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材加工装备学实验报告【精品】

木材加工装备学实验报告【精品】

木材加工装备学实验报告【精品】
木材加工装备学实验报告【精品】

课程名称木材加工装备学专业年级 20xx级木材科学与工程

姓名学号教师成绩日期 20xx 年 5 月 10日

实验典型液压回路系统综合实验

时间:地点:学时数:

一、实验目的意义

通过拆卸,拆卸、组装若干液压阀,观察认识液压与气压元件中液压泵和控制阀的结构;并通过人造板热压机(或冷压机)现场操作、观察,加深了解热压机(或冷压机)结构原理、液压系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请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调压回路或调速回路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加深对典型液压回路的认识和动手设计能力;并依据某一人造板产品拟定工艺要求、调整确定操作控制程序,以锻炼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方法(工艺设计与计算)

1)现场操作并观察热压机(或冷压机),分析其传动系统,液压与电器控制方法与构件,熟练其工作原理。做好结构简图、传动系统、液压与电器控制系统的记录(手工画草图)。

2)设计一个典型液压调压回路或调速回路,并说明其结构,分析其工作原理;

3)依据某一人造板制品拟定工艺要求、调整确定操作控制程序。

三、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游标卡尺、活动扳手等工具、液压基本回路(应具有定量泵、油缸、管路,并备有溢流阀、节流阀、换向阀,可供选用)、液压控制元件、实验压机或生产压机。

四、实验主要过程(操作与要求)

利用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与液压控制阀实物进行拆卸→组装;

按每组每人拆卸齿轮泵、叶片泵(或柱塞泵)各一个,要求:

(1)拆卸过程采用边拆边记,分元件写出拆卸零部件,过程图并手工画出结构简图,量好主要尺寸;组装按先拆后装的顺序进行。如齿轮泵拆卸,零部件依先后排序为:端盖、密封件、一对齿轮、泵体,思考其如何工作,如何产生泄漏三途径和困油现象?

(2)分别整理写出齿轮泵、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并画出齿轮泵、叶片泵的结构简图(要求标注实际主要尺寸)。

(3)写出其它元件的拆卸观察结果。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与结果计算

齿轮泵中,齿数Z=9,两齿轮轴距离d=40mm,端盖螺栓孔直径d1=6mm,

齿轮分度圆直径da=49mm,齿轮轴直径d2=14mm,模数m=5。

叶片泵中叶片数=9,叶片尺寸长=15mm,宽=10mm,厚=1mm

六、实验的分析与讨论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的壳体内装有一对外啮合的齿轮,齿轮两侧靠端盖封闭。壳体、端盖和齿轮的各个齿间槽组成了许多密封的工作腔。当齿轮按某个方向旋转时,右槽吸油腔由于啮合着的轮齿逐渐脱开,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空,邮箱中的油液被吸进来,并随着齿轮旋转。当油液到达左侧压油腔时,由于轮齿在这里逐渐进入啮合,密封工作腔容积不断减小,油液便被挤压出去,吸油区和压油区是由互相啮合的轮齿、端盖以及泵体分隔开。

齿轮泵的优缺点:外啮合齿轮泵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制造方便,价格低廉,工作可靠,自吸能力强,对油液污染不敏感,维护容易。缺点是一些机件要承受不平衡径向力,磨损严重,泄漏大,工作压力的提高受到限制,且它的流量脉动大,因而压力脉动和噪音都较大。

齿轮泵工作时有三个主要泄漏途径:齿轮两侧面与端盖间的轴向间隙;泵体孔和齿轮外圆间的径向间隙;两个齿轮的齿面啮合间隙。其中对泄漏量影响最大的是轴向间隙,因为这里泄漏面积大,泄漏途径短,其泄漏量可占总泄漏量的75%---80%。轴向间隙越大,泄漏量越大,会使容积效率过低;间隙过小,齿轮端面与泵的端盖间的机械摩擦损失增大,会使泵的机械效率降低。泄漏是影响齿轮泵高压化的主要障碍。解决泄漏问题的对策是选用适当的间隙进行控制:通常轴向间隙控制在0.03mm--0.04mm;径向间隙控制在0.13mm--0.16mm。高压齿轮泵往往通过在泵的前、后端盖间增设浮动轴套或浮动侧板的结构措施,以实现轴向间隙的自动补偿。

齿轮泵工作时,为了保证齿轮泵的齿轮平稳地啮合运转,吸、压油腔严格地密封以及连续地供油,必须使齿轮的啮合重迭系数大于1。这样,当前一对齿尚未脱开啮合前,后一对齿就开始进入啮合,依此类推进行工作,这样就会产生困油现象。解决办法通常是在浮动侧板上开卸荷槽,卸荷槽开法是在高压啮合区开槽,使得啮入时形成的高压油流入压油区,也就是压油口,而低压区开槽使得啮出时形成的真空区与吸油口相通,这样就解决困油现象。

