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1例
- 格式:pdf
- 大小:272.26 KB
- 文档页数:1
Infect Inflamm Rep, Vol.19, No.1, March 2018. 8 .参 考 文 献[1] 谢卫国. 特殊原因烧伤的防治研究不容忽视[J]. 中华烧伤杂志,2012, 28(6):404-407. 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6.002[2] 赵耀华,牛希华,刘道功,等.特殊部位与特殊原因烧伤[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6-311.[3] 杨宗城.中华烧伤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5-763.[4] 葛绳德, 夏照帆. 临床烧伤外科学[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675-718.[5] 方之杨, 吴中立, 高学书, 等. 烧伤理论与实践[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46-473.[6] 谢卫国, 黄文卫, 姚宋国, 等.重大事故中成批黄磷烧伤患者的救治[J].中华烧伤杂志,2008,24 (1) :36-38. 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6.002[7] 蒋梅君,李泽,谢卫国.2133例电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烧伤杂志,2017,33(12):732-737.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12.003.[8] T arim A, Ezer A. Electrical burn is still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amputations[J].Burns, 2013,39(2):354-357. DOI: 10.1016/j.burns.2012.06.012. [Epub 2012-07-31].[9] 吴红, 谢卫国, 王德运,等.化学烧伤合并重金属中毒三例[J].中华烧伤杂志,2014,(2):188-189.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2.022[10] 王德运,谢卫国,吴红,等.10例小面积化学烧伤的临床救治经验与教训[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9(3):291-293.DOI:10.3877/cma.j.issn.1673-9450.2014.03.015[11] M oore JX, McGwin G Jr, Griffin RL. The epidemiologyof firework-related inju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0-2010[J]. Injury,2014,45(11):1704-1709. DOI:10.1016/j.injury.2014.06.024. [Epub 2014 -07-08].[12] F riedstat J, Brown DA, Levi B. Chemical, electrical, andradiation injuries[J].Clin Plast Surg, 2017,44(3):657-669.DOI:10.1016/j.cps.2017.02.021. [Epub 2017-04-21].(收稿日期:2018-02-15)岁以内的小儿。
单核细胞增生型李斯特菌脑膜炎致败血症 1例及文献复习摘要李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生型李斯特菌感染所致的细菌性脑膜炎。
单核细胞增生型李斯特菌的报道多见于欧美国家,我国报道较少。
此文通过对单核细胞增生型李斯特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进而早期诊断及治疗。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突发意识障碍15小时余”入院。
患者家属代诉患者于当天早上8时左右吃完早餐后突发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家属立即送至当地县人民医院,入院后患者烦躁不安,伴有持续性高热,最高体温39℃,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不详),患者仍处于意识障碍状态,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遂转至我院急诊科,急查头部CT提示可见脑沟、脑裂增宽,脑室、脑池系统扩张。
以“颅内感染”收入我科。
既往发病3天前有“感冒”病史,表现为头痛、咳嗽、咳痰,无发热,自行口服感冒灵颗粒,无明显缓解。
入院时体查:T:38.3℃,P:120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双肺底部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腹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体查:神志嗜睡,颅神经体查正常。
四肢腱反射对称存在,肌力、共济及感觉检查不合作,双侧病理征未引出。
颈抗(+),双侧克氏征(+),布氏征(-)。
初步诊断考虑:1.意识障碍查因:颅内感染?2.肺部感染。
入院完善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5.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7%、淋巴细胞百分比 3.2%、单核细胞百分比 1.7%、血红蛋白 83g/L;C反应蛋白 158.0mg/L。
电解质、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入院次日患者凌晨突发呼吸急促,指间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9%,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当日行腰穿检查见淡黄色微浊脑脊液流出,脑脊液压力为 300mmHO,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261.0×106/L,2多个核细胞比率 77.0%;脑脊液生化:葡萄糖0.17mmol/L,氯116.1mmol/L,脑脊液蛋白 5449.0mg/L;脑脊液染色未找到抗酸杆菌、隐球菌、革兰阴性双球菌。
・2184・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年第40卷第17期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2019,Vol.40,No.17•经验交流.早产儿李斯特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丁子俊张新华刘克战文雅慧[中图分类号]R722.6[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2-1256.2019.17.031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可造成新生儿败血症或脑膜炎,在一些发达国家LM作为新生儿脑膜炎第三常见的病原菌⑴。
本文对本院诊治的1例早产儿LM感染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回顾,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病例资料:患儿,男,1小时,主因“呼吸困难50分钟”入院。
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3“周,否认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因其母分娩前1天发热,宫内窘迫行剖腹产娩出,术中发现子宫下段切口化脓及绒毛膜羊膜炎,羊水III度粪染,生后窒息,Apgar评分3~8~8,出生体重1740g o无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5.2T,血压59/28cmH20,早产儿貌,反应差,肤色灰,口周发绡,经皮氧饱和度50%,鼻煽,三凹征阳性,呼吸68次/分,双肺呼吸音粗,心音低钝,律齐,腹软,肠鸣音弱,四肢肌张力低,四肢末梢凉,原始反射未引出,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秒。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脑脊液检查见表1、2。
