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8.06 KB
- 文档页数:2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篇: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能了解中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二、能掌握常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能完成一定量的对应散文阅读。
四、能积累一定量的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初中散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如真实性、抒情性、描写性等。
2. 帮助学生分析散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基本特点2. 散文的主题与结构3. 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4. 散文佳作欣赏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基本特点,如真实性、抒情性、描写性等。
2. 讲解散文的主题与结构:讲解如何通过选材、构思、布局等方面来表达主题,并分析一些典型的散文结构。
3. 讲解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运用、词语选用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散文的语言特点。
4. 散文佳作欣赏与分析:选取一些经典的初中生散文佳作,让学生欣赏、分析并模仿。
5. 练习与创作:布置一些散文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主题与结构、语言与表达技巧等。
2. 示例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散文佳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
3. 练习法:布置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4. 反馈法: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的基本特点、主题与结构、语言与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散文写作的水平,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学生对散文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资源1. 散文佳作选集:用于示例和欣赏。
2. 散文写作指导书籍:为学生提供写作参考。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散文佳作和写作技巧,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2.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拓宽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3.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梳理行文思路2、理解词句的含义及作用,赏析语言二、复习重点:1、理清作品的思路2、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4、学会语言赏析三、展示交流考点一:把握文章思路1、读题目。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单看题目就可明了本文的大致思路:作者先写童年时期玩耍的百草园,再写自己离开百草园后去念书的地方——三味书屋。
两相对比,从而表现文章的主旨。
2、析结构。
常见的有两种思路:纵式和横式。
纵式就是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构思全文。
例如《中考作业高效复习》55页的《时间在头发里行走》第一题完成表格就属于这类。
横式,即所写几方面并列,共同表达一个主题,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这类文章一般每个方面都有一个中心句。
例如《中考作业高效复习》58页的《鸟巢的风味》在第9小节的“南方老家的鸟巢,……有着一种战战兢兢的谨慎,如履薄冰。
北方的鸟巢,则洋溢这关东大汗的坦荡,无遮无挡的走近人,却得以守住自我的风味。
”就属于此类。
3、抽线索。
有的以具体的事物、主要的事件为线索。
例如《中考作业高效复习》(十九)《小鸟,你飞向何方》的第一题,文章以喜爱的书《飞鸟集》为线索展开情节:失书→找书→争书→得书。
有的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例如课文《藤野先生》就是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为线索的。
考点二: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解题方法】:1、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义、句子的含义。
例如《中考作业高效复习》55页的第二题的两个“行走”的含义分别是“活着”“流逝”的意思。
2、把握词语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的指代义。
词语指代有两种形式——指示代词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
多数情况代词指代的内容都在词语的前面。
指代的内容有时是一个词,有时也可能是一句话或者是一段文字,能够使用“代入法”,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代入代词所在单位位置,看是否符合句意、段意和文意,以确定答案的准确性。
非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应从理解词义入手,来把握指代的内容。
中考散文专题复习教案中考散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在中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今天店铺就与大家分享:中考散文专题复习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中考散文专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回顾散文的基础知识2、了解散文的中考考点,学会判断散文常见题型,培养题型意识。
3、总结归纳散文题型的答题思路和要点。
【复习重点】总结归纳散文题型、答题思路及答题要点。
【复习难点】掌握方法,学会答题【复习方法】讨论法总结法练习法【复习过程】中考散文专题复习教案一、考点透视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知内容,把握情感)2、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中考散文专题复习教案二、知识回顾1、散文定义:散文(文学性、形象性)是一种文学体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
2、散文分类:(1)叙事散文:通常采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及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现手法,托物喻人。
(2)抒情散文: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或直抒胸意,抒发对人或事物的情感,多采用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
3、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即选材的多元性,散文选材非常广泛,可以多角度,多侧面选材,也可以跨时空选材,但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
4、散文阅读考点题型及其分值:A感知内容把握感情(2-4分)B 分析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作用(2分)C 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2分)D 评价理解感悟(3分)(具体:①字音,词语选用,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表层,深层) ;②呼应句,过渡句,仿写句子,句子在上下文语境中的含义(表层,深层) ,句子的修辞手法等等;③概括文段内容;④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⑤写自己的设想,谈自己的感悟;⑥品味语言;⑦文章的写法(表现手法) 。
)5、表达方式的作用: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考情2.明确中考散文阅读的主要考点及常见题型3.掌握散文阅读语言类考点的解题思路【学习重难点】1.掌握散文阅读语言类考点的解题思路【课前演练】1.赏析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2.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
(宗璞《紫藤萝瀑布》)【合作探究】问题一:你能概括一下,以下四个题目分别考查散文阅读的哪一个方面吗?题目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题目二:请说说文章最后一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题目三:文章第六段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题目四: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问题二:以上四个题目分别涉及中考散文阅读的四个考点,你能对号入座吗?A.内容的提炼与归纳B.语言的品味与赏析C.段落的分析与把握D.情感的体验与启发。
问题三:在平时的散文练习中,对于散文的的语言你是从哪些角度品味和赏析的?【中考链接】问题一:从以下几道题目中,你能总结出中考对于散文语言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吗?1.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019日照)2.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019益阳)3.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二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2019兰州)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四段画线的句子。
(2019沈阳)【总结提升】【作业布置】1.总结本节课所讲解题思路。
2.完成散文专项练习。
附导学案答案【课前演练】1.(1)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钻”字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了春草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颂。
