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森林中的绅士》。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了解课文所涉及的动物特点和森林生态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
(2)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分析和描述。
3. 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词典,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短文。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森林中的绅士》,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其他关于动物的资料,进行阅读和分享。
3. 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锻炼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能力。
2. 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情况。
3. 学生对动物特点和生态环境的理解和描述。
4.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森林中的绅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中的绅士——狐狸,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狐狸的生活习性2. 狐狸的特点3. 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1. 狐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四、教学难点:1. 狐狸的特点及其在森林中的生存智慧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狐狸的图片、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2. 视频素材:狐狸的生活片段3. 教学卡片:狐狸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4. 活动材料:画纸、彩笔等第一章:狐狸的生活习性1.1 引入:展示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的外貌特征。
1.2 学习狐狸的生活习性:让学生观察狐狸的生活片段,了解狐狸的生活习性,如捕猎、休息、嬉戏等。
1.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狐狸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第二章:狐狸的特点2.1 引入:展示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的特点。
2.2 学习狐狸的特点:让学生观察狐狸的图片,了解狐狸的特点,如体型、毛色、尾巴等。
2.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狐狸的特点在生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第三章:狐狸的生存智慧3.1 引入:展示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的生存智慧。
3.2 学习狐狸的生存智慧:让学生观察狐狸的生活片段,了解狐狸的生存智慧,如捉猎技巧、伪装等。
3.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狐狸的生存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第四章: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1 引入: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在其中的作用。
4.2 学习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如控制猎物数量、维持生态平衡等。
4.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人类与狐狸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
第五章:实践活动——画出我心中的狐狸5.1 引入: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狐狸。
人教版选修课文《森林中的绅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并评价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生态文明观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2)分析课文中的论据,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森林中的绅士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论据,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理解和体会。
2. 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考能力。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提交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和思考广度。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提交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课文知识点的应用水平。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绅士的定义及其行为特点。
2.通过观察、探究,学习了解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
3.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课程(10分钟)1.通过谈论“绅士”这个词语,向学生介绍绅士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绅士的行为特点。
2.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现绅士所表现的礼仪、风度,突出其人格魅力。
2.课堂解读(20分钟)1.通过给学生看一幅描绘野生动物的图片,了解并了解虎、熊、猴、鸟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寿命及饮食习惯,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点线面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适合这些动物生活的栖息环境,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3.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野生动物,到实验室、图书馆或互联网上寻找、搜索、发现该种动物的信息,学习了解野生动物及其居住环境。
2.由每个小组成员分别就该种动物的特征、栖息环境、饮食习惯等方面进行介绍。
3.引导学生关注珍稀野生动物,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及环境保护知识,鼓励学生自发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关注。
4.课堂反馈(10分钟)1.总结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认识,坚定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信念。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野生动物及生态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
第二课时1.导入课程(10分钟)1.再次呈现绅士形象及其行为特点,带领学生回顾前一堂课的主要内容。
2.通过回顾野生动物及栖息环境的讲解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
2.动物表演(20分钟)1.请学生展示自己前一天调查所得的野生动物信息及其主要特征,注重发挥学生的表现、表达和创造力。
2.通过表演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问题,并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热情。
3.小组设计活动(30分钟)1.参照前一节课的所学内容,提出保护环境及野生动物的方法。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中的绅士——狐狸,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良好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狐狸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2. 狐狸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3. 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保护狐狸和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狐狸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狐狸的图片,了解其外形特征。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狐狸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力。
3. 实践法:动手制作狐狸模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讲授法:教师讲解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狐狸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狐狸模型的制作材料。