血气及电解质分析、肝功能、血凝系列未见异常。
心肌酶谱CK-MB:189.3u/L o血培养(入院第一天)提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痰培养阴性。
连续4次脑脊液培养阴性。
两次复查(入院第5天和第10天)血培养阴性。
胸部X线提示:新生儿肺炎。
心脏超声检查:卵圆孔未闭,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建议复查。
头颅核磁检查(日龄15天):早产儿脑改变。
入院诊断: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休克(感染性?)、早产儿、新生儿败血症?入院后予以有创呼吸机呼吸支持、扩容、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循环、最初予以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1天,入院8小时,患儿发热,体温最高达38.4入院后约16小时,患儿血培养报阳性(革兰氏阳性菌);此时其母产后持续发热,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6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CRP:64mg/dL,细菌学培养结果未回报,考虑患儿不能完全除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可能性,调整抗生素为:美罗培南联合氨节西林(200m^kg-d)o入院第4天患儿血培养药敏结果提示对青霉素、氨节西林、美罗培南、复方新诺明均敏感;此时患儿其母脓性分泌物培养提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药敏试验对上述药物均敏感。
青霉素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李斯特菌脑炎1例报道贾耀朋摘要 总结李斯特菌脑炎的特点及治疗药物㊂根据临床症状㊁体征㊁脑脊液常规㊁生化㊁细菌培养结果,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判断病情好转情况㊂李斯特菌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确诊依赖于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脑脊液细菌培养确定为产单核李斯特菌生长,使用青霉素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可控制病情,改善预后㊂关键词 李斯特菌脑炎;青霉素;依替米星;颅内感染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21.038 李斯特菌脑炎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 )引起的一种颅内感染性疾病㊂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通过摄入食物而使人感染的病原微生物,老人㊁儿童㊁孕产妇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为易感染人群,感染后一般在3d 至2个月出现症状,免疫力高的健康人群临床症状表现较轻,类似感冒症状;免疫力较低的人可突然出现发热㊁头痛㊁恶心㊁呕吐等症状,并常常伴有脑膜炎㊁脑炎㊁脑膜脑炎㊁败血症等疾病㊂李斯特菌脑炎发病率低,但病死率较高㊂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李斯特菌脑炎病人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㊂1 病例资料病人,男,70岁,离异,长期居住于哥哥家中㊂主因 头痛伴恶心㊁呕吐㊁意识模糊10余小时 于2021年3月20日12:45来我院诊治㊂病人于3月19日21:00左右诉头痛,伴有恶心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自行口服感冒药治疗后无效㊂家属诉3月20日晨病人叫不醒㊁不回答问题㊁不言语,随急送来我院急诊科,当时测体温39.2ħ,头颅螺旋CT (见图1)提示多发脑梗死,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以 意识障碍待诊 收入院㊂既往曾患高血压10多年,血压最高180/100mmHg ,平素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患有2型糖尿病10多年,既往口服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治疗;10余年前曾患脑梗死,治疗后好转,无后遗症㊂入院查体:体温39.2ħ,脉搏102次/min ,呼吸22次/min ,血压202/110mmHg ㊂浅昏迷状态,压眶反射存在,左侧瞳孔圆形,直径2.0mm ,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圆形,直径 2.0mm ,对光反射灵敏,双侧Babinski 征(ʃ),颈抵抗(+)㊂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湿性啰音,心率102次/min ,律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㊂入院时辅助检查:头颅螺旋CT 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双侧丘脑,双侧基底节区㊁额顶叶白质作者单位 太原市人民医院(太原030001),E -mail :***************引用信息 贾耀朋.青霉素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李斯特菌脑炎1例报道[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1):4047-4048.区多发梗死灶,详见图1㊂胸部螺旋CT 提示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主动脉壁钙化,双侧胸膜轻度局限性增厚㊂腹部螺旋CT 提示脂肪肝㊂血细胞分析提示白细胞15.31ˑ109/L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1%㊂降钙素原0.24ng/mL ,C 反应蛋白35.9mg/L ㊂肾功能㊁电解质㊁心肌酶未见异常㊂入院初步诊断:意识障碍原因待诊,颅内感染可能性大㊂3月20日14:56行腰椎穿刺术,颅内压力175mmH 2O (1mmH 2O =0.0098kPa )㊂脑脊液常规:无色,微浊,蛋白定量2880mg/L ,白细胞计数1320ˑ106/L ,多个核细胞90%,单个核细胞10%,红细胞计数70ˑ106/L ;脑脊液生化:葡萄糖3.27mmol/L ,氯102.0mmol/L ㊂诊断为颅内感染,予以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3月23日脑脊液细菌培养提示革兰阳性菌感染可能性较大,遂更换抗生素为注射用青霉素钠㊂3月24日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产单核李斯特菌生长,予以注射用青霉素钠联合依替米星抗感染治疗㊂3月25日体温恢复正常,意识状态仍为浅昏迷状㊂然后于3月29日㊁4月12日㊁4月19日分别进行了3次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感染指标持续向好,具体结果详见表1㊂病人3月30日意识状态开始好转,呈嗜睡状,呼之可睁眼,可简单回答问题,部分问题回答正确,有时胡言乱语㊂4月6日意识清楚,可下地行走,无头痛㊁恶心㊁呕吐,言语基本流利,行为有时有幼稚表现,偶有胡言乱语现象㊂4月13日认知功能明显改善,能正确回答问题,无明显胡言乱语及幼稚表现㊂4月15日出现双下肢皮疹,皮肤科会诊考虑过敏可能性大,但考虑病人颅内感染治疗效果可靠,与家属充分沟通后,未更换抗生素,予以维生素C 及氯雷他啶对症治疗㊂后皮疹逐渐消退㊂4月23日出现呼吸困难,胸片提示双肺野斑片影,左侧肋膈角变钝,呼吸科会诊考虑合并肺部感染,4月24日更换抗生素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停用青霉素及依替米星㊂病人拒绝再次腰椎穿刺检查㊂4月30日出院㊂出院时意识清楚,精神㊁食欲好,无发热㊁头痛㊁恶心㊁呕吐,可自行行走,无胡言乱语表现㊂半年后随访,病人无不适㊂㊃7404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11月第21卷第21期图1病人3月20日头颅螺旋CT结果表1病人住院期间腰椎穿刺结果时间压力(mmH2O)颜色白细胞计数(ˑ106/L)蛋白(mg/L)葡萄糖(mmol/L)氯化物(mmol/L) 3月20日175无色微浊13202880 3.27102.03月29日50淡黄色微浊96034489.3496.34月12日70无色透明1202120 6.56105.04月19日90无色透明951615 