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承载网承载软交换接入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1)核心层:由核心节点和相关中继链路构成,实现全网省际业务的转接功能。
通常核心节点CR(Core Router,核心路由器)设置在业务量大且具备完善省际传输汇接条件的枢纽城市,比如广州、成都、武汉。
(2)汇聚层:由汇聚节点和相关中继链路构成,实现各省业务向核心层网络的汇聚。
一般汇聚节点BR(Border Router,边界路由器)设置在各个省会城市,比如南宁、长沙。
(3)接入层:由接入节点和相关中继链路构成,实现各地市业务向汇聚层网络的汇聚,接入节点AR设置在具有业务接入需求的各个省内地市。
1.1 网络拓扑规划每个层级的网络节点设备成对互联,接入层和汇聚层的网络节点成对上联到上一层级设备,形成“口”字型的互联模式。
这样规划的目的是提高承载网络的安全性,如果单边设备出现故障,成对设备中的另一个设备可以承载故障侧的业务,使业务不受影响。
核心层的CR设备采用的是“双星”型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核心节点之间的鲁棒性。
在汇聚层和接入层,考虑到降低链路成本和网络复杂性,以及遵循最少链路、高速链路设置原则,因此并不设置成对设备之间的互联。
1.2 链路轻载要求在“口”字型网络结构中,虽然单边设备可以作为冗余保护业务,但是也会带来另一个隐患问题。
如果单边设备所承载业务流量过大,就会导致流量拥塞,因此需要保证单边链路的流量在正常情况下始终处于轻载状态,即单边链路峰值带宽利用率一般设置为<40%。
如果某一边设备出现故障,业务就会叠加到成对设备中的另一边上,总的链路峰值带宽利用率会低于2×40%=80%,从而保证业务不受影响。
2 路由规划部署IP承载网在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层面上使用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路由协议,在level-2路由域上运行,而转发层面使用的是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体系中的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以VPN 的形式承载不同业务,可运行MPLS-VPN和MPLS-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这两个协议。
浅谈IP承载网软交换接入方式作者:刘军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17期【摘要】通过IP承载网技术解决方案的设计理念出发,使用对比论证的方式,对于IP承载网的暗中端部接入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介绍,通过IP承载网的总体结构、软交换端局的接入方式两个具体实现方面以及实际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通过比较提出了不同条件下IP承载网络中断局部接入组网的一些建议。
期望通过本文的相关介绍,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IP承载网软交换接入方式总体结构具体实现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逐渐的人们对于互联网的需求出现了人性化、综合化以及个性化的特征。
为了实现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宽带体验与要求,对于现实的运营商而言,提供一种多载体综合模式下的网络,显得尤其的有必要。
目前,3G、NGN、VPN网络不断涌现,原有的网络服务质量、可靠性等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暴露,不在能满足未来的实际需求。
一、IP承载网的设计理念在这种市场的推动下,同时符合传统的移动语音服务要求以及现代电信网特征的IP承载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其中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设计理念。
第一,高可靠性技术的不断发展:IP承载网设备的关键部位使用的是冗余备份设计,通过全网的统一部署实现网络的快速收敛,保证了电信业务的无中断模式运营;第二,逐步完善的服务质量:IP承载网络依据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提供相应的服务,有效的实现服务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第三,IP承载网具有全方位的网络完全能力:IP承载网通过不同安全区域的划分,实现了业务系统的安全隔离,对于网络的全方位安全能力达到了最佳。
第四,IP承载网还具备开放的体系架构,灵活的可扩展性是IP承载网络的主要特点,通过网络的集中监控与管理上的分权,实现了IP承载网络体系构架的灵活性扩展功能。
二、IP承载网的总体结构IP承载网[1-3]采用的是MPLS[4]技术进行组网,业务的流量基本否是通过MPLS技术进行疏通,MPLS网络主要是有P路由器和PE路由器组成。
宁夏电信公司AG、IAD和其他软交换用户终端设备接入规范(2010版)随着软交换网络的建成及投入使用,目前各本地网新建AG、IAD和SIP 终端需逐步接入软交换网络,为确保设备的顺利接入和业务的正常开通,特制定本规范。
