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侧移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136.82 KB
- 文档页数:4
一、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侧移验算1.横向框架梁的线刚度在框架结构中,现浇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线刚度,减小框架侧移。
为考虑这一有利作用, ,在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取 I b1.5I 0 〔 I 0 为梁的截面惯性矩〕;对中框架梁取 I b2.0I 0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边框架梁中框架梁梁截面尺寸矩形截面惯性矩 混 凝E c〔 b/mm ×跨度 l/m土 强i b EI b / li b EI b / l /I 0 / ×103 m4I b1.5I 0I b 2.0I 0h/mm 〕度 等/ KN m2/×104KN m×104KN m级3 4/×103 4/×10mmAB 跨 300×600C3030×106横梁BC 跨 300×600C3030×106横梁AC 跨 300×600C30 30×106横梁CD 跨 300×450C3030×106横梁DE 跨 300×600C3030×106横梁2.柱的侧移刚度〔 D 值法〕柱线刚度计算结果如下表:混凝土强 截面尺寸2截面惯性矩线刚度 i c EI c / h柱号度等级〔a/mm × b/mm 〕柱高 h/mEc/KN mIc / ×103 m 4/ ×104 KN mZ 1C30 700×70030×106Z 2C30 ×6550 55030×10:楼层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 D 值〕计算如下表所示:Ki b K(一般层 )(一般层 )2i c K12柱类型Dic h 2根数i b/ 104KN / mK K(底层 )2(底层 )i c K一层其他层边框架边柱边框架中柱中框架边柱中框架中柱D边框架边柱边框架中柱中框架边柱中框架中柱DA 轴2E 轴2C 轴2D 轴2A 轴2B 轴4E 轴6B 轴2C 轴6D 轴6653520KN/mA 轴2E 轴2C 轴2D 轴2A 轴2B 轴4E 轴6B 轴2C 轴6D 轴6794540KN/m3.横向框架自振周期结构自振周期按顶点位移法计算,将各楼层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 i作为水平荷载作用在各楼层标高处,按弹性方法求得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并考虑填充墙对框架的影响取折减系数r,计算结果如下表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G/KN nG i/KND i / KN m 1i / mm i / mm楼层V Gii 16999099907945405114582144879454041145832906794540311458443647945402114585582279454011241563237653520T1T T4.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本结构重量和刚度沿高度方向分布比拟均匀,高度不超过40m,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故水平地震作用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侧移计算
1风荷载作用下结构位移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位移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第j层的总剪力
第j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第j层的层间侧移
第一层的层侧移求出以后,就可以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得顶点侧移值,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值之和,顶点侧移值是所有各层侧移值之和。
风荷载作用下侧移计算表如下(取中间跨):
层次
4 3.64 3.64 27942.570 0.00013 1/28409
3 4.4
4 8.08 36311.033 0.00022 1/14830
2 4.18 12.26 36344.03
3 0.0003
4 1/10000
1 5.23 17.49 34415.344 0.00051 1/10000
由表可得:
层间最大位移值,满足要求。
柱顶位移
,满足要求。
4.2地震荷载作用下位移验算
地震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位移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第j层的总剪力
第j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第j层的层间侧移
层次
4 127.92 127.92 27942.570 0.004
5 1/806
3 106.27 234.19 36311.033 0.0065 1/513
2 74.27 308.46 36344.03
3 0.0085 1/389
1 50.50 358.96 34415.344 0.0104 1/473
由表可知:
(1)、各层层间位移角均小于1/250,满足要求。
(2)、顶点位移
,满足要求。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计算*王灏摘要:本文提出一种采用连续化方法对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位移的简化计算方法。
此方法对于沿高度方向结构分布均匀的该类建筑物可以得出非常准确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连续化方法框架剪力墙结构弯曲型剪切型剪弯型弯曲刚度剪切刚度水平荷载中图分类号:TU323.501文献标识码:A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普遍采用的高层建筑结构型式。
其中框架和剪力墙是两种侧向变形性能差异很大的组成部分。
在侧向荷载的作用下,通常认为框架的变形主要呈现为剪切型,而剪力墙则主要呈现为弯曲型;而在建筑物中当这两种构件在平面内刚度很大的楼板的约束下共同变形时,整个建筑物则呈现一种较为复杂的变形形态。
本文作者采用一种连续化的数学方法得出一种计算方法,可以通过简单公式的计算得出平面对称的、沿高度方向结构布置均匀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其结果可以进行理论分析或直接运用于工程设计。
