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系统应用及案例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0.05 MB
- 文档页数:31
软交换概念_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且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着手进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
软交换技术又是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经完成了有关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
1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功能(IPPBX)。
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
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受到IP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1/ 4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SoftSwitch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
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摘要从软交换的概念和主要功能、基于软交换的增强型业务框架以及其各层间的协议等方面对软交换技术进行论述。
并针对目前软交换设备所能够提供的业务,提出软交换的应用。
关键词软交换;网络融合;软交换的应用1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则是与业务无关的。
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2软交换的主要功能软交换作为新、旧网络融合和关键设备,必须具有以下功能: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该功能可以被认为是一类适配功能,它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ISDN、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数据媒体网关等,完成H.248协议功能。
同时它还可以直接与H.323终端和SIP客户端终端进行连接,提供相应业务。
2)呼叫控制功能。
这是软交换的核心功能,它对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资源控制、智能呼叫触发等。
提供支持多方呼叫控制、二次拨号等功能。
3)业务提供功能。
软交换能够提供传统交换机所能提供的全部业务,以及与智能网相配合提供智能业务。
此外,软交换提供可编程的、开放的API,实现与外部应用平台的互通,从而易与新业务的引入和开发。
4)互连互通功能。
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以低成本、高技术为基本思想,在现有网络基础上发展,完成传统网络向新型网络的过渡。
因此,软交换网络需要完成与现有网络的互连互通。
可通过信令网关实现分组网与现有7号信令网、智能网互通;可通过互通模块,实现与现有H.323体系的IP电话网、SIP网络体系的互通;提供IP网内H.248终端、SIP终端和MGCP终端之间的互通。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通信网络技术软交换系统的应用与分析王昆,胡芳芳,傅星文92146部队,广东湛江524000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软交换系统因其稳定性强、灵活性高以及扩展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在需要依托软交换系统完成程控交换系统向IP多媒体系统从软交换的发展、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与程控交换进行对比,基于具体设备进行组网方案设计。
程控交换;软交换;下一代网络(NGN);SOFTX3000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of Softswitch SystemWANG Kun, HU Fangfang, FU Xingwen92146, Zhanjiang 524000Abstract: In the era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softswitch system is widely used because of its strong stability, high flexibility and good expansibility. In the field of automatic telephone network, itis necessary to rely on softswitch system to complete the smooth transition from program-controlled switching systemto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ftswitch, 2023年6月10日第40卷第11期· 167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Jun. 10, 2023, Vol.40 No.11王 昆,等:软交换系统的应用与分析中处理器的呼叫控制功能从交换机的软件中独立出来,将其升级为软交换功能。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的应用作者:王东蕊吴利文董建英来源:《中国新通信》2015年第13期【摘要】由于软交换技术和采用统一协议的IP网络能快速、灵活的提供各种业务,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技术在电话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唐山电力引用软交换技术代替传统程控交换,有效的应用了彩铃、企信通、视频会议等多项功能,起到了良好效果。
文章详细介绍了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的构架及功能应用。
【关键词】软交换电力通信网彩铃音视频会议一、软交换系统概念及优势1.1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是网络演进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带宽管理、计费管理等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的能力。
1.2 软交换的技术优势(1)软交换体系将话音业务用数据网络承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真正的达到了网络可达,话音可达,节省了pcm设备等很多资源。
(2)采用分层的结构,将系统结构分为接入层、传输层、业务层、控制层。