一、 AG接入软交换的几种方案根据《关于印发《宁夏电信软交换网网络建设规范(暂行)》的通知》(宁夏电信有限【2006】1017)文件,在建设初期,对于宽、窄带一体化AG应将语音和数据业务采用两个口分别上联至IP承载网,其中数据业务上联口上联宽带BAS,语音业务上联口上联承载网软交换接入交换机。
对于数据业务的接入,参照目前宽带设备接入流程执行,语音业务中媒体流与网管消息逻辑隔离,采用划分不同VLAN的模式,语音业务的接入有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AG设备采用双物理链路上联保护,通过传输、光纤直联或IP城域网接入IP城域网AG设备专用汇聚交换机(银川为7609,其他分公司为3750),且在专用汇聚交换机至12416路由器间部署HSRP保护,具体如下:注:VPN1为媒体流VPN、VPN2为网管VPN、VLAN25为媒体流VLAN(窄带)、VLAN28为窄带网管。
方案二:AG设备采用单物理链路上联,通过传输、光纤直联或IP城域网接入IP城域网AG设备专用汇聚交换机(银川为7609,其他分公司为3750),在专用汇聚交换机至12416路由器间部署HSRP保护,具体如下:注:VPN1为媒体流VPN、VPN2为网管VPN、VLAN25为媒体流VLAN(窄带)、VLAN28为窄带网管。
方案三:AG设备采用单物理链路上联,通过传输、光纤直联或IP城域网接入IP城域网AG设备专用汇聚交换机(银川为7609,其他分公司为3750),在专用交换机至12416路由器间不部署HSRP保护,具体如下:注:VPN1为媒体流VPN、VPN2为网管VPN、VLAN25为媒体流VLAN(窄带)、VLAN28为窄带网管。
根据《中国电信集团网络发展指导意见(2006)》:“5000线以上或重要客户的AG,可采用双上联保护方案;其它AG宜采用单挂方式,不进行链路保护。
中国移动软交换统一站点CE 局数据规范(华三)(草案)版本号:0.9.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发布╳╳╳╳-╳╳-╳╳实施文档说明:本规范为中国移动软交换统一站点CE局数据指导性规范。
编号说明:(本文档编号依照以下原则进行:x.y.z x: 大版本更新,文档结构变化y: 具体方案的更改,部分内容的修正z: 文字修改,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的稿子偶数为对上修改稿的定稿)文档修改历史目录1.软交换站点拓扑图 (4)2.软硬件版本说明 (4)3.局数据规范 (5)3.1 协议及参数要求 (5)3.2 关键字说明 (5)3.3 CE-AR、CE-CE局数据规范 (5)3.3.1 CE-AR (5)3.3.2 CE-CE (9)3.4 路由与VPN (10)3.4.1 VPN配置 (10)3.4.2 OSPF协议 (11)3.4.3 路由策略 (12)3.5 CE-SS/MGW (13)3.5.1 CE-华为SS/MGW配置模板 (13)3.5.2 CE-爱立信SS/MGW配置模板 (17)3.5.3 CE-诺西SS/MGW配置模板 (20)3.5.4 CE-中兴SS/MGW配置模板 (23)3.5.5 CE-阿朗SS/MGW配置模板 (27)3.5.6 CE-摩托SS/MGW配置模板 (31)3.6 网管与安全配置 (35)3.6.1 管理及未使用端口 (35)3.6.2 SYSLOG配置 (35)3.6.3 SNMP配置 (36)3.6.4 安全设置 (36)3.6.5 CE连接网管DCN接口 (37)3.6.6 配置本地帐号 (38)3.6.7 配置远程访问 (38)1. 软交换站点拓扑图软交换设备(SS 、MGW )通过站点CE 路由器接入IP 承载网,拓扑如下图所示。
AR1AR2CE1CE2IP 承载网MSC Server MGW媒体链路信令链路注1:CE 之间互连2-4个接口应该分布在2个不同的板卡上;注2:当AR-CE 使用2.5G POS 传送媒体流时,建议CE 之间使用2-4*GE 捆绑(需要根据连接的软交换厂家特点、容量来确定,CE 之间链路带宽设计需要考虑AR-CE 单链路35%带宽+站点内部经过CE 之间疏通的流量)2. 软硬件版本说明本规范适用如下软硬件版本:3.局数据规范3.1协议及参数要求IP承载网AR(PE)与CE之间互连参数规范如下表,包括AR-CE互连路由协议参数、CE-CE互连路由协议参数、路由策略、VPN配置等,详细内容请参见附件1《承载网PE-端局CE间参数规范》。
IP承载网承载软交换接入方式
本文介绍了IP承载网、软交换网络的定义、总体结构,及IP承载网承载软交换接入方式。
标签:IP承载网;软交换
1 概述
IP技术是IP软交换承载网的核心。
IP软交换承载网是为视频、语音、数据等多种业务提供承载的软交换网络。
它既保证了电信业务网IP化演进时未来几年对IP承载的刚需,也保证了长期的IMS网络、软交换网络和无线3G网络等的演进,同时保证了基于IP的公众数据业务(通信级)的有效开展。
运营商发展基于IP的软交换承载网将是大势所趋。
2 IP承载网简介
2.1 IP承载网定义
IP承载网是各运营商以IP技术构建的专网,用于承载视讯、软交换、VPN 重点客户等对传输质量要求较高的业务。
它采用具有高可靠性的双归属、双星、双平面设计,细致设计了各类情况下的流量切换模型。
IP承载网采用先进技术(如FRR、BFD、MPLS TE等),可以快速检查诊断出网络断点,有效缩短故障链路、故障设备等的倒备时间。
网络设计方面要求IP承载网轻载其承载的业务,并在二层、三层部署QOS质量保证,为其所承载的业务提供全面质量保证。
由于以上措施的有效部署,奠定了IP承载网由于其它承载网络的基础,它不但具备IP网络的承载业务灵活的优点,而且具有高扩展性、低成本的特点,同时兼具传输系统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优势。
