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与自然带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和自然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气候和自然带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气候和自然带的定义。
2. 气候和自然带的重要性。
3. 气候和自然带的基本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和自然带的概念。
2.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气候和自然带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和自然带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气候类型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2. 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内容:1. 热带气候类型。
2. 温带气候类型。
3. 寒带气候类型。
4.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活动:1. 介绍热带气候类型的特征。
2. 介绍温带气候类型的特征。
3. 介绍寒带气候类型的特征。
4. 通过地图展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第三章:自然带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带的概念。
2. 掌握不同自然带的特征。
教学内容:1. 自然带的定义。
2. 不同自然带的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入自然带的概念。
2. 通过实例介绍不同自然带的特征。
第四章:气候和自然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和自然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分析不同气候和自然带区的人类活动特点。
教学内容:1. 气候和自然带对农业的影响。
2. 气候和自然带对人类居住的影响。
3. 气候和自然带对旅游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讨论气候和自然带对农业的影响。
2. 分析气候和自然带对人类居住的影响。
3. 探讨气候和自然带对旅游的影响。
第五章:气候变化与自然带的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变化对自然带的影响。
2. 掌握自然带变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1. 气候变化对自然带的影响。
2. 自然带变化的原因。
教学活动:1. 探讨气候变化对自然带的影响。
2. 分析自然带变化的原因。
第六章:气候带分布的规律性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带分布的规律性。
2. 掌握影响气候带分布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1. 纬度对气候带分布的影响。
2. 海拔对气候带分布的影响。
不同气候对应的陆地自然带
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
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3、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
4、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
5、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6、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7、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8、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9、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带落叶阔叶林
10、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
11、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荒漠
12、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亚寒带针叶林
大陆水平自然带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前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伸展;后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经线方向伸展;两者作用相近的地区,自然带与经纬线交叉。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高度而变化。
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有关,在各大陆和大洋都形成一系列自然带。
由于大陆自然带的形成不仅受纬度热力分带的影响,而且受到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的干扰,所以大陆自然带比大洋表层的自然带复杂得多。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带与气候类型一、知识讲解1.地域差异的形成2.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3.主要陆地自然带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制约。
在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以下几点需要同学们注意: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带与热带草原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
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为森林,200~400 mm为草原,在200 mm以下为荒漠)。
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完成下题。
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图示地区为北非和西亚,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形成荒漠带。
答案A2.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回答问题。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解析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为45°N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脉西坡山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因山麓海拔相对较高,其自然植被应为针阔叶混交林。
答案C3.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下题。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1、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就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就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三个孩子: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较为特殊,如分布广、纬度高等,所以在气候图中常常只见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而见不到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希望对你有帮助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除了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也是吗???温带大陆性气候(含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3、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分为广义气候和狭义气候。
广义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狭义概念不包括湿的后者。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年温差大,日温差大。
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气温-73度;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26-27度,最高气温33度,北部接近20度,最大年较差62.3度,受大陆气团控制。
年降水量由南向北增加。
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北部达300~600毫米。
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所以温带荒漠带和亚寒带针叶林都对。
(3)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扩展资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温带沙漠带主要分布在中欧亚大陆和北美洲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以及南美洲南部的东部。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
这里的植被很差,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土壤主要是沙漠土壤。
