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指的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上涌现出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题材、风格、形式上丰富多样,而且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人文风貌的变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喜爱。
一、引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是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国文坛上涌现出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形式,既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也有网络文学等新兴领域。
作品丰富多样的原因在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同时受到全球化、商业化等因素的影响。
二、代表性作家和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和独具匠心的作家。
其中,鲁迅的《呐喊》、《彷徨》等作品,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深刻地反映了民众的苦难;茅盾的《子夜》、《林海雪原》等作品,则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斗争和生活面貌;巴金的《家》、《春》等作品,讲述了家族命运的沧桑,展现了一代人的成长与变革。
此外,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贾平凹的《废都》、《秦腔》以及莫言的《红高粱》、《檀香刑》等作品,也都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瑰宝。
三、文学流派与题材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包括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作品如《平凡的世界》、《抉择》等,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批判性;现代主义作品如《无字》、《解密》等,注重形式的创新,突破传统叙事模式,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浪漫主义作品如《庐山恋》、《空镜子》等,以浪漫的情感为主线,展示了一幅美好的人生画卷。
此外,还有网络文学、乡土题材、都市题材等作品,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内涵。
四、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国际文坛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一些优秀作品荣获国际奖项,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些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吸引了众多国际读者。
1、共名与无名(陈思和)共名,时代有重大主题,知识分子有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个性的独创性被时代主题掩盖,文学创作表现为宏达叙事。
无名,时代进入开放、多元时期,出现了无潮、无定向现象,表现出多元的价取向,作家的叙事立场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多元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2、农村小说题材写作动机,文学为革命全局服务,要求把人民大众作为描写、歌颂和宣传的对象。
文学的主要基调,歌颂性、乐观性、前瞻性。
文学的表现手法,吸取民间文艺因素和样式,通俗易懂的形式,具有民族化和大众化审美风格。
作家队伍,从战争实践中直接培养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干部,使作家队伍的结构发生有利于工农兵文艺服务的变化。
代,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浩然《艳阳天》3、“山药蛋派”“山西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包括马烽、西戎、孙谦、李束为、胡正、韩文洲等作家所组成的山西作家群,其小说多以山西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变迁及矛盾斗争,在创作手法上基本上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重视描写具有本来面貌的生活,重视故事叙述的完整性、语言的通俗性和地方民族特色。
主阵地,《火花》。
代,《小二黑结婚》《三里湾》4、《创业史》(柳青)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作者以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真诚的阶级意识,通过描写梁家两代人不同的创业道路及其结局,概括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指出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集体化道路,农民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史。
5、革命历史题材作家们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点来反映中国现代战争史,向读者宣传、普及有关政权从形成到建立的历史知识,通过战争的胜利来歌颂党的胜利,来表现历史的本质的发展,是文艺界官员对未来中国文学创作走向的设计。
“革命历史小说”指的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的目的”的一类作品。
当代文学特征
当代文学是指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其具有以下特征:
1. 现实性:当代文学作品通常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作家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揭示社会问题,表达人民的诉求。
2. 多样性:当代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题材。
既有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的文学作品。
同时,文学形式也更加丰富,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3. 思想性:当代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人生、人性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许多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社会思潮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创新性:当代文学在表现手法、叙事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
作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文学表现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
5.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当代文学作品逐渐具有国际化的特点。
许多作家受到国际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
6. 大众化:当代文学作品的受众面更广,不仅有专业读者,还有普通大众。
一些作品通过影视、网络等渠道传播,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总之,当代文学具有现实性、多样性、思想性、创新性、国际化和大众化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当代文学更加丰富多彩,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现当代文学绪论一、“当代文学”的称谓及源流(一)“当代文学”的称谓一般的观点,将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之后的大陆文学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学。
