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与合成设计第七章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09
技术资料精细有机单元反应习题集精细有机单元反应教材编写组2007,6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所谓“精细化率”是指。
2、精细化学品是经加工的,具有或最终使用性的,品种、产量小、附加高的一大类化工产品。
3、我国原化学工业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颁布的《关于精细化工产品的分类的暂行规定和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中国精细化工产品包括个产品类别。
4、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是由若干个基本反应组成。
这些基本反应我们称之单元反应。
重要的单元反应有。
5、在新的合成路线设计和选择时,要优先考虑、污染环境不大且容易治理的工艺路线。
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根据甲烷含量的不同,天然气可分为两种。
7、煤通过方法提供化工原料。
8、催化重整是得到三种重要芳烃原料的方法。
二、判断题1、氧化锌类感光材料、铁酸盐类磁性材料、精细陶瓷产品、包括导电陶瓷、透光陶瓷等一般均属有机精细化学品。
2、在合成路线设计中,反应的排列方式也直接影响总收率。
一般来说,在反应步数相同的情况下,线性法的总收率高于收敛法,因此,尽可能采用线性法。
3、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它们的分子组成一般可表示为Cx(H2O)y, 如葡萄糖C6H12O6=C6(H2O)6,蔗糖C12H22O11=C12(H2O)11,所以说碳水化合物是由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4、在进行合成路线设计和选择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易燃、易爆和有剧毒原料和试剂。
5、合成路线中反应步数和反应总收率是评价合成路线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准。
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合成路线中反应步数和反应总收率是评价合成路线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准。
2、简述精细化学品合成的原料来源。
3、在设计精细有机合成路线时,需要考虑哪些主要问题?4、写出以下基本化工原料主要来自哪种资源:(1)甲烷;(2)一氧化碳;(3)乙炔;(4)乙烯;(5)C18~C30直链烷烃;(6)C12~C18直链脂肪烃;(7)苯;(8)萘。
5、对精细化学品的定义进行释义。
第二章精细有机合成的理论基础1、蒽醌环的定位规律:(磺化)有催化剂(汞盐,钯、铊、铑)α取代,无催化剂β取代。
2、去氢苯:第四章卤化3、氯化深度:每摩尔纯苯消耗的氯气的量(摩尔),也称为苯氯比。
4、氯化反混:在苯的连续氯化反应时,如果对反应器型式选择不当、传质不匀,是反应生成的产物未能及时离开,又返回到反应区促进连串反应的进行,这种现象称为氯化反混。
5、卤化过程中,高温宜于发生在α位,低温宜于发生在β位。
6、氟利昂中的A表示C原子数+1,B表示H原子数-1,C表示F原子数。
第五章磺化和硫酸化7、在磺酸基水解过程中,温度越高,水解反应的速度越快。
温度每升高10℃,水解反应增加2.5~3.5倍,而相应的磺化反应的速度仅增加2倍(可利用此水解特性,在反应过程中去掉磺酸基)。
温度升高也会促进副反应速度加快。
8、液相磺化:用过量硫酸磺化是以硫酸为反应介质,反应在液相进行,在生产上常称“液相磺化”。
9、由于芳磺酸大多是固体,易溶于水,有些芳磺酸在50%~80%的硫酸中溶解度较小,故采用以下几种分离与精制的方法:稀释析出法、稀释盐析法、中和盐析法、脱硫酸钙法(为了使产品与过量的硫酸得到分离,并且能尽量减少产品中的无机盐含量,某些硫酸特别是多硫酸,可以可以采用脱硫酸钙的方法分离)10、共沸去水磺化,也成为气相磺化,对于挥发性较高、沸点较低的芳烃,水可以与过量的芳烃共沸一起蒸出。
同时,硫酸的利用效率可以提到90%以上。
反应介质要求沸点适当,又不易被磺化。
且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而蒸出。
11、在烘焙磺化过程中,由于有机胺类都有剧毒,故温度控制在180℃~200℃。
第六章硝化及亚硝化12、非均相混酸硝化(工业上最常用,最重要的硝化方法):当被硝化物和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都呈液态且难溶或不溶于废酸时,常采用非均相的混酸硝化法。
或答,被硝化物与硝化剂介质不完全互溶的液相硝化反应,称为非均相硝化反应。
13、在100%的硝酸中,有1%的硝酸转化成NO2+;未解离的硝酸分子约占97%,NO3-约占1.5%,H2O约0.5%。
《脂肪族亲核取代反应》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脂肪族亲核取代反应。
以下是我对教材、如何备课和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的一些简单见解,还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这门课,选择的教材是张铸勇教授编的《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第二版,本书主要包括有机合成反应理论和磺化反应、硝化反应等十一类常见的单元反应。
该课程是精细化工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有机化学》课程的延伸,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课程《有机合成设计》和《高等有机化学》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程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我今天讲的是这本书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属于有机合成反应理论基础知识,它在教材和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学好这部分内容才能转入后面章节的学习,为学生在今后学习氨解反应、水解反应等单元反应奠定理论基础。
因此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掌握脂肪族亲核取代反应的两种动力学及历程;②掌握影响脂肪族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③了解氧、硫、氮亲核试剂的反应和磺酰基上的硫的亲核取代反应。
④了解S N2的最新机理Roundabout mechanism(迂回机理)化学家在藉助于【交叉分子束成像法】观测氯离子和碘甲烷在气相的反应时发现,当打出的氯离子具有足够的速度时,反应后碘离子的能量总比预期的要少。
根据理论分析推测,能量之所以有损失,是因为氯离子与甲基发生碰撞后,甲基围绕碘原子需要进行迂回的转动,之后才有碘离子的离去以及氯甲烷的生成(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设计技能以及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和归纳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3)科学思想使学生强化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探索问题的科研思路。
(4)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对有机化学中的有关亲核反应上升到理论高度,俯视有机化学,增强专业自信心,并引发学生对有机合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