叶片泵分为双作用泵和单作用泵:转子、定子、叶片和配油盘等组成。定子内壁近似椭圆形。叶片安装在转子径向槽内并可沿槽滑动,转子与定子同心安装。当转子转动时,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压向定子内表面,并随定子内表面曲线的变化而被迫在转子槽内往复滑动,相邻两叶片间的密封工作腔就发生增大和缩小的变化。叶片由小半径圆弧向大半径圆弧

处滑移时,密封工作腔随之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于是油箱中油液通过配油盘上吸油

腔吸入;反之将油压出。转子每转一周,叶片在槽内往复滑移2次,完成2次吸油和2次压油,并且油压所产生的径向力是平衡的,故称双作用式,也称平衡式。

单作用式叶片泵工作原理:主要由定子、转子、叶片和配油盘等组成。定子的内表面是一个圆柱形,转子偏心安装在定子中,即有一个偏心距e,叶片装在转子径向滑槽中,并可在槽内径向滑动。转子转动时,在离心力和叶片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叶片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相邻两片叶片间就形成了密封工作腔。在其中一边,叶片逐渐伸出,密封工作腔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形成吸油;反之,另一边,形成压油。转子每转一周,叶片在滑槽内往复滑移1次,完成1次吸油1次压油。油压所产生的径向力是不平衡的,故称单作用式,也称不平衡式叶片泵。

叶片泵这种液压泵输出流量均匀,脉动小,噪声小。但结构较复杂,吸油特性不太好,对油液中的污染也比较敏感。

木材加工装备学实验报告相关内容: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怎么写?下面请参考公文站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气垫导轨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气垫导轨实验报告1【实验题目】气垫导轨研究简谐运动的规律【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方法验证滑块运动是简谐运动.2.通过实验方法求两弹簧...

金属材料硬度实验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硬度实验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硬度试验法的应用范围。(2)学会正确使用硬度计。二、实验设备(1)布氏硬度计(2)读数放大镜(3)洛氏硬度计(4)硬度试块若干(5)铁碳合金退火试样若干(ф20×1...

加法器实验报告

篇一:加法器实验报告实验 __一__【实验名称】1位加法器【目的与要求】1. 掌握1位全加器的设计 2. 学会1位加法器的扩展【实验内容】1. 设计1位全加器2. 将1位全加器扩展为4位全加器 3. 使4位的全加器能做加减法运算【操作步骤】1. 1位...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

篇一:发酵现象(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实验仪器及用品:1.实验仪器: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小气球、Y形管、大烧杯、温度计、试管、比色板、小烧杯、玻璃棒。

《焊接与水火成型实验》实验报告及要求

一、实验目的1、了解焊条电弧焊的设备及操作;2、掌握引燃电弧和运条的技术要点。

二、实验仪器设备1、焊机:分为直流焊机和交流焊机,即采用直流电源的焊机和采用交流电源的焊机。

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五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一、实验目的学习了解微生物生长量测定的方法学习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学习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计数法重量法生理指标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

五年级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星球的科学实验报告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组天文学家对离开地球约95光年的两个双星进行了为期5年的观察,这两个双星系统拥有与我们太阳相类似的年轻恒星,因此研究它们能帮助天文学家预测太阳的强烈爆发和确定地球上生命的进化,因为当时太阳对我们地球的轰击...

>>

木材加工装备与信息化学科

木材加工装备与信息化学科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9Z1) 一、培养目标 木材加工装备与信息化学科博士生应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髙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和为科学研究无私奉献的事业心。 3、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攀登本学科高峰和取得创造性新成果的能力,把科学研究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全面协调人类、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木工刀具设计与应用 主要研究木材、竹材、木(竹)质复合材料等的切削原理与切削性能;切削表面粗糙度与影响因素;新型木材切削技术;木工刀具及其装夹具的结构、设计、选型、维护与应用;金刚石、陶瓷等新材料以及涂层技术在木工刀具中的应用。 2、数控木材加工技术与装备 研究各类专用数控木工机床与智能机械手及其数控系统;木材加工中心的关键技术及装置;木材激光切割与雕刻技术;数控木材加工的自动化编程技术;数控木工机床与加工中心的关键结构及性能;数控木工机床的动态结构仿真与刀具轨迹仿真等。 3、木材加工机械及自动化 主要研究木制品与人造板机械及其自动化、产品制造过程在线检测与监控、生产过程计算机视觉应用技术研究等。 4、设备智能化监测与信息化管理 研究木材加工设备运行状态智能化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内容包括设备 1页

