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练习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17
中考语文阅读散文练习(附答案)了。
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⑩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6.作者开头说要“试试另外一个说法”,依据文意,“另外一个说法”是什么?(2分)答:7.联系语境,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那一个时刻。
答:(2)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
答:(3)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答:8.本文叙述了一个关于“沙漠玫瑰”的故事,描述了这种地衣植物由枯萎而逐渐丰润、舒展的过程。
文章从日常小事中引起沉思,深入开掘,既有情思,又富哲理。
(1)请谈谈文章传达了什么样的哲理?(2分)答:(2)这种写法,有人肯定为以小见大、因事悟理,也有人稍有微词,认为有点小题大做、人为雕琢。
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2分)答: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简洁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在他的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几乎惊天动地。
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经历了“疑-喜—思”的过程。
D.给一种不起眼的地衣起上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
E.突出的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引出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沙漠玫瑰的开放》(参考答案)6.用沙漠玫瑰开放的鲜活故事,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或:告诉人们,了解一个事物的历史,才能对它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7.(1)邻居只看到开放时的沙漠玫瑰,而没有看到沙漠玫瑰开放的过程。
(2)沙漠玫瑰的复活开放演绎出生命诞生的过程。
(3)我们知道沙漠玫瑰最初的一蓬干草的模样。
8.(1)参考要点:①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②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的;③过程往往比结局更重要;④要全面地了解事物;⑤坚毅是美。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受不住,最终笑成了花面,形象生动。
在文章第②节中,作者描写春天的娇媚和敏感,一声雷可以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俗话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人们总是对日出充满了浪漫和向往。
此次去养马岛,也是为了看这里的日出而来的。
2)第一天早晨,我和朋友早早地起床,穿上厚厚的衣服,来到海滩上等待日出。
刚开始时,天还是黑漆漆的,只有远处的灯光闪烁着。
我们找了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慢慢地等待着。
3)渐渐地,天边开始泛起了一丝红色,像是一把火在燃烧。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把火越来越旺盛,红色也越来越明亮,像是一朵盛开的大红花。
在这个时候,海面上的水波也开始变得光滑起来,像是被温暖的阳光抚摸过一般。
4)终于,太阳缓缓地从海面上升起来了,太阳的光芒照耀着整个海面,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舒适。
此时,我们不禁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好。
5)在养马岛看日出,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那种宁静、美丽和神秘,让人感到无限的惊奇和感动。
我相信,这次经历会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1.为什么人们总是对日出充满了浪漫和向往?(2分)2.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分)3.第一天早晨,作者和朋友来到海滩上等待日出,他们穿上了什么衣服?(2分)4.在等待日出的过程中,天边开始泛起了什么颜色?(2分)5.海面上的水波在什么时候变得光滑起来?(2分)6.太阳从海面上升起来的时候,太阳的光芒照耀着什么?(2分)7.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看日出的经历?(3分)2.最初几日天气阴雨,天空被云雾笼罩,海天一色,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色。
看不到太阳,也无法分辨方向。
3.有一天清晨,我来到阳台上,突然发现天空和海面的一侧闪耀着红光,云层后面出现了一个大红球,那是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màn)B. 诲人不倦(huì)C. 雕梁画栋(diāo)D. 毫不犹豫(yì)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之所以提高得这么快,是因为他刻苦学习,老师的帮助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B. 在我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C. 经过一夜的奋战,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
D. 他的声音洪亮,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答案:B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你有什么想法?”他问我。
B. 他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历史书籍。
C. 他的脸色苍白,嘴唇微微颤抖。
D. 我看到他,心里一阵紧张。
答案:D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天空,像一面明镜,照亮了大地。
B.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C. 那棵树在风中摇曳,像一位舞者。
D. 他的话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痛了我的心。
答案:A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C.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D.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答案:C二、阅读题(每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甲】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有人说,旅行是心灵的释放,是寻找自我,是心灵的洗礼。
而我,更愿意把旅行看作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世界的探索。
记得那一次,我独自踏上了一条陌生的路。
路边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我陶醉其中。
我看到了金黄的麦田,碧绿的草原,还有那悠悠的白云。
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也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
在旅途中,我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和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21题(一)有它的地方叫故乡舒翼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