(3)能够方便、快速、灵活地提供各种新业务。
在软交换体系中,所有的业务集中在应用服务器,业务的控制由集中的软交换设备进行,使业务的提供基于一个可控和可管理的平台,能够方便、快速、灵活地提供各种新业务。
二、软交换系统的体系结构1、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1)接入层:提供各种用户终端,是用户驻地网和传统通信网接人到核心网的网关。
(2)传输层:为各种媒体提供宽带传输通道,并将信息选路至目的地。
(3)控制层:主要提供呼叫控制、处理功能和协议功能,业务提供功能和互通功能。
(4)业务/应用层:利用底层的各种资源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网络业务和资源管理。
2、软交换的对外接口。
(1)媒体网关和软交换间的接口:媒体网关用于软交换对媒体网关的承载控制、资源控制及管理。
此接口可使用媒体网关控制协议、IP设备控制协议或H.248协议。
(2)信令网关和软交换问的接口:信令网关用于传递软交换和媒体网关问的信令信息。
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运用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也开启了新篇章,然而,由于应急管理部的组建,现在的应急救援的装备很多并且难以统一管理,也难以在灾后复杂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同时,由于当今社会对于应急救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今需求。
因此,为了满足灾后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的需求,探索一种以软交换技术为基础的融合应急通信系统迫在眉睫。
关键字:软交换技术:SIP协议;应急救援;应急通信;1 SIP协议解析SIP协议,作为一种轻量级信令协议,被经常用在线上会议和电话通信上,通过TCP/IP网络实现多媒体会话的创建、修正和删除。
SIP协议主要基于对HTTP和SMTP两个协议的研究拓展,至今仍在进行发展和完善。
SIP作为一种独立于传输层的应用层协议,基于完善的C/S架构,其与所表示的业务之间不存在任何强耦合的情况。
SIP协议是一种经常应用在多个领域的协议,它与SDP协议相合,为用户提供了视频以及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服务。
由于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方式,能够提供灵活多变的网络接口以及良好的可扩展性,使之非常适合各种不同类型的互联网通信需求。
SIP协议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易于实现采用文本编码格式,便于采用高级编程语言实现,易于调试;(2)可扩展性支持对消息类型扩展,消息头部扩展和消息体的扩展等;2 融合应急通信网络紧急通信是在通信设施被损坏的情况下,多地可能会出现紧急情况下的临时通信。
现有技术体系架构基础上,当前应急救援通信系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目前,全球各国正在积极推进应急通信的发展,更是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发展目标。
随着时代高速发展,应急救援需求日益迫切。
各国政府对于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很重视,积极推进应急通信的发展,以应对突发事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应急产业面临着难得机遇。
2.1融合应急通信系统需求分析在整个应急通信系统中,通信功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其核心所在。
软交换介绍200706(sz)一、目前现状和今年的计划(一)、爱立信SS01-2,SS15~SS21带深圳本地的MGW,SS03-03, SS22~SS25带东莞的MGW,这15个SS均为爱立信设备;新建18个MGW :SMGW1~SMGW18;拆除原有6个202局(H/I/J/K/L/M),搬迁调整R3/S3/D3/ AJ3/F3/AH3/AI3/X3八个BSC 到新的MGW上;新建24个BSC;(二)、华为SS5-14,SS26~SS31、SZD8/D9为华为设备,其中SERVER带粤东北的MGW,SZD8/D9负责深圳本地汇接和互联互通;(三)、相关表格(蓝色字体为未入网设备)1、爱立信二、软交换概述移动软交换主要针对核心网络的交换部分,其核心概念是实现了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分离。
移动交换中心(MSC)被分解为MSC服务器(MSS)和媒体网关(MGW),所有的控制功能集中在MSS中,所有的交换功能在MGW中完成。
MGW还同时完成回声抑制、(多媒体数字)信号的编解码以及通知音的播放等功能。
MSS通过标准的H.248接口控制MGW完成话务的交换,MSS通过传统的MAP信令与HLR交互。
处于控制面的MSS容量相对原有交换机大大提高,而且可以集中放置在省会与地区中心的机房,负责交换的MGW则放置在各个本地网中,由此就实现了清晰的网络结构。
这样一来,主要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将可以集中完成,新业务的引入也可以集中在MSS中进行,而MSS与MGW之间可以通过IP进行连接。
此外,当引入IP承载话音时,可以将话音承载平面化。
由于IP网络本身具备路由与交换的特性,因此原有的汇接局将不再需要,而且整个网络的结构将趋于简单,使得网络优化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一)、网络结构:MSSSMGW1BSCBSC归属TMG 汇接区链路BSC(二)、话务疏通方式各地的MGW 设备和各自归属的汇接区的TMSC2以及长途软交换TMG 设置中继电路,用以疏通其长途话务;MGW 设备与本地网内的移动关口局设置直达电路,用以疏通互联互通话务; MGW 设备与本地网内的其他移动端局之间,与其有切换关系的端局设置直达中继电路,其它未设置直达中继电路局向通过本地汇接局(B3/B4,D8/D9)疏通。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中的使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展,通信网络技术也在逐步革新,随之而来的人们对宽带业务的需也明显提升。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且能够向用户提供灵活性、多样性的业务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各大通信运营商已经着手于下一代网络的方案设计当中。
软交换技术就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部分,已经成为了现今业界注重的焦点。
下面就对软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其主要特点以及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1软交换的概念所谓的软交换区别于传统的电路交换,它主要是将业务/操纵与传送/接入独立起来各自行使功能,又相互通过标准协议来实行信息交换,从而能够提供给用户更加方便的业务。
