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103.20 KB
- 文档页数:3
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表1. 肝功能检查简介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的一种方法,可以检测肝脏是否正常工作及有无损伤。
该检查项目通常包括多个指标,如肝酶、肝功能试验、病毒感染标志物等。
2. 肝功能指标一览以下是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及其参考范围:- 肝酶:- 谷丙转氨酶(ALT):男性范围为10-40 U/L,女性范围为7-35 U/L。
- 谷草转氨酶(AST):男性范围为10-35 U/L,女性范围为9-32 U/L。
- 碱性磷酸酶(ALP):成人范围为35-130 U/L。
- 肝功能试验:- 白蛋白(ALB):范围为35-55 g/L。
- 总胆红素(TBIL):成人范围为0.2-1.0 mg/dL。
- 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范围为0.1-0.3 mg/dL。
- 总胆汁酸(TSB):范围为0-10 μmol/L。
- 病毒感染标志物:-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 丙型肝炎抗体(Anti-HCV):若阳性表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3. 肝功能检查结果解读对于肝功能检查结果,常见的解读如下:- 肝酶升高可能表示肝细胞受损,如ALT、AST升高,一般与炎症、肝炎、肝硬化等相关。
- ALP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骨病等有关。
- 白蛋白降低可能表示肝功能受损,常见于肝病、营养不良等。
- 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肝胆系统疾病相关,如胆囊炎、胆结石等。
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胆汁淤积有关。
- 病毒感染标志物阳性可能表示感染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
4. 注意事项- 肝功能检查通常需要空腹进行,以获得准确结果。
- 若肝功能指标异常,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建议。
- 部分药物、饮食或其他因素可能影响肝功能指标,在进行检查前,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以上是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肝功能常见检查项目及意义肝功能化验(详细解读肝功能化验单)2008年09月13日星期六 02:25 P.M.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目前,能够在临床上开展的肝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几十种,但是每一种试验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方面的某一种功能,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试验能反映肝脏的全部功能。
因此,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结论,应当选择多种试验组合,必要时要多次复查。
同时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由于每家医院的实验室条件、操作人员、检测方法的不同,因此不同医院提供的肝功能检验正常值参考范围一般也不相同。
在这里我们不再罗列每个项目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只就每个项目的中文名称、英文代码及有何主要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
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
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
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
患慢性肝炎时如果γ-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
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
肝功能中各检测项目的测定方法、测定原理和临床意义1、血清总胆汁酸TBA :(1)测定方法:A 、酶循环法,B 、3a-HDS 法(3-a 羟类固醇脱氧酶)(2)测定原理方法A :胆汁酸被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a-HSDH )及口-硫代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型特异性的氧化,生成3酮类固醇及}硫代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
此外,生成的3酮类固醇在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及β硫代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存在下,生成胆汁酸及β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型。
以上依据循环酶而放大量的胆汁酸测定生成的β-硫代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的吸光度,计算血清中胆汁酸的量。
方法B :在3-a 羟类固醇脱氧酶作用下,各种胆汁酸C3上α位的羟基脱氧形成羰基,同时氧化型NAD 还原成NADH 随后NADH 上的氢由黄递酶催化转移给硝基四氮唑蓝(NTB )产生甲替,用磷酸中止反应,甲替的产量与总胆汁酸成正比,在波长540nm 比色,与同样处理的标准品比较,计算其含量。
(3)临床意义1.测定血清中胆汁酸可提供肝胆系统是否正常,肝、胆疾病时周围血循环中的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
急性肝炎早期和肝外阻塞性黄疸时可增至正常值的100 倍以上。
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2.可敏感地反映肝胆系统疾病的病变过程。
肝胆疾病时血清胆汁酸浓度的升高与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肝组织学变化极为吻合,在肝细胞仅有轻微坏死时,血清胆汁酸的升高,常比其他检查更为灵敏。
据报道,急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急性肝内胆汁郁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及肝外阻塞性黄疸,其血清胆汁酸均100 %出现异常。
上述疾病时均有血清胆汁酸含量的增高。