3. 提前布置课堂,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狐狸这一森林中的绅士。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狐狸的外形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3. 深入学习:教师播放狐狸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狐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狐狸模型,增强对狐狸特征的理解。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狐狸和森林生态环境。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制作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狐狸模型,关注其对狐狸特征的理解和创意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力、合作意识和观点阐述。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氛围的营造等。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和建议。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森林中的绅士——狐狸,了解狐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狐狸的生活习性2. 狐狸的特点3. 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狐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保护的意义。
3. 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讨论。
3. 准备游戏道具,如动物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狐狸在森林中的形象和地位。
2. 观察学习:展示狐狸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狐狸的外貌和生活环境。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谈论狐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分享对狐狸的看法。
4. 案例分析:介绍动物保护的相关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狐狸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加深对动物的了解。
2.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如家庭作业、研究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具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公民。
十、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每课时40分钟。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话题: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狐狸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狐狸的兴趣。
2. 观察学习:展示狐狸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狐狸的外貌和生活环境。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谈论狐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分享对狐狸的看法。
4. 案例分析:介绍动物保护的相关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森林中的绅士》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把握豪猪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通过散文鉴赏,理解现代散文中“虚”与“实”,培养学生审美习惯,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现代散文中“虚”与“实”。
教学难点:理解现代散文中“虚”与“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什么叫绅士?在你心目中绅士有哪些表现?(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谈谈自己对“绅士”的理解,引出“森林中的绅士”。
二、展示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把握豪猪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通过散文鉴赏,理解现代散文中“虚”与“实”,培养学生审美习惯,提高审美能力。
三、感知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层次(通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来达到这一目的,要求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都要从文章中寻找答案。
)1、学生读课文1-2段,找出豪猪的“得天独厚”体现在什么地方?豪猪的“得天独厚”体现在满身钢针似的刺毛。
学生读课文2-6段找出刺毛的作用在于:(1)可以与同伴保持相当的距离;(2)当它从高处跌落,可以保护身体不受损害;(3)落水时,可以起到救生衣的作用;(4)是绝妙的自卫武器。
2、作者称豪猪是“森林中的绅士”,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豪猪的“绅士风度”体现在什么地方?(1)待人接物(2-3段):保持距离,有分寸(2)行动举止(3段):老是踱着方步,不慌不忙(3)外貌形态(3段):身体矮小肥胖,面孔方正持重(4)日常生活(3-4段):活动范围小,潇洒悠闲,逍遥自得(5)遇敌反应(6-8段):守势防御,全身而退,镇静(6)娱乐方式(9段):无病呻吟3、课文第10段中说,这种“得天独厚”又颇具“绅士风度”的豪猪现在却面临“绝种”之忧,为什么?你如何认为?(1)豪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导致面临灭种的危险(2)生物进化史上优胜劣汰是客观存在四、深入思考,探究作者的“言外意”(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章的相关段落,体会作者的用词、语气,明确作者是在采用调侃的笔调来叙述和描写,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人教版选修课文《森林中的绅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提高学生对选修课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勇于克服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脉络。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学生对课文中的写作技巧的运用和借鉴。
3. 学生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选修课文《森林中的绅士》。
2. 参考资料:相关背景资料、课文解析、教学课件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文的深入解析。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借鉴。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勇于克服的精神。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森林中的绅士》。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能够复述课文的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珍惜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森林中的绅士》的主要内容介绍。
2.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3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的正确朗读和理解,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的理解,对生词和短语的运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5.2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5.3 生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词和短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
5.4 课文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课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1.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自我练习,检查自己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6.2 总结性评价1.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通过测试或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课文文本:《森林中的绅士》的原文和相关解读材料。
7.2 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森林中的绅士》教案:探究乐观人生态度,促进身心健康之路
一、教学目标
1. 探究乐观人生态度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2. 通过小说《森林中的绅士》的阅读,明确乐观人生态度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3.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1. 乐观人生态度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2. 如何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
1. 阅读学习法;
2. 情感体验法;
3. 交流讨论法。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情境