软交换从真正意义上讲它不但能够实现多个网络运行环境,而且还能够在网络上同时引入多种业务使得应用起来更加方便。
软交换的具体示意图如下:2软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软交换技术设计它不受特定的操作系统的限制,能够更好的实现多种业务的同步通信。
它的设计是基于创建一个分布式的软件系统,这种软件系统能够有很好的性能,包括可伸缩性能、接口标准性能以及业务开放性能等特点。
它的设计需要一下要求:1)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2)在软交换网中能够幸免错误应用或是恶意应用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并且能够保证与多个第三方系统的安全执行;3)对于在应用过程中新增加的设备或者协议要求第三方硬件销售商能够给予支持的能够;4)能够支持同步通信,同时支持多个系统的运营;5)对于运行时间的捆绑软件交换技术要能够给予支持,并且对于同步通信网络结构方面的改善软件交换技术也能够提供支持;6)软交换技术要能够支持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彻底性故障的恢复,并且对于各种大小的网络要能够提供可伸缩性能;7)对于他方提供的业务和应用不但要有支持全系统策略的水平,而且对这些业务和应用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危害到软交换性能及安全的行为。
3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1)软交换技术它能够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呼叫处理系统,如PSTN、ATM和IP协议等;2)软交换技术能够在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上实行运行,方便可靠;3)软交换技术具有高效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实现多种功能。
软交换的基本知识及其功能应用摘要随着电信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向下一代网络(NGN)的逐步演进,软交换技术正扮演着关键角色,日益成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进行融合的技术纽带。
因此,软交换技术在电信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电信界的高度重视,此文主要论述了软交换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其功能和应用。
关键词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协议功能应用一、软交换基本知识(一)、软交换基本概念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概念的最早演进现阶段的软交换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集成分组网世界和电路交换网世界;* 具备汇接局和端局能力;* 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
软交换设备位于控制层,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
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应用服务器、其他软交换设备间采用标准协议相互通信。
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
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软交换技术的承载控制(二)、软交换体系的基本要素软交换功能结构图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1、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2、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3、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三)、体系架构软交换控制设备(Soft switch Control Device)这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交换)。
它完成呼叫处理控制功能、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互连互通功能、应用支持系统功能等。
第6章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主要内容• 6.1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概述• 6.2 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的应用• 6.3 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网的应用学习要求•掌握:关键设备容量的估算方法•了解:软交换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步骤,软交换技术在固网智能化改造、固网端局应用以及在移动长途网、本地网的应用方案6.1软交换技术的应用概述•软交换技术带来的优势–能够提供各种用户的综合接入–网络效率更高、结构更简、灵活性更好,运营成本低,网络升级和扩展也更为容易–具有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易于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易于实现公共资源共享•软交换技术的应用步骤–第一步,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运营商长途网的优化改造–第二步,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替换和新建本地网的功能–第三步,利用软交换技术提供新型增值业务6.2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的应用•端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端局先行的改造方式对本地网络形态没有特殊要求,由于演进速度较缓,带来的改造风险也不高;但工程实施难度较高,对支撑系统的影响也较大。
•传统PSTN端局的弊端:•(1)用户数据封闭在端局设备中,使得被叫类业务很难开展;•(2)业务提供受制于端局设备的能力,新业务很难大规模推广;•(3)大多数端局不具备SSP功能,只能采用叠加SSP来触发智能业务,电路迂回严重;•(4)端局数量过多,机型庞杂,业务提供差异大,所以,网络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及网络运行效率低,管理困难。
PSTN端局优化改造•该方案改造后的端局上行链路通过接入网关AG接入到软交换网络,下行链路利用原有端局已有的接入资源,支持双绞线、V5、E1或MSTP等多种接入方式,实现语音、ISDN、DDN、DSL等业务的综合接入。
