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传播内容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传播内容研究
一、大众传播的传播内容:具体的说,就是媒介 的各种产品,如新闻报道、电视剧、电影、音乐 节目等等。抽象的说,就是经过符号再现的信 息。 二、大众传播内容的特点: 1、综合性; 2、公开性; 3、开放性; 4、大众性; 5、复制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大众传播内容研究的目的 1、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媒介分析结合起来, 可以探索大众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技巧,为传 播者更好的进行传播内容的制作服务。 2、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控制分析结合起来, 可以透过最终的信息产品分析传播者的意图和观 念。 3、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受众分析、效果分 析结合起来,可以分析什么样的传播内容能够对 哪些受众产生怎样的效果和影响。 4、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还可以对其所反映的 社会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
模仿论和含义结构论分别阐述的是不同种类的媒 介影响: 区别:模仿论解释媒介内容的影响,侧重模式的刺 激和受众个人外部行为的联系;含义结构论强调 是媒介内容的符号及其含义影响受众的认知结构, 继而作用于行为——外部行为是内心理解的产物 而非直接模仿的结果。 联系:一定的模式必定蕴含一定的含义,人们对特 定的模式的认同并采纳之后,必将影响到自身的 认知结构;而一定的含义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模式 加以表现。 “媒介表现的模式和含义远比媒介就具体问题所提 供的信息更为重要”——德弗勒《大众传播学理 论》

大众传播内容从四个方面影响受众大脑中 的含义结构: (1)含义的确立:受众通过媒介内容对现实 事物的命名和描述认识某一语言符号,从 而将一定的符号和特定的含义联系起来, 并储存在大脑中。 (2)含义的延伸:媒介内容的更新,不断拓 展原有的符号意义内涵和外延,使概念的 含义逐步丰富。

(3)含义的替代:媒介内容还可以改变受众 含义结构中储存的含义信息,进行替换。 (4)含义的强化:在受传者已经一定程度掌 握符号含义的基础上,媒介内容反复的重 复和强化,使这些含义在受众的含义结构 中更加牢固。


模仿论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认同机制”, 表现为一种倾向或是角色期待,以及行为 冲动。 在大众传播学中利用内容分析可以揭示出 几乎无数种形式和可供模仿的行为方式。

3、含义结构论 含义结构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表现和 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时,赋予语词和其他 符号一定的含义和暗示出一定的观念只想, 从而想象受众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理解, 进而对受众的行为产生作用。 媒介的信息借助语词和其他符号以一定的结 构形式出现,不仅传达了现实世界的情况, 更是表达了媒介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解释, 暗示出某种含义。因此受众了解的世界是 一个由符号和各种含义组成的世界。 受众大脑中的人之结构也是一种含义结构。
2、模仿论:19世纪60年代由心理学家艾伯 特· 班杜拉作为广义的社会学习理论(解释 人们如何获得新的行为形式)的一部分提 出:对社会生活的描述是媒介传播内容的 经常性主题。各种描述与形象本身的展示 都可以成为人们模仿的榜样,榜样通过不 断的重复刺激,引起认同、模仿,最后逐 步相对稳定下来。
媒介讯息对受众产生影响通常通过三个阶 段: (1)受众个人接触媒介关于行为模式的描述; (2)接触者与榜样模式认同,并有意无意 (成功或不成功)模仿这种行为; (3)接触者的模仿尝试获得成功,并取得相 应报偿或鼓励后,接触者便会积极地重复 该模式行为来应对相同的情况。媒介模式 行为就被受众采纳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模式。

3、易读性(readability)测量:弗雷奇的易读性 测量公式 A、阅读容易度公式 阅读容易度=206.835-0.846×每100字的音节数- 1.015 ×每句平均字数 B、人情味公式 人情味分数=3.365 × 每百字中的人称词数目+0.314 ×每百句中的人称词数目 易读性测量应用的领域: 对新闻等大众传播内容进行测量; 对教科书、宣传小册子进行测量; 对合同书、公文写作进行测量等。
四、如何研究大众传播内容 (一)说什么 1、梅尔文· 德弗勒:美国大众传播内容的三个主要方面 A、低级趣味内容;B、无争议内容;C、高级趣味内容 2、西方大众传播内容的特点: A、大众传播媒介只能选取一部分信息进行传播,传播内 容只是媒介能够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高度选择而不是 全盘加以反映的抽样。因此,传播内容所反映的世界, 并不是真正的完全的世界。 B、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 而不是消息性的,他们更多是分散而不是集中和增进人 们对重要问题如社会经济政治等的注意力。 C、大众传播媒介为了吸引最大量的受众,因此在内容上 是通俗的、平易的,在形式上是简单的,很少传播意义 不明确、可能被误解的复杂的材料。




易读性测量的缺点: A、较适用于表音文字体系和书面写作,对 于更复杂的符号体系难以进行科学测量。 B、只能测量文字符号形式的复杂性,无法 测量其意义的理解难易程度,也无法测量 修辞手法的影响。 C、忽略了读者身上发生的复杂的信息处理 和认知的过程。



美国三大电视网在20世纪50~60年代选择节 目的原则: LCD(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最小公分母原则,又称雅俗共赏原则,即 节目应尽可能简单明了,满足尽可能多观 众的欣赏口味,尽量少设置障碍; LOP(Least Objectionable Programming), 最低反对原则,即节目不能引起任何争论、 任何麻烦。
1、注意力的选择性:受众注意力只能集中在所接 触的,经过选择的某一部分传播内容上。因此, 传播内容需要反复传播以避免遗漏受众。 2、认识的选择性:受众在“三项因素”作用下对 于任何刺激都会有不同的认识,赋予不同的意义。 传播媒介需要反复申说内容的含义,以求得受众 具有同样的认识。 3、记忆的选择性: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 忆-信息储存。 4、行动的选择性:受众并不因为接触同样的内容 而以相同方式行动。因此传媒应当反复传播信息 内容并对受众进行“循循善诱”,以期收到效果。


(二)怎么说 1、不同的大众媒体所制作的传播内容产品 有自己的样式和风格。这是由传播制度、 传播者的观念意图和传播理念、传播媒介 渠道、媒介组织的定位经营、目标受众的 需要所决定的。 2、大众传播内容的制作也有一些普遍规律。
五、内容-影响受众的三种理论 1、重复律:传播者要使受传者接受内容、采 取行动,需要反复传播某一特定信息,增 强“刺激”,加深印象。其中包括了注意 -认识-记忆-行动四个环节,每个环节 都是具有选择性的:都要受“认知结构的 个人差异”、“个人类型”和“社会关系” 三项因素的影响。 重复律运用在广告和政治宣传上作用尤为 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