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复合词的连浊
- 格式:pdf
- 大小:448.08 KB
- 文档页数:5
语音综合1.日语中,原则上只有前一个音是か行或者た行,后一个音是清辅音k、s、t、p,也就是か、さ、た、ぱ这四行时,才会发生音节脱落的促音化现象。
自古以来日语的演变一直遵守这个规则,只是在现代引入外来语时,才带入了一些不符合这个规则的外来语新词。
真正的促音,除了外来语,后面肯定应该有か、さ、た、ぱ这四行的假名。
换句话说,促音是不会出现在一个词的末尾的。
但是,由于促音被用来表现停顿,所以有时候口语中一个突兀的停顿也会用促音来表示。
比如表示意外时可以用“あっ”。
这里促音就表示あ之后又一个突然的停顿。
同样,促音也有出现在词首,如:“ったく”等等。
这些是现代口语的发展,一方面目前尚未被认可为正统语言,另一方面也多数是一些语气词,因此,我们不必对此太在意。
2.ABCDEFG这些字母的学名,并不叫英文字母,他们的标准名称是叫做拉丁字母。
这个是全世界通行的称呼。
对现代欧洲文化带来深远影响的古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就是拉丁语,所以,拉丁字母有时候又被称作罗马字母。
日语中,叫作“ローマ文字”或者“ローマ字”。
ΑαアルファΒβベータΓγガンマΔδデルタΕεイプシロン(エプシロン亦可)ΘθシータΛλラムダΜμミューΠπパイΣσシグマΦφファイ(フィー亦可)Ωωオメガ3.四つ仮名问题,指的是じ、ず、ぢ、づ这四个假名的发音问题。
在现代日语中,じ和ぢ的发音一样,都是Ji,ず和づ的发音一样,都是Zu。
一般写假名的时候,都只用じ和ず,只有在历史性的惯用词汇中,才会有ぢ和づ出现,这一点相信学过日语的人,在课堂上都学过。
这四个假名都是浊音,恢复到清音的话,是し、す、ち、つ。
很巧的是,这正是上一节我们提到的不按照五十音图拼音规律那几个假名。
我们来看他们的发音:shi,su,chi,tsu。
按照音韵知识,分别把这4个音变成浊音,那么应该是ji,zu,gi,dzu。
由于[z]和[dz]的发音相近,于是最后渐渐都变成了同一个音——[za]。
我们来看看整个ざ行。
日语口语中的か行和た行若浊化现象很多初学者都有类似的疑问,か行和た行的读音为什么很接近浊音?明明是わたし,为什么日本人很多读成wadashi?于是,就出现了很多规则来说明这一现象,即如果かた行假名不在一个单词的开头出现,那么往往读若浊音等等。
本文就试图从这个现象入手,说说日语的发音究竟有什么奥秘,以及导致这种所谓浊化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日语作为一门语言,其中的语言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种现象背后都有一定的道理。
日语的读音也不例外,假名是由五个元音和若干辅音拼读而成的,每一个假名都是一个辅音加上一个元音构成。
在此基础上,又有拨音,促音和拗音,这三种发音方式或许是古日语没有的,随着对汉语读音的模仿而产生。
下面将分三个部分简单谈谈日语的发音问题。
第一,罗马字母表记方法对于日语学习的影响所谓表记方法,就是我们使用何种方法来记录语言的读音。
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没有可听的语音资料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读音的表记方法来推测读音的实际情况。