6.01113.12讨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革兰阳性菌,需氧和兼性厌氧,无芽孢㊂在整个李斯特菌属中,只有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对人具有致病性㊂该菌一般存在于土壤㊁粪便㊁未杀菌的牛奶㊁污水等环境中,耐低温,生命力较强㊂人类主要通过进食被污染的食品而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死胎㊁流产㊁胃肠炎㊁脑炎㊁脑膜炎㊁脑膜脑炎㊁脑脓肿㊁败血症㊁肝脓肿[1]等疾病㊂李斯特菌具有高度嗜神经性[2],可出现突然发热㊁头痛㊁恶心呕吐㊁视物模糊㊁意识障碍㊁肢体抽搐以及精神症状等㊂既往文献报道李斯特菌脑炎病死率高达24%~62%[3]㊂然而该病人并无不洁饮食等诱因,可能由于病人有高血压㊁糖尿病史多年,体型瘦弱,且离异,长期独身,生活不规律,免疫力较低有关㊂老年男性,以头痛㊁呕吐起病,起病急,病情迅速达到高峰,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㊂该病人住院当天就完成了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㊁细胞均明显增高,第一时间明确了疾病的性质是颅内感染,检验科第一时间电话报告了培养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及时使用了青霉素抗感染治疗,为疾病的治疗以及后续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争取了时间㊂虽然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过敏反应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但经我院多个科室协助,最终治疗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㊂急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炎发病率不高,国内报道不多,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㊂目前临床主要诊断依据为:1)有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2)能证明颅内感染的化验结果;3)脑脊液中培养出李斯特菌㊂该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病死率高,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认识,需反复送血和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增加其检验结果的阳性率㊂同时由于目前脑脊液及血液培养的阳性率较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进行脑脊液二代测序检测以提高阳性检出率[4-5]㊂李斯特菌脑炎的治疗主要是抗生素的选用,目前临床上多认为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主要是注射用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如果能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效果可能更好,青霉素耐药者可以选用磺胺甲恶唑治疗[6-7]㊂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可选用美罗培南㊁万古霉素等药物作为替代治疗方案[8]㊂疗程2~3周,免疫低下者,治疗疗程可延长至6周㊂病程中需注意定期进行脑脊液检查,指导抗生素使用㊂参考文献:[1]BAJKÓZ,BÂLAŞA R,MAIER S,et al.Listeria monocytogenesmeningoencephalitis mimicking stroke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lymphocytic leukemia[J].Neurology and Therapy,2013,2(1/2):63-70.[2]VILLA G,DIANA M C,SOLARI N,et al.Listeria meningitis in animmunocompetent child[J].Pediatric Emergency Care,2017,33(8):579-581.[3]FERNÁNDEZ GUERRERO M L,TORRES R,MANCEBO B,et al.Antimicrobial treatment of invasive non-perinatal humanlisteriosis and the impact of the underlying disease on prognosis[J].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2012,18(7):690-695. [4]李鑫,栗静,王力群,等.脑脊液二代测序确诊社区获得性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脑膜脑炎三例[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1,28(1):83-84.[5]李牧寒,李永军,胡冰,等.有并发症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三例临床特点与二代测序结果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8):603-606.[6]MONNIER A L,ABACHIN E,BERETTI J L,et al.Diagnosis oflisteria monocytogenes meningoencephalitis by real-time PCRfor the Hly gene[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11,49(11):3917-3923.[7]张冉,付贺飞,牛云梅,等.成功治疗2例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干脑炎并文献复习[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35(4):342-344.[8]DEJESUS-ALVELO I,MERENDA A.A case report of listeriamonocytogenes abscesses presenting as cortically predominantring-enhancing lesions[J].Case Rep Neurol,2015,7:105-109.(收稿日期:2023-02-20)(本文编辑郭怀印)㊃8404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N o v e m b e r2023 V o l.21 N o.21。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重症脑膜脑炎1例的护理摘要: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LM)是一种常见的土壤腐生细菌,该细菌营养要求较低,以腐烂和正在腐烂的有机物为食,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李斯特菌,能引起人、畜的李斯特菌病[1]。
这种病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冷藏食品中的李斯特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李斯特菌可以经粪-口途径传播,目前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成人急性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第三位致病菌[2]。
2013年3月,本院中心监护室收治1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脑炎护理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321【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02-011 病例介绍患者,男,37岁,农民,因“发热头痛3天、神志不清1天”入院。
患者于2013年3月2日凌晨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有恶心,在温岭县中医院治疗未见好转(具体不详),并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以上;3月4日凌晨出现烦躁、行为异常,急诊转我院治疗。
