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CS-Pre-sales-Access Network-GPON基础

HCS-Pre-sales-Access Network-GPON基础

文学概论doc

文学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2.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指文学话语包含了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文学:文学概念源于文学观念,文学观念指关于文学现象的认识和觉悟;文学概念是对文学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的词语形式。广义文学泛指一切口头或书面作品,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即情感的、虚构的或想象的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指介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作品,如诸子散文、史传文学、纪实文学。 4.巫术说:所谓巫术,就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也可以说是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观。艺术起源于“巫术”的观点,是西方人类学家在研究原始习俗、原始艺术作品、原始宗教和巫术信仰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观点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的思维和仪式活动之中。 5.游戏说:这是一种有较大影响的文学起源理论。此说源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康德把诗歌看成是“想象力的自由游戏”。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继承和发挥康德的“想象力的自由游戏”的观点,提出了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冲动”说。 6.直觉:所谓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和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7.陌生化:陌生化是指在艺术构思中,创作主体将人们习见的事物,用一种人们从未见过的形式,即陌生的形象显现出来,以获取最佳艺术效果的方法。 8.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的艺术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的,既能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的把握,又能体现作家的认知和感悟的真实。 9.艺术概括:所谓艺术概括是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作家依照自己的体验和认识,通过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的加工,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的方法。10.“诗意的裁判”:所谓“诗意的裁判”是指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作家通过文学形象所体现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判断和评价。它是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把握社会生活的特点和原则,也是文学创作活动的基本规律。 11.形式: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 12.叙事类文学:叙事类文学是以客观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事件、人物和环境景物为题材内容,以模仿、虚构为构思方式,以具体生动的叙述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反映和表现创作主体对社会人生的审美把握的文学作品。 二、简答 1、文学活动与其他精神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文学活动是精神生产的一部分,具有一般精神生产的共性。但是,文学生产又是不同于其他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文学生产不同于其他精神生产的特殊性表现在: (1)文学活动是一种以文学语言为原料的话语活动 (2)文学活动与其他精神活动的区别还在于文学活动是一种话语活动 (3)文学活动是满足人审美需要的精神活动。 2、文学的双重性质是如何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 文学具有双重性质,即意识形态性质和审美性质。文学通过话语蕴藉表现其双重性质。

病毒基本知识

病毒基本知识 说起病毒,能马上联想到的词汇有很多,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疯牛病病毒,等等。当然,最震撼人心的还是SARS病毒,引爆了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非典型性肺炎。确实,就如组成“病毒”这个词的两个单字“病”和“毒”所描述的一样,病毒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命体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据大概统计,大约70%的人类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中世纪引起全欧洲恐慌的黑死病,其学名叫鼠疫,就是由病毒大家庭中的一员——鼠疫病毒引起的。 当然,病毒也有其有益的一面。比如,用病毒杀虫剂取代传统的化学杀虫剂,就可以避免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那么,什么是病毒? 我们知道,除了人类、动物和植物之外,还有一种基本上无法用肉眼观测到的生命形式——微生物。病毒就是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类。不过,病毒不同于其它生命形式的是,它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具有活性和非活性两种状态,即病毒有时表现出有生命,有时仅仅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除此之外,个体小、结构简单、专性寄生,等等,都是病毒的特征。 一、病毒的发现与研究历史 病毒病的表象认知时代 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从现象到本质。对病毒的认识同样如此。在发现病毒之前,病毒病就已经被人类所认识。 郁金香是荷兰的象征。17世纪30年代,一种得病的郁 金香在荷兰掀起“郁金香热”,这就是被最早记载的植物病 毒病——郁金香碎色病。得病的郁金香具有条斑花朵,比未 得病的郁金香的单色花更漂亮,引起了人们的狂热喜爱。一 株得病的郁金香植株的球茎或种苗,可以换到数头公牛、猪 甚至更高的价值。至今荷兰阿姆斯特丹的Rijks博物馆还保 存着一张1619年荷兰画师的画像,这张静物画描画的就是 有病的郁金香。 天花是一种具有很高病死率的传染病,人类对天花的认 识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我国几千年前的文献中就提到过天 花。16世纪的明代,我国率先发明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并随后飘洋过海传播到日本和欧洲各国。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1749-1823)接种牛痘预防天花试验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接种预防天花的安全性。 狂犬病是最早有记载的家畜中的病毒病。巴斯德(Pasteur) 作为微生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因在1884年发明了狂犬 疫苗,对病毒病的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人类与病毒病做斗争的漫长过程中,虽然并没有认识到致病 的根源在病毒,但却为病毒的发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为病毒的 发现也是从对病毒病的研究开始的。 有“毛病”的过滤器和病毒发现 在病毒大家庭中,有一种病毒有着特殊的地位,这就是烟草花 叶病毒。无论是病毒的发现,还是后来对病毒的深入研究,烟草花