很多初学者喜欢用汉字为外语注音,比如瓦他西=わたし等等。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英语等外语学习中,这种方法相对直观,但是由于汉语发音习惯的局限,使用汉字注音很难把握外语的实际发音,是不值得推荐的方法。
另一种就是语言学普遍使用的国际音标。
这种方法虽然很准确,但又太过专业,需要对国际音标系统有一定了解。
英语使用中相对普及而并不是日语学习的最佳方法。
实际上,在日语发音学习中普遍应用的是所谓罗马字母表记法。
即使用英语26字母来表示日语的元音辅音,进而拼读日语。
在日本,这种表记法就是ローマ字。
元音:用a,i,u,e,o表示。
辅音:用k/g,s/z,t/d,n,h/b/p,m,y,r,w表示。
(/后为浊音)问题一:学习日语罗马字母表记的两种方式罗马字母表记是一种普遍接受的日语读音表示方法,但是其内部也存在分歧,即ヘボン式与训令式的差别。
请看下表:两种方式的主要差别训令式ヘボン式シsi shiジzi jiチti chiツtu tsuフhu fu训令式比较规范地使用英文字母进行拼读,如か行一律用k,而た行一律用t等等,是官方大力倡导的表记方式;相对的ヘボン式就比较随意,某些假名存在特例。
读音浊化的规则、读音规则的浊化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时,后面的单词词头会有发生浊化或不发生浊化的情况吧(当然仅限于词头为カ行・サ行・タ行・ハ行等能发生浊化的单词)。
比如“流れ”+“星”便成为“ながれぼし”,这里“ほし”变成了“ぼし”,但是“流れ”+“作業”却不会变成“ながれざぎょう”。
这种不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这里还是有规律的,只是没那么严格。
我也是直到最近才知道的(说来也是大约10年前的事情了)。
【法则1】后置的单词不含浊音的话,词头发音浊化,若后置单词包含浊音,词头不浊化。
比如另外,有人会将“したつづみ”读成“したづつみ”,这本来就是错误的。
有人一直以为“鼓”发音是“つつみ”,这本就已经错了,要真是“つつみ”的话,确实“舌”+“つつみ”会成为“舌づつみ”(和“風呂敷包み”同个道理),但是“鼓”(つづみ)本身已包含浊音了,因此词头不浊化,就算浊化了也应该变成“づづみ”。
不过,也有人这样解释,这种错误并非一定是将“鼓”误读为“つつみ”造成的,比如“お騒がせ(おさわがせ)”这个词,有人会读成“おさがわせ”,道理是一样的(据说这叫音位转换)。
注:音位転換(英語: metathesis)とは、単語の中で隣り合う音や音節が入れ替わる音の変化のこと。
音位転換は多くの言語で日常的に見られる現象である。
例えば、「お薬」を「おすくり」と言ったりする。
ときに、音位転換後の語形が優勢になり、時を経てそのまま定着してしまう場合もある。
好了,有些扯远了,回到原来的问题再举些例子看看吧。
只是,正如之前说过那样,这个规则是非常不严格的,要想举出些例外的单词,要多少有多少。
比如“使い捨て”读法为“つかいすて”而不是“つかいずて”(要说是“捨て”这词不会发生浊化那也不是,在“聞き捨て(ききずて)ならない”这个单词中还是会浊化的。
这种区别解释不了。
)另外,相扑中的招数“上手”+“ひねり”变成“うわてひねり”而非“うわてびねり”。
日语里的音变有些字连在一起读,读不顺口,这就是音变的来由,音变共有促音变、半浊音变、浊音变三种,音变均发生在词汇的中间连接处,以读顺口为主要目的,所以音变规律虽然明显,但不是绝对的。
关于音变可以写个长论文的,这里我们着重看浊音变的几个规律,足够应付考试啦后续词的首音在“カ,サ,タ,ハ”行上时,一般由清音变成浊音。
