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超声-全方位地重症手段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0
使用重症超声的十个理由重症超声技术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在人体内部产生影像,用于评估和监测重症患者。
以下是使用重症超声的十个理由:1.快速和及时的诊断:重症患者需要迅速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以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重症超声可以提供实时影像,帮助医生迅速确定患者的病情。
2.无创:与传统的检查方法相比,重症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不需要穿刺或手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风险。
3.实时监测:重症超声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脏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等,帮助医生快速调整治疗方案。
4.心功能评估:重症超声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包括心室功能、心脏壁运动和心脏瓣膜状态等。
这对于识别和监测心肌梗死、心衰和心脏手术后的并发症非常重要。
5.血流动力学评估:重症超声可以评估血管的大小、血流速度和血压差异,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循环系统的问题,如失血、休克和心衰等。
6.呼吸系统评估:重症超声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系统,包括肺部的通气情况、胸腔积液和肺栓塞等。
这对于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和引流操作非常重要。
7.腹部评估:重症超声可以评估患者的腹部器官,包括肝脏、胆囊、胰腺和肾脏等。
这对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腹腔积液、肿块或损伤等非常重要。
8.导管和管路定位:重症患者通常需要多种导管和管路来输液、监测和治疗。
重症超声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导管和管路的位置,减少并发症和操作时间。
9.快速筛查:重症超声可以进行快速筛查,帮助医生排除一些严重的疾病,如主动脉夹层、心包积液和脑积水等,以便快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0.可重复性和可重复性:重症超声是一种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点重复进行,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可以减少观察者之间的误差。
综上所述,使用重症超声有多个理由。
它可以提供快速和准确的诊断结果,帮助医生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评估心脏、血流动力学、呼吸系统和腹部等多个系统的功能。
引言概述:超声(Ultrasound)是一种通过利用高频声波来产生图像的医疗设备,近年来在重症医学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
超声具有无创、无辐射、便携等优点,能够提供实时的解剖和功能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在重症医学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正文内容:1. 重症患者监测1.1 心脏功能监测:超声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例如测量心室功能,识别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
1.2 血流动力学监测:超声可以通过多普勒技术检测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评估循环状态,例如心排血量和容量反应性。
1.3 呼吸系统监测:超声可以通过肺部超声检查评估肺水肿、肺梗死和胸腔积液等呼吸系统疾病。
1.4 腹部器官监测:超声可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评估肝脏、胆囊、脾脏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帮助早期发现腹腔感染和腹腔出血等重症患者的并发症。
2. 快速诊断与导引2.1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超声诊断:超声可以通过实时观察心脏、肺部和大血管的情况,指导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操作,提高成功率。
2.2 快速判断呼吸循环功能丧失:超声可以通过查看心脏和大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循环功能丧失。
2.3 快速诊断内脏破裂和出血:超声可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快速发现内脏破裂和出血等紧急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3. 导管置入与监测3.1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插入导管前的超声导航,准确定位中心静脉导管的插入点,降低插管中的并发症风险。
3.2 动脉导管置入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插入导管前的超声导航,准确定位动脉导管的插入点,降低插管中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成功率。
3.3 尿道置管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指导尿道置管,避免尿道损伤,提高成功率。
3.4 食管置管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指导食管置管,准确定位食管位置,避免误吸导致的并发症。
