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件:古诗静夜思
- 格式:docx
- 大小:22.93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小班语言古诗词故事《静夜思》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小班语言古诗词故事《静夜思》。
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三章《古诗韵味》,详细内容为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静夜思》的基本内容,能背诵和默写古诗。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热情。
3. 通过学习《静夜思》,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掌握《静夜思》的内容和背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古诗卡片、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夜晚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夜晚的特点,进而引出《静夜思》。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静夜思》的作者、背景、诗意,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3. 例题讲解:以PPT形式展示诗句,分析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默写诗句,并对学生的默写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用画笔和彩纸创作出《静夜思》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2. 作者:李白3.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重点字词:明月、疑、举、低、思。
5. 知识点:古诗韵味、思乡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背诵《静夜思》,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的意境。
2. 答案示例: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夜晚月光皎洁,照在床前,让人误以为地上铺满了霜。
诗人借此表达了夜晚思乡的孤独和凄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创作,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静夜思》的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其他关于月亮的古诗词,了解古人对月亮的赞美和寄寓,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件《静夜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小班语言课件《静夜思》。
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四章《诗歌与故事》,详细内容为李白的《静夜思》。
通过学习这首古典诗歌,让孩子们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朗读《静夜思》,并背诵出来。
2. 使幼儿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静夜思》,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古诗挂图、静夜思配乐。
2. 学具:彩笔、画纸、古诗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夜晚的景象,引导幼儿观察月亮、星星,让幼儿描述夜晚的天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静夜思》。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静夜思》,让幼儿注意古诗的韵律美。
(2)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如“床”、“前”、“光”等。
(3)解释诗句含义,让幼儿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自主朗读《静夜思》,要求发音准确、感情饱满。
(2)进行诗句接龙游戏,巩固幼儿对诗句的记忆。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静夜思》的诗句,第二部分是诗中的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彩笔画出夜晚的景象,并写上《静夜思》的诗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掌握了《静夜思》的内容和韵律美。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古诗的理解程度,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悟。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其他古典诗歌,如《春晓》、《登鹳雀楼》等,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设计5. 板书设计的内容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如挂图、配乐等,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2024年幼儿园静夜思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静夜思》这一古诗。
该内容选自幼儿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三章,详细内容包括诗的朗读、生字词的认识、句子理解以及诗的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静夜思》的朗读技巧,并能熟练朗读。
2. 使学生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和句子,了解古诗的基本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初步认识,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中的一些生字词和句子理解。
重点:熟练朗读《静夜思》,理解诗的基本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夜晚的景象,引导学生描述他们看到的画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静夜思》。
2. 新课内容呈现(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
(2)讲解诗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跟读。
(3)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一些关于《静夜思》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2. 主要内容:生字词列表诗句理解诗的背景介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静夜思》,家长签字确认。
(2)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抄写生字词。
a. 请简要描述《静夜思》的背景。
b. 请解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话的意义。
2. 答案:(1)略。
(2)略。
(3)a.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述了作者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b. 这句话意味着床前的月光很亮,让人误以为地面上覆盖着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静夜思》的朗读和基本意义。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学生理解程度、课堂氛围等,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关于李白其他诗作的阅读和欣赏,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件《静夜思》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静夜思》为主题,选取了幼儿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诗歌乐园”中的经典古诗《静夜思》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诗的朗读、生字词的认识、诗意理解和诗歌创作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朗读《静夜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培养幼儿对生字词的认知和记忆能力,增加词汇量。
3. 帮助幼儿理解《静夜思》的诗意,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记忆和理解、诗意感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静夜思》、生字词的学习、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挂图、古诗朗读录音。
学具:彩笔、画纸、古诗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夜晚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夜晚的景象,自然引入《静夜思》。
2. 新课内容展示:(1)播放古诗朗读录音,让幼儿跟随录音一起朗读《静夜思》。
(2)出示挂图,带领幼儿一起认识生字词,学习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讲解《静夜思》的诗意,让幼儿感悟诗中的情感。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扮演李白,模拟在夜晚思念家乡的场景,引导幼儿体验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结合诗意,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静夜思”,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2. 内容:(1)生字词:床、前、光、疑、举、头、望、低、思、故乡、明、月、头、里、床、前。