高中生物病毒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病毒相关知识总结 一、病毒共性: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或RNA)构成,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所以获取更多的病毒应该用它所能寄生的活细胞进行培养,不能用培养基进行培养。病毒增殖时只有把内部的遗传物质注入到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胞,然后利用注入的病毒遗传物质的信息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及复制其自身的遗传物质,而后把蛋白质外壳与新复制的遗传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在这过程中用到合成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的原料、酶、细胞器都来自病毒所寄生的宿主细胞。 二、病毒分类: 1、根据其寄生的细胞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也称噬菌体) 2、根据其遗传物质分(病毒只含有DNA和RNA中的一种核酸):DNA病毒(如T2噬菌体,天花病毒)、 RNA病毒(如HIV、烟草花叶病毒,SARS 病毒、流感病毒) 三、病毒地位: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因其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最低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由病毒的结构可以知道,病毒只有1种核酸——4种核苷酸——1种的五碳糖和4种的含氮碱基。 四、课本中病毒应用实例:

1、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完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蛋白质和RNA,只有提取的RNA可以使烟草感染病毒的实验,得到RNA是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结论。(所有细胞生物都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只有DNA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在免疫调节中,如果病毒作为病原体侵入到靶细胞中,除了需要细胞免疫外还要有体液免疫参与,因为细胞免疫只会暴露病原体。 4、基因工程中除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外,病毒也可以作为运载体。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确定指南(试行稿)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确定指南 (试行) 一、什么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面向公众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或支撑能源、通信、金融、交通、公用事业等重要行业运行的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且这些系统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故,会影响重要行业正常运行,对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国防、环境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网站类,如党政机关网站、企事业单位网站、新闻网站等;平台类,如即时通信、网上购物、网上支付、搜索引擎、电子邮件、论坛、地图、音视频等网络服务平台;生产业务类,如办公和业务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电视转播系统等。 二、如何确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确定,通常包括三个步骤,一是确定关键业务,二是确定支撑关键业务的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三是根据关键业务对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的依赖程度,以及信息系统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后可能造成的损失认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一)确定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关键业务。 可参考下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实际梳理关

键业务。

(二)确定关键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 根据关键业务,逐一梳理出支撑关键业务运行或与关键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形成候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清单。如电力行业火电企业的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市政供水相关的水厂生产控制系统、供水管网监控系统等。 (三)认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对候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清单中的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实际,参照以下标准认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A.网站类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1. 县级(含)以上党政机关网站。 2. 重点新闻网站。 3. 日均访问量超过100万人次的网站。 4. 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故,可能造成以下影响之一的: (1)影响超过100万人工作、生活; (2)影响单个地市级行政区30%以上人口的工作、生活; (3)造成超过100万人个人信息泄露; (4)造成大量机构、企业敏感信息泄露;

病毒有关知识点复习总结

高中生物病毒有关知识点归纳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由于它的结构与高等动植物及其他生物完全不同,所以生物学家在分类时将它作为特殊的一类,单独列为病毒界。在高中生物学以及高考中也经常涉及有关病毒的知识点及考点。 一、大小 发现史:19世纪,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他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 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加法、减法) 得出结论:这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 病毒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一般可以通过细菌滤器(一般的直径为1-10μm,而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0 nm左右)。 二、成分和结构 1、成分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它的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粒子的衣壳。衣壳对核酸有保护作用,是病毒粒子的抗原成分。它们共同称为核衣壳,是任何病毒(指“真病毒”)所必需的基本结构。有些较复杂的病毒,在其核衣壳外还有一层囊膜包被。 2、结构 衣壳:蛋白质 髓部:DNA或RNA 特殊包膜 刺突 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这也是病毒分类的依据之一。如DNA病毒有:噬菌体、疱疹病毒、各种腺病毒等。RNA病毒有:艾滋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等。 三、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 病毒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寄生生活。离开宿主细胞,病毒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不同的病毒只能寄生在特定的宿主细胞内,具有专一性,这也是病毒分类的另一个重要依据。如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中的称为动物病毒(艾滋病毒等),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中的称为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中的称为细菌病毒(噬菌体)。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一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整个过程必须在它的宿主活细胞中完成。 只有核酸进入宿主细胞,换言之,只提供了复制和表达的模板,其他的原料、能量、酶、

(完整word版)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确定指南(试行)

