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的绅士》教案 一二二中学 何旭红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故事《森林中的绅士》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故事封面,猜测故事内容。
2. 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教学活动:1. 展示故事封面,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
2.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第二章:朗读故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和语言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教学活动:1. 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角色对话、情景描述等。
第三章:角色扮演1.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情感和行为。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 学生通过表演展示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 学生通过表演展示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如高兴、生气、惊讶等。
第四章:故事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行为。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行为,如为什么角色会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后果?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公平、正义、友谊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1.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特点。
2.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特点。
2.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其他森林故事、动物故事等。
第六章:识字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故事中的生词。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中学语文论文《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鲁永民教学目标1.正确筛选信息,总结豪猪的特点。
2.思考豪猪命运,领悟关于自身生存的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思考豪猪命运,领悟关于自身生存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你眼中,什么样的人可称为“绅士”?(彬彬有礼,衣冠得体,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这个词常用于英国,一般说来当时的英国绅士通常会手拿文明棍,头戴大礼帽,身着笔挺的西装,足蹬锃亮的皮鞋,任何场合都对女性彬彬有礼。
【图片展示——英国绅士】好,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它被茅盾称为“森林中的绅士”。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图片展示——豪猪】同时,教师配以相关知识介绍:豪猪,别名刺猪,豪猪生活在林木茂盛的山区丘陵。
体形肥壮,全身棕褐色,体背部密布长刺,最长的有35厘米左右,体重10公斤左右。
豪猪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动物人参”之美称,是历代宴席之珍品。
豪猪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肉、脑、脂肪油、心、肝、胆、胃、箭刺均可入药,主治胃、恶疮、心血管硬化、白血病、风湿等病症。
(二)作家作品(本着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这部分印在了导学案上,让学生课前通过自学掌握,课上不再涉及。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宏,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自童年时代起大量接触古典文学作品,并开始接受进步社会思潮影响。
1913年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译,1920年接编并革新《小说月报》,次年,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著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等,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同时还写了大量散文,代表作如《白杨礼赞》等。
还著有大量文艺论著、回忆录。
其行文“每不忘社会”,主张“小题大做”,根据迅速反映现实斗争与社会动向的需要,创作记述性的速写与议论随感相结合的“特殊的文体”,具有相当深广的社会和精细生动的艺术表现力。
茅盾文学奖茅盾先生将自己的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森林中的绅士》。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了解课文所涉及的动物特点和森林生态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
(2)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分析和描述。
3. 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词典,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短文。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森林中的绅士》,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其他关于动物的资料,进行阅读和分享。
3. 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锻炼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能力。
2. 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情况。
3. 学生对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的理解和描述。
4.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森林中的绅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中的绅士——狐狸,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狐狸的生活习性2. 狐狸的特点3. 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1. 狐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四、教学难点:1. 狐狸的特点及其在森林中的生存智慧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狐狸的图片、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2. 视频素材:狐狸的生活片段3. 教学卡片:狐狸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4. 活动材料:画纸、彩笔等第一章:狐狸的生活习性1.1 引入:展示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的外貌特征。
1.2 学习狐狸的生活习性:让学生观察狐狸的生活片段,了解狐狸的生活习性,如捕猎、休息、嬉戏等。
1.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狐狸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第二章:狐狸的特点2.1 引入:展示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的特点。
2.2 学习狐狸的特点:让学生观察狐狸的图片,了解狐狸的特点,如体型、毛色、尾巴等。
2.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狐狸的特点在生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第三章:狐狸的生存智慧3.1 引入:展示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的生存智慧。
3.2 学习狐狸的生存智慧:让学生观察狐狸的生活片段,了解狐狸的生存智慧,如捉猎技巧、伪装等。
3.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狐狸的生存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第四章: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1 引入: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在其中的作用。
4.2 学习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如控制猎物数量、维持生态平衡等。
4.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人类与狐狸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
第五章:实践活动——画出我心中的狐狸5.1 引入: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狐狸。
人教版选修课文《森林中的绅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并评价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生态文明观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2)分析课文中的论据,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森林中的绅士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论据,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理解和体会。
2. 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考能力。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提交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和思考广度。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提交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课文知识点的应用水平。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绅士的定义及其行为特点。
2.通过观察、探究,学习了解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
3.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课程(10分钟)1.通过谈论“绅士”这个词语,向学生介绍绅士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绅士的行为特点。
2.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现绅士所表现的礼仪、风度,突出其人格魅力。
2.课堂解读(20分钟)1.通过给学生看一幅描绘野生动物的图片,了解并了解虎、熊、猴、鸟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寿命及饮食习惯,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点线面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适合这些动物生活的栖息环境,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3.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野生动物,到实验室、图书馆或互联网上寻找、搜索、发现该种动物的信息,学习了解野生动物及其居住环境。
2.由每个小组成员分别就该种动物的特征、栖息环境、饮食习惯等方面进行介绍。
