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46.31 MB
- 文档页数:5
重点城市的城乡规划案例分析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的布局和设计,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在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城乡规划案例出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
本文将以几个重点城市的城乡规划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首先,深圳市的城乡规划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的先行者,深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以人为本、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方案。
其中,深圳的“创新走廊”规划旨在打造高科技企业聚集的核心区域,通过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和提供便利的交通网络,吸引创新型企业和人才的聚集,进而推动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
此外,深圳还积极推行“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将工业园区与住宅区融为一体,提供便利的就业和居住条件,实现城市内部的产业协同发展。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城乡规划案例是上海市的城乡统筹发展实践。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城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老旧住宅的更新改造、城市交通拥堵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上海市积极推行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理念,通过整合城市和农村的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上海市通过建设“宜居社区”来提升老旧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对老旧社区进行改造和提升,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上海还积极发展绿色交通,推动公共交通的建设和使用,减少汽车使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且鼓励非机动交通的使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城市,其城乡规划案例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城乡规划方案。
其中,北京市在城市功能布局上采取了分区分级的策略,将城市功能分区为经济中心功能区、城市副中心功能区、中心城区功能区和城乡融合发展区等,实现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柳州风貌区位关系图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现状: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城镇职能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城市规划案例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有序、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土地利用、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下面我们将以某城市的规划案例为例,来探讨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
首先,我们来看这座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座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预测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以便科学规划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居住区域。
其次,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在这座城市的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等的合理布局,以及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规划,使得城市的各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保障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交通设施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这座城市的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公交、道路等的规划和建设,以及交通枢纽的合理设置,使得城市的交通运输更加便利和高效。
此外,公共服务设施也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座城市的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均衡,使得城市的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综上所述,这座城市的规划案例充分体现了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城市规划理念。
通过对城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合理规划,使得这座城市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工程,只有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才能使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宜居、宜业、宜游,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对城市规划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引言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城市的功能、布局、建筑、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两个城市的案例入手,通过分析其城市规划策略和效果,来探讨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案例一:新加坡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发达城市国家,以其高效的城市规划而闻名于世。
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但也伴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和居民生活条件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加坡政府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措施。
首先,新加坡政府推行了住房改革计划。
他们建设了各种类型的公共住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居住需求。
这些公共住房项目还配备了各种基础设施和社区设施,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
其次,新加坡政府重视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
他们积极推动城市绿化项目,包括建设公园、植树造林等。
此外,新加坡还采取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空气、水和土壤质量的监测和管理。
再次,新加坡政府注重发展现代化的交通网络。
他们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了交通拥堵问题,并着力发展了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等,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这些城市规划措施对新加坡的城市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公共住房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居民的居住质量,降低了住房压力。
其次,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措施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减少了交通拥堵,提高了城市的运输效率。
案例二:巴黎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世界知名的城市。
巴黎市历史悠久,城市规划方面也有着独特的案例。
首先,巴黎市长期以来致力于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产。
巴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和修复了许多历史建筑,如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
同时,他们也加强了对历史街区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并通过营造适合居民和游客的环境来完善城市规划。
其次,巴黎市政府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引言: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地下空间的利用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者和开发者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的案例,探讨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发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地下商业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地下商业空间的规划与开发是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方面之一。
以中国北京市为例,地下商业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北京市地铁线路建设的过程中,地铁站周边的地下空间被充分利用,建设了大型的地下商业中心,如王府井地下商城和西单地下商城。