图形学实验报告

计 算 机 图 形 学 实验指导书 学号:1441901105 姓名:谢卉

实验一:图形的几何变换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二维图形的平移、缩放、旋转和投影变换(投影变换可在实验三中实现)等是最基本的图形变换,被广泛用于计算机图形学的各种应用程序中,本实验通过算法分析以及程序设计实验二维的图形变换,以了解变换实现的方法。如可能也可进行裁剪设计。 二、实验内容 掌握平移、缩放、旋转变换的基本原理,理解线段裁剪的算法原理,并通过程序设计实现上述变换。建议采用VC++实现OpenGL程序设计。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图形的平移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人或其它物体(如图1所示),用交互操作方式使其在屏幕上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Tx和Ty,则有 x’=x+Tx y’=y+Ty 其中:x与y为变换前图形中某一点的坐标,x’和y’为变换后图形中该点的坐标。其交互方式可先定义键值,然后操作功能键使其移动。 2.图形的缩放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帆船(使它生成在右下方),使其相对于屏幕坐标原点缩小s倍(即x方向和y方向均缩小s倍)。则有: x’=x*s y’=y*s 注意:有时图形缩放并不一定相对于原点,而是事先确定一个参考位置。一般情况下,参考点在图形的左下角或中心。设参考点坐标为xf、yf则有变换公式x’=x*Sx+xf*(1-Sx)=xf+(x-xf)*Sx y’=y*Sy+yf*(1-Sy)=yf+(y-yf)*Sy 式中的x与y为变换前图形中某一点的坐标,x’和y’为变换后图形中该点的坐标。当Sx>1和Sy>1时为放大倍数,Sx<1和Sy<1时为缩小倍数(但Sx和Sy

木工加工装备简答题

1.简述细木工带锯机的作用。 主要用于锯解板、方材的直线、曲线以及小于30-40的斜面。广泛应用于家具及木模等车间。 2.简述压刨床前、后压紧器的作用。 前压紧器作用: 在切刀离开木材处壅积刨花,进而防止木材超前开裂;并起压紧工件防止其跳动的作用;抵消木材铣削时有垂直分力;引导切屑向操作人员相反方向排出;起切削轴的护罩作用。 后压紧器: 压紧工件并防止木屑落到已加工表面压入后进给滚筒,以免影响加工表面质量。 3.简述螺旋式进料装置实现连续进料的基本原理。 工作原理(工艺过程): 利用进料螺旋的压缩及来自止回阀的阻力作用,使原料在运行中形成密实的料塞,从而对高压蒸汽起密封作用;又由于原料的不断加入,料塞便不断地形成并向前推移,从而实现连续性进料。 4.简述回转式进料装置的工作过程。 工作中,当空腔向上时,腔内即可装上物料,而当转子回转至这一空腔向下时,腔内所装的物料即会因自重而下落,从而实现供料。 5.为了适应热磨机连续生产的需要,进料装置应能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进料: (1)保证连续、均匀地供料,满足热磨机生产能力的要求;

(2)在进料过程中,对预热蒸煮器内的高压蒸汽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便有效地防止高压蒸汽的反喷; (3)材料应有较好的耐磨性,且在结构上应与热膨胀相适应。 排料: (1)必须使研磨室内的蒸汽连同纤维一起按一定的速度相对稳定地排除,以使研磨室内的蒸汽压力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保证纤维分离质量。 (2)排料装置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不泄露蒸汽和损失纤维。 6.简述杠杆式同时闭合机构的工作过程。 当液压缸的柱塞推动下顶板上升时,通过推杆使摆杆绕其上端的铰链转动,此时各热压板便同时被拉杆拉起。当推杆使摆杆转至一定角度时,全部压板都同时合拢;并继续在油压力作用下对板坯进行加压。热压周期结束后,液压缸卸荷,压板同时张开至原位。 7.简述飞轮的惯性原理? 1当驱动动力所作的功超过锯切阻力所作的功时,把多余的能量贮存起来,即使动能加大而速度增加不大;相反,当锯切阻力的功超过驱动功时,又把贮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即使飞轮动能减少,而速度降低不致太大,这就使锯在工作中速率不致波动过大。 8.简述带锯机xx装置的作用 作用: 保持带锯条在锯解时,具有适当的张紧度,以免影响锯条寿命、锯解质量和操作安全。锯解时锯条因与木材摩擦会发热伸长;在遇到锯路高度有变化、材质不匀、各种大小节时又会引起切削阻力的增减;锯屑落到下倨轮的轮缘上等等,均会影响带锯条的张紧力的稳定。因此,除某些轻型细木工带锯机采用固定式张紧装置外,大多数类型的带锯机都设有灵敏可靠、能进行自动调节的张紧装置,以保证锯条在工作过程中自动维持合理的张紧力。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姓名:郭子玉 学号:2012211632 班级:计算机12-2班 实验地点:逸夫楼507 实验时间:15.04.10 15.04.17

实验一 1 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直线生成的原理;掌握典型直线生成算法;掌握步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编程实现DDA 算法、Bresenham 中点算法;对于给定起点和终点的直线,分别调用DDA 算法和Bresenham 中点算法进行批量绘制,并记录两种算法的绘制时间;利用excel 等数据分析软件,将试验结果编制成表格,并绘制折线图比较两种算法的性能。 2 实验环境和工具 开发环境:Visual C++ 6.0 实验平台:Experiment_Frame_One (自制平台) 3 实验结果 3.1 程序流程图 (1)DDA 算法 是 否 否 是 是 开始 计算k ,b K<=1 x=x+1;y=y+k; 绘点 x<=X1 y<=Y1 绘点 y=y+1;x=x+1/k; 结束