附件1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确定指南 (试行) 一、什么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面向公众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或支撑能源、通信、金融、交通、公用事业等重要行业运行的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且这些系统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故,会影响重要行业正常运行,对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国防、环境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网站类,如党政机关网站、企事业单位网站、新闻网站等;平台类,如即时通信、网上购物、网上支付、搜索引擎、电子邮件、论坛、地图、音视频等网络服务平台;生产业务类,如办公和业务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电视转播系统等。 二、如何确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确定,通常包括三个步骤,一是确定关键业务,二是确定支撑关键业务的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三是根据关键业务对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的依赖程度,以及信息系统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后可能造成的损失认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一)确定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关键业务。 可参考下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实际梳理关键业务。

(二)确定关键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 根据关键业务,逐一梳理出支撑关键业务运行或与关键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形成候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清单。如电力行业火电企业的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市政供水相关的水厂生产控制系统、供水管网监控系统等。 (三)认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对候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清单中的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实际,参照以下标准认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A.网站类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1. 县级(含)以上党政机关网站。 2. 重点新闻网站。 3. 日均访问量超过100万人次的网站。 4. 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故,可能造成以下影响之一的: (1)影响超过100万人工作、生活; (2)影响单个地市级行政区30%以上人口的工作、生活;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最新】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单选);姓名得分: 注:每题5分,满分100分; 1.下面是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两种论断,经判断___; (1)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它在某些条件上激活;A)只有(1)正确B)只有 (2)正确;C)(1)和(2)都正确D)(1)和(2)都不正; 2.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病毒”是指______; A)细菌感染 B)生物病毒感染; C)被损坏的程序 D)特制的具 计算机病毒知识测试题(单选) 姓名得分: 注: 每题5分,满分100分

1.下面是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两种论断,经判断______ (1)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它在某些条件上激活,起干扰破坏作用,并能传染到其他程序中去;(2)计算机病毒只会破坏磁盘上的数据.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1)和(2)都正确 D)(1)和(2)都不正确 2.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病毒”是指______ A)细菌感染 B)生物病毒感染 C)被损坏的程序 D)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3.对于已感染了病毒的U盘,最彻底的清除病毒的方法是_____ A)用酒精将U盘消毒 B)放在高压锅里煮 C)将感染病毒的程序删除 D)对U盘进行格式化

4.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是_____ A)使磁盘发霉 B)破坏计算机系统 C)使计算机内存芯片损坏 D)使计算机系统突然掉电 5.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表现在______ A)能造成计算机器件永久性失效 B)影响程序的执行,破坏用户数据与程序 C)不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D)不影响计算机的运算结果,不必采取措施 6.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______ A)只会感染,不会致病 B)会感染致病 C)不会感染 D)会有厄运

关于慢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总结..

慢病毒使用操作手册 一、慢病毒的储存与稀释: 1. 病毒的储存:收到病毒液后在很短时间内即使用慢病毒进行实验,可以将病毒暂时放置于4 ℃保存;如需长期保存请放置于-80℃(病毒置于冻存管,并使用封口膜封口) ①病毒可以存放于-80℃6个月以上;但如果病毒储存时间超过6个月,建议在使用前需要重新滴定病毒滴度 ②反复冻融会降低病毒滴度:每次冻融会降低病毒滴度10%;因此在病毒使用过程中应仅尽量避免反复冻融,为避免反复冻融,建议收到病毒后按照每次的使用量进行分装。 2. 病毒的稀释:如果需要稀释病毒,请将病毒取出置于冰浴融解后,使用培养目的细胞用PBS或无血清培养基(含血清或含双抗不影响病毒感染)。混匀分装后4℃保存(请尽量在三天内用完) 分装后使用。 二、慢病毒用于体外(In Vitro)实验: 感染培养原代细胞和建系细胞。慢病毒对各种细胞和组织的亲嗜性不同,在使用慢病毒之前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慢病毒对您的目的细胞的亲嗜性,感染复数(MOI 值)以及在体(In Vivo)注射所需要的病毒量。如果没有相关文献支持,可以通过感染预实验得到合适的感染复数(MOI 值)(使用24孔板检测病毒对目的细胞的亲嗜性)。 慢病毒感染目的细胞预实验 1. 慢病毒感染目的细胞预实验注意事项: ①测定慢病毒对目的细胞的亲嗜性时,需要同时设置对慢病毒亲嗜性较高的细胞(HEK293T,Hela)作为平行实验的对照细胞。 ②在进行慢病毒感染实验时,可以用完全培养基(培养目的细胞用)稀释;理论上,含有血清,双抗或者其他营养因子的完全培养基不影响慢病毒的感染效率。 ③一般慢病毒单位为TU/ml,即每毫升中含有具有生物活性的病毒颗粒数。如:病毒滴度为>1X108 TU/ml 即每毫升病毒液中至少含有1X108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慢病毒颗粒。 2. 以24孔培养板为例,进行目的细胞和HEK293T 细胞的感染预实验实验前按照不同的MOI设置不同的感染孔,并根据MOI和细胞数量计算所需要的病毒量,如有必要可以使用PBS溶液或者无血清培养基稀释病毒原液。 第一天,准备细胞:在24孔培养板接种若干孔,每个孔内接种3~5X104个目的细胞,铺板时细胞的融合率为50%左右,每孔培养基体积为100 μl;进行病毒感染时细胞的融合度约为70%左右。 第二天,准备病毒:取出4℃保存的病毒,使用台式离心机离心20 秒(使病毒完全悬于离心管底部即可);如果是冻存在-80℃的病毒需要先在冰上融化后使用。亦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将按照MOI准确计算好的慢病毒稀释到培养基中,并尽可能保证所获得的含