(2)诗意简述:夜晚,诗人思念家乡,望着明亮的月亮,仿佛回到了故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静夜思》三遍,家长签字确认。
(2)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你心中的“静夜思”。
2. 答案:(1)见家长签字确认的朗读记录。
(2)见幼儿的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开展家庭阅读活动,共同欣赏其他经典古诗,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幼儿园中、大班语言活动课件《静夜思》设计思路:古诗《静夜思》表现了诗人李白客居他乡,在寂静的深夜,思念家乡的愁情。
这首诗语言简短,意思易懂,适合幼儿学习。
大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旨在通过朗诵、欣赏、表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并培养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欣赏。
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静夜思》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诵古诗,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喜爱。
3、培养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欣赏。
活动准备:1、与古诗内容相匹配的PPT。
2、古诗朗诵背景音乐。
3、表演道具(如角色服装、舞台布景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离开过家乡?离开家乡会想念家乡吗?想念家乡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做?(引导幼儿自由发言)2、教师总结:我们想念家乡的时候,可以通过打、写信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那么,古代的人们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来听一首古诗《静夜思》,感受一下诗人李白是如何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
二、欣赏环节:1、教师播放PPT,展示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图片和诗句内容。
2、教师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3、教师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
4、教师再次播放PPT,引导幼儿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表演环节: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一位“小诗人”,由“小诗人”带领组员们表演古诗中的情境。
2、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各组幼儿进行表演。
3、教师和其他幼儿一起点评各组的表演情况,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四、总结环节:1、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和收获,强调培养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欣赏。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一年级《静夜思》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根据诗意想象出画面。
3、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喜爱,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课件《静夜思》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要求,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具体章节为:《静夜思》全文解析。
详细内容包括:诗句的字词解释、诗句的朗读与背诵、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联系日常生活情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静夜思》。
2. 帮助幼儿理解诗句中的生字词,感受古诗的韵味。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美和诗歌美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中部分生字词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与背诵《静夜思》,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生字卡片、古诗朗读录音等。
2. 学具:幼儿用书、彩色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夜晚的星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从而引出《静夜思》。
2. 诗句朗读与理解(10分钟)教师播放古诗朗读录音,带领幼儿跟读并讲解诗句中的生字词。
逐句分析诗句的含义,引导幼儿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诗句中的典型字词进行讲解,如“床前明月光”,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情景,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生字卡片,组织幼儿进行朗读、组词等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静夜思》2. 重点字词:床、明月、光、疑、举头、低、思故乡3. 诗句解析: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诗句内容,突出重点字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并背诵《静夜思》,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的画面。
2. 答案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画面描述:夜晚,床前的明月光照得很亮,好像地上的霜。
我抬头看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想起远方的故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收集其他古诗,进行朗读与背诵。
(2)组织幼儿进行“我心中的明月”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024年静夜思幼儿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语文》教材第四章“古诗欣赏”部分设计,详细内容为学习李白的《静夜思》。
通过对古诗的朗读、解析和欣赏,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幼儿对文学知识的兴趣。
2. 学会朗读《静夜思》,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技巧的培养,词语的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古诗挂图、词语卡片。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夜晚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夜晚的景象。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模仿夜晚的安静,体验古诗中的意境。
2. 例题讲解(1)播放《静夜思》朗读录音,让幼儿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
(2)出示古诗挂图,逐句解析诗句,解释生字词。
(3)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幼儿掌握朗读技巧。
3. 随堂练习(1)幼儿自读《静夜思》,教师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用画笔和彩纸创作与古诗相关的画作。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画作。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静夜思》全文2. 黑板右侧:生字词及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静夜思》,向家人介绍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李白。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古诗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组织一次“我喜欢的古诗”分享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参与度。
2. 例题讲解中古诗意境的理解和朗读技巧的掌握。
3. 作业设计中幼儿的输出和家庭成员的互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中的重点和难点解析1. 图片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夜晚图片,如月亮、星星、安静的小屋等,让幼儿能直观地感受到夜晚的宁静。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课件《静夜思》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小班语言课程要求,选取了教材《幼儿古诗精选》中的《静夜思》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幼儿古诗精选》第四章《夜晚的思念》2. 课文内容:李白《静夜思》,全诗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理解诗句中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懂得珍惜家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夜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和地面,引发学生对夜晚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境。