这些地下商业中心不仅解决了城市商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缓解了地上交通压力,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二、地下交通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地下交通空间的规划与开发是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以日本东京为例,地下交通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东京地铁系统是世界上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地下交通系统之一。
通过地下交通空间的规划和开发,东京成功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
同时,地下交通空间的规划与开发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了商业和旅游的繁荣。
三、地下文化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地下文化空间的规划与开发是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方面之一。
以法国巴黎为例,地下文化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亮点。
巴黎地下墓穴和地下艺术空间是地下文化空间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墓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巴黎的文化名片。
而地下艺术空间则为城市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元素,举办了众多音乐会、展览和演出活动。
通过地下文化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巴黎成功地将地下空间转化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
结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几个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发展对城市的经济、交通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未来城市发展与可持续城市规划案例分享1. 引言1.1 概述城市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我们必须面对一系列挑战,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能源消耗等。
因此,可持续城市规划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未来城市发展与可持续城市规划的相关议题,并分享具有启示意义的案例经验。
1.2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可持续城市规划案例分享、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以及结论与展望。
首先,我们将介绍整个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本文。
1.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未来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享各地区成功实施可持续城市规划案例来提供启示。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并提出一些创新解决方案。
最后,我们将对未来可持续城市规划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给出个人和社会的相关建议。
以上就是本文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旨在概述文章主题、介绍文章结构以及明确研究目的。
2. 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2.1 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出现。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这导致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全球化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交流机会。
此外,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创新解决方案,并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然而,城市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恶劣环境、交通拥堵、资源浪费以及社会差距等都是当前城市面临的挑战。
因此,为了保证城市持续健康地发展,我们需要关注可持续性。
2.2 可持续城市规划概念:可持续城市规划是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环境、保障未来需求的一种规划方法。
它包括不同方面的考虑,如改善能源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
这种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和经济三个层面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以确保城市的长远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杭州规划方案范文杭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为了适应未来发展需求和优化城市形象,杭州市政府制定了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杭州规划方案。
下面是该规划方案的一些主要内容,供参考。
首先,杭州规划方案着重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方面,杭州计划建设更多的绿地和公园,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
此外,规划方案还提出要加强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发展更多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等,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交通拥堵。
其次,规划方案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杭州计划选取几个片区进行特色开发,形成多元化的城市景观。
例如,规划方案中提出要发展西溪湿地、钱塘江江滩、富春江江岸带等特色景区,让城市拥有更多的独特风景,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规划方案还提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杭州计划继续建设更多的高层建筑和商业综合体,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同时,规划方案中还提出了改善城市水、气、电、热等公共设施的建议,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
同时,规划方案还提出了要发展更多的科技产业和创新产业。
杭州将继续加大科研力度,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入驻。
此外,规划方案中还呼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形成更大的区域经济合作圈。
此外,规划方案中还提到了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杭州计划建设更多的文化艺术中心和图书馆,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
同时,规划方案中还强调保护和传承杭州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
最后,规划方案还提到了要实施严格的城市管理。
杭州计划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加强城市环境整治,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规划方案中还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加强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城市更加和谐和宜居。
总之,杭州规划方案是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发展规划,展现了杭州市政府对未来发展的明确目标和规划方向。
通过加强生态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科技产业和创新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实施严格的城市管理等措施,杭州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城市规划设计案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将以某市的城市规划设计案例为例,来说明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某市位于中国南方,是一座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过于急促,城市规划严重滞后,给城市面临了许多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市决定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该市的交通问题。
由于市区道路狭窄,交通拥堵严重。
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我们首先要考虑道路的布局和规划。
我们将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分开,增加交通流畅度。
同时,还要考虑到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增加公交车、地铁等的路线。
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市区停车问题,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并加强管理,使市民能够方便停放自己的车辆。
第二,我们要考虑的是该市的住房问题。
由于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的问题严重。
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我们要合理规划住房区域和住房类型。
我们可以建设高层住宅楼、公寓楼等,以节约土地,并满足市民的居住需求。
同时,还要规划建设社区设施,如学校、医院、超市等,以方便市民的日常生活。
第三,我们要考虑的是该市的绿化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过于急促,该市的绿化面积严重不足。