(2)Mid_Bresenham 算法 是 否 否 是 是 是 否 是 否 开始 计算dx,dy dx>dy D=dx-2*dy 绘点 D<0 y=y+1;D = D + 2*dx - 2*dy; x=x+1; D = D - 2*dy; x=x+1; x

3.2程序代码 //-------------------------算法实现------------------------------// //绘制像素的函数DrawPixel(x, y); (1)DDA算法 void CExperiment_Frame_OneView::DDA(int X0, int Y0, int X1, int Y1) { //----------请实现DDA算法------------// float k, b; float d; k = float(Y1 - Y0)/float(X1 - X0); b = float(X1*Y0 - X0*Y1)/float(X1 - X0); if(fabs(k)<= 1) { if(X0 > X1) { int temp = X0; X0 = X1; X1 = temp; }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实验内容: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经济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1、实验目的: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经济检验和统计检验 2、实验要求: (1)对原始指标变量数据作价格因子的剔除处理; (2)对回归模型做出经济上的解释; (3)独立完成实验建模和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 ----中国1978-2006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1、问题的提出 居民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适度的消费可以有利的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的增长。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居民的消费水平。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GDP扣除掉折旧和税收就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了,而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储蓄,二是消费。如果人均GDP增加,那么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增加,这样居民用于消费的应该也会增加。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1978-2006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用人均GDP这个指标来表示)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费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2、指标选择 3、、数据来源 我们从中国统计局网站上取得中国1978-2006年的人均消费、人均GDP和各年的CPI。见表2.1: 表2.1 人均GDP与人均消费的原始数据(现价)单位:元

4、数据处理 为了保证我们各个时期数据的可性,我们必须剔除价格的因素对人均消费和人均GDP的影响。在这里我们用1990年的CPI作为基期来调整数据。关于调整方法我们可以用Excell也可以用Eviews软件进行,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用Eviews软件调整数据的步骤。 利用命令行输入: “Genr averageconsume1=100/cpibase1990*averageconsume Genr averagegdp1=100/cpibase1990*averagegdp” 其中averageconsume1、averagegdp1表示调整过后的人均消费和人均GDP;cpibase1990表示以1990年为基期的CPI。 调整过后的人均消费和人均GDP如表2.2 表2.2 人均GDP与人均消费的可比价数据(单位:元)

我国木材加工行业现状及对策分析正文草稿

我国木材加工产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1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中国木材迅猛发展的三十年,先进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他对木材工业的影响,从整体上看,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加入贸易组织为我国木材加工企业创造了最佳的发展条件。有利于木材工业加快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紧缺的国家,也是木材产业不发达的国家,而木材产业涉及到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经济贡献等几方面的内容,因而,木材产业及木材加工产业越来越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2 木材加工行业的发展历程 木材加工业简述 木材加工业以木材为原料,主要用机械或化学方法进行的加工,其产品仍保持木材的基本特性。在森林工业中,木材加工业和林产化学加工同为运输的后续工业,是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部门。 木材具有重量轻、强重比高、弹性好、耐冲击、纹理色调丰富美观,加工容易等优点,自古至今都被列为重要的原材料。由于能源消耗低,污染少,资源有再生性,在国民经济中也占重要地位。现在产品已从的初加工品如电杆、坑木、枕木和各种锯材,发展到成材的再加工品如建筑构件、家具、车辆、船舶、文体用品、包装容器等木制品,以至木材的再造加工品即各种、胶合木等,从而使木材工业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木材加工企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中国木材迅猛发展的三十年,先进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中国木材制品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快速进步,即使在原木和锯材等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的品类上,中国木业界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变进口为出口,以得到其中的价值提升。 中国依靠自己的森林资源,进行木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木材生产基地与木材加工工业体系逐渐形成,有关的科学研究也得到较大发展。从1949~1986年,木材产量从年产567万立方米增加到6502万立方米目前,木材加工业已成为立国际上各国发展较快、前景较好的制造产业之一,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水平,是制造业的重要支柱。2005年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11%,占GDP的%。立木材加工业主要包括木材及制品业、家具业和造纸业,主要产品是锯木、胶合板、木质板材、家具、木箱、木制构件、瓦楞纸板、纸箱等。2005年全行业销售总额为亿欧元,其中木{TodayHot}材及制品亿欧元、家具亿欧元、纸制品亿欧元。;2009年下半年,随着原材料成本提价以及家具、装修、木

图形学实验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计算机图形学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班级:地信141 学生姓名:王俊凝 学号:20140113010 指