4、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怎样区分,各自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前者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主要区别是后者温度较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别在于冬季5、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是?成因?分布?自然带?典型地区?也叫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
【高中地理】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气候类型分布对应情况如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地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 10度纬度和回归线之间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和30读纬度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沙漠热带季风气候回归线和1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25度-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或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 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 40度-6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的内部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部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圈地区亚寒带针叶林极地气候气候极地地区特殊情况:自然带与气候类型不完全对应的情况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是紧密联系的。
气候是形成自然带的最主要因素,植被则是自然带的最明显的标志。
所以有什么气候类型必有相应的什么自然带;有什么的自然带一定也有对应的植被类型。
故而很多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的名称是完全一致的,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带—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苔原气候—苔原带—苔原等等,这就使我们较易掌握这部分内容。
但也有一些例外,在教学中需特别注意。
一、热带季风气候区有两类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和萨瓦纳带(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地区差异显著。
在降水多的地区如南亚的东北部、印度半岛西岸、中南半岛东西两侧和菲律宾群岛北部,都处在迎风坡,降水很丰富,植被以高大茂密的森林类似热带雨林,只是在旱季时,不少树木有落叶现象(如抽木)所以叫热带季雨林(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属之)。
而在内陆或背风坡的平原低地,降水较少,有的年降水量甚至不足100mm,如印度的中部、德干高原内地、缅甸中部、泰国中部东部等处,植被以热带稀树草原(即萨瓦纳带)。
这里也就成了亚洲唯一分布有热带稀树草原的地区(我国海南岛西南部也有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和分布
二、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图
北半球气候理想分布图与自然带对应图
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方法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2、依据一月均温(指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
一月均温>15℃,则可推断为热带气候;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则可推断为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
3、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全年多雨型:年降水量>2000mm,则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1500—2000mm,为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少雨型:全年高温年降水量<125mm,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且季节变化很大,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如果降水少,多云雾,全年低温,则可推断为极地气候。
全年均匀型:全年各月降水均匀时,为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多雨型:降水集中于夏季,有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750mm—1000mm)、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气候与自然带一、自然带1、自然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自然环境整体性(相对的)。
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绝对的)。
2、自然带:地球上自然属性一致的条带状区域。
不同自然带环境特征差异较大。
5、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越大,纬度位置越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④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6、非地带性:二、气候1影响气候的因素2、气候类型判断A. 以温定球——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1月、7月)B. 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
C .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
⑴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气候)、⑵夏雨型(热带草原、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大陆气候)、⑶冬雨型(地中海气候)、⑷少雨型(两种沙漠气候类型、寒带气候)3、气候类型特例⑴、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⑵、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⑶、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⑷、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海洋影响大)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⑸、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及自然带分布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
气候
南美洲、非洲和亚洲东南部的赤道两侧,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大致在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亚洲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大致在南北纬10°至回归线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澳大利亚中部,大致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季
风气候
亚洲大陆东部,北回归线以北至北纬32°附近
地中海气
候
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广,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
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
温带大陆
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温带海洋
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广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的高原、山地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
气候类型出现对应自然带
温带气候:
温带气候又称温和气候,它常常出现在大陆地区的两极和赤道附近。
一般情况下,夏季气温高、一年四季都有降水,以及出现大量大气湿度和低温,从而形成多雨气候。
常见的温带自然带有西伯利亚自然带、高加索自然带、北欧自然带、大西洋国家自然带、瑞士阿尔卑斯山自然带。
西伯利亚自然带:
西伯利亚自然带由冷湿冬季和夏季潮湿炎热两个季节组成。
遍布在西伯利亚地区,是温带气候地带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这里出现了冰雪覆盖,春季开始几乎立刻就有降雪,夏季炎热潮湿,湿度很大,秋季出现短暂的低温现象,冬季持续寒冷,一般土地会被覆盖一层厚厚的冰雪。
高加索自然带:
高加索自然带位于欧亚大陆西南部,这里降雪比较少,气温较低,炎热的夏季有时会出现短暂的高温潮湿的雨季。
多数地区是温带气候,这里出现了西伯利亚松树、榆树等树种,生长茂盛。
北欧自然带:
北欧自然带位于欧洲北部,温带气候特点十分明显,冬季极寒、不出现降雪;炎热的夏季也苦了强烈的风暴,以及冷得令人发寒的海岸夏日。
这里树木斑驳,包括梣树、白杨等。
大西洋国家自然带:
大西洋国家自然带位于西欧大西洋沿岸,这里出现温带气候,冬季往往湿润寒冷,夏季温和温暖,全年都能种植庄稼。
多数地区出现丛生的橡树、榆树、落叶松和白杨。
瑞士阿尔卑斯山自然带:
根据海拔高度的不同,阿尔卑斯山出现多个温带自然带,其中低于1000米的地区出现温带湿润气候,春夏之季会出现少量降雨,秋冬有明显的冷湿季风,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度。
在1000-2000米海拔高度的自然带,夏季会出现高温高湿,冬季可短期出现下雪,昏暗的日照会持续2-3个月。
