品,震惊了画坛,人们惊呼“这简直是野兽!”从此画坛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野兽派。
法国象征主义画家居斯塔夫·莫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野兽派的先驱,他鼓励他的学生们不要遵循程式化的画法,要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作画,马蒂斯就是他的得意弟子。
野兽派的领袖马蒂斯和安德烈·德朗都是莫罗的学生,他们吸收非洲、玻利尼西亚和中、南美洲的原始艺术表现手段,以横扫千军的笔力和大胆的构图模式,将朱红、翠绿、天蓝和嫩黄等惊人的不和谐颜色糅合起来,使色彩达到一种新的烈度。
野兽派将梵高和高更的画法更推向极端,用生硬的线条和大胆的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感受,颜色变成画面的主题,不再讲究透视和明暗关系。
野兽派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画家组织派别,只是一批有同样试验的年轻画家,但野兽派的寿命不长,其他画家有许多放弃了这种画法,但亨利·马蒂斯一直坚持,他活了85岁,将野兽派的画法延续了下来。
他偏爱用二维平涂的方法作画,但由于微妙地运用色彩高光,不管怎样平涂,还是表现出三维的效果来。
他的画受到塞尚很大的影响,对于他来说,主题物体是次要的,线条、色彩和形状都游离到主题之外,这种过度简化的形式使他将他的感受可以表达为一个宁静而超然的形式世界。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
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
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
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趋势与研究当代绘画艺术是由现代主义艺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兴艺术形式。
它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性,艺术家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绘画艺术也不断地改变和发展,展现了艺术家们的创作追求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一、多样化的绘画形式随着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艺术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形式。
除了传统的油画、水彩画等,艺术家开始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如数字绘画、装置艺术等。
数字绘画是一种新的创作方式,艺术家使用计算机来制作他们的艺术作品。
装置艺术则强调作品本身和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让观众对展品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
艺术家们在这些新的绘画形式中发现了更加创新且自由的表达方式。
二、个性表达的重要性当代绘画艺术追求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艺术家们借助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体系以及对世界的独特观察,通过艺术作品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
艺术家们希望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对世界的独特看法,使观众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三、社会性的呈现当代绘画艺术也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对社会的关注。
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作品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待。
艺术家们用他们的作品传达对环境、生态、种族、性别等议题的探讨,反映出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些社会性的主题也引起观众的思考和探讨。
四、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不可能忽视科技和新工具的进步。
艺术家们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探讨艺术作品所表达出的思想和形式,包括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
科技的进步也创造了新的创作方式和新的展示平台,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总之,当代绘画艺术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和多种表达方式,向人们展示美的新境界和艺术的多样性。
而其发展趋势则是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社会化、科技化。