4. 重症患者监测的进展4.1 超声造影剂的应用:超声造影剂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于血管充盈和心肌灌注情况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它可以提供实时图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监测病情。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床边超声检查成为一项重要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即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意义、应用和操作过程。
一、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意义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床边超声检查能够提供实时图像,医生可以立即观察患者内部情况,对急诊情况作出及时反应。
其次,超声检查对于ICU患者的心脏、肺部和血管等疾病诊断具有高度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情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最后,ICU患者往往身体虚弱,无法进行传统的放射学检查,而超声检查无放射线,安全性较高,因此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二、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应用在ICU中,床边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诊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脏衰竭等疾病。
此外,心脏超声检查还能够监测心脏手术的效果,评估心脏的充盈状态以及判断心室功能等。
2. 肺部超声检查肺部超声检查在ICU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超声波的成像,医生能够观察到肺部的腔隙性积液、气胸、肺不张等病变情况,以及肺血流的情况。
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肺栓塞等肺部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肺部超声检查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3. 血管超声检查血管超声检查可用于观察血管的狭窄、扩张、血栓等病变情况。
特别是在ICU患者中,经常发生血管通路并发症,如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等,通过床边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和风险。
三、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操作过程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操作过程是相对简单的。
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医生需要准备好超声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检查前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并获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重症超声应用的十个原则重症超声作为一种实时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与急诊医学领域。
其检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实时性、多功能性和定量性等特点,对重症患者的临床管理和救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重症超声应用的十个原则:1.即时性:重症超声是一种实时性的检查手段,可以快速获取患者的超声图像和动态信息。
医务人员可以在床旁进行超声检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临床决策。
2.无创性:重症超声通过皮肤表面进行检查,无需穿刺或注入造影剂。
相比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无创性的特点使得重症患者可以多次接受超声检查,对患者的身体没有损伤。
3.高分辨率:重症超声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清晰显示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重症超声可以观察心脏、肺部、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细节,帮助医务人员了解各器官的功能状态。
4.定位准确:重症超声可以准确地确定所检查器官的位置和大小。
对于定位有困难的血管、肿块或囊肿等病变,重症超声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定位,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5.多功能性:重症超声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检查模式和探头。
比如,可以使用彩色多普勒模式观察血流情况,可以使用超声心动图模式观察心脏功能等。
多功能性使得重症超声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6.便捷性:重症超声设备体积小巧,可以携带在急救车或重症监护室中使用。
医务人员可以随时进行超声检查,无需等待其他医疗设备或转运患者去做检查。
7.低成本:相比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重症超声设备的价格较低,操作简单,无需专门的培训。
这使得重症超声在资源有限的区域也能够广泛应用。
8.稳定性:重症超声探头的稳定性好,可以在多种检查位置和姿势下进行操作。
不受重力和体位的限制,适合于不同体型和疾病的患者。
9.敏感性:重症超声对于观察患者的动态变化和病情进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通过重症超声可以实时观察到血流动力学、肺部病变等方面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可重复性:重症超声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检查,观察指标的变化和趋势。