老师做好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乐观态度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阅读小说
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说《森林中的绅士》,并进行整体阅读,并鼓励学生多次阅读。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就乐观人生态度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进行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4. 思考总结
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化对乐观人生态度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
1. 《森林中的绅士》小说;
2. 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讨论记录和总结;
2. 学生的情绪表达;
3. 教师的反馈和评价。
七、教学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影视剧、音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化对乐观人生态度的认识。
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阳,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以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森林中的绅士》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把握豪猪的特点。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3.简单分析散文的虚与实。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以及散文蕴含的对人类生存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种动物它身体肥胖,头部长得像老鼠,最大的特点是几乎全身都布满了尖刺。
每当遇到危险,它就会竖起一根根尖刺,吓阻敌人,这种动物就是豪猪。
豪猪的一切生活方式,连它的战术在内,都是典型的绅士式。
但这“森林中的绅士”却渐有灭种之忧,这对人的生存有怎样的启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中的绅士》。
二.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生于浙江桐乡。
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叶圣陶等一起组织文学研讨会。
著有《幻灭》、《蚀》三部曲、《子夜》等。
三.课文分析(结合结构特点分析)第1段:指出豪猪即是“森林中的绅士”。
开篇巧妙,引人入胜。
第2段:紧承上文,简要介绍豪猪布满全身的刺毛的特点。
3—6段:笔锋一转,多角度阐述了豪猪的“绅士风度”。
(形态上、行动上、待人接物、日常生活、遇敌方式)7—9段:转入对豪猪缺点的叙述,使读者看到另一面。
(遇敌方式、娱乐方式)10—11段: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对其濒临灭绝的现状及深层原因的叙述。
四.问题思考过度的懒散、悠闲,最终必将导致种族灭绝的悲惨结局。
本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作者在对豪猪的叙述中成功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无论是描写豪猪的形态、动作等外在特点,还是揭示豪猪绅士风度的内在本质,作者都充分使用了拟人的方法。
如“矮矮的体态”、“方正而持重的面孔”、“潇洒悠闲”的风度等拟人的刻画都十分精彩。
这种把动物人格化的拟人方法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审美性,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a.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豪猪的外在特点;b.准确到位的表现了豪猪的“绅士风度”;c.引导读者自然而然的想到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绅士们”的典型特征,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a.豪猪代表了一种懒散而悠闲地生活方式;b.在生物进化史上,优胜劣汰是客观存在。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故事《森林中的绅士》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简单介绍故事的主题和背景,引发学生对森林和绅士的好奇心。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对森林中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森林中的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故事中的动物被称为“绅士”。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过程。
第二章:故事阅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事件。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故事《森林中的绅士》。
2. 讨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事件。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鼓励学生自主理解故事内容。
2. 讨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事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过程。
第三章:角色扮演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 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表达角色的情感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 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表达角色的情感和特点。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
2. 记录学生的扮演过程和表现。
第四章:故事讨论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过程。
29《森林中的绅士》教案【学习目标】1、自读文本,整体感知,总结豪猪的“绅士”特点。
2、研读文本,探究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合作讨论,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理解现代散文中“虚”与“实”的关系。
【学习重点】1、总结豪猪的“绅士”特点。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1、探究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解现代散文中“虚”与“实”的关系。
【知识链接】1、作者与作品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 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
1920 年任《小说月报》主编。
同年12 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民国日报》主编。
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
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7 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
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
1940 年5 月到延安。
1940 年底到重庆。
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编委。
1949 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
代表作品: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长篇:《子夜》、《腐蚀》、《虹》、《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 《创造》《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森林中的绅士》他散文爱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
2、现代散文的“虚”与“实”“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
“虚”:指这些形象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3、阅读及写作体系知识归纳散文阅读技巧:在广泛的阅读及深入的探究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散文阅读技巧。
首先要透过作者的遣词造句充分把握“实”的特点,反复阅读把握其暗示性,特别是抓住富于暗示性的语句,从而理解蕴含在“实”中的“虚”。
这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其次鉴赏时要有明确的意识:散文的着眼点是“虚”,“实”是为“虚”而设的。
森林中的绅士--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森林中的绅士》教案开州区丰乐中学蔡星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把握豪猪的特点。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3、学会分析散文的虚与实。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地体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以及散文蕴含的对人类生存的启示。
2、学会分析散文的虚与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一组动物图片)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意盎然。