o 针+ 金-> はり+ かね-> はりがね(金属丝)o 小+ 猿-> こ+ さる-> こざる(小猴子)o 三日+ 月-> みか+ つき-> みかづき(月牙)o 火+ 箸-> ひ+ はし-> ひばし(火筷子)但亦有例外,当前后位词处于并列关系或后位词第二音节以下有浊音时,不发生连浊:o 卖り+ 买い-> うりかい(买卖)o 花+ かご-> はなかご(花笼)在复合词中前位词最后一个假名为“ん”时,往往发生浊音或半浊音便其中数词主要在三与“カ,サ,ハ”行假名为首音,或千与“ハ”行假名为首音的助数词结合时发生。
如:o 本+ 箱-> ほん+ はこ-> ほんばこ(书箱)o 人+ 间-> にん+ けん-> にんげん(人)o 三+ 轩-> さん+ けん-> さんげん(三所房屋)o 铅+ 笔-> えん+ ひつ-> えんぴつ(铅笔)o 千+ 编-> せん+ へん-> せんぺん(一千篇)但上述规律并非绝对,不发生浊音化的词也不少。
如:o 勉强-> べんきょうo 简单-> かんたんo 洗濯-> せんたくo 算式-> さんしき叠形词,日语称为“叠语”因前后词重叠紧密,后位词典首音浊化:o 仄+ 仄-> ほの+ ほの-> ほのぼのo 遥+ 遥-> はる+ はる-> はるばるo 其+ 其-> それ+ それ-> それぞれo 重ね+ 重ね-> かさね+ かさね-> かさねがさね但也不尽然,有些拟声,拟态的副词就不浊化。
連濁出典: 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ゖキペデゖゕ(Wikipedia)』移動:案内, 検索連濁(れんだく)とは、日本語において複合語の後部要素の初頭にある清音が、濁音に変化する現象。
名詞に由来する助詞にも見られる(「ぐらい」「だけ」「ばかり」)。
目次[非表示]∙ 1 連濁とは∙ 2 連濁を阻止する条件o 2.1 語種による制約o 2.2 ラマンの法則o 2.3 右枝分かれ制約o 2.4 意味による制約∙ 3 その他o 3.1 サ変動詞の"連濁"∙ 4 外部リンク連濁とは[編集]複合語において、後部要素の初頭子音が/k/, /s/, /t/, /h/のどれかである場合、それぞれ次のように変化する。
このうち上の3つは単純な有声化であるが、4つめに関しては、日本語の歴史において p -> h の変化(唇音退化)が起きたために変則的になっている。
∙k → g∙s → z∙t → d∙h → b伝統的には、連濁は母音に挟まれた音が有声化する同化現象の一種であり、和語は本来語頭に濁音が立たないことから、濁音によって語が結合していることを示す役割をもつものと考えられている[1]。
また、gは東日本の広い地域で鼻濁音となり、東北方言ではdの前などにも鼻音を伴うことがある[2]。
『日本大文典』などの資料によれば、前鼻音を伴う発音が古くはより広範に行われていたことが分かる。
このことから、連濁を語の境界に置かれていた「の」の名残であるとする考え方、鼻音が挿入されたとする(子音挿入)考え方や、フゖリピンなどのオーストロネシゕ語族の言語において単語間に鼻音を置いて結合を示す繋辞と関連させる説もあるが、確かなことは分かっていない。
1.^元の形と連濁形とは異形態の関係にあるとも見られる。
また、複合語後部要素が必ず連濁を起こすわけではないため、連濁形は音韻的にではなく、形態的に(語ごとに)規定されているといえる。
浊音变,又叫连浊,除“が,ま,な,ば”行五段动词的イ音便,ン音便的后续词“て,たり,た”等发生连浊外,还发生在下列场合:1、在复合词中,后续词的首音在“カ,サ,タ,ハ”行上时,一般由清音变成浊音。