超声在重症医学临床应用(二)引言概述:超声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实时的成像技术,在重症医学中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超声在重症医学临床应用方面的进一步展开,包括其在透析相关并发症监测、呼吸支持、心脏功能评估、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导管插入指导等方面的应用。
正文:1. 透析相关并发症监测- 超声检查在透析导致心脏及外周并发症监测中的作用;- 超声技术在监测透析患者动脉针扎及导管置入并发症方面的应用;- 通过超声技术监测肺水肿及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
2. 呼吸支持- 利用超声技术评估ARDS患者的患肺及呼吸机的设定;- 超声在评估胸膜粘连、气胸以及气道狭窄等呼吸支持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 超声技术在导管拔除和气管插管时的指导作用。
3. 心脏功能评估- 利用超声技术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脏容量状态;- 在重症医学中,超声技术常用于评估心肌功能和心脏瓣膜病变;- 超声技术在冠状动脉病变评估中的应用。
4. 血流动力学监测- 利用超声技术监测重症患者的血流状态;- 超声技术在血管内导管插入和置管监测中的应用;- 利用超声技术评估体液静态与动态指标。
5. 导管插入指导- 超声技术在导管插入时的引导作用;- 利用超声技术评估导管位置和末端位置;- 超声技术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和大动脉插管的应用。
总结:超声技术在重症医学临床应用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通过透析相关并发症监测、呼吸支持、心脏功能评估、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导管插入指导等各个方面的应用,超声技术在重症医学中的价值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将来,随着超声仪器的进一步发展和医学人员对超声应用技巧的不断提高,超声技术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说起超声,大家一定不陌生。
超声是医学领域中最常用的成像技术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的一项检查项目。
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超声在妇产科、消化科、泌尿科、心脏病科等领域广泛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超声不再局限于表面结构的成像,而是走进了急救和危重症医学领域,诞生了“重症超声”的概念。
它作为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已成为医疗诊断和护理的关键工具之一。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重症超声,介绍其原理、临床应用、优势与限制以及未来的前景。
什么是重症超声重症超声,是一项用于监测和诊断危重患者的高级医疗成像技术。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学界对实时影像的需求增加,重症超声已经成为危重患者诊疗和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于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检查,重症超声采用声波而非放射线来获取实时图像,避免了辐射暴露、时间延迟和成本高昂等问题,可即时为医生提供关键的生理信息,提供诊断和监测的依据,是重症医学和超声医学两个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亚专业。
重症超声不仅可以由专业的超声医师执行,还可以由急诊医生和危重病房医生操作。
重症超声在患者的床边、急诊室、手术室等医疗场所实施,帮助医生迅速识别病症,从而更快、更准确地作出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救治成功率,拯救生命,是抢救生命的音波之光。
技术原理重症超声使用高频声波来产生图像。
这些声波在人体组织内传播,并反射回来。
设备中的传感器捕捉这些回波,并将它们转换为图像,这些图像展示了器官的结构和特征。
不同类型的组织对声波的传播和反射有不同的响应,能够在图像中显示出不同的器官边界、血管、液体积聚等,帮助医生了解器官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
临床应用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到辅助医疗决策,重症超声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重症监护中,医生可以使用重症超声来监测心脏的功能,了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检测心脏瓣膜异常,识别心肌缺血等。
在心脏急症中,重症超声可以帮助检测心肌梗死、心包填塞等情况,在心脏手术后,重症超声可以为患者评估手术效果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ICU患者床边超声技术超声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式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可通过超声波的反射、衍射和散射等原理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在医疗领域中,超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ICU(重症监护病房)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床边超声技术的意义、应用范围以及其对患者诊断、监测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一、超声技术在ICU中的应用意义超声技术在ICU中具有诸多应用意义。
首先,超声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无辐射的成像技术,相比于传统的X射线或CT扫描,对患者安全风险较低。