病毒基本知识

第十二讲 网络安全与管理 教师:汪洪祥 项目4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项目1 双机互连对等网络的组建 2013/11/24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提出 二、项目分析 三、相关知识点 1.病毒的定义与特征 2.病毒的分类 3.宏病毒的蠕虫病毒 4.木马 5.反病毒技术 4.1 项目提出 有一天,小李在QQ聊天时,收到一位网友发来的信息,如图4-1所示,出于好奇和对网友的信任,小李打开了网友提供的超链接,此时突然弹出一个无法关闭的窗口,提示系统即将在一分钟以后关机,并进入一分钟倒计时状态,如图4-2所示。

小李惊呼上当受骗,那么小李的计算机究竟怎么了? 4.2 项目分析 小李的计算机中了冲击波(Worm.Blaster)病毒。 2002年8月12日,冲击波病毒导致全球范围内数以亿计的计算机中毒,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金。 病毒运行时会不停地利用IP扫描技术寻找网络上系统为Windows 2000或XP的计算机,找到后就利用RPC缓冲区漏洞攻击该系统,一旦攻击成功,病毒体将会被传送到对方计算机中进行感染,使系统操作异常、不停重新启动、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另外,该病毒还会对Microsoft的一个升级网站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导致该网站堵塞,使用户无法通过该网站升级系统。 4.2 项目分析 病毒手动清除方法:用DOS系统启动盘启动进入DOS环境下,删除C:\windows\msblast.exe文件;也可安全模式下删除该文件。 预防方法:打上RPC漏洞安全补丁。 据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统计,2011年上半年最为活跃的病毒类型为木马

病毒,其共占据所有病毒数量中60%的比例。其次,分别为蠕虫病毒和后门病毒。这三种类型的病毒共占据所有病毒数量中83%的比例,如图4-3所示,可见目前网民面临的首要威胁仍旧来自于这三种传统的病毒类型。 防范计算机病毒等的有效方法是除了及时打上各种安全补丁外,还应安装反病毒工具,并进行合理设置,比较常见的工具有360杀毒软件、360安全卫士等。 6 4.3 相关知识点 4.3.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征 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4.3 相关知识点 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①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媒介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这些媒介可以是程序、文件、存储介质、网络等。 ②隐蔽性。不经过程序代码分析或计算机病毒代码扫描,计算机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分的。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计算机病毒程序一经运行并取得系统控制权后,可以迅速感染给其他程序,而在此过程中屏幕上可能没有任何异常显示。这种现象就是计算机病毒传染的隐蔽性。 ③潜伏性。病毒具有依附其他媒介寄生的能力,它可以在磁盘、光盘或其他介质上潜伏几天,甚至几年。不满足其触发条件时,除了感染其他文件以外不做破坏;触发条件一旦得到满足,病毒就四处繁殖、扩散、破坏。 ④触发性。计算机病毒发作往往需要一个触发条件,其可能利用计算机系统时钟、病毒体自带计数器、计算机内执行的某些特定操作等。如CIH病毒在每年4月26日发作,而一些邮件病毒在打开附件时发作。 4.3 相关知识点 ⑤破坏性。当触发条件满足时,病毒在被感染的计算机上开始发作。根据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不同,病毒发作时表现出来的症状和破坏性可能有很大差别。从显