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测定方法:酶偶联法,赖氏法,连续监测法(2)测定原理:L-丙氨酸 + α-酮戊二酸---ALT ----L-丙酮酸 + L-谷氨酸 丙酮酸 +NADH+H +---------LD -------L--乳酸+NAD +4 11 201628(3)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意义就在于对急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HBV 携带者、重型肝炎以及肝硬化、肝癌等一系列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分析,ALT 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
广东医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题目肝功能检查(十一项)Liver Function Tests专业:医学检验组别:13 姓名:邓秋妹学号:07203090283实验日期:2010年5月27日—2010年6月10日实验类型:综合性摘要目的: 检测肝功能检查十一项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方法: 改良J-G法测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
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
改良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结果:测得的血清TB为5.244μmol/L,血清Bc为0.912μmol/L。
测得的血清总蛋白为48.98g/L,血清清蛋白为23.79g/L 。
测得的血清ALT为33.5卡门氏单位,血清AST为87.99卡门氏单位。
结论:患者胆红素代谢功能紊乱,蛋白质合成功能障碍,肝实质细胞损害很严重,可初步诊断为肝硬化。
AbstractObjective:Test the 11 indicators of liver function,and evaluate the results.Methods:The determination of serum TB and Bc by mod. Jendrassik and Graf’s method.The determination of serum TP by Biure and Alb by bromocresol green method.The determination of ALT and AST by Reitman - Frankel modified method.Results:The serum TB is 5.244μmol/L,and the serum Bc is 0.912μmol/L.The serum TP is 48.98g/L,and the serum Alb is 23.79g/L.The serum ALT is 33.5Carmen's unit and the AST is 87.99 Carmen's unit.Conclusion:The patient has bilirubin metabolic disorders, protein synthesis dysfunction and severe liver cell damage. And the initial diagnosis is cirrhosis.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主要试剂:血清胆红素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蛋白定量(双缩脲法)试剂盒(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白蛋白(溴甲酚绿法)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谷丙转氨酶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谷草转氨酶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
肝功能检查最全解读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的检查。
如果要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还必须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影象学检查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
空腹原因1、肝功能检查前不能进食,不能喝水,必须保持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为8~12 个小时。
2、肝功能检查前一晚不可饮酒,不能吃辛辣食物,不能吃油腻食物,必须以清淡为主。
3、肝功能检查前一晚不可熬夜,不能服药,否则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检查异常。
肝功能是常规检查项目,所有的肝功能检查都要求采取空腹抽血,这是因为正常人血液内含有一定量大分子的β 和γ 球蛋白,可与某些化学试剂结合而沉淀,而小分子的白蛋白和α1-球蛋白,便可预防沉淀的产生。
当在正常人血清中加入规定的化学试剂后,因为白蛋白的抑制作用,不发生沉淀或轻微沉淀,乙型肝炎患者因为血清中白蛋白减少,β 和γ 球蛋白增多,其血清中加入化学试剂以后,发生明显的沉淀。
也就是说在肝功能检查前进食后,血清中的成分一定会发生改变,化验检查过程中在所抽取的血液中加入化学试剂后,即使正常人的血清也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沉淀,特别是在进食高蛋白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后,更容易发生明显的沉淀,这时候检查的结果很容易让医生把正常人误诊为肝炎患者。
基本项目(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ALT 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 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 水平即可升高 1 倍。
AST 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 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 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
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对于诊断肝脏是否异常有着重要的意义。
检测肝功能主要的目的是检测肝病患者的肝脏是否有损伤,或损伤程度。
其检测指标有很多,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
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
它们主要是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
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它们主要是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指标。
