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7
引入新课讲授新课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播放光盘:让学生跟着摄像头参观、旅行,然后让学生说出广东和哈尔滨同在冬季,但在气温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谁还准备了其他资料来说明南北气温不同的情况。
同学们找的资料都很好,都能说明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差别很大。
(板书)第二节气候多样季分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前面列举了许多资料,单从这些资料上能找出规律、特征吗?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地理的法宝——地图了。
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是我们地理课的一大特色。
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差异用什么图呢?大屏幕显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①读清图例和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
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
③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④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气温的温差较大)⑤找出最北,最南的气温极端数值(16℃和-32℃、大约相差50℃)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1月等温线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活动1、让学生运用气温分布图说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屏幕展示:“冬季风示意图”,让学生1、说明冬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2、指出0℃等温线的位置3、用笔描出0℃等温线,并能说明其地理意义。
(0℃等温线是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
)利用录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心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是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
利用动画显示,使学生理解冬季风对我国气温分布的影响。
南北气温的差异上课教案第一篇:南北气温的差异上课教案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1月、7月气温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利用已有资料和知识简单分析地理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对“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年的“十一”期间,我们在火车站会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从北面来的火车,人们的衣服都比较厚,而从南边来的人们,身上的衣服却穿的很薄,大家分析分析,原因是什么呢?二、学习环节:(板书)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板书)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1:我国气温的特点:【指导读图】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气温,同学通过图例读几个城市广州,南京,北京,哈尔滨几个城市的温度。
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2)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并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它说明了什么?漠河的平均气温大约是-28℃以下,海口的气温大约是16℃以上。
我国南北之间的温差约为44℃以上。
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3)、为什么差异这么大呢?纬度位置。
(4)、在图上找出0℃等温线的大致穿过哪些地形区和河流? 秦岭——淮河冬季此线南北地区的温度变化?河流湖泊有什么不同现象? 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3)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
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南北气温差异的基本情况;2.探究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并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观察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南北气温差异的基本情况,探究南北气差异的原因,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全球气候的形成,探究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地点:室内/户外五、教学方法:谈话式探究、观察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六、教学准备1.准备PPT,用于介绍南北气温差异和气候形成;2.准备实验器材,如温度计、水晶棒等;3.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展示南北气温差异的情况。
七、教学步骤一、介绍南北气温差异(30分钟)1.导入:让学生思考一下平日里南方和北方的天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2.呈现:通过PPT介绍南北气温差异的情况,列出自己的猜想。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差异是如何形成的?3.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南北气温差异可能有哪些原因。
二、探究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50分钟)1.实践:让学生跟老师一起进行简单的实验,用水晶棒和温度计演示同地方温度的差异,并观察、记录数据和差异;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探究不同的原因,如纬度、地形、气压、海洋等对气候的影响。
并按照自己的观察和记录,进行讨论分析;3.提问:将学生分组进行答辩,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研究的原因,并展开探讨,并找出差异的本质原因。
三、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30分钟)1.观察:展示一张卫星云图,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云图来预判天气,培养他们的环境观察力和环保意识;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在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观察,并预测明天的天气情况;3.答辩:每组代表介绍自己预测的结果,并给出预测的理由,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八、课后作业1.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找一份天气预报,看看自己有没有预测正确;2.思考:提供一些有关天气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气温差异和气候变化。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教案南北气温的差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和特点;2.掌握南北气温差异的影响和应对措施;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和特点;2.南北气温差异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三、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南北气温差异的实例材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南北地球仪图片,引出南北气温差异的现象。
2.提问:你们观察到的南北气温差异有哪些呢?步骤二:呈现知识(15分钟)1.出示南北气温差异的数据图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南北气温的差异。
2.分析原因: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海洋洋流和气流等的影响。
3.解释特点:北半球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南半球冬季温暖、夏季寒冷。
步骤三:案例分析(25分钟)1.分组或个人,学生自主南北气温差异的案例,例如: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气温差异、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气温差异等。
2.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包括原因和特点,并展示给全班。
3.讨论南北气温差异的影响:生活、农业、交通等方面。
要求学生思考南北气温差异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步骤四:知识拓展(15分钟)1.探究北半球的温带和南半球的温带;2.分析南北气温差异的应对措施,例如:北方冬季取暖措施、南方夏季降温措施等。
3.引导学生思考:南北气温差异带来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对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特点、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总结归纳;2.提问:南北气温差异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呢?步骤六:巩固练习(10分钟)1.观察世界地图,找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温带,并标出冷温带和暖温带;2.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对南北气温差异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特点、影响和应对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南北气温差异带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与说明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在内容编排上都是围绕气候特征这一主线展开的。
要了解气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要素--气温的分布及特点,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及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2.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3.过程与方法(1)学会并熟练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范围,并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由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所孕育的不同文化的欣赏的情感。
(2)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5.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难点(1)有关“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7.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
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但是,学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家有儿女》吧,剧中有个情境: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方千里冰封的景象:夏东海准备带上夏雨、夏雪到海南三亚旅游,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听说这两个地方的气温相差很大,于是想请同学们一起帮忙出谋划策: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生:刘星要带上羽绒服,夏雪和夏雨他们带些薄的衣服,海南的冬天会出太阳。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一节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区域主要的人文特征。
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特点的学习,了解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南北差异。
