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的绅士 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故事《森林中的绅士》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故事封面,猜测故事内容。
2. 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教学活动:1. 展示故事封面,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
2.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第二章:朗读故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和语言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教学活动:1. 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角色对话、情景描述等。
第三章:角色扮演1.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情感和行为。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 学生通过表演展示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 学生通过表演展示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如高兴、生气、惊讶等。
第四章:故事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行为。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行为,如为什么角色会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后果?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公平、正义、友谊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1.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特点。
2.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特点。
2.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其他森林故事、动物故事等。
第六章:识字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故事中的生词。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森林中的绅士》。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了解课文所涉及的动物特点和森林生态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
(2)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分析和描述。
3. 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词典,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短文。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森林中的绅士》,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其他关于动物的资料,进行阅读和分享。
3. 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锻炼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能力。
2. 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情况。
3. 学生对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的理解和描述。
4.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森林中的绅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中的绅士——狐狸,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狐狸的生活习性2. 狐狸的特点3. 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1. 狐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四、教学难点:1. 狐狸的特点及其在森林中的生存智慧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狐狸的图片、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2. 视频素材:狐狸的生活片段3. 教学卡片:狐狸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4. 活动材料:画纸、彩笔等第一章:狐狸的生活习性1.1 引入:展示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的外貌特征。
1.2 学习狐狸的生活习性:让学生观察狐狸的生活片段,了解狐狸的生活习性,如捕猎、休息、嬉戏等。
1.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狐狸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第二章:狐狸的特点2.1 引入:展示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的特点。
2.2 学习狐狸的特点:让学生观察狐狸的图片,了解狐狸的特点,如体型、毛色、尾巴等。
2.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狐狸的特点在生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第三章:狐狸的生存智慧3.1 引入:展示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的生存智慧。
3.2 学习狐狸的生存智慧:让学生观察狐狸的生活片段,了解狐狸的生存智慧,如捉猎技巧、伪装等。
3.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狐狸的生存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第四章: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1 引入: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在其中的作用。
4.2 学习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如控制猎物数量、维持生态平衡等。
4.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人类与狐狸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
第五章:实践活动——画出我心中的狐狸5.1 引入: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狐狸。
人教版选修课文《森林中的绅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并评价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生态文明观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2)分析课文中的论据,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森林中的绅士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论据,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理解和体会。
2. 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考能力。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提交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和思考广度。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提交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课文知识点的应用水平。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中的绅士——狐狸,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良好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狐狸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2. 狐狸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3. 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保护狐狸和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狐狸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狐狸的图片,了解其外形特征。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狐狸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力。
3. 实践法:动手制作狐狸模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讲授法:教师讲解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狐狸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狐狸模型的制作材料。
3. 提前布置课堂,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这一森林中的绅士。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狐狸的外形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3. 深入学习:教师播放狐狸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狐狸模型,增强对狐狸特征的理解。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狐狸和森林生态环境。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制作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狐狸模型,关注其对狐狸特征的理解和创意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力、合作意识和观点阐述。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氛围的营造等。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和建议。
人教版选修课文《森林中的绅士》教案一、教材分析《森林中的绅士》是人教版选修课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森林中的一位绅士——狐狸的故事,揭示了狐狸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生存智慧。