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理论基础 1.创作的准备:它包括作家的生活积累、人生感受和体验、艺术价值观、艺术修养和才能的磨砺等。 2.直接经验:作为创作的准备,作家要具备广泛的人世阅历,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刻的人生体验。这是“行万里路”,故社会生活是文学作品的唯一源泉。 3.间接经验:作家受各种条件(时间、空间、精力、环境等)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亲身体验和经历。因而,他还需要有间接的生活经验来补充直接经验的不足,为创作想像提供空间。这是“读万卷书”。所谓间接经验,是指作家从过去的著作中、从他人的生活经历中间接获得的生活经验。这是文学的“流”。 4.创作的过程:这是作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将自己体验、感受过和积累起来的丰富生活素材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是把心灵的酝酿转变为物质实在的时间历程,是对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和再认识,是对作家自身的情感态度、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理想进行反思自省的过程,是对生活进行艺术开掘和表现的过程。 5.人类掌握世界有四种主要的方式:哲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1)“哲学方式”是凭借理性和逻辑思维来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和真理。如康德哲学。 (2)“艺术方式”是以生动、具体可感的方式(形象)来把握世界,即鲍姆加登《理论美学》谈及的“诗意的思维方式”。 (3)“宗教方式”是凭借信仰和虚构的世界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如佛教。 (4)“实践—精神方式”是凭借道德理性、通过具体的行为来把握世界的方式。 6.从人类思维的角度看,一般认为,人们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有两种: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 (1)抽象思维通常也叫逻辑思维,其理论基础是相信人类天生具有“理性”,人类凭借理性可以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真理”,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表达方式是语言,特点是客观、中立、没有倾向性,目的是为了“认识真理”。这就是西方哲学传统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2)形象思维即所谓“用形象来思考”,作家在创作构思中运用的不是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而是运用生动、具体的活生生的生活图画。它始终不脱离具体生动的形象,艺术思维始终伴随着想像和联想,具有自由性,还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7.灵感最初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他提出的“迷狂”状态;到后来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艺运动时期,一些文学家和理论家用它来说明作家在创作中受到某一事物的激发,突然得到具有创造性的构思,创作即刻出现新的突破的思维现象和状态。现代的一些文学理论把“灵感”理解为作家的艺术思维在某个阶段或时刻变得特别活跃而敏锐,想象力蓬勃腾飞,在一刹那间捕捉到了平时艰苦构思不能获得的形象和妙句,编织出了出人意料的精彩情节和画面。它是在作家长期积累和经过构思等条件下产生的,具有突发性、短暂性、亢奋型和创造性。 8.文学风格:作家艺术家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是作家创作的独特标志。它从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统一中显现出来,并贯穿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是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具有不可重复性。在文学理论和批评中,“风格”这一概念也被用来指文学流派的风格、文学的民族风格、文学的时代风格等。这些不同“风格”的基础和核心,是作家及其作品的风格。中国古代也有“文气”、“体性”等类似的词。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关键性研究.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关键性研究 2015年07月23日10: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打印本稿] [字号大中小] [手机看新闻] 目前,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经被视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以立法形式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网络空间安全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实践。开展在针对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开展的研究中,首当其冲的理清关键基础设施(CI)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II)的关系问题。在对CII的研究中发现,国际社会虽然对CI有着基本的共识,但对CII 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分歧。近十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接入互联网,CII涵盖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 1. 国际社会CI与CII的相关概念 (1)关键基础设施相关概念 国际社会上,国家关键基础设施(CI)的概念由来已久,这些设施的关键性在于关系国计民生,为社会提供不可缺少的产品和服务。 1. 美国2001年《爱国者法案》认为,CI是指关系到美国生死存亡的,无论是物理还是虚拟的系统和资产,这些系统和资产的功能丧失或遭到破坏,会对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国家公众健康与安全或这些要素的任何结合产生严重影响。 2. 欧洲委员会于2004年10月20日发布的通告《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加强CI保护》中针对CI作出了定义,明确CI是指如果被破坏或摧毁,会对公民的健康、安全、稳定或经济福祉或成员国政府的有效运转造成严重影响的物理和信息技术设施、网络、服务和资产。CI横跨经济的诸多部门和重要政府服务。 4. 德国的CI保护的主要理念是政府和社会在总体上严重依赖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转,在基础设施中,凡是其故障会导致供应短缺或给大部分人口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元素都被定义为关键的。德国在其《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国家计划》中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定义为:给定基础设施中IT部分的总和。

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学科方向“文艺学”博士研究生 一、书目 (一)文学理论部分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一川《文学理论》(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础》(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2]Rice,PhilipandWaugh,Patricia.Eds.ModernLiteraryTheory:AReader.4thedition.London,AHodderArnoldPublicat ion2001. [24]Richter,DavidH.Ed.TheCriticalTradition:ClassicTextsandContemporaryTrends.2ndEd.BedfordBooks:Boston,19 98. [25]Rivkin,JulieandRyan,Michael.Eds.LiteraryTheory:AnAnthology.Malden, Massachusetts:Blackwell,1998. [26]Castle,Gregory.BlackwellGuidetoLiteraryTheory.Malden, MA:BlackwellPublishing,2007. [27]JulieRivkinandMichaelRyaned LiteraryTheory:AnAnthology.Editedby.Malden, MA:BlackwellPublishing,2004.(二)文艺美学部分

