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与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44
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城市发展的相关经济学支撑、营销导向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作用和措施;理解:城市发展战略观:从资源到营销、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学习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建立学习型政府的作用和意义、学习型政府的构建;掌握: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过程要点、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营销的内涵、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
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和内容一、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战略依据、战略愿景(战略目标)、重点战略、战略措施和战略反馈五个部分组成。
(一)战略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包括城市发展的环境,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禀赋情况和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等,它们需要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来确认,这也是定位城市性质的基本依据。
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历史分析方法、优劣机威(SWOT)分析方法,政经社技(PEST)分析方法和竞争—合作分析方法获取。
(二)战略愿景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经济发展指标;(2)社会进步指标;(3)生活质量指标;(4)生态环境指标。
(三)重点战略重点战略是作用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发展又比较薄弱,需要特别加强,且在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经济环节、产业部门或管理领域的战略举措。
(四)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针对实现战略过程中的矛盾所采取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五)战略反馈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多阶段的动态过程,前一个阶段的战略措施的结果以及外围环境的变化,将形成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状态。
城市发展战略分析“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杰作”,随着人口城市化的加速,城市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城市的发展是不断迭代的,从人口规模、经济活力、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等多维度考虑,城市的未来发展战略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一、城市人口规模与社会发展城市的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口的规模大小与城市的人均资源消耗、城市的文化与教育水平、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都有密切关系。
从国际范围看,以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大城市为例,这些城市在各个领域的资源都非常繁荣,人口数量庞大,彼此之间形成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但另一方面,大城市人口、交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避免人口数量的巨大威力对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二、城市经济活力与发展定位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城市的产业结构有着直接的联系。
健康经济对城市自身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反映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城市发展战略需要考虑到城市内产业的种类、比例以及城市内外经济的关系,从而建立城市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吸引外部资源,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
三、城市文化与形象的打造城市吸引力对于城市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城市文化和形象是构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可以提升城市整体的活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城市对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城市的知名度和城市品牌的建立。
从长期角度看,城市文化发展也是促进城市内外的文化交流、融合的关键。
(这里可能需要换一个引用)四、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城市的环境和生态是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健康的城市生态环境不仅对于居民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于城市的公共事业、城市经济以及绿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发展战略需要从城市的水源、空气、废品处理等方面来统筹考虑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
同时,城市的自然生态资源是城市内外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也需要尊重和保护城市内的自然生态资源。
城市发展战略的名词解释(一)城市发展战略的名词解释•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制定的长期规划和目标,旨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发展进行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设计与规划工作,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区域布局等,旨在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实现平衡,以满足当前居民的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代际的能力。
例如,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建筑等方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各个领域具备的吸引和影响力,包括经济、创新、教育、文化、环境等方面。
例如,一个具有良好经济环境、创新能力和高质量教育的城市,将具备较强的城市竞争力。
•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指对老旧城区进行改造和重建,提升城市环境、更新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等。
例如,通过拆迁老旧建筑,建设现代化的公共空间和住宅,实现城市的更新与改善。
•城市扩张:城市扩张是指城市范围的扩大,包括新增的土地、人口和基础设施等。
例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需要向外扩张,建设新的住宅区、商业区和交通设施,以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
•城市品质:城市品质是指城市的生活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优劣程度。
例如,一个拥有优美环境、便利交通、完善服务设施和良好社区关系的城市,将具备较高的城市品质。
•城市治理:城市治理是指对城市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市民等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城市的发展和改善。
例如,建立有效的城市管理机制,提升决策的透明度和参与度,实现良好的城市治理。
•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道等,以实现交通的高效、便捷和低碳化。
例如,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供多元化的交通选择,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基础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筑的活动,包括建设道路、房屋、公园等,以满足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的发展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二,城市的形成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出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劳动分工加强,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出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三,城市的定义现代城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
我国 1955年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 2000,非农人口超过50%,即为城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 2000,在 1000以上,非农超过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
城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
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第二节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一:古代城市的发展1城市与防御要求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
陕西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1.1.1.1城镇空间发展的经典理论(只写论文主题相关的理论)1.1.1.2区域空间结构理论(1)古典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论)(2)极化发展理论(3)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由我国地理学家陆大道系统提出。
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在重视“点”同时,还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轴”作用。
“点”指各级中心地,起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轴”指在一定方向上联结若干不同级别的中心城镇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带1。
1984年陆大道认为“无论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大规模开发的初期及稍后一段时期,由于资金、物力和区域基础设施的限制,只能集中在少数几个点或地带。
这样,较之分散投资而形不成集聚效果的情况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2。
点轴理论认为,工业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城市或企业的优区位,并呈点状分布。
点和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的需要,通过交通线路、动力供应线、通讯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形成轴。
要优先发展条件较好的点和轴,从而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轴线逐步向较不发达地区延伸,逐步形成新的发展中心,不同级别的增长中心和发展轴线组成社会经济的空间网络3。
通过网络发展,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4)包容性增长理论(5)圈层结构理论(6)梯度开发理论梯度开发理论最早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Raymond Vernon)等人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论”。
后由胡佛和我国经济学者总结发展为区域经济开发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各区域的发展往往存在着发展次序的先后和1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37.2陆大道.2000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地理科学,1986(V ol.6,No.2).3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地理科学,2002(V ol.6,No.2).发展水平高低的梯次;梯次水平主要由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特别是主导产业部门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决定;高梯度地区是新产品、新技术、新思想和新的生产经营管理与组织方法的发源地;产业结构的更新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周期的衰退,逐步有次序地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多层次转移和推进;梯度推进过程,是在动态上产生的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区域经济发展次序上应先支持和促进高梯度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带动和促进低梯度地区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城市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心,城市的发展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城市的发展战略则是城市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制定和实施三个方面来探讨城市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领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通过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可以使城市发展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
2. 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发展战略可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使城市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通过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可以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经济效益,提升城市竞争力。
3.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战略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通过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可以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城市发展的关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需要首先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发展战略。
2. 分析城市发展优势和不足。
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分析城市的发展优势和不足,对城市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样可以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3. 制定城市发展策略。
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分析结果,制定城市发展策略。
城市发展策略包括产业发展策略、空间发展策略、环境保护策略等。
4. 制定城市发展行动计划。
制定城市发展行动计划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动计划需要明确城市发展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表,确定责任主体和监督考核机制。
三、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城市发展的关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组织领导。
《城市管理学》终结性考试题及答案(全套)城市管理学-终结性考试题第一套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功能为主。
A军事B社会C政治D文化参考答案:A,C2.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A系统分析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综合分析方法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参考答案:D3.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
A市法院B中共市委C市检察院D市政府参考答案:A,B,C,D4.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
A办公息化B政务公开化C管理一体化D决策科学化参考答案:A,B,C,D5.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包括()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
A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法院C市人民检察院D市人大参考答案:A,B,C,D6.在我国,市人民团体特指()组织。
A市妇联B市共青团C市政协D市工会参考答案:A,B,D7.市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A市行政管理体制B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C市政府构成体制D市建制体制参考答案:B8.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包括()A城市的经济资源禀赋情况B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C城市的社会资源禀赋情况D城市发展的环境参考答案:A,B,C,DB城镇土地使用税C城市公用事业附加D其他税收以及若干种收费参考答案:A,B,C,D10.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以后,城市化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直至达到70%以后才逐渐减速至平稳发展,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间之中。
A25%B30%C35%D40%参考答案:B11.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
ABCD慈善模式民主模式巨物模式专制模式参考答案:A,B,C12.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B政府土地出让程序、方法失当C土地开发低效D土地投放效益失准参考答案:A,B,C,D13.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