当代绘画艺术在不断地创新和探索中,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思考。
大 众 文 艺125摘要:未来主义反对一切传统文化,摒弃一切绘画方式和表现手段,此艺术观点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极端性,但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最激进、观点最为鲜明和肯定的艺术流派,是半个世纪以来艺术界观点的集大成者。
正因未来主义绘画的革新性,它对版式设计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着重阐述未来主义绘画的特点及其对版式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未来主义;版式设计;传统一、未来主义绘画的特点未来主义于20世纪初在意大利兴起,它是涉及到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领域的一场艺术运动。
未来主义认为,20世纪工业、科技、交通通讯领域的迅速发展使社会和人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文化和艺术也应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新面貌,因此未来主义否定一切旧的传统文化,认为人类以往的文化已腐朽,无法与现代飞速发展的时代相联系。
诗人马里内蒂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高喊:“干起来吧!点燃图书馆的书架!把河水引来淹掉一切博物馆画廊,啊!看着这些自命不凡的古画被撕破了、褪色了,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地漂浮是多么地开心!举起斧头铁锤毫不手软地捣毁那些被人奉若神明的城堡吧!”①宣言反映了未来主义艺术家渴望以新的表现手法反映新时代美感的创作理念。
未来主义摒弃一切传统的绘画方式和表现手段,强调艺术要反映工业时代的现代感,致力于通过表现运动和速度来展现工业社会的审美观念,赞美机器、运动、速度和暴力。
未来主义一方面吸收了分析立体主义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运动感,另一方面借鉴了新印象主义点彩的绘图技巧,用线和色彩表现连续的层次组合和一系列重叠的形,还经常把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放在一幅作品中,来表现物体运动时的情景,用无拘束的构图、狂乱的线条和笔触表现物象的运动感和速度感。
巴拉的代表作《链子上一条狗的动态》体现了未来主义的风格,描绘的是奔跑的狗和女人的足,用重复的形来表现物象的运动,将奔跑的狗连续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腿部的动作瞬间定格在一张画布上,这些动作瞬间就会凝固成一个个变化阶段,这是未来主义艺术家以静态的手段描写动态物体的积极尝试,对后来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画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当代艺点 MODERN ART CLASS贾科莫·巴拉,《皮带上的狗的活力》,1912年从立体主义到达达主义缘起于巴黎的立体主义在20世纪初期新的哲学和美学之下抛弃了传统绘画和雕塑中“优美”与“和谐”的趣味,趋向于以抽象的形式进行分析,对完整的图像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抛弃了从单个视点描绘对象,转以从多个视点来描绘主题。
但是意大利人认为,立体主义过于“美学”和“知识气”,缺乏运动的原则。
他们不满足于立体主义分解精致的、纯粹的结合形式。
他们认为立体主义在本质上只是表现形式上的改变,其处理手法仍然与古老的、传统的艺术表达手法一致,不能传达20世纪初工业、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精神1。
他们迫切地需要一场更为激进、甚至于超越艺术表达形式的运动。
立体主义的诞生和抽象艺术的发展将“运动”从现实和惯例的限制中解脱出来。
而运动即未来主义所想拥抱的。
归功于未来主义的核心与灵魂人物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 ,1876-1944),未来主义致力于歌颂机械中的“速度”与“力量”。
1909年2月20日,马里内蒂在法国日报《费加罗》(LeFigaro )中发表了著名的未来主义宣言《未来主义的基础及其宣言》(Manifeste du futurisme ) ,里面写道:“我们宣称这伟大的世界已因一种新形式的美——速度之美——而更添起光彩。
”自此,未来主义拉开了帷文/图:林紫鸣以“运动”推进现代艺术进程“世界上所有的现代艺术运动,都是以未来主义作为它们的精神之父。
”这是捷克剧作家、哲学家古斯塔夫·哈尔维(Václav Havel)对未来主义的概括,如果说立体主义(Cubism)是一场纯粹地与绘画和雕塑有关的美术运动,那么未来主义(Futurism)就是从立体主义(纯粹的美术运动)过度到达达主义(Dada,现成品艺术)的加速器。
这种源自现代西方流行的社会思潮,在基于科技革命的汹涌发展的过程中,以更激进的方式反叛传统,根据人类以往的发展和科学知识来预言、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未来派速度之美的展现——未来主义画派未来主义(Futurism)首先是一场文学运动,它最初由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FilippoTommasoMarinetti,1878—1944)一手炮制。