三: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这些主要是反映肝脏储备能力的指标。
四:血清蛋白电泳,其主要是反映肝脏间质的变化的指标。
五:凝血酶原的活动度也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肝功能五项检查指标
这五项指标不同的组合,所表现的情况也不一样,不过正常的情况就只有三种,下面着重介绍这三种情况。
1.所有指标全为阴性。
这类人群是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群,不过因为体内的保护性的抗体滴度也在正常值一下,因而很容易受到乙肝病毒的侵染。
2.只有表面抗体为阳性。
表面抗体为人体保护性的抗体,呈阳性表明体内的抗体滴度在正常值以上,不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3.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呈阳性。
这类人群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保护性的抗体已经产生,因而处在恢复期内,病情已经基本上恢复。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任何原因一起的肝细胞损害时,ALT及AST自细胞浆逸出,而一起血清ALT、AST升高,他们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病因的特异性,其升高程度不一定与肝损害程度一致。
据研究,ALT在细胞浆内合成,AST在线粒体内合成。
如线粒体也遭严重损伤,AST逸出多而增高明显。
当慢性肝炎演变至肝硬化时,ALT、AST可正常或轻度上升,往往AST>ALT,故AST/ALT比值增大,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
ALT和AST持续升高说明损伤时的肝细胞内膜漏出增加或伴有慢性肝炎活动。
Gitlin曾提出,AST/ALT在0.31~0.63间,预后良好;1.20~2.26提示肝坏死,介于二者之间者预后无明确关系。
潼野报道,AST/ALT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为0.9±0.32,代偿性肝硬化为1.5±0.7,失代偿性味1.9±0.7,肝癌时50%大于3。
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GGT)
肝硬化时,约90%以上病例GGT升高,尤以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明显。
胆汁性肝硬化则往往显著增高。
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GGT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原发性肝癌时GGT可明显升高,徐克成等用4%~15%
聚丙胺凝胶阶段梯度电泳检测GGT同工酶,其9条区带中的II带为原发性肝癌特有,可助鉴别。
三、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
血清白蛋白正常值为35~55g/L,球蛋白为20~30g/L,A/G比例为1.5:1~2.5:1。
肝硬化时血清总蛋白正常、降低或倒置。
白蛋白含量与肝功能肝细胞数量成正比,血清白蛋白降至25g/L以下易产生腹水,预后多不良。
降至20g/L以下时,近期预后多不良。
肝硬化白蛋白减少常伴有球蛋白(主要为γ球蛋白)增加。
白蛋白降低的原因有:白蛋白合成障碍,可能还有分泌障碍。
肝硬化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显示白蛋白中度或高度减少,α1、α2和β球蛋白也有降低倾向,γ球蛋白明显增加,在电泳图上常呈幅度较为宽阔的γ-带型变化,有时与β-球蛋白相互融合,这种变化称为β-γ桥,β-γ桥北认为是肝硬化的特征,虽然并非所有肝硬化患者均会出现β-γ桥,但是如果有这种现象出现是对肝硬化诊断的有力支持。
β-γ桥多见于晚期酒精性肝硬化,系由于IgA 升高之故,在肝炎肝硬化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可见IgG升高,蛋白电泳则见γ-球蛋白升高,胆汁性肝硬化时IgM升高。
四、碱性磷酸酶(ALP)
ALP特点是源起于肝的同工酶,反映肝分泌功能。
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碱性磷酸酶于70%的肝硬化患者可见增高,小结节肝硬化时,常正常或轻度升高,大姐姐肝硬化时往往显著升高。
与胆汁淤滞性病变,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中度以上升高。
肝内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时,常明显升高,但血清胆红素不一定升高。
ALP和ALT同时测定,有助于黄疸鉴别。
五、胆红素
肝硬化时总胆红素血症昌表示肝细胞受损较重。
若在肝硬化基础上血清胆红素明显上升,提示肝细胞进一步坏死,病变活动;若胆红素升高而ALT、AST正常,表示刚在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功能耗竭;血清胆红素升高而γ-GT下降时,预后更为不良。
肝硬化黄疸的发生可能为:○1肝细胞坏死。
○2并发肝内胆汁淤积,或有溶血时常引起血清胆红素升高。
六、谷氨酰转肽酶
肝功能检查项目里除了转氨酶、胆红素外,还会有谷氨酰转肽酶。
谷氨酰转肽酶也是用来反映肝脏受损程度的一种酶检查指标。
通常会有患者提到:谷氨酰转肽酶高的原因是什么呢?
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肝脏、胰脏、肾脏、脾脏、脑、肺脏、骨骼中等,但人体血清中的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自于肝脏,因而它同转氨酶一样,主要是为了反映肝脏的受损程度。
1.乙肝:主要有急性乙肝、慢性乙肝病毒引起的。
这种情况下不仅仅要进行降酶,还要从根本上解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即做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2.肝硬化:当肝纤维化产生,肝脏逐渐变硬,就会慢慢导致肝硬化的发生!
3.肝癌:这时候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会比较厉害,症状也相对会比较明显。
4.脂肪肝:脂肪肝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能引起谷氨酰转肽酶的升高,不过升高不太明显。
七、γ-谷氨酰转肽酶临床意义
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时,血中GGT明显升高。
其原因是癌细胞产生的GGT增多和癌组织本身或其周围的炎症刺激作用,使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以致血中GGT增高。
2•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胆道感染、肝硬化等都可使GGT升高。
3•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及某些药物等均可使血中GGT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