改造后端局的长途业务通过中继网关TG和信令网关SG的方式与长途局或汇接局互通,信令网关完成电路交换网与IP网之间的SS7信令转换功能,中继网关在软交换的控制下完成语音的媒体流转换功能。
••改造后,原有端局的用户数据集中到软交换平台进行集中管理或将用户数据归入iHLR(集中的用户属性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
关于软交换技术在石家庄电力调度交换系统的应用摘要:软交换技术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相比传统电路交换机,软交换组网配置灵活,具有多种接入方式,且采用开放式标准接口,可以基于统一的服务平台开放业务。
本文对石家庄电力调度交换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电力调度交换网组网方案。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电力调度交换网0 引言近年来随着软交换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软交换已达到实用化水平。
所谓软交换(softswitch)是相对于传统电话网和atm网络的硬交换而言,是在基于包交换的非连接网络中,实现端到端的透明访问。
该交换不需要任何电路交换单元建立端到端的连接,也不需要分段的信令系统和独立的信令网控制呼叫、接续和智能业务。
本文结合石家庄电力调度交换网络,重点对软交换的技术方案进行探讨。
1 石家庄电力调度交换网络现状分析石家庄电力通信交换网采用程控交换技术,分为调度交换网和行政交换网,行政交换网是调度交换网的备用。
调度交换网由调度中心交换机和网控中心调度交换机组成,采用广哈lh20-20设备,两台交换机通过2m中继互联,并分别通过2m中继电路与省公司及河北南网各地区调度交换机联网,组成河北南网调度交换系统的数字中继网,实现了与省公司调度交换机的全备份。
目前,石家庄的电网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电力调度交换网也存在某些问题:①调度交换机未联网。
当前,石家庄供电公司及其所辖的县级供电公司、11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之间的调度交换机未实现联网,而是独立运作,这与电网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
如果采用传统点对点2m e1中继方式组网,调度中心及网控中心调度交换机需扩容相应e1中继板。
随着石家庄电力建设发展,现有调度交换机扩容十分有限。
②目前,石家庄地区110kv及以下变电站行政电话作为调度电话的备用通道,路由相同,调度电话无法主备用通道完全独立。
2 软交换技术2.1 软交换定义软交换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设备和系统,属于网络演进和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该设备的功能包括计费、协议处理、资源配置、路由、认证、呼叫控制等,它独立于传送网络,现有电路交换机所具有的业务处理功能都能通过它来完成,同时可以为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华为公司软交换应用说明华为公司软交换系列产品从 99 开始开发, 2000 年开始逐步商用,至今为止,已 经在香港和记、重庆铁通等国内外实际网络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香港和记软交换商业网 香港和记利用华为公司软交换系列产品, 提供 IP Centrex、企业通信助理、点到点视频通信、视频会议等业务。
1. 组网图SoftX3000 MRS6000AppServerTMG8010(内置信令网关)H.248 香港和记IP承载网络H.248/MGCPE1/T1STPswitchSIPSIP/H.323AMG5000H.248 /MGCPPSTNH.323U-Path通信助理SIP phoneUniPhoneH.323 PphoneePhoneIAD系列POTS POTS香港和记软交换网络,利用和记宽频网的广覆盖特性,将软交换等核心 设备放置在中心机房,而接入网关 AMG5000、IAD、智能终端、视频电话 等设备则放置在中远大厦、中环广场、喜来登酒店等,向用户提供语音、数 据、多媒体综合业务。
2. 采用的软交换设备部件: 软交换 SoftX3000:实现香港标准 PSTN 语音业务、IP Centrex 业务、 分组多媒体业务等 中继网关 TMG8010:VoIP 及宽带网/3G 视频业务网关AMG5000:宽窄带一体化接入网关 多媒体 PC 客户端软件 UniPhone:基于 PC 的视频电话业务及视频会议客户端 智能终端 Pintel SIP Phone: 除实现语音业务外,还提供消息类、上网浏览、Email 等增值业务 C&S 公司 H323 视频终端:除实现语音、视频通信业务外,还提供消息类、上网浏览、Email 等增值业务 MCU ViewPoint 8620:提供多媒体视频会议资源,一框可支持 128 路384Kbps 视频会议 MRS6000:提供 IVR(录音、放音、收号)及会议桥资源 多口 IAD:支持 2、4、8 POTS 口的以太网综合接入设备 U-Path 企业通信助理:实现企业电子秘书、通信管家、通信助理、企业门户功能3. 提供的业务:i. 基本 PSTN 业务 Anonymous Caller Rejection Appointment Service Automatic Call back CFU CFB CFNR CND-1 CND-2 CND per call blocking CND per call unblocking CT CW Call Forwarding of Call Waiting Calls Calling Name Display Conference Calling DDI Do not Disturb Do Not Disturb with PIN Duplex ringing Sequential Mode of HuntingCircular Mode of Hunting Random Mode of Hunting Immediately Hot Line Delay Hot Line ID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Call Barring(Incoming) MCT Music On hold Remote Activation of Call Froward Selective Call Acceptance Selective Call Forwarding Selective Call Rejection Speed Dialingii. IP Centrex 业务 Barge-In Exempt Call restriction Direct Call pick up Distinct ringing Group pick up Group Speed Dialing Private numbering planiii. U-Path 企业通信助理业务 Advise Of Charge Barge-In CFU- Attendant Absentee Service CFB-Attendant CFNR-Attendant Call transfer Camp-On Recall Data management Do Not Disturb Monitoring Originating an outgoing call for user Recall Secrecy Set appointment service according to user's requirements Single Line Queueiv. 视频业务 Personal Video Communication Video ConferenceVideo Message Video Mail 二、重庆铁通软交换商业网 重庆铁通软交换商用网是采用华为公司基于软交换技术的 SoftX 组建的,是 软交换技术在铁通的电信网络上的首次实际商用。