本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阅读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分析狐狸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森林中的生存智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断狐狸的心理活动和思考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从狐狸的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狐狸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森林中的生存智慧。
3. 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和情节推断。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从狐狸的故事中提炼生活智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森林中的狐狸,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提问:“你们对狐狸有什么印象?你们认为狐狸是怎样的动物?”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狐狸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森林中的生存智慧。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4. 写作练习: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从狐狸的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环节的积极性,以及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创造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七、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词汇练习。
八、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狐狸的生活环境。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森林中的绅士——狐狸,了解狐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狐狸的生活习性2. 狐狸的特点3. 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狐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保护的意义。
3. 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讨论。
3. 准备游戏道具,如动物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狐狸在森林中的形象和地位。
2. 观察学习:展示狐狸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狐狸的外貌和生活环境。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谈论狐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分享对狐狸的看法。
4. 案例分析:介绍动物保护的相关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狐狸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加深对动物的了解。
2.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如家庭作业、研究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具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公民。
十、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每课时40分钟。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话题: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狐狸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狐狸的兴趣。
2. 观察学习:展示狐狸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狐狸的外貌和生活环境。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谈论狐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分享对狐狸的看法。
4. 案例分析:介绍动物保护的相关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人教版选修课文《森林中的绅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提高学生对选修课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勇于克服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脉络。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学生对课文中的写作技巧的运用和借鉴。
3. 学生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选修课文《森林中的绅士》。
2. 参考资料:相关背景资料、课文解析、教学课件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文的深入解析。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借鉴。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勇于克服的精神。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森林生态环境及其中各种生物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好。
(2)讨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森林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 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描述的森林生态环境及生物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四、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森林生物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2.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谈谈对森林生态环境的认识。
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关注细节。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模拟森林中的生物,展示课文中的情景。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森林中的绅士
【教学目标】
1.正确把握课文重点,总结出主要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
2.学习本文拟人的方法,揣摩文章细腻而生动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你的眼中,什么叫绅士?
有一种动物叫豪猪,它的身体肥胖,头部长的像老鼠,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从背部到尾巴都长满了黑白相间的棘刺。
每当豪猪遇到危险,会立刻竖起一根根的刺,以用来吓阻敌人。
如果敌人仍要进一步逼近的话,它就会转身倒退冲向敌人,与敌人搏斗。
豪猪的一切生活方式,连它的战术在内,都是典型的绅士式的。
这种绅士式的生活方式,这对人的生存有怎样的启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中的绅士》。
1.介绍作家作品。
《森林中的绅士》的作者茅盾的原名、字、籍贯、生卒年,在题注里有介绍,这里只作简要的补充。
他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1927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相继问世的《动摇》、《追求》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引起强烈的反响,1933年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2.检查预习。
① 齐读生词:得天独厚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待人接物知难而退优游自在无病呻吟方正持重
②《森林中的绅士》的作者,原名,字,代表作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指定个别学生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容易出错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
师生共同探究文
章的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
1.作者为什么称豪猪为“森林中的绅士”?
可引导学生抓住豪猪的特点:待人接物的方式、战术、无病呻吟等。
2.“森林中的绅士”——豪猪,代表了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作者说这种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师生交流。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研读赏析:哪些地方对豪猪的描写很传神?找出来,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供教师参考:
①“它的潇洒悠闲,实在也到了殊堪钦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个整天,很有教养似地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
”
突出表现了豪猪的生活方式悠闲自在,逍遥自得,颇具绅士风度。
②“它躺在树枝间,从容自在地啃着树皮,啃地倦了,就打个瞌睡;要是睡中一个不小心倒栽下来,那也不要紧,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
”
能吃能睡,甚至边吃边睡,吃、睡均从容不迫,豪猪的憨态跃然纸上。
③“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拼命低着头(还是为的保护鼻子),倒退着走,同时猛然挥动尾巴,这样‘背进’到了最后一棵树,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当的高度,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嫩枝来,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
笨拙的样子令豪猪更可爱了,而大敌当前却仍不忘记,可谓从容镇定。
四、感悟与反思。
1.问题1:课文最后说:为什么这样“得天独厚”,具有这样巧妙自卫武器的豪猪会渐有绝种之忧呢?是不是它那种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使然呢?还是因为它那“得天独厚”之处存在着绝大的矛盾——几乎无敌的刺毛以及毫无抵抗力的暴露着的鼻子——所以结果仍然于它不利呢?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讨论。
问题2:作者写本文仅仅是让我们喜欢豪猪这种动物吗?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对濒临灭绝的担心,对懒散悠闲生活方式的不满。
)
五、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豪猪的命运让你产生那些联想?大家共同讨论。
六、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可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