这种提法最早出现在50年代末,是对新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有的称谓。
1.当代文学称谓的局限性它片面割断了新中国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有机联系。
它使“当代”无限期延长,缺乏必须的内涵与外延的限制。
它排斥了同样继承了新文学传统的港台文学。
2.原因当代文学的这种局限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新文学的属性所带来的,新文学具有如下属性:开放性,指时间没有界限。
整体性,新文学应该包括港台文学。
(二)当代文学的源流作为二十世纪新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来源于新文学的两个文学传统。
1.启蒙文化传统又称为五四新文学传统。
这一传统植根于五四文学的先驱和继承者,他们强调知识分子的先进性,强调文学的独立性。
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反抗国家权力支撑的主流意识。
对国民精神启蒙。
2.战争文化传统又称为解放区文学传统。
这一传统植根于延安文艺整风后的解放区作家。
它强调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强调文学的服务性(文学为政治服务)。
这一传统也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为工农兵服务为战争胜利服务党内党外形式延安文艺整风二、当代文学的分期(一)一元化的文学时代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2.“文革”文学(1966—1978年)(二)多元化的文学时代1.后启蒙文学(1978—1989年)2.大众化文学(1990—1999年)3.图像化文学(2000年以后)三文学史的三个层面(一)文学资料和史实(二)文学鉴赏和评价(三)思维训练和价值判断讨论思考一你对中国1949到1978年的历史怎么理解和看待?第一章一元化文学时代的文学思潮一、从第一次文代会到三次文艺批判(一)第一次文代会首先是会议的报告内容其次是会议的参加者再次是会议的意义周扬在《新的人民的文艺》中以斩钉截铁的口吻宣布:“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的实践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1.荷花淀派:指以孙犁为首的文学流派。
因以孙犁的《荷花淀》代表的一批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里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的小说而得名。
主持《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发现并培养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作家群,,孙犁《山地回忆》、刘绍棠《蒲柳人家》。
2.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批山西作家,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文学主张、创作风格(新短通)、创作方法(革命现实主义)相似,创作成就较高。
生活内容与传统叙事手法相结合,情节典型、细节生动,讲究艺术构思、语言通俗,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三里湾》、《锻炼锻炼》、《三年早知道》.3.伤痕文学:以文革造成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为主要内容。
昭示了“恢复”和“复归”现实主义的新鲜内涵。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郑义《枫》。
、特点彻底否定文革的思想倾向/善良人受损害的情节模式/宣泄义愤的情感模式局限:止于“问题小说”模式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观念浅直,艺术粗糙伤痕是反思的源头,反思是伤痕的深化.4.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的情感宣泄与政治批判进入到历史深层的理性思考,以中篇小说为重点。
社会动乱的世相图,历史反思,民族创伤和国家苦难反思,启蒙式地突出了极左政治路线与封建思想如何二合一地造成社会和人的深刻异化。
王蒙《蝴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特点:艺术表现方式更加灵活,主题深度比伤痕文学进了一大步。
局限:艺术形式单一,反思不彻底,缺乏自省与忏悔。
5.改革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描写新时期出现的社会改革以及改革引起的人物命运人际关系心灵纠葛为主要内容与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明显地具有与历史同步,回答时代问题的特点。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张贤亮《龙种》6.寻根文学:在八十年代“文化热”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家们试图汲取本土的生活内容,借助西方的文学技法,表现中国的文化特色。
核心观点是中国文学应建立在广泛文化开掘之中,要用文学表现民族文化,寻文化之根。
13.白马湖作家群: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在上虞白马湖畔春晖中学任教,生活过的夏丐尊为首,包括朱自清等一批魅力四射的文坛人物群体,环境的恬美、至善至性的交情,充满了文人生活的魅力,文章清新隽永、质朴平易、自然畅达、情理合一,时时保有一种对文化、自然、社会、人生的责任感。
14.左联:中国左翼作家的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名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门中支持思维,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着自己的实践,作品都体现着强烈而鲜明的时代色彩。
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倾向。
但为建设人民大众的革命文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代表人物有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代表刊物有《北斗》等15.两个口号争论: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争论,这两个口号都是因过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
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
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争论,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16.第三种人:标榜自己不站在任何阶级立场上,对各个阶级,对各种文艺不加以褒贬的文艺流派,该流派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苏汶,胡秋源(代表作《阿狗文以记》)为代表,他们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重心是艺术真实论,提倡文学的自由品格,主张艺术多样性,关注文学的高品位,观点有失偏颇,但有一定合理性。
17.《蚀》三部曲:茅盾于1927年发表《幻灭》及后来发表的《动摇》和《追求》三部小说,被称为《蚀》三部曲,展现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鲜活生动的展现时代女性现象,为新文学任务画廊增添了新鲜的艺术现象,为小说叙事贡献了新方法。
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其次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台湾、香港等地区的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在文学史研究中如何“整合”,需要提出另外的文学史模式来予以解决;“当代文学”的另一层含义是,它的文学时间,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一体化”趋向的全面实现,到这种“一体化”的解体的文学时期。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