中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一、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
二、做阅读题流程。
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阅读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三、基本题型及答题技巧与套路。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1.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主要内容。
步骤1:在一般情况下,做此类题目一定要先搞清楚文章的六大其本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人)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步骤2:明确了文章的六要素以后,根据自己做题的需要选择概括文章内容所需要的要素,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合,即完成此类题目。
答题格式:什么人+干什么或什么人+怎么样。
2.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
【解题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题形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1.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含义,即结合语境答题。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是指……,表达了……。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3.文中XX一词能否删除(或换成XX词),为什么?解答方法:①不能删去(或不能换);②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义;③再说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删去后有什么不利。
答题句式:不能删(或不能换),“××”一词原指……,这里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删去(换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不能删(不能换)。
《信息筛选与整合——中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筛选信息。
3.掌握答题技巧,提高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
【学习重难点】提高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个题目(课件展示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自测一中的26题)。
这个题目是对中考题型中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考查。
那么这套试题中还有哪些题目考查到了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呢?可见,提高自己的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能力尤为重要。
我们又应该怎样理解筛选与整合呢?(课件展示筛选与整合)之前,我们对于说明文中信息筛选与整合的答题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今天我们就通过具体的文章来进一步学习如何在散文阅读中进行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二)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请同学们速读学习目标,提取关键信息。
1.通过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内容。
2.抓住关键词句,依题筛选信息。
13.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筛选整合能力。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学习的方向。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二、先学环节(一)出示学习指导快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勾画对理解文章内容有重要提示作用的词句(例如:总领句、抒情性语句……)。
一棵小桃树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
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里哆嗦。
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
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现代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初三语文复习教案现代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第一节:课堂引入现代散文是我国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与理解现代散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语文考试中的现代散文阅读题目。
第二节:现代散文的特点现代散文是指用散文形式来表达感情和思想的一种文学形式。
与传统散文相比,现代散文更加自由、灵活,充满了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感悟。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主题多样性:现代散文的主题可以涉及生活琐事、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各个方面,形式上更为多样,可以是抒情的、故事性的、议论性的等等。
2. 表达感情与思想:现代散文强调情感表达和思想感悟,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语言的独特运用,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3. 语言清新自然:现代散文注重用语的简练、生动,追求语言的真实、自然,借助于对白话和方言的运用,增强作品的生活气息。
第三节:现代散文阅读技巧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代散文,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技巧:1. 全面理解背景:在阅读一篇现代散文之前,首先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社会背景等。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散文中表达的思想。
2. 关注细节描写:现代散文常常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传达作者的感悟和情感。
因此,我们要注意细读每一个细节,并思考作者为何选择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思想。
3. 分析语言运用:现代散文的语言通常简练、生动,其中可能包含一些修辞手法。
我们要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来理解其表达的含义。
4. 掌握上下文关系:现代散文中的句子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我们需要通过分析上下文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路。
第四节:练习与巩固为了提高同学们对现代散文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的练习。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散文,并回答相关问题:(这里给出一个现代散文的例子,可以用文字描述或引用散文片段)1. 散文的题目是什么?你觉得作者通过这个题目想表达什么?2. 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引起了你的注意?你觉得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想要表达什么?3. 文中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果有,你能找出来吗?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五节:总结与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散文阅读(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散文阅读的考点和常考题型。
2.学会提取与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阅读文本,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考点一:内容提取与概括[常考题型]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本文(第×段)的主要内容。
2.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事(什么景)?请简要概括。
3.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方法总结]1.找准关键词句,归纳概括在通读文章,明确中心的基础上,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关键词句,对词句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得出答案。
2.线索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心情变化和事件发展顺序四要素并合理组织。
3.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
4.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概括。
注意:审题要清,归纳要全,表述要明。
[答题格式](1)写人写事的文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结果怎样。
(人物+事件)(2)写景、写物的文章:什么+怎么样。
(3)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一般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概括,或者用数字序号来体现出事件的先后顺序。
(4)根据示例要求补充填写,文章内容。