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4.学会利用身边的地理环境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活动建议:1.小组合作: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组。
2.小组讨论:北方、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及原因。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各区域的地理特征。
3.练习巩固。
4.小结。
启示:育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选择整合教材;展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这对将来参加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教材分析:教材用了两幅素描图,以农村生活为依据,对比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完成活动1。
教材主要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的熟制、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房屋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
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来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来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
教材设计了开放的问题:你还能说出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继续深入、细致的思考,强调思考过程,答案应该是开放的。
第三,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教材在活动课文中体现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先是通过分析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将自然与人文特色重新组合;又用了两个小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一个例子来自于我国古代文献《周礼·考工记》,说明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差异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另一例子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说明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使学生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3.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技能,以及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1.我国一月平均气温挂图2.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挂图3.我国温度带分布挂图4.用小黑板或投影片绘制以下表格(1)我国各温度带≥10℃的积温表(2)我国温度带分布地区的填充表(3)我国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品种表【教学课时】本节教学可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课。
具体步骤如下:[提问]我们在初一学过“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复习]教师提示,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承转]那么,我国气温分布有哪些特点,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学们知道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这节课也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
教师讲述:第四章的标题为“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天气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我国的气候。
首先,让我们看看我国气温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
〕[板书]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一、气温的分布[展示图片]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和广州“迎春花市〞的照片〔也可让学生看课本封页彩照16和17〕。
[提问]这两张照片都是春节前后拍摄的。
从照片上看,冬季我国南北两地的气温有什么差异?[讲述]哈尔滨的冰灯中外闻名。
当地人利用冬季封冻的松花江天然冰块,精心雕刻成各种奇异壮观的冰雕艺术品,在各色灯光的映照下,色彩缤纷。
冰灯游园会一般从元旦开始,一直延续到春节以后。
每年都吸引很多游人冒着严寒前来欣赏。
气候---南北的气温差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 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断等值线的能力2.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分布与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自学探究、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通过住在海口的小明分别在寒假和暑假去住在哈尔滨的外婆家的两个不同时间沿途发生的变化,思考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学生思考,畅所欲言)二、活动探究,总结规律:活动探究一: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P31)。
(着重图例与气温数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同时思考问题。
1.根据图例,读等温线数值,分析气温递变规律2.黑龙江省漠河和海南省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各约为多少摄氏度?南北相差多少摄氏度?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气温的差异?(漠河:-28℃、海口:16℃,温差近44℃)(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板书)3.找出0℃等温线,并在图中用彩笔绘画出来,观察0℃等温线大体经过哪些地方?此线南北的河流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
)4.1月0℃等温线以北、以南的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以北<0℃,以南>0℃)(小结:1月0℃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此线南北的植被、农业生产状况及河流水文特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1月0℃等温线以北的河流会有什么现象?结冰)5.找出1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图中标注出来)三、知识迁移、自学探究、分组合作学习:(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那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样特点呢?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P32),通过知识迁移,类比出7月气温分布特点。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设计人教新
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2.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你喜欢旅游吗?国庆节去哪里旅游了?你穿的衣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请你当参谋】
大连的小红同学也很喜欢旅游,今年,她打算到哈尔滨的奶奶家过春节,你能告诉她需要准备哪些服装吗?姑姑说,可能还要带她去广州玩,她还要另外做哪些准备?
【承转】同是春节,为什么到哈尔滨和广州穿的衣服差别这么大呢?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课件展示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曲线图)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难怪两地在衣着上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平均气温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指导读图】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在图上用笔描绘出来0℃等温线,说出0℃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2.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漠河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海口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约是多少度?
【概括总结】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从此线往北温度越来越低,漠河的平均气温大约是-28℃以下。
从此线往南气温越来越高,海口的气温大约是16℃以上。
我国南北之间的温差约为44℃以上。
【板书】南北气温的差异
一、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大呢?
【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演示
【归纳】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大。
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
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了。
另外,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结论】因此,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影响。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
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读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①漠河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口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大约多少摄氏度?
③找出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漠河的7月平均气温为16℃以下,海口的7月平均气温为28℃以上。
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 7月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大约在8℃以下。
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以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原因。
【承转】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请同学们看书上“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主要的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海南岛、长江中下游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板书】三、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启发提问】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分小组讨论回答】(课件提示)
(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的果树有什么不同?
(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有什么不同?
(3)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有什么差异?
(4)你还能说出哪些不同?
【练习与小结】(课件)
板书设计
南北气温的差异
一、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三、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39093 98B5 颵e21402 539A 厚20424 4FC8 俈31225 79F9 秹 26760 6888 梈26844 68DC 棜
j32118 7D76 絶38815 979F 鞟21040 5230 到33819 841B 萛37476 9264 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