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六课知识助我成长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9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说课稿今天我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的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
受教育不仅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而且是我们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它直接关系到公民生存、发展和切身利益。
本单元与上一单元共同构成了本册教材的主体部分,为下一单元做了铺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权利,学会维护这些权利,自觉履行相关义务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
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
因此,受教育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但现在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侵犯初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另一方面,在初中生中存在着一些不完全履行受教育义务的现象,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义务意识,明确受教育不仅是权利,也是义务。
结合这一学情及本课标要求,确定知识与能力为:1)知道教育的含义,作用,受教育权的含义。
2)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过程与方法为:充分利用图片、文字材料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结合案例的讨论引导和教学启示,理解教育与人的幸福生活的关系,感受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教学难点:1)教育的作用2)初步具备对有关是否合乎教育法的判断能力。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时期,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最接近,与学生实际生活最密切,据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点拨法和辩论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设疑讨论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手段。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教材介绍(第三单元)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本课包含“知识助我成长”“珍惜学习机会”两框,分别介绍教育的重要性、什么是受教育权利,以及怎样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1)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
由“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作用和受教育的重要性,义务教育的含义、地位和特征,认识到接受教育是自己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
第一目:“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主要是讲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通过笛福的信的故事和“阿韦龙野人”的故事帮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现在正处在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机。
教育的作用是本目的重点。
讲教育的含义,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教育不只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它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连接着过去和未来。
在前一活动的基础上课文设置了“接受教育、掌握知识的益处”的活动,这一活动可帮助学生将教育对人的作用和自己的学习经验联系起来,通过自己的体验更好地理解教育的作用及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最后,课文阐明教育对个人而言,是成败的关键。
对民族国家而言,教育成就未来。
这是帮助学生把对教育作用的理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第二目:“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
本目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教育对人的意义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公民,自己享有法律赋予的受教育权。
接着课文阐述了受教育权的含义。
鉴于学生目前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所以本目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上。
讲义务教育的三大特征是对义务教育含义的进一步丰富,可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义务教育,并可以与自己正在接受的义务教育现实相对照,将义务教育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更深入地理解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这一重点。
(2)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
由“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两目组成,分别介绍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怎样珍惜受教育机会,更好地履行受教育义务。
第六课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受教育机会、履行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2、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学习的态度。
3、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知识目标:懂得教育的含义,教育的作用,受教育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地位、含义和特点。
教学重点:受教育权的基本含义,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具备对有关是否合乎教育法的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一个家长和老朋友聊天,谈及自己的儿子。
家长:我要教育我的儿子,以免他成为愚人。
朋友:做的对,要给孩子准备上学用的钱。
家长:但这笔钱数目不小啊,够我买头毛驴。
朋友:如果你买驴,而不让孩子上学,家里就两头驴了。
教师问:你是如何理解那位朋友说的“如果你买驴子,而不让孩子上学,家里将有两头驴子”?学生:(略)教师: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会愚昧无知,难以成才,接受教育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能够使我们明白更多的知识,赢得生存的更大空间。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使我们终身受益的权利。
板书: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一、知识助我成长(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活动二:材料一:《大眼睛》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的这幅广告画是为什么设计的?(2)希望工程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希望工程”创建于1989年10月,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与其授权的各级希望工程工作机构共同组织实施,募集民间资金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青少年发展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
这幅广告是1991年拍摄的,这个手握铅笔头,两眼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叫苏明娟。
20年过去了,你们知道在她身上发生了些什么吗?学生猜测。
第六课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受教育机会、履行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2、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学习的态度。
3、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知识目标:懂得教育的含义,教育的作用,受教育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地位、含义和特点。
教学重点受教育权的基本含义,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具备对有关是否合乎教育法的判断能力。
教具准备CAI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CAI:《儿子和驴子》一个家长和老朋友聊天,谈及自己的儿子。
家长:我要教育我的儿子,以免他成为愚人。
朋友:做的对,要给孩子准备上学用的钱。
家长:但这笔钱数目不小啊,够我买头毛驴。
朋友:如果你买驴,而不让孩子上学,家里就两头驴了。
教师问:你是如何理解那位朋友说的“如果你买驴子,而不让孩子上学,家里将有两头驴子”?学生:(略)教师: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会愚昧无知,难以成才,接受教育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能够使我们明白更多的知识,赢得生存的更大空间。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使我们终身受益的权利。
板书: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一、知识助我成长(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活动二:材料一:《大眼睛》材料二、全国希望工程第一位大学生、研究生张宗友,2001年在南京大学考博成功,成为全国希望工程第一位博士生。
张宗友1990年因家贫面临失学,金寨县希望工程办公室予以援助,使其得以继续学业。
在救助期间,张宗友不负众望努力学习,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阜阳师范学院,1996年9月又考入南京大学攻读硕士。
由于学业突出,上大学期间希望工程继续资助他。
1999年,张宗友从南京大学毕业,留校执教。
八年级下册政治第三单元知识点对待学习八年级政治知识,我们不能有半点的弛懈。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
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
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2、受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生活奠基。
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3、什么是受教育权?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4、什么是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这里的“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遵循并应尽的义务;这里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5、义务教育的特征:(1)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2)具有公益性,即不收学费、杂费。
(3)具有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
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1、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具体方法: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寻求妇联、共青团组织的帮助;寻求教育部门的帮助;寻求法律帮助等。
2、我们未成年人为什么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
知识助我成长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认识到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从而自自觉履行义务教育。
【能力目标】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
【知识目标】•1.了解教育的含义•2.知道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3.认识教育的重要性•4.了解受教育权的含义•5.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6.记住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教育的重要性和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难点: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方法导学案式。
突出教师的引导与启发,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课前准备导学提纲五、教学时数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与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要进行一个小调查,我们大家要实话实说啊!你们来上学,是自己愿意来的呢,还是父母让你们来的呢?并简单说说理由啊!生:学生根据老师问题,自由发挥。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一是以聊天方式拉近和学生的关系,二是导入到教育的话题,从而引出课题。
※预习导学1.预习内容布置:师:下发导学提纲,提出具体要求(见导学提纲)。
学生预习,老师巡视并关注学生预习情况,随时解决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包括一些学困生的预习情况的调控。
生:按导学提纲中的预习导索,进行针对性预习。
预习内容的设计意图:从知识目标层面上,让学生有一个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做到读书、归纳、查找,从而培养了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规定预习时间,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学习习惯。
教师的巡视与关注,目的是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展示表达环节中的安排做准备,同时也对稍有放松的学生的一种提醒。
2.预习导学分析布置:师:在完成第一环节的预习和展示后,老师继续布置预习导学分析任务(见导学提纲),提出具体要求。
学生预习中,教师巡视并关注学生预习情况,随时解答学生的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随时捕捉学生预习情况。
预习导学分析的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懵懂,加深对目标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