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我们要注重绿化规划。
我们可以利用市郊的空地,建设大型公园和小型绿地,供市民休闲娱乐。
同时,还要规划建设城市绿化带,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绿色和生机。
最后,我们要考虑的是该市的文化和娱乐问题。
由于该市缺乏文化设施和娱乐设施,市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较低。
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我们要注重文化和娱乐设施的规划。
我们可以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让市民能够尽情享受文化的滋养。
同时,还要建设娱乐设施,如电影院、游乐场等,方便市民的娱乐活动。
总之,城市规划设计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解决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该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能够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打造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2014年01月06日09:33 来源:人民网十大经典案例目录1.辽宁省铁岭市: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2。
甘肃省金昌市:创新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3.深圳市龙岗区:打造深圳国际低碳城探路新型城镇化4.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建设“九皋文化社区城" 探索特色城镇化道路5.长沙高新区麓谷街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6。
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高起点谋划高品位建设-—全力打造金山旅游名镇7.湖北省宜都市:地上新城镇地下鲟鱼城8.陕西省宝鸡市东岭村:村企合一以企带村——东岭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9。
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变“工业立城”为“产城人融合”发展10。
贵州省德江县:加快建设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案例1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铁岭市人民政府凡河新城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
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
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
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
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 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城镇职能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结合目前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大庆未来更长远阶段的发展形成清晰、准确、切合实际的判断,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性构想和实施建议,从而推进大庆市城市建设走向特色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一、大庆转型的新理念通过对大庆近二十年来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进行分析总结,规划认为以人力、资本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不足是当前大庆接续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制约。
与发达地区和竞争城市相比,大庆在经济发展环境培育方面的相对滞后,大大降低了接续产业的竞争力,延缓了城市发展转型的进程。
针对这一问题,规划提出,未来大庆的发展转型之路不应当仅局限于以新兴接续产业为代表的城市发展动力的延续,更应当注重以人力、资本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的营造,进而推动接续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点方向在经济发展环境的培育中,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针对当前接续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可能,大庆未来提升自身经济发展环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应当抓住四个方面:第一、优先强化市场腹地的联系与扩张。
提高中心城市的流通能力,降低接续产业的物流成本,加强对腹地资源的吸附和加工能力。
第二、主动优化第二产业布局的空间效率。
根据土地价值、环境影响和投入产出三大评估条件,选择交通便利、土地充足、环境安全、接近市场、规模集群的地区布局新增产业,提高接续产业的空间竞争力。
第三、积极推动城市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和集中式发展。
全面提升商业服务功能,有重点的发展石油生产服务功能;通过城市中心的建设带动城市服务水平和能级的提升,降低接续产业的交易成本。
第四、循序渐进的提升城市创新环境。
在石油科技领域率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平台;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度,真正形成大庆长久的竞争优势。
三、空间发展的四大战略战略一:产业疏解逐步更新高新区核心地区内的低水平传统工业,控制宏伟、兴化两个园区的石化产能规模;在经开区、龙凤光明地区、大同林源地区和红岗大广高速出口地区等交通、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地区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减少产业布局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新兴产业运行效率。
朝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朝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引言 (2)第一部分朝阳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5)第一章战略规划背景分析 (5)1.1认识朝阳,解读现状 (5)1.2区域坐标,纵横探究 (6)1.3机遇挑战,路在何方 (7)第二章总体发展概念 (8)2.1总体理念与目标确立 (8)2.2未来空间与定位分工 (9)2.3产业格局与经济发展 (9)2.4综合交通体系构筑 (10)第三章远景设想与发展策略 (11)3.1远景蓝图的勾勒 (11)3.2发展策略的选择 (12)第二部分城市中心地区发展研究 (12)第四章城市职能与目标 (12)4.1城市定位 (12)4.2城市职能 (13)4.3人口规模 (13)长远来讲,随着高速道路系统的完善,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升级,未来城市将走向“虚拟化”,也就是若干年后,城市人口将降低增长速度,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将流向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这个过程将会延续多长时间,对各城市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从现在开始,大约20-30年是可能的。
以此判断,朝阳市区的终极人口规模在60万人以内是合适的。
因此市区规划远景做得太也不必要。
(13)第五章规划结构与空间发展模式 (13)5.1空间格局,多案对比 (13)5.2突出重围,轴线引导 (14)5.3空间架构,两翼一线 (15)第六章专项规划 (15)6.1土地——城市扩张的基础 (15)6.2产业——城市发展的引擎 (16)6.3交通——连接区域的动脉 (17)6.4旅游——让城市更有魅力 (17)6.5基础设施——城市发展中的支撑力量 (20)6.6生态与环境——城市与大自然和谐 (21)6.7景观与空间形态——城市个性的张扬 (22)第七章开发策略与时序计划 (23)第三部分重点发展地区整体城市设计 (23)第八章城市设计 (23)翻开朝阳新的一页——结语 (25)引言朝阳——“东方文明的新曙光”,一个永远向着太阳的地方,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辽西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朝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引言 (2)第一部分朝阳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5)第一章战略规划背景分析 (5)1.1认识朝阳,解读现状 (5)1.2区域坐标,纵横探究 (6)1.3机遇挑战,路在何方 (7)第二章总体发展概念 (8)2.1总体理念与目标确立 (8)2.2未来空间与定位分工 (9)2.3产业格局与经济发展 (9)2.4综合交通体系构筑 (10)第三章远景设想与发展策略 (11)3.1远景蓝图的勾勒 (11)3.2发展策略的选择 (12)第二部分城市中心地区发展研究 (12)第四章城市职能与目标 (12)4.1城市定位 (12)4.2城市职能 (13)4.3人口规模 (13)长远来讲,随着高速道路系统的完善,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升级,未来城市将走向“虚拟化”,也就是若干年后,城市人口将降低增长速度,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将流向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这个过程将会延续多长时间,对各城市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从现在开始,大约20-30年是可能的。
以此判断,朝阳市区的终极人口规模在60万人以内是合适的。
因此市区规划远景做得太也不必要。
(13)第五章规划结构与空间发展模式 (13)5.1空间格局,多案对比 (13)5.2突出重围,轴线引导 (14)5.3空间架构,两翼一线 (15)第六章专项规划 (15)6.1土地——城市扩张的基础 (15)6.2产业——城市发展的引擎 (16)6.3交通——连接区域的动脉 (17)6.4旅游——让城市更有魅力 (17)6.5基础设施——城市发展中的支撑力量 (20)6.6生态与环境——城市与大自然和谐 (21)6.7景观与空间形态——城市个性的张扬 (22)第七章开发策略与时序计划 (23)第三部分重点发展地区整体城市设计 (23)第八章城市设计 (23)翻开朝阳新的一页——结语 (25)引言朝阳——“东方文明的新曙光”,一个永远向着太阳的地方,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辽西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