实验一直线生成算法设计 一、实验目的 掌握基本图形元素直线的生成算法,利用编程语言C分别实现直线和圆的绘制算法。 二、实验任务 在TurboC环境下开发出绘制直线和圆的程序。 三、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运行TurboC编程环境。 2 编写Bresenham直线绘制算法的函数并进行测试。 3 编写中点圆绘制算法的函数并进行测试。 4 增加函数参数,实现直线颜色的设置。 提示: 1. 编程时可分别针对直线和圆的绘制算法,设计相应的函数,例如void drawline(…)和void drawcircle(…),直线的两个端点可作为drawline的参数,圆的圆心和半径可作为drawcircle的参数。 2. 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结构体类型用来表示一个点,结构体由两个成员构成,x和y。这样,在向函数传入参数时,可使用两个点类型来传参。定义方法为:

typedef struct{ int x; int y; }pt2; 此处,pt2就是定义的一个新的结构体数据类型,之后就可用pt2来定义其他变量,具体用法见程序模板。 3. 在main函数中,分别调用以上函数,并传入不同的参数,实现对直线的绘制。 4. 线的颜色也可作为参数传入,参数可采用TurboC语言中的预设颜色值,具体参见TurboC图形函数。 五、注意事项 1 代码要求正确运行,直线和圆的位置应当为参数,实现可配置。 2 程序提交.c源文件,函数前和关键代码中增加注释。 程序模板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int x; int y; }pt2; /*declare your drawing functions.*/ void drawline(pt2 startpt,pt2 endpt,int color); void drawcircle(pt2 centerpt,int radius,int color); void circlePlotPoints(pt2 centerpt,int x,int y,int color); int main() { int color,radius;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3)

1.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2.模型的建立 2.1 假设模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Y )这个经济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用总就业人员数(1X )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X )衡量资本投入:用价格指数(3X )去代表消费需求。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这里的被解释变量是,Y :国内生产总值, 与Y-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的经济因素作为模型可能的解释变量,共计3个,它们分别为: 1X 代表社会就业人数, 2X 代表固定资产投资, 3X 代表消费价格指数, μ代表随机干扰项。 模型的建立大致分为理论模型设置、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修正几个步骤。如果模型符合实际经济理论并且通过各级检验,那么模型就可以作为最终模型,可以进行结构分析和经济预测。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活动人口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992年 26,923.48 66,782.00 8,080.10 106.4 1993年 35,333.92 67,468.00 13,072.30 114.7 1994年 48,197.86 68,135.00 17,042.10 124.1 1995年 60,793.73 68,855.00 20,019.30 117.1 1996年 71,176.59 69,765.00 22,913.50 108.3 1997年 78,973.03 70,800.00 24,941.10 102.8 1998年 84,402.28 72,087.00 28,406.20 99.2 1999年 89,677.05 72,791.00 29,854.70 98.6 2000年 99,214.55 73,992.00 32,917.70 100.4 2001年 109,655.17 73,884.00 37,213.50 100.7 2002年 120,332.69 74,492.00 43,499.90 99.2 2003年 135,822.76 74,911.00 55,566.61 101.2 2004年 159,878.34 75,290.00 70,477.43 103.9 2005年 184,937.37 76,120.00 88,773.61 101.8 2006年 216,314.43 76,315.00 109,998.16 101.5

【课程大纲】《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

《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 Fundamentals of Timber Cutting and Tools 课程编号:14241022 课程学分:2.5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木材切削规律的分析,各种木工刀具的设计、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木材切削的一些基本概念;切削区木材的变形特点及对木材表面质量的影响;切削力的大小、方向及变化规律及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刀具磨损的特点及原因,磨损限度和刀具的耐用度。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铣削、锯切、钻削、磨削等木材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叙述铣刀、锯子和圆锯片、钻头、砂轮和砂带等木工刀具的设计、结构、性能、选择和使用方法;介绍木工刀具材料的选择以及提高刀具耐磨性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木材切削的基本原理、木材切削加工基本方法及所用刀具的类型、特点和选择,为今后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国内外木材切削理论及木工刀具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掌握木材切削的基本理论、切削质量的控制和常用木工刀具的类型及应用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三、课程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木材切削的基本原理(7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切削运动的组成,刀具和工件的各组成部分;切削层的尺寸参数;切削力的理论公式的建立。理解和掌握刀具角度的定义及特点;纵向切削、横向切削和端向切削的概念;各种切屑形态的形成条件和切削区木材的变形及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切削力和切削功率的分析;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刀具角度的定义及特点;切削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不同切削条件下切削区木材的变形及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切削力经验公式的建立及计算。 第一节基本概念(2学时) 一、运动 二、工件 三、刀具 第二节木材切削变形(2学时) 一、纵向切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计量经济学实验 基于EViews的 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基于EViews的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一、背景资料 能用消费是引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能源消费按人平均的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要素。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我国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使能源产品特别是石油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特殊商品进入世界能源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紧张。同时,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和核能的发展,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经济问题,而且以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了两番,但是能源消费仅翻了一番,平均的能源消费弹性仅为左右。然而自2002年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后,中国能源强度却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开始频频受到能源瓶颈问题的困扰。鉴于此,研究能源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目前面临的所谓“能源危机”,主要是由于需求过大引起的,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所需能源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所以,研究能源的需求显得更加重要。 二、影响因素设定 根据西方经济学消费需求理论可知,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供给、消费者偏好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对于相关商品价格的替代效应,我们认为其只存在能源品种内部之间,而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数据差别较大,不容易进行搜集整理在此暂不涉及。另外,发展经济学认为,来自知识、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所体现的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带动劳动产出的增长,