其次,超声技术能够提供即时且相对便宜的结构与功能性信息,方便医护人员在床边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此外,超声技术操作简单,成像图像清晰,使医护人员能够快速获得患者器官情况,以便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二、超声技术在ICU的应用范围超声技术在ICU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可涵盖多个领域。
以下就几个重要的领域进行讨论。
1. 心脏超声在ICU患者中,心脏超声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心脏超声,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患者心脏的大小、形态、收缩功能和心腔内流速等信息。
此外,心脏超声还可用于监测心脏血流速度、心肌梗死、心包积液等疾病的诊断。
2. 肺部超声肺部超声主要用于观察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肺炎和肺梗死等疾病的存在。
通过超声探头置于胸壁上,医护人员可以监测到肺部的风险区域、病变范围和液体积聚情况,帮助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3.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主要用于评估ICU患者的肝脏、胆囊、脾脏、胰腺等内脏器官。
通过超声探头贴近患者腹部,医护人员可以观察到内脏器官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异常情况,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4. 血管超声血管超声是评估血管状况和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检测到血管狭窄、血栓形成、血管炎症等问题,并对血液流速和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
这对于ICU患者的静脉通路和血压监测非常重要。
三、ICU患者床边超声技术的优势与传统影像技术相比,ICU患者床边超声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
重症护理超声临床应用指导在重症护理中,超声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超声检查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病情信息,帮助他们进行快速决策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本文将从重症护理的角度出发,探讨超声在临床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重症护理是一项关键的医学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高超的技能和临床经验。
在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病情的变化往往会非常迅速,医护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为重症护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使医护人员能够实时观察患者的内部情况,快速作出诊断和处理。
在重症护理中,超声检查常用于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肺部病变、血管通畅性等情况。
通过超声检查,医护人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及时发现心肌梗死、心包积液等问题;可以检测到患者的肺部情况,帮助判断呼吸困难的原因;还可以检查患者的血管通畅性,指导静脉导管插管等操作。
这些信息对于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重症护理现场,超声检查可以在床边进行,无需将患者转移到检查室,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医护人员只需使用便携式超声设备和探头,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检查,即时获取影像信息。
这种便捷的操作方式为重症护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急救抢救等紧急情况下尤为重要。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和手术风险。
传统的医疗检查往往需要X射线、CT等辐射设备,辐射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而超声检查无辐射,安全无创,可以避免这些潜在的风险。
此外,超声引导的穿刺术,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操作简单安全,大大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感染率。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掌握超声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定期参加培训课程和实践演练,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质,保证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重症护理医护人员。
综上所述,重症护理超声临床应用具有指导作用,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实时信息和直观数据,帮助他们准确判断病情,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
重症超声——全方位的重症手段作者:王小亭丁欣晁彦公近年来,重症医学飞速发展,重症感染(severe sepsis),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急性肾损伤(AKI),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等多个领域均有了较大的改变,在包括诊断到评估监测和治疗的各个方面,临床与科研的需求均在迅速增加。
在这个背景下,重症超声因其直观、快捷、准确等特点,已经被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ICU、麻醉和急诊等科室作为重症病人监测和评估的常规工具而广泛应用。