在1909年2月20日的《费加罗日报》上,马里内蒂以浮夸煽情的文辞推出了“未来主义宣言”,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
未来主义自此诞生,并迅速由文学界蔓延渗透至美术、音乐、戏剧、电影、摄影等各个领域。
在一连串形形色色的宣言、声明的强力扶持下,它一度声势喧赫、影响深广。
未来主义热情讴歌的是现代机器、科技甚至战争和暴力。
他们迷恋运动和速度,要求“摧毁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割断历史以白手起家,创造全新的艺术。
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由于一种新的美感变得更加光辉壮丽了,这种美是速度的美。
……如机关枪一样风驰电掣的汽车,比带翅膀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更美。
”如何把这种文字描述的画面展示在画布上,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的视觉形式——绘画呢这是聚集在马里内蒂周围的那些画家们所努力探寻的。
未来主义画派的中坚力量是五位意大利人:波丘尼、卡拉、巴拉、塞韦里尼、鲁索罗。
1910年2月11日,《未来主义画家宣言》发表,并于3月3日在都灵的一家剧院公开宣布。
4月11日,《未来主义绘画技法宣言》再度出炉。
这五位画家都在宣言上签了名,展示他们跃跃欲试的抱负。
1912年2月,在巴黎颇有名气的伯恩海姆——让画廊举办了首次未来主义画展,这意味着未来主义画派正式确立。
随后,在伦敦、柏林、布鲁塞尔、维也纳、芝加哥、阿姆斯特丹、海牙、墨尼黑等地相继举办了多次未来派画展。
如此,未来派逐渐走出国门而成为世界现代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主义绘画致力表现的是“现代生活的漩涡——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疾驰的生活。
”画家们努力在画布上阐释运动、速度和变化过程。
空间不再存在,物体从不静止,它们永不停歇地运动并相互穿插,一如那些画家们所描述的,“我们的身体穿透我们所坐的沙发,沙发也穿透我们的身体。
未来主义绘画的技巧宣言一、引言二、运动的表现未来主义绘画强调运动的表现,通过画面中的线条和色彩来传达速度感和动态感。
艺术家可以运用急剧的线条和色彩的变化,使画面中的物体呈现出运动的姿态和力量感。
这种技巧可以通过重复和交错的线条、颜色和形状来实现。
三、创新的构图未来主义绘画追求创新和革命性的表现方式,因此在构图上常常采用非传统的方式。
艺术家可以将物体放置在画面的边缘或角落,甚至将其切断或重叠,在视觉上给人一种不稳定和不平衡的感觉。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打破传统的平衡和对称,使画面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四、色彩的运用未来主义绘画在色彩的运用上也非常大胆和创新。
艺术家通常选用鲜明、强烈的色彩,以突显画面的动感和力量感。
同时,艺术家还可以运用分色技巧,将不同颜色的区块相互交错、重叠,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运动感。
五、光线的处理未来主义绘画中,光线的处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强烈的光线和明暗对比,使画面中的物体呈现出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光线的处理不仅可以突出画面中的主体,还可以营造出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六、绘画媒介的创新未来主义绘画不仅在技巧上有创新,还在绘画媒介的选择上进行了突破。
艺术家开始尝试使用新材料和技术,如机械绘画、光线绘画等,以实现对未来的预言和想象。
这种创新的绘画媒介也为未来主义绘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表现手法。
七、结语未来主义绘画的技巧宣言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绘画风格,强调运动、力量和速度的表现方式。
通过运用急剧的线条和色彩、创新的构图、鲜明的色彩、强烈的光线和创新的绘画媒介,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具有前卫和革命性的绘画作品。
未来主义绘画的技巧宣言不仅对艺术家们提供了启示,也为我们理解和欣赏未来主义绘画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未来主义绘画将继续影响和激发艺术界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主义画派绘画主题风格和表现方式研究作者:侯丽娟陈莹来源:《美与时代·中》2020年第04期摘要:20世纪初期,两次工业革命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相继爆发,整个社会和艺术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人类进入理性时代,整体开始与传统渐行渐远,机械美学便是这个特殊时期的产物。
这个时期应运而生的众多艺术流派大都对由于工业文明带来的变化秉持一种对抗的态度,而未来主义画家却以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姿态来进行艺术创作,顺应工业文明带来的众多变化。