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浅谈摘要:通过对软交换的基本原理的认真分析,论述了软交换的主要特点和功能,简要介绍了软交换在VoIP中的应用,并对软交换发展中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且简单的阐述软交换与NGN 的关系。
关键词:Softswitch:软交换Protocol:协议Network:网络Principle:原理Application:应用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正文: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且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着手进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
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经完成了有关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
1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功能(IPPBX)。
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
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受到IP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方面的应用软交换技术在通信方面的应用摘要:随着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交换技术逐渐成为了网络通信技术的热点。
本文讨论了软交换技术的相关概念、通信网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软交换技术在通信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前言:软交换技术是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之一,其交换系统已经逐渐趋于完善,取代电路交换技术已经成为必然。
作为下一代网络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软交换技术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1],在技术上和经济性上逐步具备广泛开发应用的可行性。
1.软交换技术的相关概念1.1 软交换技术的定义软交换技术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呼叫控制软件,它以PC服务器为基础控制的部分进行呼叫控制,实现呼叫和控制的分离。
软交换技术能够实现数据、语音和视讯的综合服务,能够同时实现网络融合与业务融合[2]。
1.2 软交换技术的特点软交换技术的特点是高效灵活、接口支持广泛、业务功能全面等,其特点鲜明,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运营商使用软交换技术已经在通信领域有了很多应用。
软交换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语音服务,呼叫和接通记录明细,还可以提供各种视讯服务,实现多网统一,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软交换技术使用统一的IP 底层网络,将通信业务中单独工作的语音业务、数据业务、视讯业务实现统一,达到高效、灵活、安全利用通信网络的目的。
1.3 软交换技术的结构系统软交换体系结构分为接入层、传输层、控制层和业务层。
接入层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不同网络及终端设备的接入,接入层可能包括以下几种设备:中继网关(TG)、信令网关(SG)、网络存储器(NAS)、接入网关(AG)、无线接入网关(WAG)、综合接入设备(IAD)等;传输层是指信息传输的通道,传输层是否通畅决定了用户的网速快慢;控制层是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的设备,其向上链接传输层,将传输层的数据流进行整合,向下链接业务层,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功能,如呼叫控制、语音服务、资源管理等;业务层包括三大服务器即功能服务器、业务服务器、策略服务器。
软交换系列(xìliè)介绍软交换系列(xìliè)介绍中兴通讯帮运营商发展(fāzhǎn)下一代中兴通讯在多年的电信产品及数据通信产品的研发基础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在2000年年底正式推出了全套的ZTE 软交换系列产品和NGN解决方案。
这些产品包括:系统主控设备软交换、各类媒体网关、信令网关、各种宽带用户综合接入设备、提供新型增值业务的应用服务器以及网管、运营支撑系统等等。
目前,中兴是唯一(wéi yī)一家通过信息产业部入网测试,并获得软交换设备入网证书的厂商。
2000年11月,中国网通开始“宽带电话商业实验网系统工程”;12月,“中国电信下一带网络实验工程”招标,从此拉开了中国下一代网络建设的帷幕。
中兴通讯软交换产品经理徐勇积中兴通讯软交换产品经理徐勇积表示,相对于原有的PSTN及其他解决方案来说,软交换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让运营商建设一个全新的综合业务网络。
不再需要去铺设浪费大量资源的双绞铜线,也不再受困于只能提供纯窄带的电话业务,而是在宽带网络上提供了全面的多媒体业务,并且和Internet相结合,从而为创造出更多更新的业务提供了条件。
现在,没有一个运营商说自己只提供话音业务,也没有一个运营商说自己只提供数据业务。
但当用传统的方案去解决时,只能用分立的网络来提供分离的业务,而软交换提供了在统一的平台上提供综合业务的能力(nénglì)。
这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也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同时,对已拥有PSTN网络的运营商来说,避免了在PSTN和NGN之间选择的困扰、解决了向NGN平稳过渡的问题;而对新型运营商来说,软交换则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从国内外业界发展的趋势看已完全说明这一点。
软交换的出现,必将对通信业界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为电信运营商及电信设备供应商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打破了原有竞争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