文学理论作业

文学理论教程论文 题目浅谈言与意的关系 姓名普成潇 学号124030266 院、系文学院 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 指导教师曹静漪 职称(学历)本科

浅谈言与意的关系 摘要:言意之辩始终贯穿中国美学和文学理论中。中国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关于言意的文学理论,但是注重通过作品认识文学,而作品最主要展现的形式还是言。因此言与意之间关系总是值得论证的。 关键词:文学作品的言;言作为意的媒介;言与意的关系 文学作为作家本人的审美体验的在现,或是对世界得反映,或是再现历史画卷等。存在的形式有各种各种,可以通过口头的形式、网络、印刷等为载体存在。但都离不开文学首先必须是一个语言文本的客观事实。[1]那么文学的语言和生活中语言有什么区别。文学也是艺术,因此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因它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因此它语言的性质也随之变化,马舍夫斯基在《艺术语与实用语》一书中做了解释:“在日常生活中,词语通常是传递消息的手段,即具有交际功能说话的目的是想对方表明我们的思想。”再有就是:“文学作品则不然,它们全然由固定的表达方式来构成。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特别注重词语得选择和配置。比起日常实用语言,它更加重视表现本身。”[2]文学是以语言为材料的艺术,文学语言虽然在很大程度与日常语言使用相同的词汇和语法,但仍然还是有许多文论家对文学语言的特殊性做出了区分。[3]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言语要清晰,又不能流于一般”。[4]因此他主张多使用“奇异词”。托那么存在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托马舍夫斯基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一种特殊的艺术性言语:“文学是具有自我价值并被记录下来的语言。”[5]可见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当被作家记录下来时,显然它在生活中传递信息或是表达意愿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它是承载着作家的审美体验且还肩负着传达作家不受时空限制的心灵感受。在文学作品中语言即使是一句平庸流俗的话,放到整个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出了作家的自我价值的感受。当然这其中也涉及到结构学的内容了。比如诗,同样的话语,不一样的排列,给读者不一样的期待。即这样的排列让语言有了节奏,既然拥有了这样的节奏,那么读者的经验在提醒读者,就使得读者有了诗的期待,这样的语言也就有了不一样的韵味。当然也有朱光潜先生提出的:“诗里有一个形式化的节奏,我们不能否认;不过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读者与作诗者都不应该完全信任形式化的节奏,应该设法使它和自然的语言节奏愈近愈好”。[6]当然我们不能单纯的从结构学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文学作品。用结构主义的眼光来研究文学作品,就会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内在的一种限制,一种用语言构建起来结构。这样难免视角会受到辖制。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作品中的言并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它的本质中少不了语言这个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 中国通过作品来看文学,力求从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经验研究出文学的本质。正如中国台湾学者王梦欧所说:“中国人不但爱好文籍而已,而且爱好具有文学性的记录。这就说:中国人无论记录任何重要的生活行为,感情思想,都很讲究那点文学性,所以自古流传下来的许多哲理教训,生活记录,皆无异于文学作品,因此较早时期的文学批评,亦是面对着这广义的文学作品而作。”[7]言意之辩始终贯穿中国美学,文艺理论中,这足以说明“言”在文学本体的重要性。从作品本身研究文学,注重了语言,声音,技法,文体等形式方面的问题。皮亚杰《结构主义》里说:“一个结构所固有的各种各样转换不会超出结构的边界之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规划、建设、运营、维护、使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坚持顶层设计、整体防护,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运营主体作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共同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第四条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监督本行业、本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公安、国家安全、国家保密行政管理、国家密码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第五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以下称运营者)对本单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负主体责任,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国家鼓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外的网络运营者自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 第六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 第七条任何个人和组织发现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行为,有权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以及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举报。 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 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支持与保障 第八条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病毒基础知识讲座(二)