来自解放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约八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周扬和矛盾分别代表两个地区作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
选举成立全国性的文艺组织—文联和领导机构。
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
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1956年5月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确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给钱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文学界遂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的“解冻”。
在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人民文学》和各地的一些文学刊物纷纷发表在思想、艺术上的探索性作品,它们或者在题材、主题上有新意,或者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文学界将这些文学作品称之为“百花文学”。
如: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红豆》;诗歌:郭小川《一个和八个》;随笔:邓拓《燕山夜话》、吴南星《三家村札记》。
当代文学现状当代文学是指当前时期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它是一种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文化表达形式。
当代文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但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多元化的题材和风格当代文学作品的题材和风格越来越多样化,涵盖了生活、历史、政治、社会、人性等方方面面。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流派和形式,如网络小说、微型小说、实验小说等。
这些新兴的文学形式给读者带来了更为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二、个性化的创作风格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当代作家们开始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
他们通过个性化的创作风格来展示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学才华。
这种个性化创作风格不仅在小说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诗歌、散文等领域也有所体现。
三、关注社会问题当代文学对社会问题有着极大关注,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作家们通过文学的形式,探索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环境污染等。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还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四、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当代文学也开始呈现出跨文化交流的趋势。
作家们通过对外翻译、参加国际文学节等方式,将自己的作品推向世界舞台。
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
综上所述,当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关注社会问题和跨文化交流等特点。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重要表达方式。
随着社会变革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推进,当代文学也将继续发展壮大,并为读者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阅读体验。
当代文学的概念
当代文学的概念
当代文学是指现代文学,它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它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启发和支持,注重描写当下社会生活的现实性,并勇于向当今的社会动荡和混乱问题深入发现和探讨。
因此,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社会学体裁。
当代文学不同于以往文学形式,它更注重于客观性。
它不仅仅是描述那些存在于社会上的特定现实情况,而且更侧重于审视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不公正和种族歧视等,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
通过探讨这些问题,作者也会思考和表达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看法和异议。
当代文学的写作也与以往文学形式有所不同,它文体特点比较自由,比较新颖,表现方式多样,常常利用新的文体表达当下社会的新面貌。
例如,各种混搭的形式,以及利用日记、书信、照片等材料来反映人们的生活。
当代文学的写作更多地考虑到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当代文学的表达方式也会比以往更加新颖和多样化。
当代文学是以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为背景,真实有效地反映社会语境的发展变化,反映当代文化精神和社会炎黄子孙的一种文学。
它以其新文体、新内容和新视角,来表达当今社会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社会发展趋势,把他们有机的融入文学作品中,浓缩为一种极具震撼力的文化表达形式。
- 1 -。
中国当代文学与后现代主义当代文学是指与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文学作品。
而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艺思潮,强调对传统的批判和颠覆,追求边界模糊、多样性和异质性。
中国当代文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备受争议,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一、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兴起,并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倡导试图打破一切传统的框架和规范,对中国当代文学以及文学创作方式产生了激烈的冲击。
它突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采用碎片化、多元化的叙事方式,使得小说、诗歌等文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后现代主义对权威的怀疑和对现实观念的颠覆,促使作家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和独立的思考,使得文学具有了更多的自由性和表达性。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与后现代主义的接合点中国当代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批判与反传统倾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常常以挑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秩序为主题。
这种文化批判与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传统的批判和否定紧密相关,两者在对社会现象的解构和批判上存在共同点。
2. 叙事技巧与碎片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突破传统的叙事结构,采用碎片化、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展示出后现代主义对叙事形式的影响。
这种叙事技巧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呈现出多个视角和多元的观点。
