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152.50 KB
- 文档页数:1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带与气候类型一、知识讲解1.地域差异的形成2.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3.主要陆地自然带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制约。
在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以下几点需要同学们注意: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带与热带草原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
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为森林,200~400 mm为草原,在200 mm以下为荒漠)。
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完成下题。
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图示地区为北非和西亚,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形成荒漠带。
答案A2.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回答问题。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解析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为45°N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脉西坡山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因山麓海拔相对较高,其自然植被应为针阔叶混交林。
答案C3.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下题。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全球气候与主要自然带(一)气候1.影响气候的因素2.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先理清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全球大陆上气候之大概分布3.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气候成因特点热带雨林气候0°-10°之间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拉美、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末热带季风气候低纬度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群岛东北季风、西南季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雨季集中,最热月出现在雨季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纳米比亚、墨西哥、秘鲁、智利境内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沿岸受寒流影响,干旱多雾全年炎热,干旱少雨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非、美国加州、智利、澳大利亚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仅亚洲东北部)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内陆、北美大陆内陆及东岸、巴塔哥尼亚高原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冬寒夏热,全年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西欧、美洲西岸、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极地气候极地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格陵兰岛,南极大陆纬度高,终年受极地高压带或东风带控制全年严寒,降水稀少高山、高原气候青藏高原,天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地势高,地形起伏大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明显4.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判断(气候特征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热带型亚热带型温带型亚寒带型寒带型气温指标最冷月气温>16℃最冷月气温0°-16℃最冷月气温<0℃,最热月气温>15℃最热月气温10℃左右最热月气温<5℃气温变化终年高温冬暖夏热冬冷夏热冬寒夏凉终年严寒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注: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0℃,气温变化特点为冬温夏凉从降水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年雨型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温带海洋性气候>700(冬雨稍多)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干旱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热带季风气候>1500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温带季风气候500-600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地中海气候300-1000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2505.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形成原因⑴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
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和分布一、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图二、气候类型比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点主要成因自然带及动物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0之间全年高温多雨处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热带雨林带;猩猩、河马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分干湿季两季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湿季;信风带控制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季热带草原带;长颈鹿、羚羊热带季风带南、北纬10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夏季风(西南风)来临,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东北风)来临受大陆气团影响,降水明显减少热带季雨林带;大象、孔雀热带沙漠气候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常年炎热干燥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热带荒漠带单峰驼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南北纬300-400的大陆东岸夏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风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水,气温高;冬季风时,受大陆冷高压影响,降水减少,气温也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猕猴、灵猫地中海气候在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处于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夏季副高控制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暧湿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温带季风气候中纬亚洲大陆中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冬季风时,陆地冷高压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时,受海洋气团控制,暖热多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松鼠、黑熊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终年干旱少雨,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大终年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黄羊、旱獭双峰驼温带海洋性气南北纬400―600大陆西岸终年温和湿润全年受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控制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南北极圈附近冬季漫长而寒冷,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亚寒带针叶林带驼鹿、紫貂寒带苔原气候极地附近全年严寒,降水少,所处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极少寒带苔原带驯鹿、北极熊冰原气候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全年酷寒同上极地洋原带北极熊、海豹气候专题习题训练【气候成因】1、图1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一、典题示例(2019·宁夏银川二中模拟)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如枯叶、枯枝、果实等),下图为世界某地甲、乙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乙树种分布地区在欧洲对应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2.甲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下列地区中的()A.藏北高原B.大兴安岭北部C.东南丘陵D.华北平原解析:1.A 2.C第1题,图中乙树种在秋季凋落量大,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其分布地区在欧洲对应的气候类型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树种凋落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东部。
第2题,由图可知,甲树种全年都有凋落物,说明全年有生长凋落现象,且2、3月份凋落量较大,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
藏北高原地区以高寒草甸植被为主,森林面积小,A错。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以针叶林为主,冬季调落量大,B错。
华北平原地区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季凋落量大,D错。
(2019·盐城模拟)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读图完成3~4题。
3.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4.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解析:3.D 4.A第3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
第4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二、方法讲解1.成因: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特别提醒]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1、温带季风气候对应什么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赤道地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10度纬度和回归线之间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回归线和30读纬度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现在地理书上此带归入热带雨林带与热带草原带的过渡带,合与热带草原带合称热带疏树草原带)回归线和1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度-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或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0度-6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外围温带草原带,内部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的内部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的东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带)极圈地区苔原气候-苔原带冰原气候-冰原带2、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分为广义气候和狭义气候。
广义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狭义概念不包括湿的后者。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年温差大,日温差大。
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气温-73度;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26-27度,最高气温33度,北部接近20度,最大年较差62.3度,受大陆气团控制。
年降水量由南向北增加。
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北部达300~600毫米。
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所以温带荒漠带和亚寒带针叶林都对。
(2)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扩展资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温带沙漠带主要分布在中欧亚大陆和北美洲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以及南美洲南部的东部。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一、主干知识解析: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苔原带、冰原气候----冰原带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⑤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方向沿伸。
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方向沿伸。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