1 计算假定及微分方程的建立假定建筑物由两种类型的竖向构件组成;一种为描述剪力墙的理想“弯曲型”构件,其侧向受力-变形特性可由EI·d4y/dx4=ω(x)来确定,式中EI为构件的抗弯刚度,y为水平位移,x为高度坐标,ω(x)为沿高度方向作用于构件的水平分布荷载;而对于框架部分,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其在主要呈现剪切变形的同时,由于柱的轴向变形,还呈现出弯曲变形的特性,并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该特性愈来愈明显。
为使计算结果不出现较大误差,必须考虑其影响,我们且称该框架部分为“剪弯型”构件。
假定在侧向力的作用下其水平位移由两部分组成:一种为剪切型位移Y S1,它取决于其剪切刚度GA;另一种为整体弯曲位移Y S2,取决于其整体抗弯刚度EIf。
总位移YS=Y S1+Y S2。
如图1a和图1b所示,表达上述这两种构件受力-变形特性的微分方程为:对于弯曲型构件:EId4y B/dx4=ωB(x)(1)对于剪弯型构件:-GA·d2Y S1/dx2=ωS(x)(2)EIf d4yY S2/dx4=ωS(x)(3)且满足yS =yS1+yS2(4)图1 两类构件的受力变形特性以上各式中yB(x)表示弯曲型构件的位移,ωB(x)和ωS(x)分别为作用于弯曲型和剪切型构件上的水平分布荷载,EI B和EI f分别为弯曲型和剪弯型构件的抗弯刚度,GA为剪弯型构件的剪切刚度。
高层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计算
近年来,由于地震波的出现以及结构的加强,许多建筑物的高度都有了显著的增长。
同时,由于水平荷载的作用,高层结构的侧移也有可能发生。
鉴于此,针对侧移计算,一定要认真分析不同结构规格,强调结构的稳定性以求达到极致的筑建效果。
首先,要掌握高层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计算,就要研究相关的规范以及技术要求。
国家建设部等部门制定出的《钢结构及其他金属结构设计规范》,《轴向荷载作用下钢结构的侧移构件计算》,
以及《建筑工程防震规范》,都收录了关于侧移计算的技术要求,可
以为我们提供参考。
此外,应根据结构形式,采用适当的计算模型,来计算结构在侧移方面的性能,以找出其侧移性能良好的结构规格。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该根据高层结构的结构特性,进行力学计算和热特性计算,以找出在侧移方面的良好的性能参数。
还应结合结构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以及考虑高层结构的实际状况,对比计算结果,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最后,正确的计算软件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精度和准确性,还可以为后续的试验和检测提供依据。
总之,针对高层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计算,必须仔细研究有关的规范,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采取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时以正确的计算软件,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设计的安全性,才能确保结构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极致的筑建效果。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侧移计算
5.1 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1)侧移刚度(表5.1~表5.2所示)
(2)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侧移计算(表5.3~表5.4所示)。
2~5层柱的D 值得计算
采用8.8级摩擦型高强度螺栓M24,摩擦系数μ=0.4,一个螺栓的预拉力P=175kN 。
单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为: N v =0.9n f μp=0.9×1.0×0.4×175kN=63kN n ≥V/N v
表5.1 2-5层柱的D 值
m 21606.5K N/m /K N 7.1026724.5669D =+⨯=
∑)(
表5.2 横向底层柱D 值
构件名称 = =)()(2i /5.0i ++ D=
(kN/m)
A 轴柱 0.236 0.329 17700.54
B 轴柱
0.472
0.393
21144.54
/m 56545.62kN m /kN 54.21144254.17700D =+⨯=∑)(
构件名称 = =/(2+) D=
(kN/m) A 轴柱 0.236 0.105 5669.4 B 轴柱 0.472
0.191
10267.7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的层间侧移可按下式计算 Δu j =j v /∑ij D 式中
j v ——第j 层的总剪力;
∑ij D
——
第j 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Δj u ——第j 层的层间侧移
表5.3 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第一层的层间侧移值求出以后,就可就可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是该层以上各层层间的侧移之和,顶点侧移是所有各层层间侧移之和,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计算见表5.4:
表5.4 风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计算
侧移验算
层间侧移的最大值1/1739≤1/400满足要求
柱顶侧移的最大值1/10000≤1/500满足要求
5.2 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各层地震标准值计算结果与地震作用下各层剪力及侧移计算结果见下表5.5:
表5.5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层间位移验算:
首层Δe u/h=0.00183/5.4=0.00034≤1/250满足要求
二层Δe u/h=0.00 183/4=0.00046 ≤1/250满足要求
顶点位移验算:u/h=0.01643/21.4=0.00077≤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