在急诊行头CT示:后纵裂池可疑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行CT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检查:压力>300mmH2O,蛋白含量128.2mg/dL;葡萄糖:1.80mmol/L。
诊断考虑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
3月4日上午出现昏迷、烦躁、呼吸急促,给予紧急气管插管后收入我院中心监护室。
入科查体:意识昏迷,体温38.4℃,脉搏115次/ min,血压148/78 mmHg,颈抵抗,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4mm,光反应未及;两肺呼吸音清晰,未及干湿罗音,心律齐,未及杂音,腹部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可,余查体不合作。
3月7日患者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均报告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确诊为:LM败血症和LM脑膜脑炎。
392020年7月第27卷第13期李斯特菌为革兰阳性胞内寄生菌。
人食用被李斯特菌污染的奶制品、肉类、新鲜蔬菜和瓜果等,可导致李斯特菌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
新生儿、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者易感。
本文主要介绍李斯特菌脑膜炎感染患者1例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1 病历摘要患者,应某,男,41岁,因“发热2天,头昏13小时,神志不清11小时”于2018年6月入院。
患者2天前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9.0℃,自行口服退热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未予进一步诊治。
患者13小时前感头昏,卧床休息,当时未予重视与治疗,11小时前被家属发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四肢有不自主活动,小便失禁,送至某院就诊,CT检查示“脑水肿”,查“降钙素原(PCT)3.32ng/mL”,予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等治疗,建议住院治疗。
患者家属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请感染科、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建议予以抗感染、减轻脑水肿等治疗,以“神志不清:脑炎?”收入院。
查体:T 40.0℃,P 125次/min,R 28次/min,BP150/106mmHg,神志不清,呼之不应,SpO 2 98%,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4.0mm,右侧直径4.5mm,对光反射迟钝。
两肺呼啰吸音粗,未闻及干湿音。
心律齐,未及杂音。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3次/min。
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肢端皮肤温暖、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不配合,双侧Babinski征阳性,颈项强直。
辅助检查:WBC 19.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89.7%,CRP 202mg/L,PCT 3.32ng/mL。
头颅CT示脑水肿。
患者既往有成人斯蒂尔病、骨质疏松症史1月余,就诊我院内分泌科,好转后出院,现服用“甲泼尼龙片、碳酸钙D 3咀嚼片、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骨化三醇胶丸、甲氨蝶呤、叶酸片”。
患者20年前于某院行鼻息肉手术,经过顺利。
甲状腺峡部结节病史1月余,未予特殊治疗。
李斯特菌脑膜脑炎1例报告花菲菲;侯炳辉;谢安木【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7(043)009【总页数】3页(P567-569)【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型李斯特菌;脑膜脑炎;病例报告;文献复习【作者】花菲菲;侯炳辉;谢安木【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青岛 266555;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青岛 266555;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青岛 266555【正文语种】中文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共7种菌株,其中单核细胞增生型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唯一能引起人类致病的菌株[1]。
LM主要通过饮食传播,易感人群为免疫力低下者、老人、妇女、儿童、糖尿病、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2]。
LM感染后临床分型主要有脑膜脑炎型、败血症型、妊娠感染型、新生儿败血症性肉芽肿型、肝脓肿肝炎型。
LM脑膜脑炎发病率极低,国内报道甚少。
1.1发病情况患者男,58岁,以“头痛伴发热6 d”为主诉于2017年6月1日入院。
患者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头晕,伴发热、寒战,体温最高达40.3℃,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咳嗽、咳白痰,伴周身乏力,伴小便失禁,无腹痛、腹泻,无肢体麻木及肢体抽搐。
1.2体格检查体温:40.3℃,脉搏:15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46/91 mm Hg。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痰鸣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皮肤无出血点及皮疹。
意识模糊,言语不清,高级智能检查不配合。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肌张力可,肌力检查不配合,病理征未引出,颈软,无抵抗。
1.3辅助检查 2017年6月1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09×109/L(3.5~9.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79%(40%~75%),炎性指标示 C 反应蛋白19.14 mg/L(0~5 mg/L)。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1例报道患者,女,21岁,自述1周前食用海鲜后出现胸闷、腹痛,持续不能缓解,考虑“海鲜过敏”收入某医院,行超声提示大量腹腔积液,中等量胸腔积液,结核T细胞斑点(+),拟诊“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给与实验性抗结核治疗应用5d后,患者腹痛稍缓解,但复查超声提示积液量无明显改变,为求系统治疗入我院。
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60mmHg。
营养较差,面色苍白,神清语明,心肺听诊无异常改变。
腹壁稍韧,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余查体未见异常。
询问患者有脱发病史,无口腔溃疡、光过敏及猖獗性龋齿等。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4g/L。
尿常规:尿蛋白3+。
肿瘤标志物:CA125241U/ml(正常值<35U/ml),血白蛋白:21.4g/L,血沉49mm/h,ANA系列:抗ANA均质型:1∶3200(阳性),抗-dsDNA1∶32,抗核小体抗体++。
24h尿蛋白:1.87g/24h,补体C30.2g/L,C40.03g/L。
腹水相关化验:腹水常规:蛋白23.3g/L,雷氏实验(±),腹水结核抗体IgG(-),3次腹水脱落细胞均未见癌细胞。
肝功、肾功、凝血常规、ANCA确证及筛查实验、抗心磷脂综合症抗体均未见明显异常。
B超示大量胸、腹腔积液,心脏彩超示微量心包积液,心功能尚可。