3)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自己朗读诗句,体会古诗的韵律。
2)学生用画笔描绘诗句中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师选取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相互欣赏、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配图:夜晚月亮、地面霜、思乡人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静夜思》。
2)用画笔描绘诗句中的景象。
2. 答案:1)背诵标准:流利、准确、有感情。
2)画作要求:线条清晰、色彩鲜明、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2)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推荐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开展家庭作业,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大班古诗《静夜思》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中第五章《诗歌之美》中的《静夜思》。
详细内容包括对古诗的朗读、生词理解、句子解析、意境体会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静夜思》,理解诗句中的生词及句子大意。
2.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诗的朗读与理解,诗句的意境体会。
难点:对诗句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以及古诗深层情感和意境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古诗挂图、字词卡片、音频播放设备。
学生准备: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夜晚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夜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家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就是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时创作的。
”2. 古诗朗读与生词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纠正发音。
(2)讲解生词,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对古诗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自己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古诗的感悟。
5. 意境体会(10分钟)(1)播放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2. 内容:(1)生词:床、明月、光、疑、地上、霜、举头、低头、思、故乡。
(2)重点句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意境:夜晚、月光、思念、家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静夜思》五遍,家长签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思》的诗意。
(3)尝试创作一首以夜晚为题材的小诗。
2. 答案:(1)完成朗读,家长签字。
(2)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幼儿园大班古诗《静夜思》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幼儿古诗启蒙》,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静夜思》。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读:学习正确朗读《静夜思》。
2. 诗歌理解:通过讲解,使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3. 诗歌欣赏: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静夜思》,并背诵出来。
2. 理解《静夜思》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3. 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古诗挂图、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古诗卡片、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夜晚的小故事,引起幼儿对夜晚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诗歌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静夜思》。
(2)幼儿跟读,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3)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诗歌理解:(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诗歌中的画面。
(2)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寓意,使幼儿理解作者的感情。
(3)结合挂图,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画面。
4. 诗歌欣赏:(1)播放诗歌朗诵录音,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喜爱。
5.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夜晚画面。
(2)分组进行诗歌接龙游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静夜思》2. 板书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夜晚画面,并附上《静夜思》的诗句。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的创意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课后跟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增进亲子互动。
(2)推荐家长带领幼儿阅读其他古诗,拓宽知识面。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件《静夜思》教案:《静夜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课件《静夜思》,诗歌原文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3. 教育学生要懂得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难点: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诗歌卡片学具:诗歌卡片、画笔、画纸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晚上,让学生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亮,引导他们思考此刻的心情。
2. 讲解诗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解读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感受诗人李白的思想感情。
3. 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 理解诗歌: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5. 背诵诗歌:让学生试着背诵诗歌,加强记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静夜思”,并写下一段话,描述自己的思乡之情。
六、板书设计板书诗歌《静夜思》原文,并在旁边标注重点字词。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诗歌《静夜思》的故事。
2. 请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静夜思”,并写下一段话,描述自己的思乡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诗歌《静夜思》的理解和感受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欣赏其他古典诗歌,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诗歌原文的教学:诗歌原文是教学的核心内容,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诗歌意境的解读:诗歌的意境是诗歌的灵魂,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幼儿园课件:古诗静夜思
篇一
活动目标:
1、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2、喜欢学习古诗。
3、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活动准备: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老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
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
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篇二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
活动准备
课件:《静夜思》图片活动过程
一、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