3. 细节描写与现实主义融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注重对现实细节的描写,展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与关注。
这一特点与后现代主义对现实的关注和塑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作品更加真实,更好地表达了当代社会的特点和个体的体验。
4. 大胆创新与反传统美学:中国当代文学作家对美学传统进行突破,大胆尝试创新。
后现代主义倡导对传统美学的颠覆与反叛,这与中国当代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对于传统美学的冲击和改变密切相关。
三、中国当代文学与后现代主义的争议尽管中国当代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有着许多交集,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当代文学是指现代文学的延续和发展,是二十世纪末至今的文学创作。
由于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更加关注个体、探讨现实、表达感受,因此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潮流,主张摒弃传统文学的规范和传统的叙事结构,采用碎片化的叙述方式,揭示现代社会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2. 私人小说(Autofiction):是一种结合自传和小说元素的创作形式,作者以自身的经历和真实的事件为素材进行创作,同时又融入虚构的元素,展示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3. 冷峻派(Minimalism):是当代文学中的一种风格,它追求简约、朴素的语言和叙事,通过剔除冗余的修饰来达到对现实的深入观察和揭示。
4. 虚构纪实(Fictionalized reportage):是以真实事件为基础,通过虚构和创造来进行叙述的文学形式。
通过虚构的手段,作者可以更好地表达对事件的思考和观点。
5. 新叙事(New Narrative):是一种强调故事性和叙事技巧的文学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采取交叉、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以呈现复杂多维的现实。
6.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一种强调梦幻、幻觉和超越现实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奇幻、异想的方式展现作品中的情感和思维。
7. 朦胧诗(Obscure poetry):是一种追求模糊、朦胧意象的诗歌形式,通过意象的堆砌和错综复杂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8. 元小说(Metafiction):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小说形式,主要通过揭示小说的创作过程和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叙述。
9. 男性抒情(Male Lyricism):是当代文学中一种以男性视角出发的抒情表达方式,探讨男性在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上的困惑和冲突。
10. 口述文学(Oral literature):是一种通过口头交流进行传承和创作的文学形式,主要表现在民间传说和口述历史等领域。
一、填空选择1、中国当代文学历史分期:十七年文学(1949——1966)、“文革”文学(1966——1976)、新时期文学(1976——)2、中国当代文学起点:1949年7月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新中国文艺工作指导方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周扬解放区文艺运动报告《新的人民文艺》将解放区文学作为新中国文学楷模新中国文学创作时代特色和总体风格:写重大题材和主题、塑造英雄形象、形式和风格上的民族化大众化。
茅盾国统区文艺情况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3、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历史性转折: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6日北京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周扬报告《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三个关系:文艺同政治、文艺同人民生活(最基本,决定作用)、文艺中继承传统同革新的关系。
4、文艺工作指导方针:“双百”“二为”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毛泽东提出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新时期执政党对文艺方针的调整)5、两结合: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结合。
理论来源,毛泽东成都会议的讲话。
现实依据,大跃进和新民歌运动。
1958年《红旗杂志》发表周扬《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道路》正式提出。
三结合:领导出思想、人民出生活、作家出技巧(集体创作)文革中林彪提出。
三结合第一个作品,《虹南作战史》。
6、三大批判: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及对胡适“唯心论”的批判、1953——1955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对广大作家最有震动的文学界内部批判:1951年对萧也牧“小资产阶级文艺倾向”的批判。
《我们夫妇之间》新民歌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选本《红旗歌谣》7、用“民间”的形式,写“民间”的故事的作家是:赵树理具有史诗风范和史诗情节的小说有:《红岩》《红旗谱》《红日》《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百花文学代表作:《组织部来的年轻人》批判的官僚主义人物——刘世吾流沙河《草木篇》;陆文夫《小巷深处》8、郭小川政治抒情组诗《致青年公民》(七首短诗)包括:《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在社会主义高潮中》、《把家乡建设成天堂》、《人民万岁》、《让生活更美好吧》、《闪耀吧,青春的火光》。
1、学者散文:是八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现象,一种被人称为“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的形态。
这些散文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一些融会了学术知识、理性思考和个人的感性表达的文章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
余秋雨、陈平原是代表作家。
2、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是90年代中期以后在文坛上出现的一个现象,也是一种新的写作方式,一般认为以陈染、林白、徐小斌等女性作家的写作为代表,又有人称之为"新状态文学"、"晚生代文学"、"个人化写作"。
私人化写作表达的是一种私人经验、私人意识与无意识,特别是被社会公共的道德规范与普遍伦理法则抑制、排斥、遮蔽的私人经验。
大多采用了"新回忆录"或"新传记式"叙述。
3、新写实小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表现了一种所谓还原生活的零度叙述的方式。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范小青、苏童、叶兆言、刘恒、王安忆、李锐、李晓、杨争光、赵本夫、周梅森、朱苏进、迟子。
4、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小说。
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
1、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
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2、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
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
