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酸化技术服务中心及特色技术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11
压裂酸化介绍范文压裂酸化是一种常用于深层油气井的增产技术。
本文将从压裂酸化的定义、原理、工艺步骤、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压裂酸化是通过注入一定比例的酸液进入油气井内,使岩石中存在的含石英砂等物质溶解,从而扩大油气井的有效产能的一种技术方法。
二、原理压裂酸化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酸液的溶解作用和压裂作用。
1.酸液的溶解作用油气井地层中的石英砂、方解石等物质可以被酸液溶解,使岩石裂缝更加明显,从而扩大油气的渗流通道,提高井产能。
2.压裂作用通过注入高压液体或气体,在井筒内形成压力,使地层产生裂缝,进而通过岩石裂缝的连接,以提高油气井的产能。
三、工艺步骤压裂酸化工艺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加酸阶段、压裂阶段和清洗阶段。
1.准备阶段包括井筒清洗、封堵固井和原油采集等步骤,确保井筒没有杂质和固化物,以及采集样品进行分析。
2.加酸阶段将酸液以一定浓度和流速注入井筒,与地层中的石英砂等物质发生反应,溶解岩石裂缝,扩大产能。
3.压裂阶段通过注入高压液体或气体,使地层形成裂缝,提高油气的渗流通道和产能。
4.清洗阶段通过注入清洗液进入井筒,清洗井筒和油管,清除沉积物和杂质。
四、应用领域压裂酸化主要适用于深层、低渗透、高阻力和低产油气井,可以显著提高油气的产量,改善井底流动条件。
五、优缺点1.优点:(1)可以有效扩大产能,提高油气的采收率;(2)适用于深层、低渗透的油气井,改善井底流动条件;(3)操作简单,工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
2.缺点:(1)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酸液可能对地下水和周边环境产生影响;(2)对设备和井筒可能造成损坏,增加生产成本;(3)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控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不稳定的地质条件。
六、结论压裂酸化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技术,通过注入酸液溶解岩石裂缝和施加压力形成裂缝,可以显著提高油气井的产能和采收率。
然而,其应用依然面临环境污染风险和设备损坏的问题,需要加强技术控制和环境保护措施。
“中心”获得了50项科研成果,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2004年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油气田开发先进技术”金牌,2005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压裂技术二、复杂岩性储层酸压技术研究对象:复杂岩性储层——碎屑岩、碳酸盐岩、粘土矿物各占1/3;以砂砾岩为主,交互白云质细砂岩、白云质泥岩。
累产113000吨,有效期2060天,目前41m 3/d。
累产123000吨,有效期910天,目前167.9m 3/d。
0.010.1110100100010000010203040506070闭合压力(MPa)导流能力(μm 2.c m )复杂岩性:碎‘屑岩、碳酸盐岩、粘土矿物各占1/3主应力差值为3MPa●研究对象:针对低渗透油气藏前次压裂失效的井层,以增产稳产、提高开发效果为目的。
●技术内容:该技术主要包括重复压裂井油藏与工程研究(复压前储层物性评价、剩余可采储量及地层能量评估、原有水力裂缝及其工艺技术评估等)、重复压裂前地应力场及重复压裂时机研究,转向重复压裂优化设计及其实施工艺技术,选井选层研究,中高含水期油藏重复压裂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重复压裂材料与施工参数的研究、高砂比压裂施工工艺技术,重复压裂诊断与压后效果评价等技三、低渗油藏重复压裂技术重复压裂选井四、特低渗油藏经济有效动用开发压裂技术经济评价数据库管理系统实施产能分析模型应用决策分析SQL 服务器Web IIS●适应储层:储层渗透率在0.5×10-3μm 2以下的特低渗透油藏。
长期导流及支撑剂评价实验系统●技术内容:特低渗透油藏技术经济评价方法、长期稳产对导流能力的要求及长期导流能力实验技术、水力裂缝与井网的优化匹配研究、有效开发压裂技术经济下限研究、注水时机研究、蒙特-卡洛随机风险评价模拟技术、施工参数的优选与优化设计、现场质量控制与效果分析等。
●应用效果:吉林前48区块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较相邻区块单井产量提高60%以上。
分析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酸化压裂技术是指在经过了一定的压裂处理后,向岩石中注入酸性液体以达到改善储层渗透性的目的。
酸化压裂技术主要应用于低渗透性油气田的增产和采收率提高。
下面从酸化压裂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酸化压裂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酸对石灰质岩石的化学腐蚀作用和对沉积物岩石颗粒的机械冲击作用,改善岩石的渗透性。
在进行压裂作业时,首先用高压水将石灰质岩石或沉积物岩石进行压裂处理,使岩石内部的裂缝扩大,相应增加了储层的渗透性。
然后在压裂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酸性液体,将酸液泵入岩石裂缝中。
酸液通过与石灰质岩石或沉积物岩石的反应,使其石粒颗粒间被溶解、冲击和蚀刻,改善储层渗透性。
酸液还能溶解裂缝口及侵蚀裂穴壁,增大裂缝面积,进一步提高储层渗透性。
酸化压裂技术的技术特点是可以快速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酸化压裂可以使岩石裂缝体积增大,泥杂物被清除,密封剂得到去除,从而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
同时,酸化压裂还能针对不同种类的岩石,选择不同的酸液进行注入,进一步提高技术的效果。
此外,酸化压裂还能减轻沉积物的反射系数和折射系数,提高地震资料的解释质量。
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酸化压裂可以在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显著提高油气田生产量,提高储量的采收率,增加油气储量的储备量。