妇科腔内超声及全腹CT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肺CT未见结核及占位征象。
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依据美国风湿病协会1997年分类诊断标准,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停用抗结核药物,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甲强龙40mg2次/d静点及骁悉750mg3次/d口服)、利尿等治疗。
入院第6天,复查胸水、腹水仍未见明显减少,尿蛋白3+,24尿蛋白定量1.60g/24h。
全科会诊后给予环磷酰胺0.8g冲击治疗1次,第9日复查B超,可见积液量明显降低,白蛋白回升至29g/L,24h尿蛋白定量0.75g,治疗效果明显。
重症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脑炎1例刘袁媛;张文宏;王冯滨【期刊名称】《微生物与感染》【年(卷),期】2011(006)003【摘要】李斯特菌脑膜脑炎是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引起的细菌性脑膜脑炎,通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LM是人畜共患致病菌,通过污染的食物传播.欧美国家报道较多,国内报道较少.李斯特菌脑膜脑炎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类似.脑脊液检查与结核性脑膜炎亦难鉴别,确诊依赖于脑脊液涂片及培养.本文报道1例重症李斯特菌脑膜脑炎,患者为免疫力正常的菲律宾籍中年女性,急性起病,先后以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病情进展快,发病3周出现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脑脊液培养见LM后,予氨苄西林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3周,患者意识恢复,病情好转出院.本病例报道总结了李斯特菌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总页数】5页(P153-157)【作者】刘袁媛;张文宏;王冯滨【作者单位】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201508;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上海,200040;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20150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重症脑膜脑炎型李斯特菌病一例 [J], 徐德民;武涛;周美宁2.重症单核细胞增生型李斯特菌性脑干脑膜脑炎的特点及转归 [J], 王萍;魏红璐;展群岭;刘丽3.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J], 郑德良;马勋4.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hlyA基因序列及溶血素活性测定 [J], 谭炳乾;何启盖;肖军;陈焕春5.脑膜脑炎型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败血症伴横纹肌溶解症一例 [J], 王波;康焰;金小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干脑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干脑炎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 引起的一种颅内感染,李斯特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1],有高度嗜神经性[1, 2],易侵害免疫抑制的个体[1]和体质较弱的个体,但表现为脑干脑炎的患者经常为无易感因素的年轻人[3]。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是革兰阳性无芽孢兼性厌氧短杆菌,一般无荚膜,有鞭毛[6],生存力顽强,具有耐冷性、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耐盐性,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由其引起的疾病称李斯特菌病(Listerosis),人类主要通过进食被污染食品或密切接触而感染。
LM可侵害多种机体组织,如神经系统、眼、皮肤、关节、肝脏、脾脏、胃肠等[6, 7],但其有高度嗜神经性,故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有研究[6]表明,LM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主要有3种;1.血液中的细菌直接侵入血-脑屏障或血-脑脊液屏障的内皮细胞;2.外周血被感染后,LM寄生于单核细胞内,当该细胞循血液循环行至中枢神经系统并紧贴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时,通过细胞间直接传递的方式,LM由巨噬细胞进入内皮细胞;3.当咀嚼食物时LM进入口腔粘膜组织,组织巨噬细胞或血单核细胞被募集至感染处并吞噬LM,然后通过细胞-细胞间传递的方式,LM顺利侵入颅神经,继而以经神经轴突逆行传递的方式,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脑实质内继续以细胞间传递的方式传播。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脑脓肿、脊髓疾病5种形式[7]。
LM脑膜炎在中枢神经系统LM感染中最多见,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体温大于38℃)、头痛、恶心,部分患者有颈强,少数患者有神经功能缺损。
LM脑炎少见,其主要是局部大脑皮层早期受累的表现形式,故临床上主要以意识改变或认知功能缺损为主。
LM脑脓肿的病灶通常位于丘脑、脑桥、延髓等深部脑组织,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其次是感觉异常及头痛,可不伴有脑膜炎的症状。
·病例报告·作者单位:1. 天津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天津 300100;2. 天津市人民医院。
作者简介: 李佳(1978—),女,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临床诊治。
通信作者:田卓民,E-mail :tianzhuomin19@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1例李 佳1, 田卓民2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脑膜炎; 感染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9-7708 ( 2018 ) 02-0206-03DOI: 10.16718/j.1009-7708.2018.02.015Listeria monocytogenes meningitis: one case reportLI Jia, TIAN Zhuomi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eurology, Tianjin Nankai Hospital, Tianjin 300100, China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0岁,退休干部。
既往体健,于2015年6月7日因剧烈头痛,神志恍惚入院。
入院前1 d ,开始发热伴头痛,自以为“感冒”,服“布洛芬”,体温暂时降至正常后复升达40.5 ℃。
入院当天查体:T 39.0 ℃,P 100次/m in ,R 20次/min ,BP 150/90 mmHg ,神志恍惚,言语欠流利,颈项强直,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Kernig 征(+),双侧巴氏征(-),双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及跟膝胫试验欠合作。
外周血白细胞14.0×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0.925;血沉 24.0 mm/h ,肝肾功能正常。