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3、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4、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作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简析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
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2 分)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
一、当代文学定义:当代文学在传统上的定义是特指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大陆文学。
二、当代文学分期(习惯上有三种分法):1:三分法:1949——1966年:十七年文学1966——1976年:文革文学1976——至今:新时期文学2:四分法:1949——1966年:十七年文学1966——1976年:文革文学1976——1989年:80年代文学1990——1999年:90年代文学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是一个标志,在后来被当作是“当代文学”的起点,它在对40年代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艺运动和创作的总结和检讨的基础上,把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文学方向,指定为当代文学的方向,并对这一性质的文学的创作、理论批评、文艺运动的方针政策和展开方式,制订规范性的纲要和具体的细则。
第一次文代会预示了即将拉开帷幕的中国文学新阶段将由来自解放区战争实践的文艺传统为发展基础,同时也在思想斗争和思想改造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吸收“五四”革命文艺传统的战斗力量。
第一次文代会成立的全国性的文艺界组织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它是国家和执政党对作家、艺术家进行控制和组织领导的机构。
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全国文联下属的各协会,也都先后成立。
这些协会中,最重要的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1953年9月,改名中国作家协会)。
茅盾为主席,丁玲、柯仲平为副主席。
作为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协对文学界进行思想领导的重要刊物《文艺报》和《人民文学》,也在文代会后陆续创刊。
二,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第二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围绕繁荣创作的中心议题,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四年来的文艺情况,指出了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和文艺批评中的简单化、庸俗化倾向。
把文艺工作必须以抓创作为主确立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任务;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立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把塑造新的英雄人物确立为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一)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启了名为讨论、实为批判的文艺运动斗争的先河。
填空题(每空 2分,共 30分)1.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北京召开。
2. 茹志鹊的《百合花》几经周折,发表在1958年第3 期的《延河》杂志。
3. 《青春之歌》描写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中,还有追名逐利的余永泽、贪图享乐的白莉苹,以及叛变革命的戴愉等。
4. 1951月,诗刊《星星》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表了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5. "文革"中著名的"八个样板戏"是指京剧现代戏《沙家洪》、《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队《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泯》。
6. 1957年,被列为审查对象的穆旦发表了他归国后的第一首诗作《葬歌》。
7.芙蓉镇中的"运动根子"王秋赦的形象是古华对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
8. 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9. 1985年,韩少功的《文学的" 根 "》第一次明确述了"寻根文学 "的立场。
10. 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 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
11. 蒋子龙于1979年发表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是改文学的发韧之作。
12.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影响下,在小说创作中出现一批以"文化化"为特征的系列作品,主要有陆文夫的《美食家》等"小巷人物志"系列等。
13.在90 年代的 " 新历史小说 " 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陈忠实的《白鹿原》等。
14. "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柯云路的《新星》,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等。
15. 在关于 " 朦胧诗"的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得分|评卷入16.中国20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整体,"中国当代文学"只是其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个阶段,一般特指1949 年以后的中国文学。
17.在提倡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秦兆阳 (何直)的《现实主义一一广阔的道路》。
18.赵树理的《 .登记》完全可以看作是以前《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
19.罗广斌与杨益言、刘德榕合作创作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又合作创作了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20.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79年5月出版的《重放的鲜花》,标志着"右派"作家的重新结集和面世。
21.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坚持用十四行诗写作的人屈指可数,唐湜称得上是执著于十四行诗艺术的"独行侠"。
22."文革"中著名的"八个样板戏"是指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23.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其间历时8年,共发表"随想"150篇。
24.《芙蓉镇》中的"运动根子"王秋赦的形象是古华对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
25.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26.在80年代前后形成的现代主义思潮中,绘画方面的主要作品有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等。
27. 汪曾祺将苏北高邮地区一带的风土人情、世俗生活、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明媚的风俗画。
28.《西线铁事》描写了陶坷等六个女电话兵和男步话兵刘毛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后的生活故事,受到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响。