o 针+ 金-> はり+ かね-> はりがね(金属丝)o 小+ 猿-> こ+ さる-> こざる(小猴子)o 三日+ 月-> みか+ つき-> みかづき(月牙)o 火+ 箸-> ひ+ はし-> ひばし(火筷子)但亦有例外,当前后位词处于并列关系或后位词第二音节以下有浊音时,不发生连浊:o 売り+ 買い-> うりかい(买卖)o 花+ かご-> はなかご(花篮)2、在复合词中前位词最后一个假名为“ん”时,往往发生浊音或半浊音便。
其中数词主要在与“カ,サ,ハ”行假名为首音,或与“ハ”行假名为首音的助数词结合时发生。
如:o 本+ 箱-> ほん+ はこ-> ほんばこ(书箱)o 人+ 间-> にん+ けん-> にんげん(人)o 三+ 轩-> さん+ けん-> さんげん(三所房屋)o 铅+ 笔-> えん+ ひつ-> えんぴつ(铅笔)o 千+ 编-> せん+ へん-> せんぺん(一千篇)但上述规律并非绝对,不发生浊音化的词也不少。
如:o 勉强-> べんきょうo 简单-> かんたんo 洗濯-> せんたくo 算式-> さんしき3、叠形词,日语称为“叠语”因前后词重叠紧密,后位词典首音浊化:o 仄+ 仄-> ほの+ ほの-> ほのぼのo 遥+ 遥-> はる+ はる-> はるばるo 其+ 其-> それ+ それ-> それぞれo 重ね+ 重ね-> かさね+ かさね-> かさねがさね但也不尽然,有些拟声,拟态的副词就不浊化。
如:木の葉が風に吹かれてさらさらと鳴った。
浊音变化变化。
引っ張る(ひっぱ雨靴(あまぐつ)雨戸(あまど)稲妻(いなずま)酒蔵(さかぐら)居酒屋(いざかや)雨宿り(あまやどり)雨漏り(あまもり)雨具(あまぐ)稲穂(いなほ)声色(こわいろ)稲刈り(いねかり)飯炊き(めしたき)地酒(じざけ)甘酒(あまざけ)みくず)大風(おおかぜ)み書き(よみかき)飯炊き(めしたき)假名。
例如:雨(あめ)+水(みず)=雨水(あまみず)稲(いね)+光(ひかり)=稲光(いなびかり)读字之后发生浊音变化等(とう)(患)かん时发生半浊音变化。
」行音或「ま」行音。
王(おう)順応(じゅんのう)安穏(あんのん)穏(おん)観音(かんのん)音(おん)天皇(てんのう)成复合词时,发生浊音变化。
本身含浊音的训读词不发生连浊。
如:紙屑(かみくず)大風(おおかぜ)。
半浊音变化,如:引っ張る(ひっぱる)等。
A:4-2其实就是促音嘛,一定是这样的!4?ばい(買) 本身发音就带有浊音该词是一个经典例子啊!同时应用到了上面满足了两条规律O(∩_∩)O~满足了两条规律O(∩_∩)O~满足了两条规律O(∩_∩)O~满足了两条规律O(∩_∩)O~酒(さけ)蔵(くら)满足了一条规律O(∩_∩)O~满足了一条规律O(∩_∩)O~满足了一条规律O(∩_∩)O~满足了一条规律O(∩_∩)O~满足了一条规律O(∩_∩)O~满足一条规律2、动词与动词或动词与宾语的复合不发生连浊。
例如:满足一条规律2、动词与动词或动词与宾语的复合不发生连浊。
例如:与上面的进行对比=稲光(いなびかり)者(しゃ))天皇(てんのう)以行开头的音读字,接在以即为的音读应用到了上面的两条规律的复合不发生连浊。
例如:読み書き(よみかき)飯炊き(めしたき)的复合不发生连浊。
例如:読み書き(よみかき)飯炊き(めしたき)字,接在以即为的音读字之后发生浊音变化。
词汇中的浊音与接辞现象一在日语固有词汇中,除了拟声拟态词外,浊音一般不出现在词头,通常以连浊的形式出现。
比如拟态词有“びっくり”“がっがり”等,连浊有“人手(ひとで)”“紙箱(かみばこ)”等。
浊音在汉语词汇中非常普遍,本浊(本濁)较多连浊(連濁)较少。
前者有“大学(だいがく)”“販売(はんばい)”,后者有“始終(しじゅう)”“三(さんがい)”等。
即前者“学(がく)”“売(ばい)”等本来就念浊音,后者“終(じゅう)”“階(がい)”等本来是清音,浊音是复合之后产生的。
ガ行浊音在第2音节之后,通常要念成鼻浊音,例如“大学”中的“がく”,“戸口”中的“ぐち”等。