超声具有动态、实时、可重复的特点,不仅可以用于病情的诊断和评估,还可以对多个器官,多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测,得到一些其他监测手段不能得到的重要监测和评估数据,为重症病人的治疗调整提供及时、准确的指导。
一、重症超声重在重症重症超声主要可以用于重症病人的循环、呼吸监测与评估。
循环方面,传统上使用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肺动脉导管进行监测,但这些监测手段仅能给出一些数据,报告重症患者此时的氧输送,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等参数,但具体的原因需要医生自己判断。
而结合重症超声则可以直观地告诉医生患者此时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是心脏的问题,是出在左心还是右心,是收缩功能还是舒功能出现了问题;同时,重症超声还可以告诉医师患者是否出现了心肌梗死,肺栓塞,心包积液等需要立刻处理的征象,此时是否需要扩容补液,可以即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方向。
呼吸方面,传统方式下,重症病人是否发生气胸、胸水、肺水肿和肺实变、不等,需将病人搬运至放射科做CT等的影像学检查,即使床旁X线检查,也要经历拍片、洗片、读片、签发报告等环节。
而有了重症超声后,前一分钟感到病人情况变化,临床医生马上在床旁应用超声评估病人,超声会及时直观告诉医生,病人是否有气胸、肺水肿,甚至是否有肺间质性病变,减少了判断时间,避免了可能的判断失误。
而在器官灌注层面,包括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均可以通过超声进行监测,另外还可以通过超声对微循环直接床旁评估,从而使其成为连接大循环氧输送与器官功能之间的桥梁。
另外,在一些重症患者救治技术方面,比如血管导管的置入,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的引导及评估,超声技术的引入使其变得更为准确而安全。
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显著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失败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一点早已得到研究的证实,有了超声的引导后,经皮气管切开的成功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超声技术自身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重症病人的评估监测更加方便直观和准确,但如果没有重症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对病人病情变化的细微观察和思考,超声技术就只能是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重症自身专业特色正在影响着超声应用的改变与发展,因为重症的特色是病人的瞬息的多系统多器官性损害,需要超声技术的快速和有机整合,因此重症超声重在重症,重于超声技术本身。
二. 重症超声之全方位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血流动力学的概念早已不仅限于循环的领域,而且深入到了重症患者的循环,呼吸,器官功能支持,感染控制等各个方面。
重症患者起病急,变化快,低血压、低氧、呼吸窘迫,心跳骤停,各种各样紧急情况均需要在床旁进行实时地评价。
1. 循环系统:在所有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中,心脏超声是唯一的一个可以从形态与功能两个方面提供循环系统有关信息的工具。
对于血流动力学受累的患者而言,确定其病理生理的类型对于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心脏超声已经逐渐成为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工具。
重症超声可以从结构到功能,从收缩到舒功能,从左心到右心,从局部到弥漫,从整体到心肌本身,对心脏功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通过获得实时的图像,心脏超声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得患者循环衰竭的病理生理信息。
对于心源性休克是如此,对于可能包含多种休克机制的感染性休克更为如此。
而通过对血流动力学的诸多要素进行评估,心脏超声已经可以整合进入对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治疗中。
1.1 容量反应性的评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容量负荷试验是用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扩容的主要手段。
但由于仅有约为半数的复后的患者会对容量有反应,并且容量过负荷可能会造成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甚至影响预后的后果,所以,基于心肺相互关系的一些动态指标逐渐被用于评价患者的容量反应性。
在机械通气耐受良好的患者中,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 SVC)的塌陷指数可以作为评估容量状态的一个指标。
塌陷指数可以通过呼气相SVC的最大值减去吸气相SVC的最小值的差值除以SVC的最大值进行计算。
在用经食道超声进行测量时,容量有反应与无反应的临界值为36%。
而对于不能行经食道超声检查的患者,经胸心脏超声也可以用于评价患者是否存爱容量反应性。
另外,也可以对剑突下平面的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 IVC)的扩指数进行评估,扩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吸气相IVC的最大值减去呼气相IVC的最小值的差值除以IVC的最小值。
机械通气时,下腔静脉扩程度越大,前负荷的潜力越大,对液体的反应性也越好。
而对于自主呼吸的患者而言,腔静脉的变异度用于评价患者的容量状态作用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采取被动抬腿实验(PLR)对容量反应性进行评估,而这需要对操作前后的左室心搏量进行测量,而这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方便的获得。