29."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品有刘恒的《狗日的粮食》,池莉的《烦恼人生》、叶兆言的《艳歌》等。
30.1986年,莫言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诞生1.在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中,赵树理主要受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启蒙主义"的影响,周立波主要受以沈从文小说为代表的"田园浪漫主义"的影响。
2.《林海雪原》在人物设置上,除套用“五虎将”模式外,也承袭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 英雄/美人"模式,少剑波不仅是-位能文能武的"儒将",身边还有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卫生员白茹。
3.《青春之歌》之后,杨沫还创作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等,其艺术成就都没能超过《青春之歌》。
4. 田汉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编的" 新编历史京剧"《谢瑶环》是他戏曲创作的优秀代表作。
5. 在《三家巷》中,周家是世代打铁的手工业劳动者,陈家是由小商人发展起来的买办资本家,而何家则是靠大荒年办赈济暴发的官僚地主。
6.60 年代初,唐湜同时开始了两种题材和风格的诗歌创作,一是以历史和传说为题材的"历史传说叙事诗",一是以自然和艺术为理想的"南方风土故事诗"。
7. 赵振开的《波动》中两个主人公是杨讯和萧凌。
8. 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9. 《干校六记》描写的是杨绛与丈夫钱钟书(钱锺书)在"文革"中下放劳动改造的事情。
10.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社会改革的历程和风貌。
11. 贾平凹的" 商州系列散文"包括《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和《商州三录》12. "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品有张承志的《北方的河》等。
13. 王蒙重返文坛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活动变人形》。
14."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 出自1976 年" 四五" 运动中北岛创作的《回答》一诗。
15. "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品有刘恒的《狗日的粮食》、池莉的《烦恼人生》、叶兆言的《艳歌》等。
1.在1956年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双百”方针。
2.李准的《李双双小传》与赵树理的《“锻炼锻炼”》表现的时代大体相同,但是,在作品中却丝毫读不到作家的沉痛心情,也看不到农民生活的痛苦场面。
3.“九叶诗派”得名于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合集《九叶集》。
4.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以撞关南原大战和起义军在商洛东山再起为主要情节。
5.“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等。
6. 张贤亮在50年代因诗歌《大风歌》被打成右派,被发配到西北荒地。
7. 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凝聚着她晚年的生命,可以看作是她近一个世纪生命历程的总结。
8.杨绛在80年代后,创作了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保持着她边缘人的写作姿态。
9.“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有郑义的《枫》、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等。
10.艾青在被打成右派20年后,以一首小诗《红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生涯上的一个新的高峰期。
11.在80年代前后形成的现代主义思潮中,绘画方面的主要作品有袁运生为首都机场绘制的大型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12.《西线铁事》描写了陶坷等六个女电话兵和男步话兵刘毛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后的生活故事,受到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响。
13, 14 15.13. 1979年,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脱颖而出,改革文学开始了它的发韧期。
14.“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钟山》杂志1989年第3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
15.在90年代的“新历史小说”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 5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o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柳青把沙家店保粮支前与整个西北战局联系在一起的小说是( )。
D. 《铜墙铁壁》2. 南方少数民族关于世界初创的原始神话很多,但英雄史诗不多,主要有( )。
A.傣族的《召树屯》3.《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描写知识女性是( )。
C.钟雨4. 在《高山下的花环》众多的英雄形象中,因两发臭弹而牺牲的英雄是 ( )。
D.薛凯华5. 《妻妾成群》中陈佐千的四姨太是( )。
A. 颂莲1.50年代中期,大规模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话剧作品主要有( )等。
B.《布谷鸟又叫了》2.受到广大读者青睐的敌后传奇故事主要有知侠的( )等。
A.《铁道游击队》3.50年代中期表现"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小说中,发表得最晚的是( )。
B.《达吉和她的父亲》4.在《关汉卿》一剧中描写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的反面形象是( )。
B.叶和甫5.艾青"文革"后抒情长诗的代表作是( )。
A.《光的赞歌》6.方之的《内奸》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叙述视角,它( )。
C.以一个富有民间色影的普通商人作为叙述人7."改革文学"中著名的戏剧作品是( )。
C.《血,总是热的》8.在中国的"西部文学"中,其代表诗人是( )。
D.昌耀9.80年代以后,当代战争题材的作品中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 )。
A.《西线轶事》10.《妻妾成群》中陈佐千的四位太太是( )。
A.颂莲1. 50 年代中期,大规模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话剧作品主要有( )等。
B.《布谷鸟又叫了》2. 在"保定二师学潮" 和" 高蠢暴动" 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是( )。
C.梁斌3. 艾青"文革"后抒情长诗的代表作是( )。
A.《光的赞歌》4. 在中国的"西部文学" 中,其代表诗人是( )。
D.吕耀5.80 年代以后,当代战争题材的作品中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 )。
A. 《西线轶事》1.在《创业史)(第一部)中,哪一个人物形象存在着理念化的弊病?( )B.梁生宝2.《三家巷》中描写的“沙基惨案”发生在( )中。
A.省港大罢工3.对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影响最大的创作模式是( )。
B.《子夜》模式4.“改革文学”中著名的戏剧作品是( )。
C.《血,总是热的》5.《妻妾成群》中陈佐千的四姨太是( )。
A。
颂莲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10分)1.50年代,记叙朝鲜战争的小说作品主要有《英雄的故事》、《上甘岭》、三千里江山》等,这些作品的作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