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551.50 KB
- 文档页数:64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植被热量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气温、降水柱状图植被(自然带)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纬20°之间(雨林两侧)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有干湿季之分热带草原【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5°大陆东岸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热带季雨林(热带季雨林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热带荒漠(热带荒漠带)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量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气温、降水柱状图植被(自然带)温带温带季风气候35°N~50°N之间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洋远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少,温带草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温带荒漠带)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50°N~70°N之间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略集中于夏季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极地高压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全年严寒干燥苔原(苔藓、地衣等)(苔原带)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高压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全年酷寒干燥积雪冰川(冰原带)高山高原高原山地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量山腰最多高山植物区。
不同气候对应的陆地自然带
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
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3、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
4、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
5、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6、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7、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8、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9、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带落叶阔叶林
10、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
11、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荒漠
12、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亚寒带针叶林
大陆水平自然带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前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伸展;后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经线方向伸展;两者作用相近的地区,自然带与经纬线交叉。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高度而变化。
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有关,在各大陆和大洋都形成一系列自然带。
由于大陆自然带的形成不仅受纬度热力分带的影响,而且受到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的干扰,所以大陆自然带比大洋表层的自然带复杂得多。
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1、温带季风气候对应什么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赤道地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10度纬度和回归线之间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回归线和30读纬度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现在地理书上此带归入热带雨林带与热带草原带的过渡带,合与热带草原带合称热带疏树草原带)回归线和1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5度-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或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0度-6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外围温带草原带,内部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的内部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的东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带)极圈地区苔原气候-苔原带冰原气候-冰原带2、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分为广义气候和狭义气候。
广义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狭义概念不包活湿的后者。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年温差大, 日温差大。
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气温-73度;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26-27 度,最高气温33度,北部接近20度,最大年较差62. 3度,受大陆气团控制。
年降水量由南向北增加。
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北部达300〜600毫米。
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所以温带荒漠带和亚寒带针叶林都对。
(2)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扩展资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温带沙漠带主要分布在中欧亚大陆和北美洲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 以及南美洲南部的东部。
全球十三个气候表1、十三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地区(要详细)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
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
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季和湿季。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
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
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
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
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
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
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干燥。
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及自然带分布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
气候
南美洲、非洲和亚洲东南部的赤道两侧,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大致在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亚洲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大致在南北纬10°至回归线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澳大利亚中部,大致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季
风气候
亚洲大陆东部,北回归线以北至北纬32°附近
地中海气
候
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广,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
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
温带大陆
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温带海洋
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广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的高原、山地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
全球气候发布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 5 º~10 º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
气候特点: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 ℃,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多对流雨,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 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 mm。
植被土壤:适合热带雨林发育,森林高大茂密,物种繁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º左右,也可伸至25º左右。
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
植被土壤: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3、热带荒漠气候分布: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 º~30 º之间。
典型的的热带干旱气候区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以及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玛沙漠;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干旱气候区外缘,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区过渡。
气候特点:热带干旱气候区内终年降水量少(不足125 mm)且变率大,气温高,气温年、日较差大,云量少,日照强烈,蒸发强,相对湿度小;热带半干旱气候区内气候有短暂雨季,年降水量250~750 mm。
植被土壤: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4、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出现于纬度10º到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分布于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和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带。
气候类型出现对应自然带
温带气候:
温带气候又称温和气候,它常常出现在大陆地区的两极和赤道附近。
一般情况下,夏季气温高、一年四季都有降水,以及出现大量大气湿度和低温,从而形成多雨气候。
常见的温带自然带有西伯利亚自然带、高加索自然带、北欧自然带、大西洋国家自然带、瑞士阿尔卑斯山自然带。
西伯利亚自然带:
西伯利亚自然带由冷湿冬季和夏季潮湿炎热两个季节组成。
遍布在西伯利亚地区,是温带气候地带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这里出现了冰雪覆盖,春季开始几乎立刻就有降雪,夏季炎热潮湿,湿度很大,秋季出现短暂的低温现象,冬季持续寒冷,一般土地会被覆盖一层厚厚的冰雪。
高加索自然带:
高加索自然带位于欧亚大陆西南部,这里降雪比较少,气温较低,炎热的夏季有时会出现短暂的高温潮湿的雨季。
多数地区是温带气候,这里出现了西伯利亚松树、榆树等树种,生长茂盛。
北欧自然带:
北欧自然带位于欧洲北部,温带气候特点十分明显,冬季极寒、不出现降雪;炎热的夏季也苦了强烈的风暴,以及冷得令人发寒的海岸夏日。
这里树木斑驳,包括梣树、白杨等。
大西洋国家自然带:
大西洋国家自然带位于西欧大西洋沿岸,这里出现温带气候,冬季往往湿润寒冷,夏季温和温暖,全年都能种植庄稼。
多数地区出现丛生的橡树、榆树、落叶松和白杨。
瑞士阿尔卑斯山自然带:
根据海拔高度的不同,阿尔卑斯山出现多个温带自然带,其中低于1000米的地区出现温带湿润气候,春夏之季会出现少量降雨,秋冬有明显的冷湿季风,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度。
在1000-2000米海拔高度的自然带,夏季会出现高温高湿,冬季可短期出现下雪,昏暗的日照会持续2-3个月。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一、主干知识解析: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苔原带、冰原气候----冰原带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⑤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方向沿伸。
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方向沿伸。
第 1 页 共 8 页气候专题资料一、气候形成因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是那些长期起作用的因素,1、太阳辐射(影响气候最基本的影响因素)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的季节交替,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纬度位置不同,太阳高度不一样形成热量的地区差异——五带2、大气环流1)大气环流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2)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不同 ●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西风带—-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多雨) ●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副高)——热带草原气候——干温季明显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季风影响: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6—9月为雨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地面状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故地面状况不同,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1)海洋和陆地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了同纬度上由于海陆分布不同,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2)平原和山地(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响。
) 3)裸地和植被覆盖地第 2 页 共 8 页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发射率不同,使地面获得的热量不同。
例:“雪后寒”“南极洲形成世界极端最低气温的原因”.4)迎风坡与背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5)暖流与寒流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减温减湿4、人类活动与气候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a 、人类设法改变地面状况,进而改造和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例:“人工造林”与“滥伐森林”对气候的不同影响b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使大气污染加重,导致气候变化 重点分析:“温室效应”“臭氧破坏"“酸雨”等现象的产生原因, 污染物质的来源及所造成的影响。
高中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
高中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
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布均匀;分布:主要在南北纬5°以内;成因: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季;分布:南北纬5-10°;成因:副高与赤道低压交替控制。
3、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分布:亚洲东南部、南部;成因:受西南季风控制。
4、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干旱;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副高控制。
5、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6、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西;成因:风带与副高交替控制。
7、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亚洲东北部;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8、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分布:中纬度大陆内部;成因: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9、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温和湿润,降水均匀;分布:40-60°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西风控制。
10、气候类型: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大陆内部纬度较高处;成因:纬度高,受副极地低压控制。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一、主干知识解析: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苔原带、冰原气候----冰原带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⑤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方向沿伸。
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方向沿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