三、病毒学的发展历程 病毒病害的病原研究阶段;病毒化学和结构研究阶段。 (一)病毒病害的病原研究阶段 自病毒发现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初,病毒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离和鉴定引起各种病毒性疾病的病毒;病毒对疾体所引起的特异性病理效应;病毒的传播方式和感染宿主范围;各种理化因子对病毒感染的影响等方面。 在病毒发现的那一年,1898年德国细菌学家勒夫勒和弗施(Loeffler和Frosch)证实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的存在。1911年,劳斯(Rous)发现了引起鸡的恶性肿瘤的劳斯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RSV)。1915-1917年,托特和德爱莱尔(Twort和d′Herelle)分别发现了噬菌体。人们通过过滤性试验,相继发现了近百种病毒病害,包括流感、骨髓灰质炎、几种脑炎、狂犬病、兔的粘液瘤、马铃薯花叶病、卷叶病、和条斑病、黄瓜花叶病、小麦花叶病等。而且人们从解决病害观点出发,在机体水平上研究了病毒感染的症状、传播途径、传播介体以及病毒的繁殖特征。1899年古巴流行黄热病,细菌学家里德(Reed)证明罪犯确实是伊蚊。接着日本人高见(Takami)证明一种叶蝉会传水稻矮花病,蚜虫会传马铃薯退化病。300多年前(1619年)就知道的郁金香碎色病直到1929年才证明是蚜虫传的。这时期还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病毒生物学现象,如一种病毒通过变异,产生致病力强弱不等毒株。而且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毒株彼此间有拮抗,称干扰现象。还有人发现把病植株的汁液注入到动物体内后,动物的血清和病汁液起特异的反应。这些研究成果都对当时防治病毒病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关键性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关键性 目前,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经被视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以立法形式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网络空间安全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实践。开展在针对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开展的研究中,首当其冲的理清关键基础设施(CI)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II)的关系问题。在对CII的研究中发现,国际社会虽然对CI有着基本的共识,但对CII 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分歧。近十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接入互联网,CII涵盖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 1. 国际社会CI与CII的相关概念(1)关键基础设施相关概念 国际社会上,国家关键基础设施(CI)的概念由来已久,这些设施的关键性在于关系国计民生,为社会提供不可缺少的产品和服务。 1. 美国2001年《爱国者法案》认为,CI是指关系到美国生死存亡的,无论是物理还是虚拟的系统和资产,这些系统和资产的功能丧失或遭到破坏,会对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国家公众健康与安全或这些要素的任何结合产生严重影响。 2. 欧洲委员会于2004年10月20日发布的通告《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加强CI保护》中针对CI作出了定义,明确CI是指如果被破坏或摧毁,会对公民的健康、安全、稳定或经济福祉或成员国政府的有效运转造成严重影响的物理和信息技术设施、网络、服务和资产。CI横跨经济的诸多部门和重要政府服务。 4. 德国的CI保护的主要理念是政府和社会在总体上严重依赖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转,在基础设施中,凡是其故障会导致供应短缺或给大部分人口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元素都被定义为关键的。德国在其《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国家计划》中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定义为:给定基础设施中IT部分的总和。 5. 荷兰明确规定,对于社会不可或缺的,其损坏速度造成全国性紧急状态,或者会在更长时间内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基础设施,为CI。 6. 英国将关键国家基础设施(CNI)界定为由不间断向国家提供基本服务来说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组成的国家基础设施。没有这些元素,就不能提供基本服务,英国将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害、巨大的社会破坏乃至严重的生命威胁。虽然国际社会对CI中的关键性有着基本的共识,但由于其难以量化的特性,在具体实施认定层面中还是出现了大量的分歧。(2)国际社会CII相关概念全球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维系关键基础设施服务持续运转的这一部分称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II),是全球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是确保一国关键基础设施服务得以持续运转的不可或缺要素,在很大程度上由信息和电信部门构成,但又并非仅仅包含信息和电信部门,还包括电信、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卫星、光纤等成分,这个术语还被用来统称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以及在其上传送的关键信息流。 1、美国在其2009年《国家基础设施保护计划》(2009NIPP)中也定义了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电子的信息和通信系统以及这些系统中的信息,其中信息和通信系统由对各类型数据进行处理、储存和通信的软硬件所组成,其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系统和网络。"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一词是在1993年9月15日美国政府发表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动议"(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genda for Action)这一文件中正式出现的,它的英文原词是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缩写为NII。与此同时,还出现了NII的同义词---信息高速公路。美国这次提出NII是一个高水准的目标,它要

