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酸化技术知识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9.09 MB
- 文档页数:57
压裂酸化介绍范文压裂酸化是一种常用于深层油气井的增产技术。
本文将从压裂酸化的定义、原理、工艺步骤、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压裂酸化是通过注入一定比例的酸液进入油气井内,使岩石中存在的含石英砂等物质溶解,从而扩大油气井的有效产能的一种技术方法。
二、原理压裂酸化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酸液的溶解作用和压裂作用。
1.酸液的溶解作用油气井地层中的石英砂、方解石等物质可以被酸液溶解,使岩石裂缝更加明显,从而扩大油气的渗流通道,提高井产能。
2.压裂作用通过注入高压液体或气体,在井筒内形成压力,使地层产生裂缝,进而通过岩石裂缝的连接,以提高油气井的产能。
三、工艺步骤压裂酸化工艺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加酸阶段、压裂阶段和清洗阶段。
1.准备阶段包括井筒清洗、封堵固井和原油采集等步骤,确保井筒没有杂质和固化物,以及采集样品进行分析。
2.加酸阶段将酸液以一定浓度和流速注入井筒,与地层中的石英砂等物质发生反应,溶解岩石裂缝,扩大产能。
3.压裂阶段通过注入高压液体或气体,使地层形成裂缝,提高油气的渗流通道和产能。
4.清洗阶段通过注入清洗液进入井筒,清洗井筒和油管,清除沉积物和杂质。
四、应用领域压裂酸化主要适用于深层、低渗透、高阻力和低产油气井,可以显著提高油气的产量,改善井底流动条件。
五、优缺点1.优点:(1)可以有效扩大产能,提高油气的采收率;(2)适用于深层、低渗透的油气井,改善井底流动条件;(3)操作简单,工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
2.缺点:(1)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酸液可能对地下水和周边环境产生影响;(2)对设备和井筒可能造成损坏,增加生产成本;(3)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控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不稳定的地质条件。
六、结论压裂酸化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技术,通过注入酸液溶解岩石裂缝和施加压力形成裂缝,可以显著提高油气井的产能和采收率。
然而,其应用依然面临环境污染风险和设备损坏的问题,需要加强技术控制和环境保护措施。
油藏及压裂酸化知识320、孔隙度: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
321、渗透率:在一定压差条件下,岩石能使流体通过的性能叫岩石的渗透性,岩石渗透性的好坏以渗透率数值表示,流体通过孔隙介质时服从达西公式。
322、绝对渗透率:岩石中只有一种流体通过时,求的得渗透率值称绝对渗透率。
通常则以气体渗透率为代表。
323、有效渗透率:岩石中有两种或三种流体,岩石对其中每一相的渗透率称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
324、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相对渗透率。
325、达西定律:描述一定流体通过多孔介质单位截面积渗流,其速度与沿渗流方向上的压力梯度成正比的定律。
326、油层物性主要是指油层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能,这两种物性决定了储层所含油气的产能。
327、饱和度:孔隙体积中某相流体所占有的百分数。
328、束缚水饱和度:油层中不参与流动的水的饱和度,称为束缚水饱和度。
329、残余油饱和度:在一定开采方式下,不能被采出而残留在油层中的油的饱和度。
330、润湿性:当固体表面存在不相容的流体时某相流体优先附着到固体表面的趋势。
也称为选择性润湿。
331、亲水性:油层岩石对所储水相的润湿亲和能力大于对所储油相的润湿亲和能力时为亲水性。
332、润湿反转:指岩石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亲水性和亲油性相互转化的现象。
333、孔隙:砂岩中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颗粒(胶结物)包围的空间称为孔隙。
334、喉道:砂岩中孔隙(孔腔)之间的连接部分称为喉道,其几何尺寸要明显小于孔隙。
喉道的大小以累积频率图表示,图上相应于50%的喉道值称喉道中值。
335、渗透率突进系数:层内最大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的比值,也称非均质系数。
336、胶结物:指成岩期在岩石颗粒之间起粘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
有钙质,硅质,铁质,泥质及可溶盐等。
337、常规岩心分析:分为部分分析和全分析。
部分分析是使用新鲜或者经过保护处理的岩样只进行孔隙度和空气渗透率的测定。
全分析是使用新鲜或者经过保护处理的岩样进行空气渗透率、孔隙度、粒度、碳酸盐含量以及油、气、水饱和度的测定。