1.2 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尽管有很多参数可以用来评价左室的收缩功能,但是有研究表明,经过培训的重症医师仅仅通过目测(eye-balling)即可以判断左室收缩功能是严重抑制,轻度抑制还是正常。
测量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常会被用来评估左室的收缩功能,而LVEF可以分别在胸骨旁长轴和短轴平面进行测量。
有研究报道,在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中,左室收缩面积分数(LVFAC)与左室射血分数密切相关,也可以用于左室收缩功能的判断。
休克相关的左室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第一种即为心源性休克,这种情况下,左室充盈压升高。
当出现左室扩时,表明左室存在慢性损伤,常见于慢性心肌疾病,而当没有左室扩的表现时,通常提示急性损伤,比如爆发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或者药物中毒等情况。
第二种主要表现为脓毒性心肌病,这种情况下,临床表现与前者显著不同,但仍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左室充盈压正常或降低,左室收缩弥漫性减弱,没有明显的左室扩。
有意思的是,在通过去甲肾上腺素改善了左室的后负荷后,再次进行超声检查有助于医生进一步明确这种类型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1.3 右室收缩功能的评估在重症患者中,右室收缩功能障碍主要是由右室缺血或者右室后负荷的急性升高引起的,后者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经常出现,表现为急性肺心病(ACP)。
ACP不仅出现于肺栓塞时,ARDS或者感染的患者中也经常出现,主要表现为右室功能的障碍,从而导致休克。
如果不存在右室的扩则意味着没有休克相关的右室功能障碍。
因此,需要首先对右室大小进行评估,通常我们将四腔平面中右心室与左心室的比值大于0.6作为判断右室扩的依据。
其次,需要评估是否存在室间隔的矛盾运动,收缩期室间隔的矛盾运动通常为右室后负荷过高的表现。
另外,由于ACP会受到呼吸的影响,在改变呼吸支持的条件后,也应该对右室功能进行评估。
1.4 左室舒功能的评估在某些情况下,对左室舒功能的评估也相当重要。
左室舒功能主要在二尖瓣水平进行测量。
左室舒功能障碍主要见于两种情况,感染和脱机。
在感染时,近期有文献表明,这种舒功能的障碍可以作为预后不佳的独立相关因素。
而在脱机时出现的左室舒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脱机过程的失败。
2.呼吸系统:从诊断到指导治疗呼吸困难是重症病人呼吸循环受累的共同表现,是影响重症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重症病人常见的肺部病变包括:肺水肿(心源性、容量过负荷和ARDS)、肺部感染、肺栓塞、气胸及COPD急性恶化等;肺部超声是近年来发展进步的评估监测肺部改变指导滴定治疗的有效工具,尽管很多年来超声均因为超声波无法穿过胸部骨头和肺气体,仅仅被认为仅能用于检查胸腔积液和胸壁表面的包块。
但近年来,肺部超声被认为可以敏感的监测肺部的变化及气与水的平衡,动态和静态的分析肺部超声的伪像和实际图像准确诊断肺部疾病,尤其在急诊和重症场所尤为有用;超声在评估肺泡受损是间质与肺泡含水增加还是胸腔积水也非常准确。
因此,肺部超声经常应用于三方面:间质、肺泡和胸腔的病变综合征,即肺部情况从正常到气胸、胸水、肺渗出改变、实变与不均可被肺部超声识别。
并且世界重症超声联盟(WINFOCUS)组织的国际肺部超声共识会议已经对肺部超声专有名词和技术进行标准化,提供了支持肺超临床应用的推荐意见。
再次强调了肺部超声呼吸监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在过去的25年中,肺部影像尤其CT改变了对ARDS的认知。
肺部病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在治疗过程中肺泡复、过复、不同PEEP诱导的肺部气化的改变既往常常只能通过CT进行评估,临床难以进行广泛应用。
而现在肺部影像手段已经从仅仅的肺部病理生理诊断工具发展成床旁监测技术,而肺部超声在床旁即可提供良好的评估监测。
已有研究证实,肺水的半定量B线评分可以用于准确地对肺水的情况进行评估,并且与CT的结果有着良好的相关性。
同时,肺部超声也可以用于监测评估机械通气的设置与肺部病变的相关性,最新的研究显示,运用超声指导最适PEEP的滴定与P-V曲线的低位拐点法相比相关性很好,仅略高于低位拐点法,这为指导ARDS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肺部超声未来的研究将更加着眼于对ARDS的认知与评价,对液体以及循环治疗的监测与评估,从而促进临床预后的改善。
3.重要器官脏器的评估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是重症患者的特点,在损害发生的过程中各器官、各系统相互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病情改变。
休克可以引起ARDS,而ARDS又可以引起肾脏等肺外脏器的损害;液体复是休克治疗的重要环节,但容量过负荷也会对于呼吸,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影响。
重症超声不仅可以同一时间评估循环与呼吸的改变,同时能够监测器官灌注的改变,并且可以动态的反复进行,进而准确指导治疗,滴定治疗。
肾脏既是重症病人的常见受损器官,也是休克低灌注,脓毒血症乃至感染性休克时全身受累的前哨器官。
因此在重症病人中,监测肾脏灌注的改变不仅有利于评估肾脏本身的灌注,还有利于评估整体的器官灌注状态,肾脏超声除了发现肾脏肿大以外,还能够发现肾动脉的阻力指数增加,据此可以评估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
研究证实,这种改变在损伤的发生期和恢复期均早于肌酐的改变,较肌酐更为敏感。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可以使得血管结构显影,利用特殊的影像模式或软件可以监测毛细血管水平的微循环情况,从而使得超声的监测可以涵盖微血管及微循环水平,对肾脏、心肌、肝脏等器官的血流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心肌本身也是重症患者经常受累的器官之一。
心肌的超声造影不仅可以观察心肌的灌注,监测心肌在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应的变化,还有利于鉴别心肌缺血与心肌顿抑,而关于脓毒症时心肌灌注改变的超声造影研究非常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