流感病毒基础的知识

流感的危害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潜伏期短、发病率高等特点,在儿童、老人及高危人群中的死亡率很高。有数据表明,每年冬季流感爆发期会使全球人口近10%感染致病。 流感病毒简介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是与粘液蛋白有特殊亲和性病毒中的1科)粘病毒是指对人或某些动物红细胞表面的黏蛋白有亲和力的病毒。正、副粘病毒的区分以其核酸是否分节段为标准,分节段者为正粘病毒,不分节段者为副粘病毒,正粘病毒科只有流感病毒一个种。 (一)形态与结构 流感病毒具有多形态,一般为球形,也有的呈丝状或杆状,病毒直径为80-120nm。流感病毒的结构主要包括内部的核心、衣壳(核衣壳)和外面的包膜(附图)。 Fig. (1)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influenza A virus (Reference [22]) 1、核心(core)流感病毒的核酸为分节段、负链单股RNA,称为分节段基因组(segmented genome)。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核酸分为8个节段,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为7个节段。每一基因节段分别编码不同的蛋白,决定流感病毒的遗传特性。第1~6基因节段分别编码RNA多聚酶(RNA polymerase)PB 2、PB1、PA、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 NP)、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第7基因节段编码包膜蛋白,包括内膜基质蛋白(M1)和膜蛋白(M2);第8节段编码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 NS)NS1和NS2。流感病毒各基因节段复制后,组装入子代病毒体中,但在组装过程中极易发生基因重组而导致新病毒株的出现,这是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出现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2、衣壳(caspid)核蛋白是流感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构成病毒衣壳卷曲包绕在RNA外,并与3种RNA多聚酶(PB1、PB2、PA)一起与RNA节段形成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即螺旋对称的核衣壳。RNA多聚酶PB1、PB2、PA与RNA的转录有关,核蛋白的抗原性稳定,很少发生变异,具有型特异性。 3、包膜(envelop)流感病毒包膜由内向外,可分为内膜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MP)和脂蛋白(lipoprotein,LP)两层。内膜基质蛋白M1,是包围在病毒核心外的一层膜结构,介于核蛋白与脂质双层膜之间,与组成脂质双层膜的类脂紧密结合,在维持病毒形状与完整性上起重要作用,具有型特异性。脂蛋白层是脂质双层膜的结构成分,来源于宿主细胞膜或核膜。基质蛋白M2为镶嵌其中的膜蛋白,形成膜通道,有利于病毒脱壳及血凝素的生成。 流感病毒包膜上镶嵌的两种糖蛋白向外突出形成刺突(spike),一种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HA的数量是NA的4~5倍。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新编》陈传才、周文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他们所以界定文艺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就因为他们认为文艺自身的存在无法说明自身,必须从社会存在、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才能揭示文艺存在的社会规定性。P117 从而形成了“社会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这两个相互联系、却表述不同内涵的范畴。前者“涵括的是根据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意识反映现实关系及其发展的对象内容与方式的特殊性而区分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学与艺术等等”;而后者“则是揭示了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在其内容和功能作用的方式等方面与特定社会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转引《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225页,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 《文学理论新编》陈传才、周文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用“意识形态”范畴所揭示的,是特定社会集团、阶级或阶层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对现实的虚幻、歪曲的反映。P119 恩格斯晚年说:“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因此,他想象出虚假的或表面的动力。因此这是思维过程,所以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他从纯粹的思维中——不是从他自己的思维中,就是从他的先辈的思维中引出的。他只和思想材料打交道,他毫不迟疑地认为这种材料是由思维产生的,而不去进一步研究这些材料的较远的、不从属于思维的根源。而且他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在他看来,一切行动既然都以思维为中介,最终似乎都以思维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726页。 意识形态对现实关系的反映的虚幻和歪曲的性质只是从总的方面来说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与现实关系在任何时候都是背道而驰的,关键取决于特定历史阶段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次、意识形态的虚幻、歪曲的性质也不表明某些精神可以完全摆脱现实的物质生活过程。因此“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72页。 《文学理论基础》袁鼎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文学从本质上说属于意识形态。根据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常识,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层次构成,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等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两个层次构成;意识形态又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如哲学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等。 意识形态是关于人的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或者可看作是人对世界及自我的观念及其体现,它总是涉及人们所说、所写、所信仰的东西与人们身处其中的种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复杂联系。它表明话语领域存在着不同集团、阶层、阶级、民族或各种权利之间的复杂冲突与调解情形。文学属于意识形态,同样具有这种一般性质。任何意识形态都必然表现为话语形态,文学正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P41~42 在现代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里,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强烈生命力的范畴,也是现代思想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重要的分析参照系。意识形态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范畴,包容量极大,争议颇多,但透过这个范畴,可以把许多基本问题囊括其中,可以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视野把握文学的本性,对文学作出总体性的解答。P42 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有一个共性,即它们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同的意识形态反映的对象不同,各个形态的意识形态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但又互相独立。例如文学会为政治服务,这是文学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召唤作出应答,但文学会为政治服务,它可以否定它,远避它,如隐士之诗。由于政治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种支配性的地位,所以历来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相当敏感,但本质上文学和政治是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