考点二:概括文章主旨[常考题型]1.请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主旨)。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3.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方法总结]1.从文章标题入手。
标题常常能作某些交代或暗示,或揭示文章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
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者事物的情感态度入手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散文阅读—中考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有关散文特点、分类等文体常识。
2、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的主要内容、主旨、形象、思路及情感等。
3、掌握散文答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能否准确而深刻地解读文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散文,题材广泛、语言优美、主题深刻、情感真挚、表达多样,中考的宠儿。
2、本节课从散文文体知识、文本阅读及总结答题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中考散文阅读的复习。
二、散文常识PPT展示:(学生也可阅读手中《中考散文纲要》)1、散文特点。
2、散文分类。
3、应考策略。
(1)整体概括,理解主旨。
(2)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3)理解语句,辨析含义与作用。
(4)理解人物形象,剖析内心情感。
学生先阅读,做标记,然后教师作重点提示。
三、考点训练(一)《漓江情韵》,师生交流。
四、探讨文本阅读的方法先由学生自由说说阅读文本方法,然后教师再强调:1、专注投入——文本阅读的前提2、抓住文体特征——文本阅读的关键3、留意标题、中心句、关键句——文本阅读的技巧4、引导学生阅读试题。
读题,即揣摩命题意图的过程;思考考查角度;明确答题信息区。
五、考点训练(二)《寻找父亲》。
六、探讨总结答题的基本方法1、寻找,即从原文中直接寻找相应答案。
2、变通,答案可以在语段中找到,然而照搬过来并不合适,需要适当变通。
3、概括,答案不能在语段中找到,只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归纳提炼。
总结:“水无定势,法无定法”,各人还应结合自己的习惯、喜好进行解读、作答。
九、课后训练。
附:考点训练(一)漓江情韵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
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
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
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
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
散文阅读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散文阅读(一)——感知文章大意,理清行文线索基本目标:阅读文本,能找出行文线索,概括中心思想。
提升目标:针对考试题型,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阅读文本,能找出行文线索,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1.归纳内容要点.2.概括中心思想.3.找出行文线索。
二、方法总结(一)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的方法。
1.标题目扩展法:对标题扩展充实.2.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
4.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
5.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概括。
(二)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鸟瞰全文:通读全文,明确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分析,来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常常能作某些交代或暗示,或揭示文章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成分:记叙文特别是散文,作者往往卒章显志,通过议论句或抒情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抓住了这个观点态度,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
5.从反复出现的词句或暗示主题的关键词语入手,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6.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者事物的情感态度入手。
(三)找出行文线索的方法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以核心事件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5)以地点为线索;(6)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关注文章的标题: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温故知新】这节课我们继续散文专题的复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中考散文阅读考情,明确了散文考查的主要考点,并对“语言的品味与赏析”这个考点的解题思路做了着重讲解。
学以致用,这节课我们对照《导学案》上的相关考题,一起来实际运用一下。
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和上节课的笔记。
【学习目标】1. 结合例题,深化对散文阅读常见考点的认知。
2. 学以致用,强化语言类考点解题思路的运用,提高解题能力。
【实战演练】1.考题一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2019河南)请品味“翻飞”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考点:字词中的词性解题思路:本义+文义+词性特点+表现了(描绘了等)xx 情形(画面等)+表达了xx感情解析:根据提示,我们知道,这是对句子中的字词进行了考查,字词考查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请同学快速地翻阅一下自己的笔记。
提取上节课我们学过的有关知识可知,我们可以从修辞手法、近义词替换、褒贬互用以及词性角度赏析。
对号入座,我们选择词性这个角度。
解题的思路呢?本义+文义+词性特点+表现了(描绘了等)xx 情形(画面等)+表达了xx感情。
我们一起来看文本。
“翻飞”的本义指“忽上忽下地来回飞”,文中指采茶妇女们采茶时的动作。
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效果呢?妇女们采茶时动作像飞一样,可见其动作的熟练、轻快,所以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采茶人动作的轻快、娴熟。
对于动作如此娴熟的采茶人,作者的感情如何?必然是充满了敬佩与赞美之情。
所以我们便可以把答案总结出来。
同学们都回答完整了吗?2.考题二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2018海南)请品味“钻进”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考点:字词中的修辞解题思路:本义+文义+修辞手法+表现了(描绘了等)xx 情形(画面等)+表达了xx感情解析:根据要求,我们知道,这也是对句子中字词的考查。
那么该题应从哪个角度入手呢?通过排查,我们可知“钻进”是一个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散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散文这一文学形式(2)了解散文的分类(3)明确散文解题的规律性知识2.能力目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散文阅读的规律性知识.教学难点: 散文阅读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一、导入纵观近几年的语文中考,阅读文段以课外文段为主,同时加大了感悟性题、开放性题和欣赏性题,那么散文就是现代文阅读的首选。
所以今天的复习课,就是散文阅读训练课,二、学生实践分发给学生散文阅读测试卷。
15分钟内完成。
(限于篇幅,内容略-)三、分析(分析为1、考查学生感悟、、筛选信息能力、评价鉴赏能力,结合散文中考热点而设计的考题的解题方法。
2、完成复习散文知识、讲授规律性知识、归纳考点的任务。
3、边分析边归纳、并板书。
4、中考常见考查题型)(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2013届九年级中考复习语文散文阅读教案
一、复习目标:
1.复习散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1.能够整体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能初步领会文学作品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5.能对作品进行筛选整合。
三、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四、关于散文阅读的考点解析
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满分策略:(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3)能多写就多写。
(4)答案要紧紧围绕主题思想。
例如:
考点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
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满分策略: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考点三: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考题形式: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满分策略: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满分策略: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考点四: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考点五:开放型试题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描写对象;人物情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
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