6月8日腰穿初压266 mmH 2O ,末压159 mmH 2O ,脑脊液(CSF )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355×106/ L ,葡萄糖 1.41 mmol/L ,氯化物106.0 mmol/ L ,蛋白 3.63 g/ L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宫内感染一例王梅 1 范李平 1 韩小磊 2 (通讯作者)发布时间:2023-06-09T09:32:20.006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5期作者:王梅 1 范李平 1 韩小磊 2 (通讯作者)[导读] 通过复习 1 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宫内感染的病例资料,提醒临床医生关注妊娠期妇女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白细胞升高的患者,须高度警惕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可能性,及时完善相应的检查,并且重视微生物培养的价值,做到早确诊,早正确治疗,改善母婴预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1大姚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大姚 6754002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检验科上海嘉定 201805摘要:通过复习1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宫内感染的病例资料,提醒临床医生关注妊娠期妇女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白细胞升高的患者,须高度警惕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可能性,及时完善相应的检查,并且重视微生物培养的价值,做到早确诊,早正确治疗,改善母婴预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母婴传播;天然耐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冷藏食品中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我国已将其列入21世纪对中国人卫生健康重大影响的12种病原微生物之一[1]。
该菌在4°环境下仍能很好的生长繁殖,容易污染牛奶、乳制品、肉类、蔬菜、水果、沙拉、海产品和冰激凌等。
人类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发生感染,感染者多出现高热、肌肉疼痛、呕吐、头疼、抽搐、颈部僵硬、昏迷以及死亡(病死率30%-70%)。
易感人群为孕妇、新生儿、老人、HIV感染者以及其他免疫力低下者。
孕妇感染后可以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引发流产、早产或死胎。
2021年3月,笔者从一例宫内感染的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一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李某,女,26岁,2021年3月5日孕7月,下腹阵痛12小时入院,以“1、G1P0孕32周头位早产临产”收住产科。
李斯特菌脑炎一例发表时间:2019-07-23T09:22:42.31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0期作者:王园园,张晓夏,吴晓天[导读] 本例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存在免疫缺陷,属于李斯特菌的易感人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关键词:李斯特菌脑炎;颅内少见感染性病变;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中图分类号:R515.91 临床资料1.1现病史患者,女性,57岁,因“突发言语困难1天 ”入院。
患者约1天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言语困难,写字困难,余无殊。
1.2既往史:有肾性高血压多年,有肾移植病史18年,长期规律服用免疫抑制剂及雷公藤多苷片;13年前行双侧乳房及腋下纤维腺瘤切除术;12年前予我院因左肾错构瘤行左肾切除术,4年前曾行肠癌手术,2周前白内障手术史。
1.3体格检查体征:体温:37.8℃脉搏: 86次/分呼吸: 18次/分血压:144/95mmHg 神志清,精神稍软。
颈软,右眼眶周青紫红肿,双侧视力粗测可,视野无缺损,左侧瞳孔2.3mm,右侧瞳孔2.5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无殊,面部浅深感觉无殊,双侧额纹及鼻唇沟正常,口角不偏,双侧听力粗测可,伸舌居中,言语困难,转颈及耸肩有力。
腹平软,右下腹可见一斜行手术瘢痕,左腹可见腔镜手术疤痕,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无亢减,腱反射++,双侧浅深感觉无殊,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均(-),双侧巴氏征阴性。
1.4辅助检查:2018-06-28 (头颅MR平扫+弥散):左侧额叶、侧脑室旁、基底节区及胼胝体体部偏左侧异常信号灶,结合病史转移首先考虑,脑梗待排,建议MR增强检查。
2018-06-28 血常规淋巴细胞(%) 16.8% 单核细胞(%) 16.7% 2018-06-28 肾功能肌酐333μmol/L 尿素21.02mmol/L2018-06-28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20.7秒 D-二聚体3117ug/L FEU 2018.7.4头颅MRS报告:左侧额叶大片状异常信号灶,MRS以Cho峰和lip峰升高明显,需鉴别淋巴瘤或感染性病变。
【慧眼识菌】1例血培养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享责任编辑:刘颖梅王辉1例血培养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享段宁王利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检验科患者,女,86岁,主因“无明显诱因发热38.5℃”,3.16 急诊就诊后入院,入院诊断肝硬化、泌尿系感染。
一、病例特征1.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38.5 ℃,并伴有周身酸痛,无头痛,咽痛,咳嗽,咳痰。
无腹痛,腹泻等其他不适症状。
2. 既往: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1年。
1年前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术后未再发消化道出血。
3. 体温:39.4℃;脉搏:88次/分;呼吸:18次/分;收缩压:172mmHg;舒张压:66mmHg;血氧:100%。
4. 神清语利,咽略充血,双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不肿。
二、辅助检查:1. 尿常规:比重<1.005,白细胞>1.005,白细胞>μl,亚硝酸盐阳性,白细胞(镜检)满视野cells/HPF。
2. 血常规:白细胞5.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1.20%,血红蛋白 41.00g/L,血小板19.00×109/L。
3. 3.19日 PCT 1.82ng/ml。
4. 微生物培养(1)痰培养:涂片不合格,肺炎克雷伯菌中量。
(注:不合格痰,我院只报告优势菌菌名,不出药敏。
)(2)尿培养:1ul接种,培养阴性。
(3)血培养:3.16送检血培养,1天9小时报警阳性,涂片革兰氏阳性杆菌,20日报告菌名。
3.19 仍高热继续送检血培养,2天5小时报警阳性,革兰氏阳性杆菌,24日报告菌名。
三、治疗3.16-3.18头孢曲松2g qd治疗泌尿系感染3日,3.19晚上发热仍然不退,抽取血培养及PCT,同时升级抗生素为亚胺培南,次日患者体温下降,21日出院,继续院外口服阿莫西林。
四、微生物鉴定过程1.血培养报阳后,涂片镜下可见革兰阳性短杆菌,见图1图1:血培养瓶革兰染色涂片,镜下可见革兰氏阳性成簇小杆菌2.血培养阳性瓶转种,37℃5% CO2条件下培养24h后见灰白色、半透明的菌落(图2),平板背面可见溶血(图3),刮掉菌落后出现狭窄溶血环(图4)。
一例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及败血症的护理摘要:总结了1例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及败血症的护理。
护理要点包括: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病区管理,落实隔离措施,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合理使用药物及营养供给。