木材加工装备学实验报告【精品】

课程名称木材加工装备学专业年级 20xx级木材科学与工程 姓名学号教师成绩日期 20xx 年 5 月 10日 实验典型液压回路系统综合实验 时间:地点:学时数: 一、实验目的意义 通过拆卸,拆卸、组装若干液压阀,观察认识液压与气压元件中液压泵和控制阀的结构;并通过人造板热压机(或冷压机)现场操作、观察,加深了解热压机(或冷压机)结构原理、液压系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请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调压回路或调速回路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加深对典型液压回路的认识和动手设计能力;并依据某一人造板产品拟定工艺要求、调整确定操作控制程序,以锻炼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方法(工艺设计与计算) 1)现场操作并观察热压机(或冷压机),分析其传动系统,液压与电器控制方法与构件,熟练其工作原理。做好结构简图、传动系统、液压与电器控制系统的记录(手工画草图)。 2)设计一个典型液压调压回路或调速回路,并说明其结构,分析其工作原理; 3)依据某一人造板制品拟定工艺要求、调整确定操作控制程序。 三、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游标卡尺、活动扳手等工具、液压基本回路(应具有定量泵、油缸、管路,并备有溢流阀、节流阀、换向阀,可供选用)、液压控制元件、实验压机或生产压机。 四、实验主要过程(操作与要求) 利用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与液压控制阀实物进行拆卸→组装; 按每组每人拆卸齿轮泵、叶片泵(或柱塞泵)各一个,要求: (1)拆卸过程采用边拆边记,分元件写出拆卸零部件,过程图并手工画出结构简图,量好主要尺寸;组装按先拆后装的顺序进行。如齿轮泵拆卸,零部件依先后排序为:端盖、密封件、一对齿轮、泵体,思考其如何工作,如何产生泄漏三途径和困油现象? (2)分别整理写出齿轮泵、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并画出齿轮泵、叶片泵的结构简图(要求标注实际主要尺寸)。 (3)写出其它元件的拆卸观察结果。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报告 学号:0908610211 姓名:宋雪英 班级:计算机0961 项目: 1.利用其它两种画直线方法实现放大10陪显示方法,交互式画直线,预先定义直线段的起止端点,每点击一次鼠标左键,画出直线上的一点,直到终点为止。 2.利用方形、线性两种画刷来绘制圆和椭圆。 3.实现交互式二维图形的放缩,旋转和对称变换 2012年12月25日

基本图形的生成技术 一、实验目的 在一个图形系统中,基本图形(也称为图元、图素等)的生成技术是最基本的,任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基本图形生成的质量直接影响该图形系统绘图的质量。所以,需要设计出精确的基本图形生成算法,以确保图形系统绘图的精确性。本次实验的目的就是利用Bresenham 算法和中心画线法两种画直线方法实现放大10陪显示方法,交互式画直线,预先定义直线段的起止端点,每点击一次鼠标左键,画出直线上的一点,直到终点为止。利用方形、线性两种画刷来绘制圆和椭圆。实现交互式二维图形的放缩,旋转和对称变换。 二、实验任务 1.利用其它两种画直线方法实现放大10陪显示方法,交互式画直线,预先定义直线段的起止端点,每点击一次鼠标左键,画出直线上的一点,直到终点为止。 2.利用方形、线性两种画刷来绘制圆和椭圆。 3.实现交互式二维图形的放缩,旋转和对称变换。 三、画直线的实验内容 任务一:利用其它两种画直线方法实现放大10陪显示方法交互式画直线,预先定义直线段的起止端点,每点击一次鼠标左键,画出直线上的一点,直到终点为止。 1、设计思路 第一步:建立DDAMouseLine工程文件; 第二步:向视图类中添加自定义的成员变量 用鼠标右键单击视图类,选择“Add Member Variable…”,添加下面三个成员变量。 proctected : CPoint m_p1; //起点 CPoint m_p2; //起点 CPoint m_p; //点击鼠标时点的取值 第三步:向视图类中添加自定义的成员函数原型: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数据 二,理论模型的设计 解释变量:可支配收入X 被解释变量:消费性支出Y 软件操作: (1)X与Y散点图

从散点图可以粗略的看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性支出也在增加,大致呈线性关系。因此,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01i i i Y X ββμ=++ (2)对模型做OLS 估计 OLS 估计结果为 272.36350.7551Y X ∧ =+ 011.705732.3869t t == 20.9831.. 1.30171048.912R DW F === 三,模型检验 从回归估计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为0.98,表明家庭人均年可消费性支出变化的98.31%可由支配性收入的变化来解释。 t 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1β不显著为0,表明可支配收入增加1个单位,消费性支出平均增加0.7551单位。 1,预测 现已知2018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20000元,预测消费支出预测值为 0272.36350.75512000015374.3635Y =+?= E(X)=6222.209,Var(X)=1994.033