但是在数词或外来语中,一般不念成鼻浊音,例如“第五”中的“ご”“ラグビー”中的“グ”等。
有关复合词的连浊,迄今为止尚未完全解决,只能做大致上的概括。
连浊现象首先从结论上来说,汉语词中不多外来语中更少,和语复合词中不胜枚举。
表明连浊现象的产生,同复合词的词种(語種)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反転”“人気”“デジカメ(数码相机)”“パソコン(电脑)”等词中,划线部分显然不能出现连浊。
此外有些词因连浊与否,分别表达不同词义。
比如“山川”念成清音(やまかわ)时,表示“山与河”之义;念成浊音(やまがわ)时,表示“山中的河流”之义。
同样“尾鰭”念成清音(おひれ)时,表示“鱼的尾和鳍”之义;念成浊音(おびれ)”时,表示“鱼尾部的鳍”之义。
因此清音通常表示并列结构,连浊一般表示偏正结构。
若是数词形式的偏正结构时,一律不出现连浊。
比如“張り(はり)”“袋(ふくろ)”“通り(とおり)”等词,在“板張り”“目張り”“ゴミ袋”“手袋”“人通り”“約束通り”中念连浊,但是在“一張り”“一袋”“一通り”等词中,只能念清音(原音)。
特别是“一手”与“人手”等词,单独的读音完全相同(ひと+て)。
但是前者“一手”前部分为数词,所以只能读清音(ひとて)。
相比之下,后者“人手”通常念连浊(ひとで)。
日语里的音变1、原则1:复合词中,两者是属於「并列」或前者为後者的目标地的关系时不连浊,但若是「修饰」的关系时,则有连浊。
例:「山川」やまかわ:这样的念法表示是「山」和「川」(山と川)やまがわ:这样的念法表示可能就是「在山里的川」(山の中の川)例:後(あと)+书き(かき)=後书き(あとがき)原意是书本的後记,但「後」是修饰「书き」(本の後で书くこと),因此有连浊音。
例:屋根(やね)+葺き(ふき)=屋根葺き(やねふき)原意是在屋顶上铺瓦片,由於「屋根」是「葺き」的目的(屋根を葺くこと),因此没有连浊。
原则2:复合语的後项若第二音节已有浊音,则不会有连浊的现象。
例:古(ふる)+键(かぎ)=古键(ふるかぎ)後项「かぎ」在第二音节有「ぎ」,因此复合後不连浊。
例:大(おお)+风(かぜ)=大风(おおかぜ)理由同上。
原则3:同音重复时几乎都有连浊音(多半在形容词里比较常见)。
但若为拟声、或拟态语时,没有连浊。
例:神々しい(こうごうしい)、高々(たかだか)、日々(ひび)例:ころころ(拟声)、くよくよ(拟态)原则4:复合动词时不会连浊。
但若前项动词是连用名词型时则有连浊。
例:积む(つむ)+重ねる(かさねる)=积み重ねる(つみかさねる)例:振る(ふる)+込む(こむ)=振り込む(ふりこむ)例:行く(ゆく)+止まる(とまる)=行き止まる(ゆきどまる)动词「行く」名词化成为「行き」,因此与「止まる」复合後连浊。
例:立つ(たつ)+枯れる(かれる)=立ち枯れる(たちがれる)指的是树木立在那里枯萎(立ったままで枯れるってこと),这有点类似原则1里用「枯れる」去修饰「立つ」的树木(但实际上是「立つ」名词化成为「立ち」),因此连浊。
2、有些字连在一起读,读不顺口,这就是音变的来由,音变共有促音变、半浊音变、浊音变三种,音变均发生在词汇的中间连接处,以读顺口为主要目的,所以音变规律虽然明显,但不是绝对的。
关于音变可以写个长论文的,这里我们着重看浊音变的几个规律,足够应付考试啦O(∩_∩)O~后续词的首音在“カ,サ,タ,ハ”行上时,一般由清音变成浊音。
★日语汉字发音规律之四:促音变规则①以「つ、ち」为尾音的汉字与第一个音为「か、さ、た、は」行假名的汉字结合成新词时一般会发生促音变化,且「は」行假名会同时发生半浊音变化。
②以「く、き」为尾音的汉字与第一个音为「か」行假名的汉字结合成新词时一般会发生促音变化。