进过及时诊治和精心护理,患儿好转出院。
关键词:李斯特菌败血症;新生儿;护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从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1]。
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脑炎、及自发性流产、死胎,甚至导致死亡。
本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016年2月23日,我院NICU收治1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及败血症的新生儿,经及时诊治及精心护理,患儿住院34d后病情好转出院,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8天,G2P1,胎龄36+2周,2016年2月15日顺产出生,出生体重2.9kg,患儿生后出现气促、呻吟伴有口周发绀,以“新生儿重症肺炎”在外院住院5天,期间予以CPAP辅助通气4天,空氧混合(30%)1天,头孢他啶抗感染,蓝光退黄等对症支持处理后病情较前好转,家属要求出院。
出院2天后,因“气促8天,进食少、反应差2天”于2016年2月23日在气管插管复苏囊加压给氧下由下级医院转诊入我院NICU。
入院后查体前囟饱满0.5×1cm,,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欠灵敏,口周发绀,双侧呼吸不规整,原始反射均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23.6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6.4%,血培养单核细胞增多李斯特菌与粪肠球菌感染,且对万古霉素、青霉素敏感。
腰穿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188.00×106/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55%,根据病情给予万古霉素+美罗培南抗感染,气管插管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丙球增强抵抗力,浓缩红细胞纠正贫血,冷沉淀补充凝血因子,甘露醇、呋塞米减轻脑水肿、静脉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1例【中图分类号】R5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243-02李斯特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较高,可达30%[1],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极为重要。
现报告一例格雷夫斯眼病激素冲击治疗后感染LM病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汉族,确诊“格雷夫斯病并格雷夫斯眼病”半年,因近1月眼球突出加重,伴眼球活动障碍、结膜发红、眼睑肿胀、视力下降于2016年6月8日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入院后给予甲波尼龙(甲强龙)每日0.5g治疗,连续应用7天后,患者出现头痛、发热、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体格检查:体温 38.8℃,心率72次/分,嗜睡,颈项可疑抵抗,brudzinski征(-),Kernig征(-)。
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12.6×109/L,中性粒细胞74.3%;②血电解质:钠121.7mmol/L;③腰椎穿刺检查:颅压200mmH20,脑脊液外观黄色浑浊,白细胞数544×106/L,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74%,单核细胞15%,激活单核细胞11%,蛋白阳性,蛋白定量301.7mg/dl,糖>50mg/dl,氯化物122mmol/L;④血培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阳性;⑤MRI:左额叶多发斑片状稍长T2信号,DWI高b值弥散呈高信号。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培养结果,诊断为“李斯特菌脑膜炎”,给予阿米卡星0.4g每12小时1次,氨苄西林5g每12小时1次治疗,5天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8天后患者意识恢复,神智清,体温降至正常水平,2周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数8.10×109/L,中性粒细胞65.9%,单核细胞5.7%,因患者及家属拒绝未再复查脑脊液。
2.讨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李斯特菌属中唯一对人类致病的菌种,兼性厌氧,有16个血清型,其中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为1/2a、1/2b、1/2c和4b型[2]。
儿童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1例发布时间:2021-12-28T08:52:20.62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2期作者:吴松,刘运可,陈紫依[导读] 患儿,高某某,女,10月5天,因 “发热1天,反复抽搐半天”于2021-07-11日入院。
患儿1天前出现发热,热峰40.7℃,间隔6-7小吴松,刘运可,陈紫依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广州;5114421.临床资料患儿,高某某,女,10月5天,因 “发热1天,反复抽搐半天”于2021-07-11日入院。
患儿1天前出现发热,热峰40.7℃,间隔6-7小时后反复高热,伴喷射样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偶有单声咳;今日上午8点左右患儿出现抽搐,开始为右手抖动,后右下肢及嘴角抽动,呼之不应,约2分钟自行缓解,9点30分左右再次出现抽搐,表现为全身强直抖动,呼之不应,双目凝视,流涎,持续约1分钟后自行缓解,后间隔10-20分钟左右患儿即出现抽搐,表现同前,具体次数家属不详,抽搐间歇期呈昏迷状态。
家属遂带至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期间患儿出现呼吸不规则,遂立即收入PICU治疗。
既往2020年11月因“胆道闭锁”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肝活检+葛西术",术后从12月10日开始规律口服甲泼尼龙、胸去氧胆酸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
体格检查:T 38.9℃,P 181次/分,R 26次/分,BP 121/66mmHg,体重 7.6 kg,浅昏迷,前囟膨隆,张力高,大小约1.5cm*1.5cm,双侧瞳孔不等大,左瞳孔2.0mm,右瞳孔3.0mm,对光反射灵敏,颈强直,呼吸节律不规整,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软,肝脏右侧肋下5cm可触及,质稍韧,边界清楚,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高,生理反射存在,布氏征和克氏征等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2021-07-11血气分析:pH. 7.445,pO2 117.7(mmHg),pCO2 26.8(mmHg),BE -6.9(mmol/L),K 4.88(mmol/L),Na 112(mmol/L),lac 3.8(mmol/L);血常规五分类+超敏:CRP:hs-CRP 157.84(mg/l),WBC. 17.69(10^9/L),%NEUT. 85.5(%),%LYMPH. 10.1(%),HGB. 123(g/L),PLT. 332(10^9/L);血生化:ALT. 277(U/L),AST. 84(U/L),TBA 100.94(umol/L),IBIL 30.60(umol/L),DBIL 55.5(umol/L),TBIL 86.1(umol/L),GGT. 1668(U/L),ALB.38.2(g/L);2021-07-12 脑脊液常规:潘氏试验 2+,总细胞数 128(10^6/L),WBC 73(10^6/L),多核C% 63(%);脑脊液生化测定:GLU 3.25(mmol/L),Pro 4352(mg/L);2021-07-13 血培养:产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脑脊液培养:产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2021-07-11 床边胸+腹正位片:1、双肺少许炎性渗出;2、腹部肠管轻度淤张;颅脑CT平扫+三维:双侧顶、枕叶脑实质密度稍降低,拟脑水肿改变。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1例