则在95%的置信度下,E( Y)的预测区间为(874.28,16041.68) 2,异方差性检验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不一定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如经济越落后储蓄率越高,可能出现异方差性问题。 G-Q检验 对样本进行处理,X按从大到小排序,去掉中间4个,分为两组数据, 128 n n ==分别回归

1615472.0RSS = 2126528. 3R S S = 于是的F 统计量: ()() 12811 4.86811RSS F RSS --==-- 在5%的想著想水平下,0.050.05(6,6) 4.28,(6,6)F F F =>,即拒绝无异方差性假设,说明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木材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木材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木材加工专业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中等职业教育中专 三、招生对象 初中应、往届毕业学生,高中生 四、标准学制 三年 五、专业调研及分析 通过对企业调研座谈、行业访谈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等具体的措施,对临沂市及周边地区的木材加工市场情况进行走访调研,了解木材加工企业和家具生产企业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围绕在岗职校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学习精神、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趋势、实际操作能力、职校生在企业成才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与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企业老总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诚恳听取了企业行业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建议,为木材加工专业专门化方向的课改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调研结论 (一)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人造板、家具、木质门窗、木质地板、室内装修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产品生产、质检、销售等工作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身心健康;掌握木材加工专业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的定位是实用性、技能型和知识型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的一线员工。对一线员工的要求是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操作检测维修设备的能力,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1.密切开展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项目。学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将生产与教学结合,研发为依托,建立以校内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相结合为主,辅以订单培养等多种模式的办学体制,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所有企业都认为学生可以每学期都应该有一段时间进入企业实习,根据不同的学期确定我们实习目标,了解和熟悉不同岗位的岗位能力和岗位要求,使得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调研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建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竞争力,就必须把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密切联系起来,同步进行。可以在每个学期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就业意识,定位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 1.品德要求 许多企业认为刚毕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比较浮躁,以自我为中心,工作稳定性差,吃苦耐劳和钻研精神不够。建议学校在教学初期阶段增加人生观,就业观、职业道德培训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吃苦精神,在学生离校就业前进行就业教育,以除去他们的浮躁情绪及对职业认识的误区。企业强调: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意识和良好心态的培养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 2.技能要求 企业强调学生应具备熟练使用木材加工设备、家具设计、检测仪器的能力,企业发现刚毕业的学生在对检测设备认识的广度,深度和可操作性生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建议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学设备方面的实践比例。 3.安全意识 企业极为重视和敏感的问题是实习安全问题,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工作安全意识。每个学生上岗前都要经过工厂、车间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2)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科技楼四楼 实验日期2014年6月 指导教师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提交日期2014年6月

实验一Window图形编程基础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 二、实验目的 1、熟练使用实验主要开发平台VC6.0; 2、掌握如何在编译平台下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简单的Windows图形应用程序; 3、掌握Window图形编程的基本方法; 4、学会使用基本绘图函数和Window GDI对象; 三、实验内容 创建基于MFC的Single Document应用程序(Win32应用程序也可,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程序可以实现以下要求: 1、用户可以通过菜单选择绘图颜色; 2、用户点击菜单选择绘图形状时,能在视图中绘制指定形状的图形; 四、实验要求与指导 1、建立名为“颜色”的菜单,该菜单下有四个菜单项:红、绿、蓝、黄。用户通过点击不同的菜单项,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绘图。 2、建立名为“绘图”的菜单,该菜单下有三个菜单项:直线、曲线、矩形 其中“曲线”项有级联菜单,包括:圆、椭圆。 3、用户通过点击“绘图”中不同的菜单项,弹出对话框,让用户输入绘图位置,在指定位置进行绘图。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主要代码 1、画直线:CClientDC *m_pDC;再在OnDraw函数里给变量初始化m_pDC=new CClientDC(this); 在OnDraw函数中添加: m_pDC=new CClientDC(this); m_pDC->MoveTo(10,10); m_pDC->LineTo(100,100); m_pDC->SetPixel(100,200,RGB(0,0,0)); m_pDC->TextOut(100,100); 2、画圆: void CMyCG::LineDDA2(int xa, int ya, int xb, int yb, CDC *pDC) { int dx = xb - xa; int dy = yb - ya; int Steps, k; float xIncrement,yIncrement; float x = xa,y= ya; if(abs(dx)>abs(dy))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54995

