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PPT课件七
- 格式:pptx
- 大小:1004.04 KB
- 文档页数:24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课题:《口技》主备:王舍人实验中学谢圣会【课标与教材分析】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文言文的目标要求是: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文言文的教学建议是:(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教材分析: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1、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之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切的体会【学情分析】1.学生知道了什么:大部分学生熟知文言文朗读的方法及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什么:部分学生能够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熟读成诵,根据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
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
通过老师的指导初步了解本文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神奇妙。
1)预测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第三、四段的文意疏通和文章写作方法的进一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