3.引导学生关注珍稀野生动物,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及环境保护知识,鼓励学生自发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关注。
4.课堂反馈(10分钟)1.总结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认识,坚定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信念。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野生动物及生态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
第二课时1.导入课程(10分钟)1.再次呈现绅士形象及其行为特点,带领学生回顾前一堂课的主要内容。
2.通过回顾野生动物及栖息环境的讲解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
2.动物表演(20分钟)1.请学生展示自己前一天调查所得的野生动物信息及其主要特征,注重发挥学生的表现、表达和创造力。
2.通过表演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问题,并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热情。
3.小组设计活动(30分钟)1.参照前一节课的所学内容,提出保护环境及野生动物的方法。
《森林中的绅士》一、教学目标:1、正确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主要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
2、通过朗读圈画,揣摩体会文章充满讽刺意味的语言。
3、体会作者通过豪猪讽刺批判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关键语句,了解作者笔下豪猪身上“绅士般”的特点,并进一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第五单元动物世界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动物,有藏羚羊、松鼠、云雀,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种动物,它是谁呢?(出示图片)同学们看看它外表像不像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可能摇头)它浑身是刺,怎么能跟绅士沾上边?可是我国现代作家茅盾却称它为“绅士”,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森林中的绅士》。
(二)检查预习1、区别音形笨拙(zhuō)咄咄(duō)逼人2、理解词意得天独厚:具有特别优越的天然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散读课文,思考:作者称豪猪为“森林中的绅士”,那么豪猪有哪些“绅士般”的特点呢?(用自己话来说说看)(四)精读课文,圈画赏析1、文章又是怎么具体说明这些特点来体现绅士风度的?要求:联系全文(1、划出描写语句。
2、圈出关键词。
3、做适当旁批。
)(1)、形态上:身体矮小肥胖,面孔方正持重(2)、行动上:老是踱着方步,不慌不忙(3)、生活方式:待人接物:保持距离遇敌反应:守势防御,全身而退,镇静娱乐方式:无病呻吟点拨:这些都体现了它“得天独厚”的条件与潇洒悠闲的生活。
2、作者对豪持有什么态度?(文中那句话可以直接体现出来。
)明确:文章末段。
“我不打算在这里来下结论,可是我因此更觉得豪猪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寒心:因失望而痛心。
作者对豪猪持批判、讽刺的态度。
3、作者写豪猪“绅士般”的生活方式,仅仅是为了讽刺批判豪猪吗?明确:不是。
4、为什么不是,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明确:找有关借豪猪讽刺批判绅士的语句。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中的绅士——狐狸,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良好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狐狸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2. 狐狸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3. 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保护狐狸和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狐狸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狐狸的图片,了解其外形特征。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狐狸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力。
3. 实践法:动手制作狐狸模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讲授法:教师讲解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狐狸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狐狸模型的制作材料。
3. 提前布置课堂,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这一森林中的绅士。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狐狸的外形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3. 深入学习:教师播放狐狸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狐狸模型,增强对狐狸特征的理解。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狐狸和森林生态环境。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制作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狐狸模型,关注其对狐狸特征的理解和创意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力、合作意识和观点阐述。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氛围的营造等。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和建议。
人教版选修课文《森林中的绅士》教案一、教材分析《森林中的绅士》是人教版选修课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森林中的一位绅士——狐狸的故事,揭示了狐狸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生存智慧。
本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阅读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分析狐狸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森林中的生存智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断狐狸的心理活动和思考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从狐狸的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狐狸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森林中的生存智慧。
3. 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和情节推断。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从狐狸的故事中提炼生活智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森林中的狐狸,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提问:“你们对狐狸有什么印象?你们认为狐狸是怎样的动物?”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狐狸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森林中的生存智慧。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4. 写作练习: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从狐狸的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环节的积极性,以及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创造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七、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词汇练习。
八、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狐狸的生活环境。
《森林中的绅士》教案
高二语文组何旭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品味语言来赏析作者对豪猪的讽刺意味。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3.简单分析散文的虚与实。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地体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以及散文蕴含的对人类生存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动物世界片头曲)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意盎然。
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动物。
(出示豪猪与绅士的图片)引出课题。
二.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生于浙江桐乡。
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叶圣陶等一起组织文学研讨会。
著有《幻灭》、《蚀》三部曲、《子夜》等。
三.课文分析
明确:多指男性彬彬有礼的样子;衣着得体;举止文雅,尊重女性,待人谦和,宽宏大量;很有修养。
明确:
形态上:身体矮小肥胖,面孔方正持重
待人接物:保持距离,有分寸
遇敌反应:守势防御,全身而退,镇静
娱乐方式:无病呻吟
(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过程:通过品味精彩语段的语言,理解作者的讽刺意味。
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进而重新品味精彩段落,并带有感情的诵读。
明确:得天独厚,却不思运筹,过于懒散。
追问:这也是作者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得天独厚”,具有这样巧妙自卫武器的豪猪会渐渐有绝种之忧呢?
明确:懒散的生活方式,不思进取。
明确:1、向人们揭露绅士的虚伪→就是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类人像豪猪那样生活。
2、还告诉我们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它条件多有优越,
假如它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话,它最终还是要走向灭亡。
3、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讽刺那些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人。
总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如果像豪猪那样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话,最终会是什么命运?(灭亡)
四.拓展探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怎么做呢?(自由发言)
五.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表面上描写豪猪的“绅士”和“生活方式”,但作者的用意绝非仅仅如此,大家仔细琢磨,他并未言明的真正用意,在于提醒(艰苦年代)的人们不要向豪猪那样生活。
豪猪的生活方式(实),其实暗含是他所担忧的人类的生活状态(虚)。
板书。
六.作业:试着描写某种动物的生活状态,来讽刺当今社会的某一类人。
要求:一百字左右
附:板书
2010年10月 森林
中
的
绅
士
豪猪的生活方式 (实) 人类的生活状态 (虚) 以实写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