酸化压裂可以改善油气田的开发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酸化压裂还能破坏储层中的沉积物和矿物质,降低了水垢的产生和储层的阻塞,提高了油气田生产的稳定性。
总之,酸化压裂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油气田开发效果的技术手段。
在未来的油气田开发中,酸化压裂技术将会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探讨一、酸化压裂技术概述酸化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酸液来改变岩石的酸性质和物理性质,从而增加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注入酸液,酸液能够溶解储层中的碳酸盐、铁锰结壳等有机质,从而扩大孔隙度;其次是进行射孔操作,将孔隙度增大后的储层进行射孔,以便增加原油的渗透率;最后是进行压裂操作,通过压裂技术将原油从储层中压出,从而提高原油的产量。
酸化压裂技术主要适用于低渗透储层和高渗透储层,通过改变储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二、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1. 提高采收率酸化压裂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由于酸液的溶解作用能够使储层中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得到改善,从而原油在储层中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
并且通过压裂操作,原油能够被迅速地从储层中压出,从而提高了原油的产量。
酸化压裂技术在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2. 改善注采平衡在油气田的开发中,注采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使用传统的注采技术时,储层中的原油往往难以被完全采收出来,从而导致了注采平衡的不平衡。
而酸化压裂技术能够通过增加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的方法,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从而改善了注采平衡的状况。
在实际应用中,酸化压裂技术在提高注采平衡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3. 技术适用性强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适用性非常强。
无论是低渗透储层还是高渗透储层,都能够通过酸化压裂技术得到改善。
并且酸化压裂技术还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渗透率条件,因此在油气田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酸化压裂技术的发展趋势1. 绿色环保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油气田开发中,传统的采油技术往往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而酸化压裂技术具有较高的环保性,其过程中使用的酸液、压裂液等物质能够被有效地回收利用,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未来发展的酸化压裂技术将会更加注重环保性。
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探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已成为油田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压裂酸化技术是一种提高油井产能的重要手段,而防砂堵水技术则是为了保护油井的安全和长期生产。
本文将从这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压裂酸化技术1. 基本原理压裂酸化是利用高压液体将固体颗粒或化学助剂注入油层,从而改变油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提高油井产能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压裂液将裂缝引起裂缝扩展,增加孔隙连接,提高流体的可排流性,从而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
2. 工艺流程压裂酸化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井筒准备、液压泵送、裂缝固化、产层测试等环节。
首先进行井筒准备,清理井底,清除井眼、封固外围,装置压裂设备,选用适当的压裂液体,将压裂液体通过高压液压泵送入油层裂缝中,使裂缝扩大,然后进行裂缝固化,最后进行产层测试,评估压裂酸化效果。
3. 应用效果压裂酸化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大幅提高油井产能,促进油田的高效开发。
该技术对油层的破坏小,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油田。
三、防砂堵水技术1. 基本原理防砂堵水技术是为了防止油井产生砂粒或水的堵塞,确保油井的正常生产。
该技术主要包括防砂和堵水两方面,防砂是通过筛管、球囊、管式支撑等方式,防止油井产生砂粒,而堵水则是通过注入堵水剂,堵塞产水层,阻止水的进入。
2. 工艺流程防砂堵水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油井封固、防砂措施、堵水措施、产层测试等环节。
首先进行油井封固,确定筛管、球囊、管式支撑等防砂措施,然后注入堵水剂,堵塞产水层,最后进行产层测试,评估防砂堵水效果。
3. 应用效果防砂堵水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油井产生砂粒和水的堵塞,保护油井的安全和长期生产。
该技术对油层的影响较小,能够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实现较好的效果,为油田的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