1.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 )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2.模型的建立 2.1 假设模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Y )这个经济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用总就业人员数(1X )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X )衡量资本投入:用价格指数(3X )去代表消费需求。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这里的被解释变量是,Y :国内生产总值, 与Y-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的经济因素作为模型可能的解释变量,共计3个,它们分别为: 1X 代表社会就业人数, 2X 代表固定资产投资, 3X 代表消费价格指数, μ代表随机干扰项。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直线的DDA算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DDA算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DDA直线扫描转换算法。 3.深入了解直线扫描转换的编程思想。 二、【实验内容】 1.利用DDA的算法原理,编程实现对直线的扫描转换。 2.加强对DDA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测试数据及其结果】 四、【实验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GLsizei winWidth=500; GLsizei winHeight=500; void Initial(void) { glClearColor(1.0f,1.0f,1.0f,1.0f); glMatrixMode(GL_PROJECTION); gluOrtho2D(0.0,200.0,0.0,150.0); } void DDALine(int x0,int y0,int x1,int y1) { glColor3f(1.0,0.0,0.0); int dx,dy,epsl,k; float x,y,xIncre,yIncre; dx=x1-x0; dy=y1-y0; x=x0; y=y0; if(abs(dx)>abs(dy)) epsl=abs(dx); else epsl=abs(dy); xIncre=(float)dx/(float)epsl; yIncre=(float)dy/(float)epsl; for(k=0;k<=epsl;k++) { glPointSize(3); glBegin(GL_POINTS); glV ertex2i(int(x+0.5),(int)(y+0.5)); glEnd(); x+=xIncre; y+=yIncre; } } void Display(void) { 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 DDALine(100,100,200,180); glFlush(); }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一、考察Y与X1、X2、X3、X4之间的关系 1、 建立模型 这是一个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假设拟建立如下四元回归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μ 表1给出了采用Eviews软件对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表明可建立如下城乡收入比函数: Y^=4.1-0.15X1+0.93X2+3.27X3-11.84 X4 表1:中国城乡收入比Y对X1、X2、X3、X4的回归(1991-2010)

2、 经济意义检验 城乡二元结构系数(X1): 此系数越大,说明城乡二元结构越严重,即X1与Y成正相关,可从我们建立的模型中得知对X1参数估计为 -0.15 ,不符合经济意义。 人均GDP增长率(X2):这个比率与城乡收入比成正相关,从建立的模型中看到对X2的参数估计为0.93 ,符合经济意义。 财政支农比率(X3):此比率反映了政府和社会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比率越大,说明政府财政支农比率越大。可见与Y成负相关,可是我们得出的参数估计为3.26 ,不符合经济意义。 产业比(X4):此比率越大,说明福建省农业产值越高,农民收入水平较高,即与被解释变量成负相关。从列表中得到X4的参数 -11.84,符合经济意义。 二、考察Y与X2、X3、X4之间的关系 1、建立模型 假设拟建立如下三元回归模型: Y=β0+β2X2+β3X3+β4X4+μ

表2给出了采用Eviews软件对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表明可建立如下城乡收入比函数: Y=3.21+0.74X2-0.50X3-6.76X4 表2:中国城乡收入比Y对X2、X3、X4的回归(1991-2010) 2、经济意义检验 人均GDP增长率(X2):这个比率与城乡收入比成正相关,从建立的模型中看到对X2的参数估计为0.74 ,符合经济意义。

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废弃物再利用

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废弃物再利用 木材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美观、易加工,而且加工能耗低等特点,是当今世界四大材料(水泥、钢材、木材、塑料)中唯一的天然、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和生物能源。我国的森林资源紧缺,森林覆盖率仅有21.63%,在全世界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百一十五位。近年来为了保护林区的森林资源,维持完整的生态环境,国内有很多林区已逐渐被禁止商业化采伐,尤其以东北大小兴安岭为主的林业湿地,已全面禁止商业采伐,这就导致我国木材的年产量显著减少。因此,充分利用现有木材资源,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为解决木材产量与供应需求之间的矛盾,除了植树造林、控制采伐量外,还必须开发木材的综合利用,使木材及其加工剩余物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木材剩余物主要包括采伐及加工过程中的剩余物,这些剩余物的利用方法和使用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物理利用、化学利用、生物利用和燃料利用等。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处理和利用对木材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关系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重大社会问题。 再利用途经分析: 1、热解利用 木材在隔绝空气或通入适量空气或其他介质条件下受热降解以制取各种热解产品的化学反应过程。主要包括烧炭、木材干馏、活性炭制造等。木材加工剩余物中的树皮,锯屑,板皮刨花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木材热解工业的原料使用,主要用于活性炭的制造。可以作为木材热解工业的原料使用,主要用于活性炭的制造。 虽然热解产品(活性炭)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市场需求前景。目前对木材的热解研究也开始取得广泛的关注。但是木材加工剩余物的热解利用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生产基本属于小规模,经营分散,工艺相对比较落后;行业缺乏宏观管理;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科技研究明显不足;副产品应用开发亟待解决。 2、水解利用 木材水解的主要目的是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是基于木质化生物质多糖苷键的水解作用,使多糖转换成单糖,再将这些单糖进行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的加工,把单糖转变成饲料、糠醛及其衍生物、木糖与木糖醇,以及其他工业和民用的各种产品。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各种木材加工剩余物同样也是 水解生产的适合原料。其产品最常见的有糠醛、木糖、木糖醇等。但是木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