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动物。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森林中的绅士》,认识一种新的动物。
(出示豪猪与绅士的图片)豪猪,别名刺猪,体形肥胖,全身棕褐色,体背部密布长刺,最长的可达半米。
像一支支利箭,所以又叫箭猪,遇见敌害时,竖起臀部的长刺自卫。
豪猪生活在草地或密林中,在靠近农田的山坡草丛或密林中数量为多。
豪猪行动缓慢、反应较差,夜出觅食常循一定的路线行走,并连续数晚在同一地点觅食。
绅士,绅士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一般说来当时的英国绅士通常会手拿文明棍,头戴大礼帽,身着笔挺的西装,足登亮皮鞋。
所谓绅士,要有考究的着装,文雅的举止,尊重女性,尊重人格。
我们用哪些词去形容他们?明确:衣冠得体,谈吐高雅待人谦和,彬彬有礼豪猪和绅士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到这篇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二、课文分析1.我们分别了解了绅士和豪猪,那他们之间到时有什么联系呢?明确:森林中的绅士就是豪猪。
(第一段明确的告诉我们)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称豪猪为森林中的绅士概括豪猪的绅士风度表现在那些方面明确:形态上:身体矮小肥胖,面孔方正持重待人接物:保持距离,有分寸生活方式:决不旅行,活动范围小,潇洒悠闲,逍遥自得遇敌反应:守势防御,全身而退,镇静娱乐方式:无病呻吟概括一下,豪猪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明确:懒散而悠闲3.作者主要运用什么修辞塑造豪猪的形象有什么好处作者主要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塑造豪猪的形象。
《深林中的绅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深林中的绅士》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2)让学生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写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故事学习,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懂得礼仪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讲述了一只狐狸在森林中与其他动物相处的故事,通过狐狸的绅士行为,传递了尊重他人、讲究礼仪的价值观。
2. 重点词汇:绅士、森林、狐狸、兔子、松鼠、礼貌、尊重等。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森林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阅读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述故事:教师用英语讲述《深林中的绅士》的故事,边讲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3. 学习重点词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如绅士、森林、狐狸等。
4. 学习重点句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故事中的重点句型,如How do you do?、May I help you?、Please.等。
5.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复述故事,巩固故事情节和词汇。
2. 学生运用所学句型,与家长进行英语交流。
3. 学生书写日记,记录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口语表达评价: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运用所学词汇、句型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复述故事、英语交流和书写日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4.1《森林中的绅士》教案1(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把握课文重点,总结出主要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豪猪的形态、动态、神态和生活状态,联想现实生活中“绅士们”的行为、举止和精神本质,理解散文“虚”和“实”的关系;理解和学习文章巧妙的布局、层层推进的结构、跌宕起伏的安排。
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对豪猪特性的精练传神的描写,理解散文的“言内意”与“言外意”的张力,由“内”而“外”,体会到“象外之意”和“韵外之旨”。
3、德育目标:认识生物进化史上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存在,懂得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必将走向衰亡的道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导入我们长江流域有这么一种动物,它是是啮齿目动物中的一类。
身体肥壮,自肩部以后直达尾部密布长刺,刺的颜色黑白相间,粗细不等。
它白天躲在穴中睡觉,晚间出来找食,喜食花生、番薯等农作物。
受惊时,尾部的刺立即竖起,刷刷作响以警告敌人。
它栖息于低山森林茂密处。
穴居,常以天然石洞居住,也自行打洞。
夜行性。
活动路线较固定。
它就是豪猪。
在我们的眼里,豪猪就是豪猪,一种动物而已。
可作为文学家的茅盾先生,却从它的特性引起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走近作者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茅盾的著作,经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印行的计有:《茅盾文集》10卷集,《脱险杂记》《茅盾论创作》《茅盾文艺杂论集》《茅盾文艺评论集》《茅盾译文选集》《世界文学名著杂谈》《神话研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以及长篇《锻炼》等。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1023 1641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把握课文重点,总结出主要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
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对豪猪特性的精炼传神的描写;体会调侃的语
言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3、德育目标:认识生物进化史上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存在,懂得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必将走向衰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总结豪猪的特点,体会精炼传神的语言。
2、难点:由豪猪的濒临灭绝思考人生。
三、教具准备:投影图片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生于浙江桐乡。
长篇小说《子夜》是他的代表作。
茅盾是语言大师,语言造诣深厚,一生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分析文题,导入课文:
请同学谈谈自己对“绅士”的理解,引出“森林中的绅士”——豪猪。
(三)出示图片,简介豪猪:
豪猪身上有又密又长的刺,像一支支利箭,所以又叫箭猪。
生活在小坡、草地或密林中,遇见敌害时,竖起臀部的长刺自卫。
以草根、野果为食,也偷吃玉米、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是害兽。
(四)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为什么称豪猪为“森林中的绅士”?
2、豪猪具有哪些特点?
(五)积累词语,概括表述: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运用以下词语对豪猪进行简要描述
得天独厚方正持重不慌不忙潇洒悠闲逍遥自得
无所用心知难而退优游自在无病呻吟安安逸逸
(六)品读语句,分析交流:
文中哪些语句对豪猪的描写很传神?找出来,说说喜欢的理由
1、个人思考圈划
2、小组合作交流
3、集体发言探讨
好句好段,读读品品:
①“它的潇洒悠闲,实在也到了殊堪钦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整天,很有教养似的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
”
——突出表现了豪猪的生活方式悠闲自在,逍遥自得,颇具绅士风度。
②“它躺在树枝间,从容自在地啃着树皮,啃得倦了,就打个瞌睡;要是睡中一个不小心倒栽下来,那也不要紧,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
”
——能吃能睡,甚至边吃边睡,吃睡均从容不迫,豪猪的憨态跃然纸上。
③“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拚命低着头,倒退着走,同时猛烈挥动尾巴,这样“背进”到了最近一棵树,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当高度,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嫩枝来,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
——笨拙的样子令豪猪更可爱了,而大敌当前却仍不忘吃,可谓从容镇定。
(七)深入分析,思考讨论:
1、齐读课文,思考讨论:
朗读结尾两个自然段,思考对豪猪抱有怎样的感情?
2、思考讨论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在生物进化史上优胜劣汰是客观存在,如果生物自身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一味地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对待天敌只能消极地“挨打”,就必然影响其生存能力,即使没有大的地质变迁、天敌的攻击,最终也必然会导致其自身器官机能的退化,避免不了灭绝的命运。
(八)积累迁移,表达交流:
豪猪的命运让你产生哪些联想?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绅士外形特征
↓特点——得天独厚生活方式
豪猪自卫方式
↓命运——绝种之忧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