“中心”获得了50项科研成果,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2004年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油气田开发先进技术”金牌,2005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科技创新
团队”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压裂技术
二、复杂岩性储层酸压技术
研究对象:复杂岩性储层——碎屑岩、碳酸盐岩、粘土矿物各占1/3;以砂砾岩为主,交互白云质细砂岩、白云质泥岩。
累产113000吨,有效期2060天,目前41m 3/d。
累产123000吨,有效期910天,目前167.9m 3/d。
0.01
0.11101001000100000
10
20
30
40
50
60
70
闭合压力(MPa)
导流能力(μm 2.c m )
复杂岩性:碎‘屑岩、碳酸盐岩、粘土矿物各占1/3
主应力差值为3MPa
●研究对象:针对低渗透油气藏前次压裂失效的井层,以增产稳产、提高开发效果为目的。
●技术内容:该技术主要包括重复压裂井油藏与工程研究(复压前储层物性评价、剩余可采储量及地层能量评估、原有水力裂缝及其工艺技术评估等)、重复压裂前地应力场及重复压裂时机研究,转向重复压裂优化设计及其实施工艺技术,选井选层研究,中高含水期油藏重复压裂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重复压裂材料与施工参数的研究、高砂比压裂施工工艺技术,重复压裂诊断与压后效果评价等技
三、低渗油藏重复压裂技术
重复压裂选井
四、特低渗油藏经济有效动用开发压裂技术
经济评价
数据库管理系统实施
产能分析模型应用
决策分析
SQL 服务器Web IIS
●适应储层:
储层渗透率在
0.5×10-3μm 2以下的特低渗透油藏。
长期导流及支撑剂评价实验系统
●技术内容:特低渗透油藏技术经济评价方法、长期稳产对导流能力的要求及长期导流能力实验技术、水力裂缝与井网的优化匹配研究、有效开发压裂技术经济下限研究、注水时机研究、蒙特-卡洛随机风险评价模拟技术、施工参数的优选与优化设计、现场质量控制与效果分析等。
●应用效果:吉林前48区块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较相邻区块单井产量提高60%以上。
五、深井超深井异常高应力储层压裂酸化改造技术●技术特点:主要针
对深井、超深井异常
高应力的储层改造。
塔里木阿克1井大型加砂压裂施工现场
●技术内容:模拟深井、
超深井地层条件下压裂
酸化有关特性参数的实
验技术;拟三维、全三
维水力裂缝模拟及优化
设计技术;两酸三矿物
酸化增注设计技术;低
摩阻、耐高温的压裂液
体系;加重酸液技术
(专利技术);加重
压裂液技术(专利技
术);支撑剂粒径组合
技术;耐高温、配伍性
好,低伤害的有机缓速
酸酸液体系;长岩心酸
化模拟实验及闭合酸化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技术;现场实时评估、
质量控制技术等。
压裂液动态滤失与伤害仪
●储层特点:针对碳酸盐岩油气藏。
●技术内容:碳酸盐岩储层模拟地层条件的力学实验技术,酸用稠化剂—胶凝酸、酸用交联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交联酸酸液配方体系(140℃),地面交联酸交联与破胶技术,碳酸盐储层加砂压裂优化设计及实施工艺技术,现场质量控制技术。
六、碳酸盐岩储层深度改造技术研究
●现场应用:对塔里木油田塔中823井采用地面交联酸进行酸压改造,施工后用6mm 油嘴放喷求产,折日产油
128m 3,折日产气33×104m 3;塔中621井于2004年10月16日进行碳酸盐岩加砂压裂施工,共加入液量358.7m 3,支撑剂30.5m 3,施工排量:4.0-4.5m 3/min ,砂浓度为50-720kg/m 3,压裂前日产油0.105m 3,压裂后2004年10月17日6mm 油嘴,油压
29.6MPa ,日产油148.75m 3,日产气64654m 3。
旋转岩盘试验仪
50%砂比
超级低伤害压裂液体系
七、含醇超级瓜胶低伤害压裂液体系
●技术内容:低伤害的超级瓜胶技术、高效助排技术、高效携砂技术等。
●应用效果:该技术在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吐哈油田、四川油田等现场应用21口重点井,压后增产效果明显,比常规压裂技术增产50%以上。
八、泡沫(N 2、CO 2)压裂和助排压裂技术
●适应储层:低压强水敏储层●技术内容:起泡、稳泡技术,酸性交联技术,变泡沫质量技术,恒定内相技术等。
●应用效果:该技术在长庆苏里格气田、吉林油田等现场应用,
压后液体返排率达到90%
以上。
大型多功能流动回路
九、砂岩基质酸化及注水井增注技术
●适应储层:钻完井或生产过程中存在污染的井层,注水过程中存在伤害而导致注水量降低、注水压力升高的井层等。
●技术内容: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试验技术、ESEM
环境扫描电镜微观分析技术;ICP和19FNMR残酸离
子分析技术;新型缓速酸体系;砂岩优化设计专家
系统;“两酸三矿物”模型建立与模拟;基质酸化实
时监测与评估等。
●应用效果:该技术在大庆、胜利、四川等现场应用,提高
了油井的产能,提高了水井注水量,降低了注入压力。
可模拟地层温度、压力、流速条件下,评价不同酸液体系
对地层的酸化效果及二次伤害程度。
岩心长可达25厘米,
分为六段测定渗透率变化。
国内外技术服务领域广阔:近5年在国内16个油田技术服务450余井次,在海外9个国家(地区)服务180余井次,并于与国内外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煤层气
发展中的压裂酸化技术服务中心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和谐发展
授奖级别
国 家 级
发表论文370余篇,其中SPE 30多篇,专(译)著12部。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30人次,参加全国学术交流活动60人次,主办国际会议2次,主办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4次。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
项,授权2项;制修订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3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