★日语汉字发音规律之五:浊音变规律①首音为か、さ、は行音的训读单字重复构成重叠词时一般发生浊音变化。
②另一个不同训读单字加上首音为か、さ、た、は行音的单字时,后一个单字的首音有时会浊音变。
③前一个单字的尾音为拨音ん,后一个单字的首音为は、た行音时,经常发生浊音变或半浊音变。
在日语中か、さ、た、は行的假名叫做送气音。
一、音读汉字发音规则:1、当两个送气音相遇时,就会将前一个送气音变为“っ”。
❖学(がく)+校(こう)→学校(がっこう)2、前一送气音变“っ”后,后一送气音如为は行则变为半浊音。
❖失(しつ)+敗(はい)→失敗(しっぱい)3、前一汉字以ん结尾,后一汉字发音的第一假名若是は行开头的变为ぱ行,也有少数变成ば行的。
❖心(しん)+配(はい)→心配(しんぱい)4、当前面汉字的最后一个读音为「つ」,后一个汉字前面读音为「ば」行假名,当两个汉字组合时,并不发生音便。
❖設「せつ」+備「び」→設備「せつび」5、当前面汉字的最后一个读音为「つ」,后一个汉字前面读音为「か、さ、た」行假名,当两个汉字组合时,发生促音变化。
❖失「しつ」+格「かく」→失格「しっかく」6、当前面汉字的最后一个读音为「く」,后一个汉字前面读音为「か」行假名,当两个汉字组合时,发生促音变化。
❖国「こく」+家「か」→国家「こっか」二、训读汉字发音规则1、か·さ·た·は行,即送气音开头的单词,接在其他词后构成复合词时,发生浊音化。
❖物(もの)+語り(かたり)→物語(ものがたり)◆例外的情况:➢但本身含浊音的训读词,不发生连浊。
❖紙屑(かみくず)大風(おおかぜ)➢动词与动词或动词与宾语的复合不发生连浊。
【什么是“连浊”】“连浊(れんだく)”是指在日语复合词中,后方词素的最初的清音变成浊音的现象。
来源于名词的助词中也能看到这种现象,如「ぐらい」「だけ」「ばかり」。
在复合词中,如果后方词素以清音/k/, /s/, /t/, /h/中的其中一个开头,将分别按以下规律产生变化。
其中前面三个是单纯的有声化,而至于第四个,由于在日语历史中有过p->h的变化(唇音退化),可以说是不符合规律的。
k->gs->zt->dh->b根据传统,连浊属于“被夹在元音中的音会有声化”这种同化现象中的一种,由于和语的语头原本不能是浊音,因此人们认为连浊通过清音浊化起到了表明该词是复合词的作用。
另外,/g/音在日本东部的很多地区会变成鼻浊音,在东北方言中/d/音之前等处也会伴有鼻音。
根据《日本大文典》等资料,带有前鼻音的发音在古时应用得更加广泛。
因为这一点,有人认为连浊是置于词语之间的「の」的残留形式,有人认为连浊是插入了鼻音(辅音插入),另有一说认为这与菲律宾等南岛语族中通过在单词间加入鼻音来表示复合的用法有关联,但不知道哪种说法是准确的。
∙2010-7-18 10:26∙回复∙∙zhangguo1014∙1位粉丝∙4楼【阻止连浊的条件】连浊并不是必然发生的,而是会因各种各样的条件被阻止。
但是每个条件中又都有例外,算没有阻止条件,也有很多词语会偶发性的不发生连浊。
因此,至少在现代语里,连浊是否发生是完全无法预测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阻止连浊的条件。
1.语种的限制连浊在原则上只限于和语(固有的日语词),汉语(音读的汉语词)和外来语不发生连浊。
但是,在汉语中也有一部分已经被一般常化的词语会发生连浊。
かぶしき+かいしゃ→かぶしきがいしゃ(株式会社)ふうふ+けんか→ふうふげんか(夫妇喧哗)从西方引进的外来语几乎都不发生连浊。
其中的例外有比较早期的时候从葡萄牙语中传入并固定下来的「あまがっぱ」「いろはがるた」等发生连浊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