温带大陆气候自然景观1、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会形成什么样的自然景观地球上共有13种气候类型:各种气候及形成的自然带景观: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3、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5、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林带6、地中海气候——亚热带硬叶林带7、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林带8、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沙漠景观9、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10、亚寒带气候——针叶林带、落叶林带11、极地苔原气候——苔藓、地衣等植物12、极地冰原气候——冰雪覆盖景观,无植物带分布13、高原山地气候——低矮山地植物以及寒漠景观2、谁知道世界所有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的自然景观?给你所有的看看热带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1)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
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
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
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2)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
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
气候所对应自然带类型1、地理.气候类型和所对应的自然带.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冰原气候:寒带冰原带苔原气候:寒带苔原带高山高原气候(无自然带)(主要就是这些,至少高中就让掌握这么多2、各个气候带对应的自然带,分布规律,以及特点根据气候,把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带。
由于温带和寒带在南北半球各有一个,这样地球上就分成了五个气候带。
热带气候又可分成三种不同类型的气候,即赤道气候、热带气候和副热带气候。
赤道气候,即赤道地区的气候,它的特征是:全年气温高、湿度大、闷热多雨。
赤道气候年平均气温一般在25-之间,全年气温变化较小;全年多雨,陆上午后多雷雨,海上夜间多雷雨;年降雨量通常在1000—3000毫米之间,各月分配均匀。
非洲的刚果盆地、几内亚湾东侧海岸、南美的亚马孙河流域、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均属于赤道气候。
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全年可分干季和湿季两个季节,风暴甚多。
印度、缅甸、越南和我国的海南岛都属于热带气候。
副热带气候:全年较长时期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和活动的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我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属于这种气候。
温带气候: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四季雨量分配均匀,云量多,湿度大,欧洲的英国、荷兰等属于这种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雨量稀少,且集中在夏季,我国新疆、甘肃等地属于、这种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海洋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大陆季风气候,寒冷干燥,我国长江流域以北东部地区属于这种气候。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赤道地区10度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10度纬度和回归线之间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回归线和3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现在地理书上此带归入热带雨林带与热带草原带的过渡带,与热带草原带合称热带疏林草原带)回归线和1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5度-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或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0度-6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的东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个比较复杂)(外围温带草原带,内部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的内部
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
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带)极圈地区
苔原气候-苔原带
冰原气候-冰原带
高山高原气候---高山植物区(垂直自然带)
特殊情况: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不完全对应的情况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是紧密联系的。
气候是形成自然带的最主要因素,植被则是自然带的最明显的标志。
所以有什么气候类型必有相应的什么自然带;有什么的自然带一定也有对应的植被类型。
故而很多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的名称是完全一致的,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带—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苔原气候—苔原带—苔原等等,这就使我们较易掌握这部分内容。
但也有一些例外,在教学中需特别注意。
一、热带季风气候区有两类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和萨瓦纳带(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地区差异显著。
在降水多的地区如南亚的东北部、印度半岛西岸、中南半岛东西两侧和菲律宾群岛北部,都处在迎风坡,降水很丰富,植被以高大茂密的森林类似热带雨林,只是在旱季时,不少树木有落叶现象(如抽木)所以叫热带季雨林(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属之)。
而在内陆或背风坡的平原低地,降水较少,有的年降水量甚至不足100mm,如印度的中部、德干高原内地、缅甸中部、泰国中部东部等处,植被以热带稀树草原(即萨瓦纳带)。
这里也就成了亚洲唯一分布有热带稀树草原的地区(我国海南岛西南部也有分布)。
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有多种自然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个广泛的概念,因气候差异显著,可分为四个亚类: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故相应必有四个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如中欧东欧和北美五大湖及东部沿海,往内陆降水逐渐减少而过渡至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由于还受大气环流、地形等影响,有的荒漠不一定在大陆中心地区,各带延伸方向也不尽相同,但具有明显经向地带性。
在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北侧,就是东西向呈完整带状分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几乎横贯整个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这里纬度高,气候寒冷,降水量不多,但蒸发弱,仍相当湿润,能生长耐寒的针叶树(如云杉、冷杉、落叶松、柏等)。
南半球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只分布在南美洲南部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只有一个亚类:温带荒漠气候,所以也只有一个自然带—温带荒漠带,且呈纵向分布。
这是由于本区的西风,受安第斯山阻挡,背风坡降水稀少,而沿岸又有北上的福克兰寒流影响的缘故、这是世界上大陆东岸有荒漠分布的唯一地区。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共同对应一个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这两类气候影响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都较湿润,能满足阔叶树的行长,但冬季都有一个相对低温过程,故树木都要落叶。
这一自然带在欧洲就同温带大陆性气候湿润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联成一片,范围很大,从西海岸一直延伸到东欧平原甚至越过乌拉尔山抵西西伯利亚平原南端。
在东亚温带季风区的北部则属亚寒带针叶林带(如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日本的北海道等)。
四、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相同的自然带,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在非洲南部东侧也有这类自然带分布。
这里处在德拉肯斯堡山的东侧,面向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降水较多。
在南美洲,只在其北部(巴西南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在南部地区(乌拉圭和阿根廷的潘帕斯)却是草原带。
五、澳大利亚热带荒漠南侧是萨瓦纳带吗?大家知道萨瓦纳气候区一般都靠属夏雨型,即夏季因受赤道低压带南移影响而多雨。
而从热带荒漠向亚热带森林(地中海气候)过渡的草原地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而导致多雨,故应属冬雨型,所以该处草原带应为亚热带草原带,这样自然带分布就符合规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