发表时间:2017-06-21T11:48:00.6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作者:张贝贝张鹏宇翟绍忠[导读] 现报告一例格雷夫斯眼病激素冲击治疗后感染LM病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52)【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中图分类号】R5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243-02李斯特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较高,可达30%[1],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极为重要。
现报告一例格雷夫斯眼病激素冲击治疗后感染LM病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4岁,汉族,确诊“格雷夫斯病并格雷夫斯眼病”半年,因近1月眼球突出加重,伴眼球活动障碍、结膜发红、眼睑肿胀、视力下降于2016年6月8日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入院后给予甲波尼龙(甲强龙)每日0.5g治疗,连续应用7天后,患者出现头痛、发热、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体格检查:体温 38.8℃,心率72次/分,嗜睡,颈项可疑抵抗,brudzinski征(-),Kernig征(-)。
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12.6×109/L,中性粒细胞74.3%;②血电解质:钠121.7mmol/L;③腰椎穿刺检查:颅压200mmH20,脑脊液外观黄色浑浊,白细胞数544×106/L,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74%,单核细胞15%,激活单核细胞11%,蛋白阳性,蛋白定量 301.7mg/dl,糖>50mg/dl,氯化物122mmol/L;④血培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阳性;⑤MRI:左额叶多发斑片状稍长T2信号,DWI高b值弥散呈高信号。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培养结果,诊断为“李斯特菌脑膜炎”,给予阿米卡星0.4g每12小时1次,氨苄西林5g每12小时1次治疗,5天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8天后患者意识恢复,神智清,体温降至正常水平,2周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数8.10×109/L,中性粒细胞65.9%,单核细胞5.7%,因患者及家属拒绝未再复查脑脊液。
2.讨论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李斯特菌属中唯一对人类致病的菌种,兼性厌氧,有16个血清型,其中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为1/2a、1/2b、1/2c和4b型[2]。
LM是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对环境耐受力强,可在-2~-42℃低温生存,且可耐受牛奶巴氏消毒温度>5分钟。
食品在生产、包装、销售过程中可被污染,经常规灭菌处理后,LM常呈亚致死状态存活,环境条件适宜又可修复至正常状态[3],导致食品中LM携带率高。
这些食品主要为即食食品,如肉制品、巴氏杀菌的奶制品、水果、蔬菜等[4]。
老年人、孕妇、儿童及免疫功能缺陷者为主要易感人群,患者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品感染。
LM感染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胃肠炎、败血症及脑膜炎、脑炎等,累及孕妇时可致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5]。
治疗首选青霉素类如青霉素、氨苄西林,可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青霉素类过敏者可选用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疗程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来评估[6]。
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基础疾病为格雷夫斯病合并格雷夫斯眼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可能是导致患者感染的主要诱因。
该患者感染LM主要表现为头痛、高热、呕吐、意识障碍,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阳性,腰椎穿刺提示颅内高压、细菌感染,脑膜刺激征可疑阳性,诊断为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给予“苄氨西林+阿米卡星”联合应用疗效显著。
李斯特菌病发病率较低,且临床表现不特异,不易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时常不能覆盖李斯特菌,导致治疗延误。
因此,对于免疫缺陷者、孕妇、儿童及老人等人群,出现发热、消化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需考虑李斯特菌感染,追问患者饮食史,早期选择能覆盖李斯特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治疗。
另外,由于免疫抑制治疗是LM感染的一项高危因素[4],且老年人多合并有基础疾病,因此,对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即食食品,勤洗手,减少LM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Magalh?es R,Almeida G,Ferreira,et al.Cheese-related listeriosis outbreak,Portugal,March 2009 to February 2012. Euro Surveill, 2015,20(17):pii=21104.
[2] Huang Y-T,Ko W-C,Chan Y-J,et al.Disease Burden of Invasive Listeriosis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Clinical Isolates in Taiwan.2000-2013.PLoS ONE,2015,10(11): e0141241.
[3]宣晓婷,丁甜术,刘东红,等.食品中亚致死损伤单增李斯特茵的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15,36(3):281-284.
[4] Preu?el K,Milde-Busch A,Schmich P,et al.Risk Factors for Sporadic Non-Pregnancy Associated Listeriosis in Germany—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and Frequently Consumed Ready-To-Eat Products.PLoS ONE,2015,10(11): e0142986.
[5]付素芬,潘陈为,周光耀,等.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一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10):583.
[6] Chavada R,Keighley C,Quadri S,et al.Uncommon manifestation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fection.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14,1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