未来主义画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对传统的反叛,是顺应新时代的呼声。
其选择的主题多与现代机械文明的产物有关,新兴的城市和火车在未来主义画家的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对时代变迁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其背后隐藏的意义——机械美学与艺术创作的融合。
关键词:城市;火车;机械美学;未来主义画派早在18世纪末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已经悄然显现,当时人们已经获得了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
但这些好像并没有使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艺术氛围发生显著的变化,这很可能是由于早期工业革命的产物并没有使艺术家从中感受到独特的美感,工业革命孕育的力量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完全爆发。
排斥或接受,都体现了其不可抗拒的力量。
未来主义就是当时与机械美学密切相关的一个艺术流派。
在《机器美学的修辞学》(1999)一书中,美国学者布鲁迈特(Barry Brummett)将激发“经典机械美学”灵感的机器定义为基于“Mechtech”(机械技术)的机器,这种机器即工业化时代使用油和钢的机器。
1910年,马里内蒂在《人的增殖与机器的统治》中使用“机械美”这一概念,表现出对机器时代力量与速度的狂热。
“机器美学”一词指的是对机器形式方面的看法,特别认为其简单而规则的形状、平滑的轮廓和反光的表面是极其美丽的。
这种美学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未来主义就是当时顺应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
未来主义者们饱含热情的赞美机械文明,直接给未来主义者带来影响的是汽车和飞机,汽车和飞机极大地促进了未来主义机器美学的产生。
马里内蒂1909年在《费加罗报》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很有可能是受其深夜飙车的刺激而作的。
“我们认为,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彩。
一辆赛车的外壳装饰着粗大的管子,像恶狠狠张嘴哈气的蛇……一辆汽车吼叫着,就像踏在机关枪上奔跑,它们比萨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塑像更美。
”(《未来主义宣言》)当时发展相对落后的意大利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飞机用到战争中的国家,1911年,意大利飞机轰炸北非的利比亚,并在次年10月使利比亚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
未来主义者们追求机器的力量,这不仅是受到工业化的影响,也与意大利本国的传统和当时的社会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他们希望通过技术来改变落后的面貌,找回意大利失去的地位。
虽然说直接带给未来主义者启发的是汽车和飞机,但并非仅仅是汽车和飞机等机械产物本身以及其代表的理性精神,更多的是这些所带来的征服世界的速度和力量,这使未来主义者相信,技术的发展可以带给他们光明的未来。
所以未来主义者热衷于描绘的主题是与当时时代相适应的方方面面:工业城市的崛起、日夜无休的火车、光线、速度等。
20 世纪初期,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对机器的歌颂与模仿几乎随处可见。
正如美国艺术史家亨利·塞热(Henry M.Sayre)所说:“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机械美学事实上主宰了一切現代风格和现代运动。
”“关于艺术与机器的修辞……在一战后事实上泛滥于所有的先锋杂志。
”1910年3月8日,画家波丘尼、卡拉、巴拉等人发表了《未来主义画家宣言》,其中第四条明确指出:“清扫陈腐俗套主题,表现现代生活。
”这里的表现现代生活就是要求画家在画布上表现与时代相适应的主题。
当时大工业生产背景下,城市、汽车、火车等各种机械文明的产物都是未来主义者可以选择的主题,他们在画布上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将这些直接表现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一、未来主义画家笔下的城市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选择的绘画题材都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下,城市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内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创造了更多就业就会,使得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结果就是城市中逐渐出现无数巨大的建筑工地,新兴城市正在发展。
所有工业和技术在现代城市中进步发展,它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基础。