2.2 IP承载网结构
IP承载网一般采用分层的结构模式,以便于网络组织和管理。
P路由器组成骨干层,在省际和省内完成流量的转发工作。
骨干层再分为汇接层和核心层。
P即Provider Router,指该层的核心路由器,主要完成路由功能及快速转发。
核心路由器CR组成核心层,根据核心节点的业务量情况、节点自身的传输条件以及节点的地理位置进行设置,每个核心节点配置2台CR。
汇接层由省汇接路由器PR组成,每个省均设置PR。
CR也可以同时作为本省的省汇接路由器使用。
PE路由器组成接入层,即接入路由器AR。
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业务的接入以及VPN业务的组织和管理。
PE即Provider Edge Router,是边缘路由器,它与CE相连,主要功能是完成VPN业务的接入,其中CE是直接与服务提供商相连的用户设备。
2.3 某运营商软交换平台
软交换技术是NGN网络的核心技术,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 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
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
目前随着技术发展,某运营商交换业务平台从PSTN端局开始逐步向NGN 演进,逐步提升到汇接局,用户数据逐步迁移,承载逐步IP化。
IP承载网作为NGN业务的承载网,解决语音业务由公用互联网承载带来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在承载NGN业务的同时,后期可以考虑承载其他业务。
2.4 某运营商软交换平台包括四部分
①NGN软交换:包括softx3000、UMG8900。
②NGN与PSTN交换机互联部分:NGN平台的UMG与长途网长途局和若干本地网PSTN交换机通过2M中继相连,完成固话与NGN用户的语音业务。
③NGN与IP承载网互联:NGN核心设备和地市汇聚设备通过IP承载网承载。
④NGN平台与SHLR(用户归属位置存储器)相连,采用宽带方式与软交换互开M3UA宽带链路。
3 某运营商IP承载网介绍
3.1 某运营商IP承载网组网
某运营商IP承载核心节点设置了2台核心路由器,及2台核心交换机,地市10个汇聚节点各设置了1台汇聚路由器,及1台汇聚交换机,地市汇聚节点至节点为2条155M通道,地市汇聚节点三层交换机与汇聚路由器以GE通道互联。
3.2 某运营商IP承载网设备配置
IP承载核心节点的核心路由器为2台华为NE40E-X8路由器,核心交换机为2台华为S9303路由交换机;地市汇聚节点的汇聚路由器各为1台华为NE40E-X3,汇聚交换机各为1台华为S9303路由交换机。
3.3 IP承载网地址规划使用原则
①IP承载网全部采用私网地址(包括设备互联和业务地址);②一次全部规划、预留到位,避免二次更换;③条块化地址分配,按照业务种类和地区进行划分,不同业务、不同地市分开;④地址分配尽量不与既有业务地址冲突;⑤原来宣告使用的公网IP地址割接进IP承载网,地址全部更换为私网地址;⑥IP承载网以VPN进行业务划分和隔离,现阶段业务种类定义为VPN1、VPN2、VPN3,VPN1为NGN语音及信令、VPN2为NGN语音设备网管、VPN3为NGN设备网管;地区定义为14个地市,后期根据IP承载网情况增加、调整业务种类和地区。
3.4 路由协议规划
路由协议是以自治系统(AS,一个具有共同的管理者,并且共享同一种路由选择策略的网络的集合)为基础的,分为域间路由协议和域内路由协议两大类。
根据IP路由选择、建立和维护应依据自治域的划分来考虑,必须综合考虑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的因素:管理上应层次分明、清晰,局部的变动不影响上层和全局;技术上应尽量简单、灵活,以提高路由器的处理效率。
自治域内部路由,选用的是OSPF动态路由协议。
3.5 IP承载网各地市与核心节点接入原则
OLT和S9303之间有直连光纤的,OLT语音接口通过光纤直接接到9303上;没有直连光纤的,从BAS上引出GE通道至S9303上,实现GPON网络语音业务的接入。
用户接入主要有三种接入协议:MGCP协议、H.248协议和SIP协议。
MGCP协议主要针对普通IAD接入设备,H.248协议主要针对GPON接入设备,SIP协议针对多媒体接入设备。
目前现网采用MGCP协议的商用装机很少,大部分用户采用H.248、SIP开通。
4 结束语
先进的网络架构设计理念和完善的关键技术保证是各电信运营商软交换IP 承载网的核心,软交换IP承载网不但能够满足多种业务承载需求,同时能够达到承载业务对于安全性、可靠性以及QOS的要求,它是一个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无限演进的IP网络,充分满足了各电信运营商降低投资成本的需求,可以快速和灵活的响应智能业务、新业务的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桂海源.IP电话技术与软交换[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2]张云勇.电信级多业务IP承载网需求及关键技术[J].移动通信,2007.
彭洪菊,女,1978年6月出生,工作单位:铁通新疆公司网络支撑中心,通信工程师,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先后从事本地网设备维护、网络优化管理、工程设备安装管理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