压裂和酸化的作用压裂和酸化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常用的两种工艺,它们都是通过改变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来提高油气的产出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工艺的作用。
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施加高压液体将岩石打裂的方法,使储层中的油气能够更容易地流向井口,并提高油气的开采比例。
压裂技术常用于低渗透率的储层,因为高渗透率的储层本身不需要进行压裂。
下面是压裂技术的作用及过程:1. 增加储层渗透率:压裂技术可以通过打裂储层石块来创造一个大面积的裂缝网络,从而增加孔隙的连通性,使油气更容易流动,提高储层的渗透率。
2. 增加储层的有效面积:裂缝网络可以扩大储层的有效面积,增加与井眼接触的储层面积,从而提高储层的采收率。
3. 扩大油气的流动路径:通过压裂技术,可以将裂缝网络延伸到远离井眼的区域,形成较大的流动路径,使油气流动的距离更长,提高采收率。
4. 提高井眼周围的产能:通过压裂技术,可以在井眼周围打裂石块,增加与井眼接触的储层面积,提高周围储层的产能。
酸化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酸性溶液来腐蚀岩石并且改变储层的性质的方法。
酸化技术常用于含有碳酸盐岩或砂岩的储层,因为这些岩石容易受到酸性溶液的侵蚀。
下面是酸化技术的作用及过程:1. 去除岩石堵塞物:酸溶液可以溶解掉阻塞孔隙的颗粒物质,如沉积物、油泥等,使原本堵塞的孔隙重新打开,提高渗透率。
2. 溶解岩石构造:酸溶液可以腐蚀岩石中的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形成孔隙,增加渗透率,从而使油气更容易流动。
3. 扩大孔隙结构:酸溶液可以通过溶解岩石中的一些更脆性的矿物质,如黏土矿物、石英等,扩大孔隙结构,提高流体的渗透性。
4. 咬合岩石表面:酸性溶液中的阳离子可以与岩石表面的负离子形成化学键,从而咬合住岩石表面的颗粒,防止颗粒脱落,提高储层的稳定性。
通过压裂和酸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气田的开采效率。
这两种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储层类型和地质特征进行优化设计,并与其他增产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更高的产出效果。
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探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已成为油田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压裂酸化技术是一种提高油井产能的重要手段,而防砂堵水技术则是为了保护油井的安全和长期生产。
本文将从这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压裂酸化技术1. 基本原理压裂酸化是利用高压液体将固体颗粒或化学助剂注入油层,从而改变油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提高油井产能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压裂液将裂缝引起裂缝扩展,增加孔隙连接,提高流体的可排流性,从而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
2. 工艺流程压裂酸化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井筒准备、液压泵送、裂缝固化、产层测试等环节。
首先进行井筒准备,清理井底,清除井眼、封固外围,装置压裂设备,选用适当的压裂液体,将压裂液体通过高压液压泵送入油层裂缝中,使裂缝扩大,然后进行裂缝固化,最后进行产层测试,评估压裂酸化效果。
3. 应用效果压裂酸化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大幅提高油井产能,促进油田的高效开发。
该技术对油层的破坏小,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油田。
三、防砂堵水技术1. 基本原理防砂堵水技术是为了防止油井产生砂粒或水的堵塞,确保油井的正常生产。
该技术主要包括防砂和堵水两方面,防砂是通过筛管、球囊、管式支撑等方式,防止油井产生砂粒,而堵水则是通过注入堵水剂,堵塞产水层,阻止水的进入。
2. 工艺流程防砂堵水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油井封固、防砂措施、堵水措施、产层测试等环节。
首先进行油井封固,确定筛管、球囊、管式支撑等防砂措施,然后注入堵水剂,堵塞产水层,最后进行产层测试,评估防砂堵水效果。
3. 应用效果防砂堵水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油井产生砂粒和水的堵塞,保护油井的安全和长期生产。
该技术对油层的影响较小,能够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实现较好的效果,为油田的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