未来主义者并不满足于拥有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他们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新都市。
未来主义画家的作品都涉及城市建设、城市变迁,新的大都市成为未来主义者的主题。
未来主义画家翁贝尔托·波丘尼的作品《城市的崛起》是未来主义在视觉领域的宣言,因为它涵盖了这场政治和艺术革命的所有主要特征,即现代城市的概念与机器的概念相互关联。
画面中一个人将双臂高高举起,站在一匹马面前,中心的形象让人联想到圣保罗的传统主题,但在这里马代表的是新兴的工业所带来的光明前景,这幅作品被认为是现代社会最具象征意义的艺术品之一。
在这里,人、马和机器都在不懈地工作以建造一个新的现代化城市。
背景中,电车、正在建设的工业脚手架和烟囱增强了画面的运动感和速度感。
钢筋大厦正在以不可阻挡的势态发展,这幅画是对不断变化的城市的记录。
波丘尼认为,在抛弃传统的道路上建设现代城市是可行的。
这幅画不仅有着视觉上的刺激,还可以唤起人们各种各样的感觉。
当我们看这幅画时,仿佛可以听到颠簸的声音和勤劳人民的叫喊声。
当阳光反射到男人的身体和灼热的金属上时,我们仿佛感受到现场的高温,甚至可以闻到灰尘和汗水的气味。
费尔南德·莱格(Fernand Léger)是描绘现代城市的杰出画家,他的作品展现他所生活的机械时代,综合了城市外观中一切可辨认的事实。
《城市》一画捕捉了现代城市环境中断断续续的节奏感,包括建筑物、脚手架和桥梁等城市景观,橱窗里的人体模特、圆形的烟柱和电线杆,所有这些都以鲜艳醒目的色彩呈现出来。
莱格甚至将自己名字的首字母“ FL”巧妙地安排在画面中,让人联想起色彩斑斓的广告牌和海报。
与其说这是一个特定的城市景观,不如说其揭示了城市中心的本质。
《建设者》一画描绘的是工人建造城市,画家试图把渺小的人物、逼真的云朵与金属钢架结构放在一起,以达到强烈的对比,可见莱格对这种未完成的钢铁结构有着独特的兴趣。
除此画之外,莱热还有一系列以建筑者为题的作品,建筑工人的身体似乎是由标准化的工业零件组装而成的,这体现了莱格的独特风格,也传达了他的信念,即现代生活完全屈服于机器。
贾科莫·巴拉的作品《工人日》的主题是工人在罗马的博格斯花园区域建设住所,画面左边是几个建筑工人坐在墙角下休息的场景,背景中耸起的高楼,记录了不断变化的城市面貌,作品表现了未来主义者对城市和技术的热情。
画面右边所描绘的路灯是20世纪初艺术和文学的重要主题,代表一个新时代的曙光,也代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
上帝创造了太阳,人类发明了电灯,当时的人们坚信人类拥有可以与上帝抗衡的力量。
巴拉创作了一幅以路灯为主题的作品——《光的研究》,画面中电灯强烈的光芒和惨白的月光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幅画可以看成美术领域与马里内蒂《让我们谋杀月光》的呼应。
二、未来主义画家笔下的火车早在1810年斯蒂芬森就开始着手制造蒸汽机车,并认为蒸汽机车具有光明的前景。
最开始的火车速度非常慢,甚至有人骑马来跟火车赛跑,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火车的速度也不断提升。
当时已经出现了汽车和飞机,它们的速度更快,自然成为未来主义者描绘的主题,而火车之所以还占据重要地位,可能是由于不管是建设城市所需的众多材料还是战争所需的军备和物资,都是由火车来运送的,火车承载的是希望。
塞维里尼的绘画更多地受到现实生活中所见的启发,尤其是战争的间接影响。
他在公寓里经常看到载有战争物资、士兵和伤员的火车日夜穿行。
《乡村列车》中前进的火车所经之处的建筑物都被摧毁,呈碎片状分布,经历了破坏性的洗礼,好像隐藏在车内的恐怖一下子爆发出来并肆虐村庄。
《火车到达巴黎》描绘的是一列抵达巴黎的火车。
随着火车的驶入,房屋逐渐向后退去,倾斜向后的垂直线暗示了房屋后退的速度。
大量烟雾进一步表明了火车的速度。
烟雾呈现的球形和漩涡状与建筑物的直线和块状形成强烈对比。
此外,烟雾的漩涡之间是山坡和建筑物碎片,展现了运动的状态:人们坐在火车上看到外部物体不断变化,暗示运动的方向并表现出视觉的零散印象。
在塞维里尼描绘的画面中,火车所到之处皆以碎片状来表现。
画家受立体主义绘画手法影响,认为军用或民用列车所承载的是对传统的冲击,是构造新时代的重要武器。
告别也是未来主义常见的一个主题,而告别的场景通常发生在火车站,所以火车站在未来主义绘画实践中也扮演着特别的角色。
1911年,波丘尼和卡拉一起访问巴黎后创作《内心的状态:告别》,描绘了一个拥挤不堪的车站,拥抱告别的人群和冒着烟的火车占据画面的全部,只有向后的烟雾表现出火车正在前进的动态。
画家把场景设置在火车站,捕捉到了运动和混乱的动感,描绘了人们在火车驶过时被火车的蒸汽吞噬。
这幅画探索了发生巨大变化之后现代生活中人们短暂自然的心理維度,拥抱的人们缠绕成几乎无法辨别的形状,在这里画家试图表达孤独、痛苦、茫然、困惑。
通过对未来主义画派代表画家作品的分析可知,未来主义画家选择城市、火车作为他们所描绘的主题,是因为当时那个特殊时期的地理背景和文化背景,加上不同的艺术家各自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了未来主义独特的艺术风格。
机械美学的影响在艺术家的创作中随处可见。
艺术家选择的创作主题通常和其所处的时代有关,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在时代变迁的不同时间段里出现的艺术形式都不仅仅如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探索其背后隐含的意义才更为重要。
作者单位:侯丽娟,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陈莹,湖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