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
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
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
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
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
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
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
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
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
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
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
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第一篇:《草地上的旋律》题目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小明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草丛,里面藏着许多生物。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小明发现了哪些生物?2. 这些生物是怎样的?3. 小明对这些生物的感受是怎样的?答案1. 小明发现了青蛙、蝴蝶和蜜蜂。
2. 这些生物都充满生机活力,各有不同的特点。
青蛙在草地上不停跳跃,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忙碌地采集花蜜。
3. 小明对这些生物感到惊叹和欣喜,觉得它们在草地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她心情愉快。
第二篇:《童年的小乐趣》题目这篇文章描述了童年时代小明的一些乐趣。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提到了哪些乐趣?2. 这些乐趣给小明带来了什么样的体验?3.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乐趣?答案1. 文章提到了放风筝、骑自行车和玩泥巴的乐趣。
2. 这些乐趣让小明感到自由、快乐和无忧无虑。
3. 是的,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乐趣,比如和朋友一起玩捉迷藏,追逐彩色气球。
第三篇:《春天的美景》题目这篇文章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里提到了哪些春天的景色?2. 这些景色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3. 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个景色?答案1. 文章提到了春天的花朵盛开、绿树成荫和小溪流水的景色。
2. 这些景色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舒适的感受,让人心情愉快。
3. 我最喜欢春天花朵盛开的景色,花海绚烂多彩,令人陶醉其中。
第四篇:《友谊的宝藏》题目这篇文章讲述了小明和小刚之间的友谊。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小明和小刚是如何成为朋友的?2. 他们之间是如何支持和帮助对方的?3. 友谊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快乐?答案1. 小明和小刚是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中相识的,彼此产生了兴趣和好感,从而成为了朋友。
2. 他们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和难忘的时光,互相帮助解决困难和烦恼。
3. 友谊为他们带来了真挚的情感和无尽的快乐,在彼此的陪伴中成长和进步。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巴金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
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
思源中小学资源库的店关注最新中考散文阅读真题及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4分)春之怀古张晓风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亊: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并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壤去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去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1)木棉花开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
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
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 ,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
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
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
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
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 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
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
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
2019年中考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附有标准答案)(一)西墙(1)砌新屋的时候,只记得高兴,没想到日后会有那么猛的雨。
墙是土墙,又支棱得特别高,住进后的第一场雨就把一家人吓坏了,来雨时阵风强烈,风夹着雨像个披头散发的泼妇,一头一头往东墙上撞,只一会儿,墙上就有大片大片暗红的稠液顺着墙面流下来,别以为是雨撞破了头,雨才伤不着呢,受伤的是土墙。
雨像受了谁的唆使,说土墙的土站得太高太显,就联合风想把墙上的土重新带回地面。
可墙上的土才不在乎站高站低呢,真正受损的是我们,一场雨就把墙弄成这样,往后的日子可怎么办?①正在我们担心东墙的时候,西墙被另一场雨同样撕得遍体鳞伤。
好在人字形的屋顶把南墙北墙压得很低,伸出头的屋檐把它们给护住了。
(2)紧邻东墙的还有一块空地,是二狗家的屋基。
为了给东墙找个蔽护,父亲就跑去找二狗,要他早点把屋砌起。
二狗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父亲的心思,就老拖着说自家的劳力还没长齐,没有砌屋的实力。
父亲一咬牙,就说,只要他尽早砌屋,我们全家都去帮衬。
二狗要的就是这话。
我们全家在二狗的屋场里整整做了半个月工,二狗的新屋就砌起了。
我家东墙的问题总算解决。
可二狗家的东墙又有新问题了。
二狗被几场雨淋虚了胆,忙在村里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3)我家砌屋时村里已有二十年没砌屋了,我家砌好屋后,东边就一幢傍着一幢,砌了八九幢。
村里没有别的更大的便宜可沾,村人就想沾这么点便宜。
母亲比父亲的胸怀可能要窄些,为这事,母亲几次私下里埋怨父亲心太急。
又说地基也没选好。
(4)是的,地基真的没选好。
西边是一丘稻田,就算父亲有心帮工,也没有人家来傍着砌屋,西墙的问题就这么一直悬着。
风雨一场一场地刮,西墙的泥一层一层剥下——②眼看西墙很快就不能承负屋粱的重量了。
某个早晨起来,屋盖下一家人竟有好几个夜里做梦,梦见屋子倒下来把一家人压在下面。
父亲就再也坐不住了,他赶到山那边买回一车石灰,把土墙粉刷了一番,以为这样就成了。
可几场雨过后,石灰就一块一块大面积逃离,没过完那个冬天,墙上就只剩最后几块贴心的石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